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秦苻氏文學家族的“胡音漢調”

2024-01-24 05:12霍志軍姚鳳珠
地域文化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隴右房玄齡晉書

霍志軍 姚鳳珠

十六國時期的文學雖不是中國文學發展中的高峰,卻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習慣把十六國時期文學藝術的輝煌歸功于盧諶、李暠、裴元略、胡義周等漢族文人和劉淵、苻朗等漢化的少數民族人群,而忽視了氐族成員在文學藝術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十六國時期,原本居住于隴右地區的氐族苻氏帶領部落向關中、中原地區遷徙。在此過程中,他們對來自西域的佛教文化,中原地區傳統儒道經典、新起玄學思想等均廣采博取、積極吸收、為我所用,逐漸成為一個融合多民族文化的文學家族,在北朝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之中頗具代表性。然而,前秦苻氏家族文學的研究似乎并沒有引起文學研究界的積極響應,目前學界關于氐族文學的論述主要集中在苻朗一人,①如倫珠旺姆:《前秦氐族散文家苻朗及其佚文探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袁敏:《東晉氐族苻朗及其寓言體子書〈苻子〉》《民族文學研究》2010年第2期。事實上,我們對前秦苻氏的文學創作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僅很有必要,進而還可為了解中華文學的融合會通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一、前秦苻氏文學家族考

苻氏原本是世居于略陽臨渭的氐族的一支,苻洪本蒲姓,其父親蒲懷歸,原是西戎部落之酋長。在晉代永嘉之亂中,苻洪廣散千金、積極搜羅人才,乘勢而起,逐步融合了氐族眾多部落,成為當時居于隴右地區的氐族首領。東晉穆宗“永和六年,……時有說洪稱尊號者,洪亦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其孫堅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雹伲ㄌ疲┓啃g:《晉書·苻洪紀》,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68頁。苻洪被后趙麻秋所害之后,苻洪之第三子苻健為氐族首領,攻入長安、省刑薄賦,遂據關隴。永和八年(352),“秦丞相雄等請秦王健正尊號,健從之,即皇帝位”,②(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99,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1175頁。史稱苻秦、前秦。

北朝時期,我國北方戰亂頻仍,入主中原的各個少數民族既無家學淵源,又無深厚的文學修養,故此期文學家族往往寂寥。然氐族苻氏家族卻是例外,氐族本來居住于隴右地區,該地區毗鄰關中,歷史上早期秦人、早期周人均崛起于這塊文化沃土,中原文化在隴右地區有著持久、深遠的影響力。氐族世居隴右,自然漸被華風,漢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氐族苻氏家族在入主中原過程中,出于統治中原、籠絡民心、提高家族聲譽等需要,崇儒奉佛,談玄論道,對多種文化兼容并蓄,不僅逐漸形成了氐族文學家族,并演繹出自己的獨特氣質。該家族今可考姓名者達29 人,其中有作品流傳或史書明確記載能文者達11人,在北朝時期異常醒目,如表1所示。

表1 苻氏文學家族一覽表③本表人物資料源于《晉書》卷112《苻堅載記》,作品源于清人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氐族苻氏文學家族由苻洪一支繁衍而來,苻洪是氐族統治集團中思想較為開明、較早接受漢文化者,也是氐族第一位文學家,其《諫殺朱軌》是今存最早的氐人用漢語寫作的完整文章。其后前秦歷代苻氏成員苻健、苻雄、苻生、苻堅、苻融、苻朗、苻庾、苻丕、苻登等皆出苻洪一系,前后綿延六代。苻健字建業,苻洪第三子,淹通風雅、精于詞翰,在位期間“薄賦卑宮,垂心政事,優禮耆老,修尚儒學”,①(唐)房玄齡:《晉書·苻健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71頁。其《下書求賢詔》要求“自公卿以下,歲舉賢良方正孝廉清才多略博學秀才異行各一人,或獻書規諫,或面陳朕過。其悉以聞,勿拘貴賤?!雹冢ㄇ澹﹪揽删骸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646頁。不僅富于文采,而且表現出求賢若渴之迫切心情。苻雄為苻洪之季子,其作品雖已散佚殆盡,但《晉書》載其“少善兵書,而多謀略,好施下士,便弓馬,有政術?!雹郏ㄌ疲┓啃g:《晉書·苻雄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80頁??芍悄芪哪芪渲?。其后苻堅、苻融不遺余力,積極推行漢化政策,苻氏成員的漢文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

