?

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研討會綜述

2024-01-24 01:54郭翔宇宋志彬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壓艙石現代化農業

郭翔宇,宋志彬

(東北農業大學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哈爾濱 150030)

2023年9月,在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黑龍江視察,在哈爾濱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11月11日,東北農業大學舉辦“東北的重要使命與鄉村振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研討會”,邀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高校與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究闡釋。

本次研討會由東北農業大學、東北及內蒙古地區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與專業發展聯盟主辦,由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省高端智庫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承辦,《農業經濟與管理》期刊、《黑龍江日報》評論理論部為學術支持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董偉俊教授、沈陽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呂杰教授、黑龍江省高端智庫東北農業大學現代化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郭翔宇教授、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楊印生教授、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喬光華教授、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曹建民教授、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周密教授、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余志剛教授作大會報告。

一、牢牢把握東北的重要使命與首要擔當,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中強調牢牢把握東北的重要使命。黑龍江和東北要牢牢把握的戰略定位和重要使命,是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即要在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中積極履職盡責。在包括這“五大安全”內的國家總體安全體系中,糧食安全具有基礎性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義。如果沒有糧食安全作保障,國家總體安全必然缺乏有力支撐??v觀全世界,糧食安全都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一)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p>

1.東北地區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具有重大意義

董偉?。狐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東北視察,每次必講“三農”問題、必講糧食安全。

(1)東北地區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可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關鍵支撐。東北地區均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商品糧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糧食調出量占各省調出總量40%,大豆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2010~2022年間,黑、吉、遼三省糧食產量增加1 600億斤,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77%,是國家最穩固、最可靠、最堅實的“大糧倉”。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抓好糧食生產寄予厚望,賦予東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在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東北地區要展現更大擔當作為,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2)東北地區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有助于牢牢把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牢牢掌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可以更有底氣和戰略主動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東北地區農業資源富集、生產條件優越、技術水平先進,實現糧食持續增產具有明顯優勢和潛力。東北地區耕地面積達2 980多萬公頃,占全國耕地總量23.4%,人均耕地面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全覆蓋基本實現,農機裝備水平高,農業經營規模大。東北地區在糧食生產過程中不斷提升產能水平,可以為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作出更大貢獻。

(3)東北地區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有助于更好地服務農業強國建設。保障重要農產品尤其是糧食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的頭等大事。建設農業強省,是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建成農業強國必須以建成更多的農業強省來支撐。東北地區農業發展基礎好、潛力大,體現現代農業發展成效的重要指標排在全國前列,有基礎、有條件、有實力率先建成農業強省。東北地區要深入實施“兩藏戰略”,抓住耕地、種子兩個要害,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協同推進良田建設、種業振興、科技創新和裝備保障,增強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核心產區,努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更好服務農業強國建設。

2.東北地區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的重點任務

董偉?。寒敽脟壹Z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東北地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堅持產量產能、數量質量、生產生態三個“一起抓”,推動糧食安全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穩步躍升。

一要持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關鍵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捌綍r能產得出、供得足”。要堅持農業優先發展方針,將糧食穩產保供作為財政資金重點投入領域,支持和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資本加大糧食生產投入。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動東北地區率先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構建適應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綠色生態發展要求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

二要大力增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東北地區要進一步增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確保在“極端情況下能頂得上、靠得住”。要不斷加強糧食儲備體系建設,提高儲糧設備和技術應用水平,改革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完善糧食儲運機制,充分發揮糧食儲備“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實現更高水平糧食供需動態平衡。要進一步強化糧食產銷合作關系,提高省際間糧食流通組織化程度,構建糧食“大流通”格局。要不斷完善糧食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強糧食精準調控和預期管理,提高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

三要積極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踐行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生產潛力,積極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進一步拓展食物獲取途徑,積極開發利用森林、草原、海洋資源,加快生物技術在農食領域的應用,形成多元化的食物來源結構,提高東北地區食物供給潛能,增強各類資源在保障食物供給安全中的作用。

(二)優化糧食產區多元化食物供給路徑

曹建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食物開發,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保障糧食和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的必然選擇,也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內涵要義。

