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黃河流域跨區域基層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的實踐與思考
——以黃河流域衛生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盟為例

2024-01-24 04:15趙晨陽趙文星卜美玲
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醫養黃河流域醫療衛生

趙晨陽,趙文星,卜美玲

(菏澤醫學??茖W校,山東 菏澤 274000)

黃河流域貫穿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作用,對我國整體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目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1],在當今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的背景下,黃河流域區域發展差異逐漸凸顯[2]。人口的大規模集聚和流動導致地區間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均衡[3]?!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指出,要繼續實施和完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使城鄉居民能夠平等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4]。醫療衛生資源水平的提升對推進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021 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至2021 年末,我國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量為3.08人,為達到2030 年目標,在今后8 年內至少需要培養約27.1萬名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但是,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數量在2021 年末由2020 年末的79.6 萬人下降到69.7 萬人,減少了9.9 萬人[5],因此亟需解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對高素質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新需求。探索黃河流域跨區域基層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有助于推動沿黃九省優質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資源融合,有效解決衛生職業教育各學科“綜而不合、合而未融”以及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對于培養符合時代要求、助力黃河流域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的復合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1 黃河流域跨區域基層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的內涵

黃河流域跨區域基層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是指由黃河流域各省份開展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相關機構組織,組成創新發展聯盟,推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實現技術、教學、師資、實習實訓條件、科研設備和儀器的資源互補和共享,優化各種教育資源的配置,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聯盟貫徹“通力協作、互相支持”的工作方針,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以聯盟的整體利益為行動指南,齊心勠力,共同培養基層醫療衛生高素質人才,進一步提升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

2 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現狀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醫療衛生設施不足是黃河流域的弱項之一[1]。在此背景下,沿黃九省區高度重視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積極探究科學合理的產教協同發展模式,在搭建區域產教融合平臺、推動政策引領和項目驅動、實施省級產教融合性企業培育工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效探索。但由于各省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協同發展凸顯出一些問題。一是學科資源規劃不合理。衛生職業教育的優勢在于學科教學資源的多樣性,但目前很多衛生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模式表現為“各行其道”,各學科教育相對獨立,沒有形成完善的學科整合機制,無法做到多個學科的融會貫通。為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必須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促進學科融合發展。此外,一些衛生職業院校在專業課程的設計和規劃上缺乏針對性,導致專業結構失衡、不同專業教學內容存在同質性,削弱了本學科的獨特性與專業性[6]。二是人才培養體系有待完善。衛生職業教育的特色在于注重學生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全面培養。比如,此次新冠疫情,在黨的領導下,醫務工作者的精湛醫術和專業技能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一些衛生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并沒有建立規范化、戰略性的人才培養體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理論,輕實踐”問題[7],因此,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3 黃河流域衛生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盟的成立

據此背景,在行業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由菏澤醫學??茖W校牽頭發起,邀請黃河流域各省份開展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相關衛生職業院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產業園區等機構組織,自愿組成區域性、開放性、非營利性的“黃河流域衛生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聯盟按照“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優化教育評價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基層醫療衛生”的總體要求,以“促進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協同創新平臺構建為重點,融合沿黃九省優質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深化人才供給側改革,以“為誰培養—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為主線,探索多元化育人新途徑,使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由“招不來,留不住”轉變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4 黃河流域衛生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盟的協同路徑

4.1 共享教學資源,統一教學課程標準 根據衛生與健康行業發展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在現有國家專業教學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聯盟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遵循“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Y源”的構建邏輯,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統一教學課程標準,搭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以“服務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為中心,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確保課程內容銜接職業要求,實踐過程銜接工作過程,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技能熟練、職業素養過關的高素質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同時,將新理論、新技術、新標準等先進元素與課程融合,形成邏輯縝密、脈絡分明、體系完善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順應信息化學習改革方向,逐漸趨向于“互聯網+”的形式,構建“分工協作模塊化”的教學模式[8]。此外,應落實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能學”“輔教”的功能,完善“教學—反饋—改進”的教學評價機制,以便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發揮優秀教學資源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通過統籌優化教育教學資源,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模式,打造聯盟共有的教學品牌。

4.2 共享實訓條件,統一實訓項目和內容 利用聯盟現有實習實訓優質資源,結合現有培訓力量,統籌規劃,合理確定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內容和功能定位,統一實訓項目和內容,實現各類實習實訓資源優勢互補、有機銜接。

實習實訓基地應做到功能細化。既能承擔實習實訓、技能競賽、師資培養培訓,促進師生實踐能力提升;也可組織實施1+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及考核;開展職業安全教育,提升受訓者職業安全素養。此外,聯盟與相關行業企業聯合建立多團隊協同、聯盟成員單位共享的實習實訓平臺,形成高校與行業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模式,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崗位工作任務的有效對接。

