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多維審視
——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

2024-01-25 23:09
關鍵詞:國際形象政黨中國共產黨

蒙 象 飛

(同濟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092)

政黨國際形象是政黨的內在特質和外在實踐在國際社會公眾中的具象化體現,是國際社會公眾對政黨的主觀映象,其好壞關涉政黨國際利益的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盵1]我們要對外塑造好、展示好黨的國際形象。目前,關于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研究已然成為熱點,總體上呈現出多視角切入、多學科參與、多觀點交流的態勢。就研究視角來看,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與黨的建設的關系、與執政績效的關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與具體現實問題的關聯等均有較全面的研究。這些研究更多的是側重討論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具體方法。如許正林、王卓軒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形象國際傳播要“完善政黨自身的內涵建設”[2]73,孫雪凡提出“講好中國故事是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的迫切需要,是樹立大國形象的必然要求”[3]52。然而,形象塑造不僅僅是一個客觀存在,還是一個關系范疇、認識范疇。我們不僅要從傳播學的具體方法、技術路徑角度研究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而且要從時空觀、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和實踐論等維度對其進行哲學審視,從經驗性研究進入學理性闡釋。這對于認識和把握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什么、怎么塑造具有根基性的意義。

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時空維度:“三個之變”

馬克思主義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類對客觀實在的兩種認識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時空中形成、產生和發展的。政黨國際形象亦是如此。政黨國際形象是伴隨政黨的產生和人類歷史由地域史、民族史向世界歷史轉變而形成的產物。在馬克思看來,資產階級通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開拓了世界市場,從而“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4]35。人類歷史由此從地域史、民族史轉變為世界歷史。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世界交往普遍發展,生產要素的交換、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等廣泛而深入地展開。誕生于歐洲的近現代意義上的政黨伴隨世界歷史的發展,突破狹隘的地域藩籬限制,走出國門,在與國際社會的互動中塑造了自身的國際形象,政黨形象由國內形象向國際形象轉化。恩格斯指出,“在擁有巨量生產資料和交往手段的現代,國家都不是一個具有獨立發展的獨立領域,而它的存在和發展歸根到底都應該從社會的經濟生活條件中得到解釋”[5]258。同樣地,政黨及其國際形象也應從社會的經濟生活條件中得到解釋。世界歷史的形成、發展為政黨國際形象塑造提供了時空背景,也為我們理解和解釋政黨國際形象提供了維度。

當今,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世界歷史進程加快,“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6]60,人類社會正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等“三個之變”深刻表明了世界歷史和人類社會之變的深度、廣度及其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遠影響。其一,各國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依存的程度相較以往大為提高,“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6]60。其二,全球經濟結構正發生重大調整,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國際秩序出現嚴重裂變,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加。世界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叭齻€之變”的世界歷史現狀是當今世界各國政黨塑造其國際形象的時空維度,任何政黨塑造其國際形象都不能也無法脫離這一現實場域。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那樣,“我們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7]22。審視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問題,需要立足“三個之變”這一時空維度。

第一,“三個之變”賦予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新的時代內涵?!叭齻€之變”表明,在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面前,世界各國、各地區“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時代不復存在,各國、各地區不能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各國、各政黨的競合關系、競合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在此情景下,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政黨,塑造良好形象、努力贏得國內外認知主體的贊譽成為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的必然選擇。當然,無論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如何突飛猛進,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大黨的使命、擔當。塑造符合世界歷史發展趨勢、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大黨、百年大黨形象,提升美譽度,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使命必然,也是中國共產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促進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現實必然。

第二,“三個之變”影響和規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方法論原則??茖W的方法論指導是政黨塑造其良好形象的必要前提?!叭齻€之變”不僅改變了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競合關系,而且影響了人類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毛澤東指出,“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8]301。新時代塑造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必須立足“三個之變”的歷史大語境,依據新時代發展的哲學基礎,堅持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主導性與主體性、統一性與多樣性等多對關系的統一,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推進方法論的創新。唯有如此,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定位、塑造和國內外公眾的認同才會在“三個之變”的世界歷史進程中不斷完善和優化。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本體論維度:政黨實在

從本體論維度審視政黨國際形象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政黨國際形象的客觀本性,推動其塑造。在本質上,政黨國際形象并非原初性的范疇,那么其根源或者說原初性是什么?“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盵9]2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深刻揭示了政黨國際形象產生的內在機理,即政黨實在是政黨國際形象的客觀本源,政黨實在與政黨國際形象的關系是本源與派生的關系。