1.糧食產區建設“三物循環”農業創新多元食物供給體系的價值

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了人類生存的生物世界,農業的創新發展取決于對“三物”的科學利用?!叭镅h”的原理,實質是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循環利用。在動物、植物、微生物三種物質主體之間存在的合成、分解等作用下,產生大量糧食、肉類和菌物蛋白。植物通過合成作用產生大量的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形成人們需要的糧食以及桿、莖、葉等副產品,畜牧業養殖將秸稈等副產品轉化為肉類產品以及糞肥資源,微生物又將秸稈和糞肥轉化為木耳、雙胞菇等食用菌。顯然,“三物循環”農業在未顯著增加耕地需求的情況下,通過菌物突破構建一個植物、動物和食用菌循環往復的大食物系統,形成“三物循環”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新模式,形成了不僅要向植物要食物、向動物要食物,還要向微生物要食物的多元食物供給體系。

2.糧食產區發展“三物循環”建設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建議

(1)樹立“三物循環”發展意識。一是充分認識到食用菌作為優質食物在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擔當的關鍵角色,加大宣傳引導使地方領導和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認識“三物”循環農業的價值。二是挖掘“三物循環”農業體系建設典型鮮活樣板,大力宣傳“三物循環”農業體系建設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開創農業生態體系建設新局面。

(2)加大“三物循環”農業為引領的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建設投入強度。一是建立省、市、縣三級示范區建設投入體系,以省級財政投入為主,市縣級財政針對各縣實際情況和重點領域配套投入;二是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叭镅h”農業雖然耗用耕地較少,但對資金有很大需求。地方政府要積極引導銀行與企業、銀行與農民合作組織、銀行與政府的合作,推出一系列政策性農業信貸產品,構建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助力地方政府、企業、農戶發展“三物循環”的自主創新行為。

(3)提升“三物循環”農業主體循環生產能力建設。一是推動家庭農場和規模農戶的個體生產模式。家庭農場和規模農戶可充分利用其種植、養殖資源,依靠庭院和空地在種糧閑暇期間謀劃畜牧業發展和食用菌生產;二是推進集體經濟生產模式。食用菌生產具有工廠化生產的特點,一般農戶受土地和秸稈等資源約束無法有效組織食用菌的生產,鼓勵村集體利用其在耕地、秸稈使用和糞污處理等方面的整合能力,承接“三物循環”農業末端的食用菌生產加工等工作,提升“三物循環”農業的區域推廣能力;三是強化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持,積極組織科技人員輔導“三物循環”農業發展,結合高校、科研單位、龍頭企業、示范基地建設強化“三物循環”農業的技術支撐。

(三)建設國家農畜產品生產基地

喬光華: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內蒙古,五次參加全國人大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強調要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內蒙古建設“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就是要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生產力水平較高、產品質量良好、產量大、輸出量大且穩定的農畜產品集中生產區域,包括糧食生產基地、豬禽牛羊肉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基地等。內蒙古自治區農業資源比較豐富,森林面積全國第一、耕地面積全國第二(僅次于黑龍江)、草原面積全國第二(僅次于西藏)、國土面積全國第三(僅次于新疆和西藏)。經過多年建設,農牧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生產力水平較高,近年來一直是全國6個糧食凈調出省區之一,牛羊肉、牛奶產量全國第一,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大食物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在總體要求上,應堅持生態優先、農業農村優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食物觀,聚焦“擴大數量、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發力,高質量構建農牧業發展體系,加快建成保障能力強、產業鏈韌性強、科技裝備支撐強、新型經營主體強、綠色發展水平強的農牧業強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在基本方向上,要擴大經營規模、提高技術水平,增加產量、增加輸出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增加農牧民收入。

一要補齊耕地和水資源短板。保護耕地,守住耕地紅線,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提高耕地質量,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在旱作區域,建設旱作高標準農田。利用好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嚴格落實“以水定地、以水定產、以水定糧”,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二要提升大食物生產能力。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強化糧食產能建設。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建設蔬菜輸出基地。扎實推進肉類生產,滿足國家高質量蛋白需求。落實《推進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提高奶業競爭力和效益。三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擴大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加強產地冷鏈物流、倉儲保鮮等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四要促進科技創新和裝備提升。發展精準農業,推動農業的信息化和數字化轉型。開展奶業、玉米、肉牛、肉羊、飼草、馬鈴薯、大豆、小麥、水稻、向日葵、蔬菜、雜糧雜豆、羊絨等優勢特色品種聯合育種攻關,提升種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率;將先進科學技術、現代裝備和管理理念引入農業,推進農業機械化建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和競爭力;五要引進人才開展鄉村振興建設。通過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養、旗縣區統籌招聘等渠道,加強人才激勵保障,改革人才管理方式,創新人才評價體系,提升鄉村人才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建設,積極培育技能型、服務型人才隊伍。六要鞏固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集體經濟,完善社會化服務,優化利益聯結機制。七要發展生態農牧業?!皟让晒哦鄶缔r牧區水是清潔的,土是干凈的,這就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要保護好、利用好這個優勢,堅持綠色興農興牧,積極發展生態農牧業,增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供給”。有效實施四控,強化資源節約利用,保護草原、草畜平衡。生產優質綠色農畜產品,構建農牧業綠色發展體系。推進產地環境凈化,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率先實現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科技現代化、經營管理現代化、農業信息化、資源利用可持續化。

