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景德鎮的陶瓷教育模式

2024-01-24 09:18胡伊文
江蘇陶瓷 2023年6期
關鍵詞:傳授景德鎮技藝

胡伊文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州 511500)

1 景德鎮陶瓷教育的發展歷程

景德鎮的陶瓷教育分為兩個發展階段,最早期是以傳授式教學模式為主,它主要是靠家庭傳承和師傅傳承,直到近現代才逐漸發展為學院式教學模式,主要以學校為主體開展教學。

在我國古代,陶瓷教育以傳授式教學模式為主,其中家庭傳承和師徒傳承是最普遍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傳授式陶瓷教育主要是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將技藝傳授下去,其更加精準、直接,在世代傳承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得陶瓷技藝日臻完善,除了傳授知識技能外,道德品質教育也是重點。另一方面,傳授式教學具有極其強烈的排斥性,受教育人數十分有限,久而久之就會有技藝失傳等問題出現,同時難以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家庭傳承以家族為核心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多為父傳子模式。在傳承的過程中,陶瓷工藝經過一代代人的不斷完善與提高,使得陶瓷加工技藝越來越成熟。景德鎮的陶瓷技藝就是在這種一脈相傳的模式下世代傳承,而師徒傳承和行幫傳承不再局限于家族內部,擴大了教授群體,廣而教之,但是相對的還是在籍貫等一些條件作了一定限制,而且徒弟不僅要學習,還要做雜活。行幫之間的壟斷造成了陶瓷生產割裂的局面,嚴重阻礙了技藝的創新與傳承。

近現代以來,對陶瓷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于是學院式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主要以學校為主體。不同于傳授式教學,學院式教學模式的辦學規模更大,同時接受教育的人數也更多,為景德鎮陶瓷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撐。學院式教育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具有系統化、方法化、綜合化等優勢,但學院式教學也存在著灌輸式教學的弊端,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由主動拜師學習轉變為了被動學習。

1775年,景仰書院在景德鎮江家塢成立,這是景德鎮最早的現代化學院式陶瓷教育的雛形。1910年,中國陶業學堂在江西饒州成立,1912年更名為江西省饒州陶業學校,首次招收女學生,1916年在景德鎮設立分校,主要進行陶瓷繪制工藝的教學,在辦學過程中幾經遷址,新中國成立以后景德鎮的陶瓷教育飛速發展,辦學的規模和層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 景德鎮陶瓷教育發展現狀

景德鎮作為我國著名的“千年瓷都”,陶瓷教育發展現狀直接關乎景德鎮乃至中國陶瓷事業的未來。目前,景德鎮在陶瓷教育方面擁有公立大學1 所、職業院校3 所、中學4 所,這些院校共有陶瓷相關專業學生30 000 余人(見表1)。

表1 景德鎮主要陶瓷院校情況一覽

從表1 中可以看出,景德鎮陶瓷教育以高等教育為主,本科和職業教育機構數量較多,但中學陶瓷教育還有待加強。這些院校為景德鎮儲備了大量陶瓷人才,有力地支撐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的發展。但從整體來看,景德鎮陶瓷教育與市場脫節問題依然突出,其中本科院校過于注重理論教學,缺乏產學合作,職業院校設備老化,無法滿足創新需求,中學階段則普遍缺乏系統的陶瓷教育。因此,景德鎮亟須推動教育理念轉變,建立產學研用協同機制,以適應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3 景德鎮陶瓷教育現存問題

目前景德鎮的陶瓷教育體系可以說已經比較完善了,但是過于模式化的學院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弊端,結合景德鎮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針對陶瓷這種比較特殊的工藝來說,這些弊端也會造成一系列問題。

3.1 傳統工藝失傳問題

目前景德鎮是采取師徒傳授式與學院式相結合的陶瓷教學模式,從古至今景德鎮的陶瓷傳承離不開師徒教育,因此師徒傳授式依舊是陶瓷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下,師徒傳承在民間還是非常常見的,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來傳授技藝,但是師徒傳承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問題。