4.3 共享考核標準,統一考試形式和內容 由各成員單位的教學專家組成考試委員會,圍繞教學標準制定考試大綱,統一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通過課程聯建聯考,對各成員單位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以進一步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促進教學計劃和內容的改進及提高,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4.4 舉辦技能競賽,搭建交流平臺 打造綜合性、示范性、引領性的職業技能競賽品牌,堅持把交流合作與開放展示緊密結合。成員單位做到廣泛參與、積極觀摩,將技能競賽與技能文化展示交流有機結合,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推動校企、校校之間的交流合作。

堅持將對標國家級競賽和確保公平公正貫穿始終。與國家級競賽的先進標準接軌,吸納國家級競賽的模式和經驗,借鑒國家級競賽的技術標準和競賽規則,進一步確定具體的競賽項目及評價標準。認真研究制定競賽相關工作文件,全程進行監督和管理,保證競賽結果公平公正。

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理念,充分利用大賽搭建良好學習交流平臺,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凸顯技能競賽帶動效應,切實發揮好技能大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引擎”作用[9],建設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發揮高技能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在推動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4.5 校院合作、醫教協同人才培養 推行“校院合作、醫教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于聯盟成員單位均為醫學院校,各院校之間的學科設置相對接近,建設目標趨向一致,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有更多的契合點,有助于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聯盟以醫教協同為主線,緊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新需求,由學校與醫院共建培訓基地,通過專業教師、行業教師形成“雙導師教學管理隊伍”,聯盟成員單位共同商討,制定統一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在此前提下,以臨床床邊教學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系統設計階梯遞進式、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環節,搭建校院技能考核平臺,形成校院一體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現教學和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同時,聯盟通過建立醫教協同質量督導小組,對共建的培訓基地進行監督指導,從而進一步提升醫教協同人才培養質量。

4.6 構建理實融合教學體系,培養醫養結合專業人才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高速發展,養老問題已逐漸成為我國重大民生問題。2022 年,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要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10]。目前,我國醫養結合服務建設工作仍存在專業人員儲備不足、護理水平良莠不齊等問題。由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我國起步較晚,醫學院校在醫養結合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專業意識、培訓力度等方面尚未達到統一水平。因此,醫養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尚需進一步完善。聯盟成立醫養結合人才培養研究小組,通過政策解讀、實地調研、需求分析等方式,進一步明確醫養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推進“醫養結合”與“健康養老”的深度融合,樹立“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醫養結合理論與實踐全面滲透、職業素養教育全程化的課程體系。

一方面,根據學生的職業定位及發展方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師資隊伍及實訓基地建設,推進專業和教學改革。采用“產學互動、多崗輪換、項目遞進”的教學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對接,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對接。此外,實施“1+X”證書試點項目,開設對接崗位證書的綜合性實訓課程,構建理實融合教學體系,助力學生“多證”在手,“一專多能”可持續發展[11]。聯盟定期舉辦醫養結合崗位技能大賽,為成員單位提供交流學習、切磋技藝的平臺。通過大賽檢閱技能水平及職業素養,并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基礎上,聯盟多措并舉,聚焦培養“結構合理、技能優良、具有復合的知識結構和學科背景”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拓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專業人才“供給量”。

4.7 培養優秀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基層醫療衛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各區域間基層醫療衛生水平差異明顯,為縮小區域之間的差異,應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12]。聯盟成員單位共商共議,結合所在區域基層醫療衛生現狀,對接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深層次合作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創新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整合優質資源,實現共建共享。在人才培養方面,從課程設置著手,根據崗位需求,共同構建符合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課程體系。首先,以“早臨床—早基層深入、重實踐—重思維加強、多人文—多學科融入”為主線,進一步加強全科醫學課程建設,適當增加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等相關課程,構建強化臨床思維、全科思維、服務技能的“三融入三加強”課程體系,引入“疾病診療指南”和“臨床路徑”等行業標準,促進教學標準與行業標準對接,培養學生全科醫學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

其次,強化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13]。聯盟成員單位共同組建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建設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深挖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講好醫學專業課程提供鮮活事例。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一方面強化思政課程的引領作用,加強學生對國家基層醫療改革政策的認識,增強學生服務基層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另一方面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改革,融合全科醫學理念、大健康觀念和“為農村、為基層”情懷,加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

聯盟以醫、防、管的崗位核心任務為中心,多措并舉,培養“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基層防治結合全科醫學人才,切實解決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不足的問題,打通群眾看病就醫的“最后一米”。

5 結語

黃河流域衛生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盟的成立,是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提升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首先,聯盟可以發揮區域中衛生職業教育主體的比較優勢,推進各主體間教育的特色化和差異化發展,內涵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最大程度上聚集產教兩方面的辦學資源,有助于推動衛生職業教育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的融合與提升。聯盟作為衛生職業教育院校優質資源整合的高效平臺,通過資源共享、通力協作,構建基層衛生事業共同體,共同培養基層醫療衛生高素質人才,將有力推進黃河流域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快速提升。

猜你喜歡
醫養黃河流域醫療衛生
生態環境部啟動新一年度黃河流域“清廢行動”
醫養當興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增強大局意識 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水平
為了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三十六計之順手牽羊
醫養結合 我們這么做
醫養結合真的難操作?
京津冀醫療衛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醫療衛生大聯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