(一)以系統觀科學理解現代化大農業的理論邏輯

呂杰:按照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邏輯,系統觀就是把系統看作由不同要素按照一定關系或結構結合而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運用系統思維分析事物的內在聯系、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優化事物的發展方法?,F代化大農業系統由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構成,按照“資源—產品—企業—產業”系統發展邏輯,現代農業大基地是現代化大農業系統的重要基礎、大企業是現代化大農業系統的關鍵環節、大產業是現代化大農業系統的發展方向,科學構建“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大農業系統,可有效支撐糧食安全、產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形成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內生驅動合力。

現代農業大基地是現代化大農業系統的重要基礎,是實現種養業規?;?、標準化、品牌化生產的必然選擇。大基地建設與農戶家庭經營并不矛盾,通過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發展農業生產規模經營和服務規模經營,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促進農戶小規模經營與現代農業大基地協調發展。大基地建設以農業資源優勢為基礎、以農產品生產為主線、標準化生產為核心,構建各具特色的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農業生產系統。

現代農業大企業是現代化大農業系統的關鍵環節,是實現農產品原料轉化增值、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大企業建設與大基地的科學分工協作,有利于實現各類農業企業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有利于實現農產品加工業做強、農產品物流業做活、農業生產服務業做好、鄉村休閑旅游和康養業做優,構建農業加工貿易服務業系統。

現代農業大產業是現代化大農業系統的發展方向,是實現區域合理、要素聚集、結構優化、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的有效方式。大產業建設是縱向產業鏈延伸、橫向產業集群擴大。產業鏈延伸關鍵是以優勢農產品原料為基礎,創新產業新業態、拓展產業新功能、開發優質新產品,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產業集群擴大關鍵是空間布局協調,以龍頭農業企業為核心,形成區域內縱向產業集聚融合、區域間橫向產業協調發展,增強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韌性,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系統。

(二)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實踐路徑

呂杰:從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實踐來看,建好大基地、做強大企業、培育大產業是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路徑。

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就是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首要擔當,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必須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建設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實施現代種業和科技提升工程,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實施農業優質精品工程、區域特色品牌工程,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提高農業規?;?、機械化和標準化生產水平,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發展規?;洜I、社會化服務,建設標準化、優質化、品牌化的農產品原料大基地。

建設現代農業大企業就是全面推進農產品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物流貿易及服務企業發展,形成聯動農業增值增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發展方式。必須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培育新產業、拓展新功能、開發新業態,體系化產業鏈條、品牌化產品營銷、網絡化服務體系、綠色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物流貿易業和服務業,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建設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各類大企業,提升增值增效增收空間,助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農業大產業就是圍繞產業鏈供給鏈配置創新鏈,促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構建各具優勢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必須堅持“優化要素配置、促進產業集聚”,以行政區域為主要建設單元,通過大基地與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服務業等大企業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內外產業資源集聚、產業集群化發展;利用鄉村自然環境與鄉土文化等資源,促進休閑旅游、體驗教育、文旅創意、健康養老融合化發展;利用信息化促進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電商農業一體化發展;以資源優勢、產業配套、功能多樣為重點,建設區域間農業產業聚集中心、區域內配套產業園,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新發展格局。

(三)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東北地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