(1)傳統的老藝人出于保守心理,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以至于留一手,對學生不會傾囊相授,部分的陶瓷技藝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失傳的,比如景德鎮古彩技法就面臨著失傳危機。

(2)有些師傅基本局限在景德鎮內部,而且人數比較少,例如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的師傅,陶瓷工藝之間缺乏溝通交流,相同瓷種的交流僅限同門內,從而阻礙了陶瓷工藝對外的傳播,技術和配方的傳承也極大地受到了限制。

(3)部分傳統陶瓷工藝由于市場和生態因素的綜合影響也面臨著失傳危機,例如青釉釉果因土質的改變逐漸消失,景德鎮正面臨著優質的瓷土資源日漸枯竭的窘境,環境污染的弊端造成了柴窯技藝瀕臨失傳。

3.2 灌輸式的教育模式

學院式教學在景德鎮的陶瓷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主要因為其具有系統化、方法化、綜合化等優勢,但也有其不足之處,它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以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在課程設置上一般都是理論多于實踐,這種灌輸式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創新。例如在陶瓷設計專業中,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分割造成了學生難以學以致用,學生的陶瓷設計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缺乏綜合性和系統性。陶瓷藝術擁有它自身獨有的魅力,只有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進行創作發揮,學生才能更好地將技術、創作與藝術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另外,對比國內與國外的陶瓷人才,不難發現在綜合能力方面國內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外教育體制與招生模式的不同。國內招生主要考察美術功底,錄取后再專業地學習陶瓷的相關知識,因此高校大部分錄取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是沒有系統學習過陶瓷知識的,而且還可能存在不是出于興趣愛好而選擇陶瓷專業的情況。然而國外的招生模式與專業課的銜接程度要優于國內,國外主要通過相關專業作品考查學生對陶瓷專業的興趣天賦和感悟能力。在教學模式上國內外也不同,國內是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模式,而國外更注重實踐,采取多項目制,即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項目,這種注重實踐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了解陶瓷的生產與制作過程,可以同時滿足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

3.3 自主實踐與市場環境的聯系

景德鎮陶瓷教育過于注重灌輸式理論教學,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導致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強。一方面,在日用瓷設計方面,學生作品往往停留在形象復制,或是單一改變造型、色彩,很少能跳出既定思維模式,做出新穎獨特、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設計。另一方面,在藝術陶瓷創作方面,整個市場陷入低迷期,大多作品難以打破既有觀念,即使有少部分作品質量上佳,也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學生作品脫離市場的根源,在于缺乏社會實踐的機會,無法接觸用戶和市場,也就很難做出符合市場與審美需求的設計作品。因此,景德鎮亟須改革現有的封閉式教學體制,可以通過開設設計方面的社會實踐課程,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開展設計師進社區活動,或校企聯合開展設計競賽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接觸用戶和市場,不斷提高設計能力。同時,學校也需要加強與企業和行業協會的聯系,了解前沿的設計需求和趨勢,以引導學生作品朝著市場需要的方向設計。只有加強實踐教學,積極搭建產學交流的橋梁,學生的自主實踐才能與市場環境實現良性互動。

3.4 陶瓷教育層級失衡

目前,很多陶瓷學校不斷地擴大辦學規模,并且采取自由招生的模式,這導致了許多中、高等院校的質量參差不齊。高等和中等院校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前者注重精英教育,后者注重職業教育,而且兩者在招生人數上也存在差異。許多學生并非因為出于興趣愛好而選擇陶瓷專業學習,只是為了獲得文憑,這些人在畢業后沒有選擇從事陶瓷事業或者直接離開了景德鎮,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才流失,為培養這些人才所花費的教育資源也就付諸東流了。

4 結 語

景德鎮被譽為千年瓷都,孕育了無數陶瓷行業的相關人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需要與時俱進,只有發展成較為完善的陶瓷教育體系,不斷進行優化,才能培育出更多、更優質的陶瓷行業人才,為推動陶瓷行業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猜你喜歡
傳授景德鎮技藝
因為有你
——省景德鎮老年大學校歌
問一聲,景德鎮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景德鎮陶瓷夏令營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傳授技藝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技藝并舉 厚積薄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