苻堅(338—385)是苻雄之子,為苻氏文學家族的重要推動者,“年七歲,聰敏好施……八歲,請師就家學”,④(唐)房玄齡:《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83頁。祖父苻洪由此發現其文性慧根,高興地說:“汝戎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邪!”,⑤(唐)房玄齡:《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83頁。欣而許之。苻堅學識淵博、長于詩文。據《太平御覽》卷一二二記載,東晉穆帝升平二年(358),苻堅巡行至韓源(今山西芮城一帶)憑吊春秋時晉國魏顆打敗秦國之舊址,曾賦詩。東晉咸安二年(372),苻堅為其弟苻融出為冀州牧餞行,曾奏樂賦詩,說明苻堅確有詩才。苻堅今存散文20篇,在十六國時期文學中可謂多產作家。以苻堅之文治武功,在位達29 年之久,其詔書文翰當不會是少數,史載“堅之將為赦也,與王猛、苻融密議于露堂,悉屏左右。堅親為赦文,猛、融供進紙墨?!雹蓿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紀》,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87頁??磥砥渥髌分皇俏茨芰鱾飨聛砹T了。就其今存20篇軍國詔書而言,不乏富于文采者。

苻融(?—383),字博休,苻堅之季弟?!稌x書·苻融傳》云其“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于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嘗著《浮圖賦》,壯麗清贍,世咸珍之。未有升高不賦,臨喪不誄,朱彤、趙整等推其妙速?!雹撸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附傳》,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906頁。時人比之“建安之冠冕”的王粲,在當時即受到朱彤、趙整等第一流文人的推崇,其文學成就相當了得。苻融的《企喻歌》為氐族文人流傳不多的詩作之一:“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尸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雹噱謿J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橫吹曲辭》,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2152頁。苻融的諫諍文富有論辯色彩,當時苻堅急躁冒進,誓滅東晉,周圍一些他族首領也乘機慫恿,苻融犯顏直諫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且國家,戎族也,正朔會不歸人。江東雖不絕如綖,然天之所相,終不可滅?!雹幔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附傳》,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906頁。這段文字論理清晰,富有理性,同時感情充沛,情真意切,可謂諫諍文中的佳作。

苻朗(?—389)是十六國時期氐族最有成就的散文家,也是苻氏文學家族的“千里駒”。朗字元達,苻堅從兄子,神氣爽邁,幼懷遠操,不屑時榮,著《苻子》三十卷,今本為后人輯本。苻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有高度的漢文化修養,能文善詩,其《臨終詩》云:“四大起何因,聚散無窮已。既適一生中,又入一死理?!瓡绱税倌昶?,遠同嵇叔子。命也歸自天,委化任冥紀?!雹馘謿J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932頁?!八拇蟆睘榉鸾绦g語,顯然北朝佛教的盛行,佛教思想已經深嵌士人心靈之中。此詩顯示出苻朗對自己的生命價值有獨特的思考,他希望在委運任化中實現自我的超越,可與東晉陶淵明“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形影神詩·神釋》)②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990頁。媲美。全詩不僅詩風真樸純淳,富有韻味,而且顯示出佛、道兩家思想融通的痕跡,表明苻朗高度的佛、玄學修養?!稌x書·苻朗載記》云“著《苻子》數十篇行于世,亦《老》《莊》之流也?!雹郏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附傳》,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937頁。早在唐代,人們便認識到《苻子》一書運用寓言故事的特點。