周密:發展現代化大農業,要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實現農業系統的優化協調,拓展農業發展的空間潛力。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東北地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一是有利于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拓寬城鄉發展格局。對城市而言,城鄉融合發展可為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促進與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的互動融合、實現互利共贏;對縣域而言,城鄉融合發展可為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提供有力的引領和示范,促進與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的協調統一、實現共同發展;對鄉鎮而言,城鄉融合發展可為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提供有力的基礎和條件,促進對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的互動支持、實現互惠共贏。二是有利于加強農業生產基地的規?;?。城鄉融合發展可為農業大基地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推動力和保障力,促進技術研發轉化,加強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企業、農業科技人才的集聚協同,提高農業智慧化技術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促進裝備生產推廣,加強農業裝備產業園區、農業裝備制造企業、農業裝備服務機構的聯動配合,提高農業智慧化裝備的生產能力和使用效率;促進人才培養引進,加強農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業人才市場的對接互動,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流動活力。三是有利于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多元化水平。城鄉融合發展可促進農業大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升,發揮農業經營主體的優勢和特色,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力;促進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化模式的完善和創新,根據城鄉發展的條件和機遇,完善創新農業經營主體的專業化模式;拓展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和效益,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組織能力和協作力。四是有利于增強農業產業鏈條的完備性水平。城鄉融合發展可提高農業產業鏈條的完備性,促進農業產業鏈條平衡性的增強和調整,加強農業產業鏈條結構和布局的優化創新,提高農業產業鏈條的協調性和合理性;促進農業產業鏈條穩定性的提高和保障,加強農業產業鏈條效益風險的分析管理,提高農業產業鏈條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在具體路徑上,一要發展農業大機械,建設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大農業。農業大機械的發展基于城鄉資源一體化理念,以更智能、更節能、更高效為導向,充分利用城鄉技術、信息、人才、裝備等要素,提高農業生產關鍵環節智慧化程度,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二要建設農業大工廠,建設產業結構優的現代化大農業。農業大工廠以大食物觀為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高質量發展設施農業,進一步滿足城鄉居民對優質、安全、可持續的飲食需求。三要整合農業大農田,建設生態環境好的現代化大農業。大農田通過一系列土地資源管理措施,破解農村承包地細碎化問題,提高耕地利用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四要助推農業大合作,建設服務保障足的現代化大農業。農業大合作通過統籌城鄉設計、地區協調發展,運用先進管理體系,形成以多維度農業經營主體大合作為特色的格局。五要培育農業大田園,建設文化內涵美的現代化大農業。農業大田園基于城鄉空間一體化理念,突破“都市”與“農業”間的區位限制與自然條件限制,統籌美麗鄉村建設與都市農業發展,提升城鄉生態品質。

(四)發展智慧農業,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楊印生:智慧農業是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通過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智慧化的高級階段。智慧農業的發展,將使農業生產全生命周期管理高度信息化,使農業生產技術集成化、管理決策科學化,推動數字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的發展,會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催生新業態,呈現出明顯的外部溢出效應。

智慧農業的發展應該遵循墨子的本、原、用“三表”邏輯,“本”是指國際上智慧農業發展的經驗和一般規律,“原”是指中國情景和“三農”現實,“用”是指必須經得起實踐檢驗。從數字農業、智能農業到智慧農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遞進和轉型升級的過程。從WSR(“物理(Wuli)一事理(Shili)一人理(Renli)方法論”)的視角來看,數字農業關注的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物理數據,特別強調數據的客觀性、真實性、可靠性,描述農業生產過程與環境涉及的土、水、肥、氣等要素以及作物生長的客觀規律;智能農業是從智能技術研發、智能裝備設計、試驗示范、生產推廣等環節,既注重物理,更加注重事理;智慧農業的發展則需要多部門、多主體的協同,在關注物理和事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人理,然后是物理、事理和人理的統一。

按照系統科學的霍爾三維結構理論,智慧農業包含知識維、邏輯維和時間維三個維度。從知識維來看,智慧農業發展需要農學、生物學、地理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工程科學、系統科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眾多學科的交叉,還需要哲學的指導。從邏輯維來看,智慧農業包括智慧生產、智慧經營、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銷售;從時間維來看,智慧農業發展要經歷農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等階段,具有時序性。

加快發展智慧農業,要采取綜合措施加以推進。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開展重點攻關。應由政府科技部門牽頭,圍繞智慧農業裝備與關鍵技術及示范等開展重點項目的頂層設計,研究提出智慧農業發展的技術路線圖,有序組織重點攻關,開展高校、科研院所、涉農企業以及推廣部門的協同創新與示范推廣。其次,要加強機制創新,引導多元融資。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探索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智慧農業PPP模式,不斷拓寬智慧農業領域的投入融資渠道,發揮科技金融作用,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再次,要加強部門合作,強化政策協同。要發揮政府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部門的職能和協調作用,加強與農業農村以及相關涉農部門之間的合作,建立農業大數據共享機制,探索智慧農業集成解決方案和產業模式;要注重技術推廣和應用,針對農業領域的數字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強化有關政策的協同和耦合,盡快出臺智慧農業技術創新與轉化應用的創新支持政策、相關補貼政策、科技金融政策和風險化解機制等。最后,要加強平臺建設,加快人才培養。加強各級農業大數據云平臺、智慧農業研究等公共服務和創新平臺以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積極培育智慧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團隊,鼓勵和支持多學科之間的合作與交叉,實現“項目—平臺—團隊—人才”四位一體,提升我國智慧農業領域研發整體實力。

三、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東北地區要牢牢把握和扭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村具備現代化生產生活條件

郭翔宇:黑龍江和東北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尤其是農業機械化程度、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業勞動生產率等指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鄉村振興程度和農村現代化水平相對落后。東北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目標是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讓農村具備現代化生產生活條件;基礎是振興鄉村產業,實現產業興旺,要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同時深度推進農村三產實質性融合,提高融合質量和水平;重點是提高“三個度”,即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其完備度,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其便利度,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提高其舒適度,持續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現代化水平;關鍵是促進農民增收,盡快達到并努力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二)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郭翔宇: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

首先,農業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驅動為第一動力的生產力。驅動農業生產力發展與躍升的創新是一個包括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理論創新等在內的系統。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加快農業科技現代化步伐,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貢獻率;二要充分發揮制度創新的保障作用,通過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優化政策體系,破解制約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三要通過管理創新,優化農業宏觀調控的目標與職能,完善調控方式與手段,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四要充分發揮理論創新的指導作用,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理論創新和智庫研究,理性分析和解答發展農業生產力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揭示和預見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本質、規律和發展變化趨勢。

其次,農業新質生產力,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內在要求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首要是堅持質量第一、以質取勝的原則,使高質量成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顯著特征。一要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業服務質量,要努力生產出知名度和美譽度更高、數量更多的優質農產品,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和富有營養的多樣化需求。二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關鍵,要加快從規模速度型農業向質量效益型農業轉變,實現農業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三要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標志,應以協調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級化。

(三)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

余志剛:適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求、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農產品消費需求,以及保障農民合理收益需求,必須要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第一驅動力,不斷擦亮綠色發展底色,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質量水平,不斷強化農產品品牌效益,統籌推進農業科技化、綠色化、標準化和市場化,充分釋放農業產業發展優勢潛力,深入促進農業生產保數量與保質量相統一、保安全與保發展相協調,為保障國家糧食及重要農產品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首先,要準確把握“四個農業”的內涵??萍嫁r業是科技支撐更加有力、現代化水平更高的農業。發展科技農業,加速實現生物技術、數字技術賦能,實現生產技術升級、產品迭代,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廣和應用新技術,有助于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實現農業現代化、產業化、智能化發展。綠色農業是資源利用集約高效、發展方式合理持續的農業。發展綠色農業,進一步釋放綠色有機、非轉基因的獨特優勢,推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利用的農業綠色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質量農業是供給保障安全可靠、產業韌性持續增強的農業。發展質量農業,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標準化、集約化、智能化發展,有助于實現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更加完整穩定的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推進農業生產由“量”到“質”的轉變,保障農產品的高效優質供給。品牌農業是產業鏈條健全高端、價值鏈條顯著提升的農業。發展品牌農業,培育優質特色農產品,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地區農產品知名度和大眾認可度,提高優質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比較優勢,提升農業產業鏈整體價值。

其次,要優化統籌推進“四個農業”的路徑。一要以創新驅動為支撐走好科技興農之路。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成果轉化體系、推廣應用體系“三大體系”。集中攻關種業、生物經濟、黑土地保護等戰略領域“卡脖子”環節。依托科技創新高質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二要以綠色發展為底色走好生態優先之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保護性耕作模式,加大耕地輪作休耕力度,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三要以標準生產為基礎走好質量發展之路。實施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建立健全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產品服務、檢驗檢測、追溯管理及風險監測體系,實施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兩個“三品一標”行動,推動農產品優質化、安全化、營養化、高質量發展。四要以品牌創建為抓手走好市場先行之路。著力構建現代農業品牌體系,加快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持續推進品牌孵化培育、品牌質量提升、品牌傳播推廣、品牌保護利用和品牌營銷賦能五大工程建設,引導農業品牌向多元化、高質量方向發展。

猜你喜歡
壓艙石現代化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邊疆治理現代化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抱緊人生“壓艙石”
能源合作是中阿關系的“壓艙石”
面對突發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這塊“壓艙石”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