苻氏后代不少人工于翰墨文藻,苻丕、苻登乃其中佼佼者。苻丕字永叔,為文質樸遒勁,今存《下書攻慕容永》等檄文2篇。苻登字文高,今存《告苻堅神主》《又告神主》2篇。其《告苻堅神主》云:“今合義旅,眾余五萬。精甲勁兵,足以立功。年谷豐穰,足以資贍。即日星馳電邁,直造賊庭奮不顧命,隕越為期?!雹埽ㄇ澹﹪揽删骸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652頁。苻登稟有氐族雄深渾厚之氣,習染隴右風土峻厲嚴肅之俗,又有較高漢文化修養,故發而為文,質實貞剛、豪放自然,有乃祖苻堅之遺風。苻丕、苻登可謂苻氏文學家族之緒風。

北朝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過程中,崇尚儒學、積極吸收中原禮樂文化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取向。正是在這種跨區域民族文化的融合重組中,中華文化才真正發揮出其巨大的整合會通效應。在當時入主中原的眾多民族之中,略陽苻氏家族的“漢文化水準之高在五胡中鮮能與比?!雹荻『晡?、靳婷婷:《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傾向及其成因考論》,《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這正顯示出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融合是中華文學生生不息、繁榮壯大的動力之一,中國文學絢麗璀璨的歷史華章是中華各民族所共同成就的。

二、苻氏文學家族形成的內在動因

個體或一個家族的精神活動方式,乍看起來似乎是純粹個人化、私人化的行為。然而,從更深層次來看,它本質上受制于個體或家族成長的特定“精神之根”,⑥[德]米夏埃爾·蘭德曼著,張樂天譯:《哲學人類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第219頁。受制于特定地域文化精神的規約。前秦苻氏文學家族是在隴右文化圈中孕育和發展,在游牧文化與農業文明的融合互滲中形成,氐族入主中原的過程是這一家族文學繁榮的歷史機緣。

當初漢武帝開發隴右地區,設置河西四郡,“初置張掖郡、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雹撸h)司馬遷:《史記》卷30《平淮書》,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439頁。主要是出于軍事戰略的需要,然事實上也帶動了當地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后流寓隴右的文人日漸增多,諸如天水隗囂、周宗,長安谷恭,扶風申屠剛、杜林,長陵王元等,均為一時之選,這些文士對隴右地區學術、文化的繁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使這一帶成為當時文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不少出現于魏晉的文學家族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如傅氏(傅玄、傅咸、傅巽、傅嘏、傅袛、傅暢)、張氏(張軌、張駿、張重華、張天錫)等,這塊文化沃土上也孕育了苻氏文學世家。絲綢之路開通之后,隴右地區成為眾多民族的聚居地和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地帶。眾所周知,受交通、地理、氣候等因素限制,古代國與國之間、各民族間的交流往來,終究受限。唯有地處歐亞大陸中間地帶的河西地區遂成例外,這里成為眾多民族遷移的中轉之地,成為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游牧文化,乃至中亞地區文化相互吸收、借鑒、融合之熱土,來自波斯、羅馬的古錢幣,游牧民族的苜蓿、胡椒等異域物產,中原地區先進的農耕技術、絲織品、陶制品等在此地區都隨處可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為隴右地域文化注入了異質的新鮮因素,形成了隴右鮮明多元文化薈萃過渡的特色。這一文化模式和發展趨向決定了前秦苻氏家族文學的個性特征,其文學思想和創作傾向既吸收了漢文化的因素,又表現出氐人的民族風尚。

氐族長期以來活躍在隴右大地,隴原大地厚重的黃土地氣息、遼闊蒼茫的山川地理環境、隴右文化質樸勇猛的文化品格深深影響了生活在此地的氐人,造就了氐人尚武剛健、質樸無華的文化性格。體現在文學創作中,苻氏文學家族的勁健貞剛、豪獷自然氣息,質樸自然、因事造文、單行散句的行文方式,無不是樸實風尚的直接反映。出于入主中原、統治御民的政治需要和提升自身家族地位、躋身中土世族衣冠的現實需求,氐族不遺余力地崇儒奉佛,推行仁義德治政策,也成為該文學家族崛起的重要推動力。從一則材料頗能看出苻堅對漢文化的態度:

“堅嘗之太學,召涉翼犍問曰:‘中國以學養性,而人壽考,漠北啖牛羊而人不壽,何也?’翼犍不能答。又問:‘卿種人有堪將者,可召為國家用?!瘜υ唬骸比四懿读?,善馳走,逐水草而已,何堪為將!’又問:‘好學否?’對曰:‘若不好學,陛下用教臣何為?’堅善其答?!雹伲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99頁。

“正是由于邊遠民族長期形成的對中原文明的景仰和知識積累,以及文學自身的魅力”②楊義:《重繪中國文學地圖》《文學遺產》2003年第5期。和出于統治中原的現實政治需要,才使苻堅不遺余力地借鑒、吸收、推行仁義德治政策。苻堅多次親臨太學,“考學生經義,上第擢敘者八十三人。自永嘉之亂,庠序無聞,及堅之僭,頗留心儒學……政理稱舉,學校漸興?!雹郏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95頁。說明苻堅心羨中原文化,以儒家文化作為自己執政的基礎。這也是長期以來儒家文化始終在河西地區占據核心地位的重要動因之一。

有關前秦苻堅文化政策的實施情況,史家多有此方面記載,崇文重教,積極主動吸納先進的中原漢文化,使前秦的漢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也奠定了前秦文學繁榮的基礎,在十六國時期文學中堪稱翹楚,文學史上著名的回文詩產生于前秦才女蘇蕙之手便是典型例證。在苻堅等成員的持續的推動下,前秦的文學活動十分頻繁。太元三年(378),涼州刺史梁熙遺使西域,大宛獻天馬千里駒,“堅……乃命群臣作《止馬詩》而遣之,示無欲也。其下以為盛德之事,遠同漢文,于是獻詩者四百余人?!雹埽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900頁。這些頗為頻繁、陣容龐大的文學活動,自然少不了苻氏文學家的身影。

三、苻氏家族文學顯示出各民族文化交融為中國文學帶來的生機

苻氏文學世家的發展壯大,是北朝時期中華各民族文化交流互滲的結晶,體現了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漢文化的雙向融合,給中國文學帶來的新氣象。苻氏文學家族的發展興衰堪稱氐族文學發展的一個縮影,氐族處在漢、胡文化交流融合異?;钴S的隴右地區,其首領在南遷內地的過程中對發展水平較高的漢文化傾心熱愛、積極學習,于是氐族第一代文學家苻洪脫穎而出。到前秦政權建立后,苻洪之孫苻堅、苻融所作的漢語詩文已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在當時整個中國北方文學中已處于前列地位,形成苻氏家族文學的第一個高峰。至苻朗時,經過幾代人的積淀和漢文化的持久熏陶,終于將氐族文學推向頂點。他們在進入中原的過程中以漢語言抒情詠懷、托物言志,代表了氐族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豐富了中國文學地圖的內涵。

在恢宏壯麗、多姿多彩的中國文學地圖中,苻氏文學家族的發展壯大折射出北方游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雙向互動、交流互補、融合互滲迸發出的嶄新氣度,充分顯示出各民族文化交融是中國文學發展壯大的“邊緣的活力”。苻洪在晉室南渡、五胡入主中原的復雜局面中延攬人才、縱橫捭闔,至永和六年(350)已成擁十萬之眾的西北勁旅。苻洪摒棄狹隘的民族意識,積極融入中原文化,“洪將死,謂健曰:‘所以未入關者,言中州可指時而定?!P中形勝,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雹伲ㄌ疲┓啃g:《晉書·苻洪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66頁。既為氐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也使自己的家族得以振興。苻洪為幼子起名苻健,字建業,也流露出其變革發展、建立帝業的強烈愿望,渴望后世能為歷史前進做出貢獻。苻堅的歷史觀宏達而開放,對于中原禮樂文明格外傾心,十分推崇,不遺余力地吸收、借鑒?!稌x書·苻堅載記》云:苻堅在位五年,中原“典章法物,靡不悉備?!雹冢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86頁。同時,苻堅兼容并蓄,胸懷廣闊,重用王猛、慕容暐、慕容垂等各族文士。當苻融上疏諫諍苻堅勿重用慕容暐等異族人士時,苻堅卻回答道:“今四海事曠,兆庶未寧,……方將混六合為一家,同有形于赤子?!雹郏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896頁。典型地體現了苻堅胡漢一家、民族融合、民族團結的思想,這種中華各民族所共同擁有的民族融合思想,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思想特質之一,對于今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仍然是可資借鑒、吸收的寶貴資源。

氐族南遷內地、統一北方、逐鹿中原的歷史進程中,他們積極學習漢文化、用漢語言創作的過程,也是建構氐族本民族文化性格、文學精神的過程。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苻氏家族文學的創作既體現出氐人質實貞剛、強悍尚武的精神,又表現出對中原儒家文化的深度認同。苻洪《諫殺朱軌》一文從古代賢君、暴君治政的不同對比寫起,深刻指出其亡國之因,體現出的正是儒家“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仁政”理想。從文學角度來看,《諫殺朱軌》不僅構思獨到,行文也充滿剛健的氣勢。文末“其如史筆何!其如四海何!”筆鋒犀利、情感激烈,充盈其間的正是氐族健爽貞剛的力度美感,體現了苻氏文學家族的文學創造力。

十六國時期是中華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獨特時期,民族之間互相融合的傾向異常濃烈。苻氏不少人傾慕中原漢文化,如苻融幼時即頗為聰慧,“至于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雹埽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附傳》,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34頁。具有很高的漢文化修養。苻朗精研中土玄學,在東晉玄學中心之一的揚州市,苻朗以其精深的玄學修養贏得了中原士人的尊重,“風流邁于一時,超然自得,志凌萬物?!雹荩ㄌ疲┓啃g:《晉書·苻堅載記附傳》,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936頁。東南玄學風流人士對其亦頗為仰慕。這些充分說明漢文化在苻氏成員中的巨大影響力,他們心儀華風,學習漢文化,顯示出各民族文化交融為中國文學帶來的勃勃生機。

苻氏家族文學的另外一個特色,是雙語寫作現象?!稌x書·苻堅載記》記載:

堅之分氐戶于諸鎮也,趙整因詩,援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勞舊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語阿誰!”堅笑而不納。①(唐)房玄齡:《晉書·苻堅載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928頁。

此詩用漢語言和少數民族語言混合來寫,是一種典型的雙語寫作現象。雙語寫作現象可以說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標識和“胎記”,是漢文化與各民族文化和諧共生的產物。曹道衡先生在其《中古文學史論文集》中解釋道:“這個詩歌中雜有氐族語言,不很好懂?!鋵嵁敃r人作詩雜以少數民族語言的現象是不奇怪不必強為之解,反而可以看出漢族和少數民族在文學語言上的相互影響”②曹道衡:《中古文學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37頁??梢娫谲奘系拇罅μ岢?,前秦胡漢文化交流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而且在民族文化的交融中產生了中國文學新的審美基因。

前秦苻氏在大力推進漢化政策的同時,還積極提倡佛教文化?!冻鋈赜浖肪硎妮d,苻氏建元十九年(383)即遣驍騎將軍呂光將兵伐龜茲及焉耆諸國,“臨發謂光曰:‘聞彼有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閑陰陽,為彼(后)學之宗,朕甚思之。若克龜茲,即馳驛送什?!雹郏海┽屔v:《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100頁。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正是在苻堅的延攬之下才來到涼州,開始了其后來著名的譯經事業,形成中國佛教史上一次譯經熱潮,對后世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上初步探討了前秦時期苻氏文學家族的文化性格和形成原因??梢娫谥腥A文學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氐族文學家族心儀中華、積極學習中原漢文化,提高了自身的漢文化修養和創作水平,氐族文學家族的創作表現出清雄健爽、質實貞剛的文學風格。同時也給中國文學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是中國文學繁榮壯大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苻氏家族文學在整個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猜你喜歡
隴右房玄齡晉書
隴右民間小戲聲腔源流探略
新時代背景下隴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房玄齡:醋壇子里走出來的模范宰相
房玄齡的為相之道
嵇紹重禮
聞雞起舞
“吃醋”曾經是佳話
房玄齡的為相之道
淺論杜甫辭官西走之原因
枕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