第一,政黨國際形象根源于政黨實在。政黨實在是政黨國際形象的客觀本源,沒有政黨實在,政黨國際形象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般來講,作為一種具有特定利益訴求的社會政治組織,政黨有其自身的使命、組織架構、規章制度、外在的政治行為及其績效,以及獨特的政治理念、政黨精神等等。這些要素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要素體系。這個要素體系就是政黨實在。也就是說,政黨實在既包括政黨的組織架構、規章制度、政治行為及其績效等客觀性要素,也包括政黨的使命、理念、精神等主觀性要素,是政黨自身具有的并為外界主觀認知的客觀存在物。作為政黨實在的派生物,“政黨國際形象一方面是指政黨自身特質在國際社會的外在呈現,包括其理論理念與制度行為的整體表現;另一方面是指國際社會公眾對政黨各種信息進行認知、判斷和評價后形成的總體印象,包括對政黨有形表象、政黨文化、國際行為、執政績效等要素的綜合反映和看法”[10]40。當然,外界對于政黨的認知、判斷和評價,既可能源于政黨實在中的某個單個要素,也可能源于若干個要素的綜合。此外,政黨實在并不是形而上學的存在物。在構成政黨實在的諸要素中,有些是常量,基本上保持不變;有些是變量,是運動的、不斷變化的;還有一些是介于常量與變量之間的。比如,執政黨的執政使命、利益代表性等就是常量,一般不會變化;執政理念、執政績效、規章制度是變量,可以也可能變化;政黨精神既可能變化,也可能不變。政黨國際形象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變量的變化。

第二,政黨國際形象作為政黨實在的派生物又反作用于政黨實在。唯物史觀在揭示社會存在的本源性、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充分肯定了社會意識的能動性反作用。這為我們進一步理解政黨實在與政黨國際形象的本源與派生關系提供了理論基礎。政黨國際形象不僅反作用于政黨實在,而且這種反作用是能動的、積極的。因為良好、正面的政黨國際形象有利于增強國際社會對政黨實在的理解、支持和認同,從而為政黨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使政黨實在在國際社會中朝著既定目標或方向發展;反之,不好甚至惡劣的政黨國際形象會給政黨實在在國際社會中的存在和運行帶來負面影響。一旦一個政黨的國際形象變壞,國際社會對政黨的評價就會降低,政黨實在就會處在不良的國際環境之中,政黨的政策目標就不會被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政黨實在只是形成政黨國際形象的本源物,政黨實在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政黨國際形象。換言之,政黨國際形象的相對穩定性首要地取決于政黨國際形象所具有的客觀物質基礎,但政黨國際形象的狀況如何還受到對外展示這種客觀物質基礎的方式方法、理論與實踐等因素的影響。實際上,在國際社會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一個現象:一個政黨的客觀存在在某一時期并沒有發生改變或變化不大,但其國際形象卻出現了變化。與之相反的是,一個政黨的客觀存在在某一時期大為改觀,但其國際形象卻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這充分說明,政黨實在只是根源性的,政黨國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塑造出來。這也是長期以來西方政黨熱衷于利用各種方式對其國際形象進行戰略傳播的主要原因。

綜上可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塑造必須以政黨實在為基礎,同時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首先,要厚植政黨國際形象形成的客觀物質基礎。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在指導思想上的守正與創新、治國理政制度的健全與完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與推進,還是在初心使命的堅守與踐行、精神譜系的孕育形成、執政能力和執政績效的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客觀實在,也是塑造國際形象的客觀本源。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我們要進一步優化政黨實在的各要素特別是可變量要素,為我們黨的國際形象塑造提供更為堅實的客觀物質基礎。其次,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增強我們黨的國際形象的塑造力、傳播力。在外塑我們黨的國際形象過程中,“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11]316,用融通中外的話語、方式、方法向國際社會真實、立體、全面地呈現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制度、行為、精神等要素,讓中國共產黨的客觀實在為外界廣泛理解、支持和認同,進而塑造良好的、積極的形象。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認識論維度:能動的、革命的反映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認識是對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是一個不斷深化的辯證發展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的特征。這為我們理解政黨國際形象塑造提供了認識論維度。政黨國際形象是國際社會公眾對政黨的主觀映象,其塑造在本質上是一種支配行為,是政黨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政黨實在被外界認知和反映。作為一種認識范疇,政黨國際形象體現出能動性、革命性的認知關系,這種認知關系是我們準確把握政黨國際形象塑造本質的關鍵。

在政黨國際形象塑造的過程中,政黨是其國際形象塑造的行為主體,包括個體與組織體在內的國際社會公眾是認識主體,政黨實在是認識客體,政黨、國際社會公眾、政黨實在三者之間形成了復雜的關系。一般而言,在相對靜止的時空里,人們對社會存在的認識呈現的是一種單純的主體-客體的關系,但政黨國際形象是在一個運動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產生的,它不僅是靜態的主客體關系的結果,更多的是行為主體、認識主體、認識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不僅認識主體具有能動性、革命性,行為主體、認識客體也具有能動性、革命性。在國際社會中,政黨國際形象經常會出現“自我形象”(行為主體期待塑造的形象)、“本我形象”(政黨實在所展現的原始的形象)“他我形象”(認識主體建構的政黨形象)三種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的形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黨國際形象塑造過程中行為主體、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三者不僅具有能動性、革命性,而且這種能動性、革命性相互交織,共同作用、反復作用于彼此。

政黨國際形象的塑造體現了行為主體、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三者的能動性、革命性。具體地來講,一是行為主體的能動性、革命性。任何一個政黨尤其是執政黨在國際社會中都有其價值訴求,并將其價值訴求在一定程度上付諸其國際形象建設之中,以提升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而實現其價值訴求。為達到塑造良好形象以提升政黨話語權、影響力的目的,政黨會依據國際社會對自身的認知和反映,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創造認識主體對認識客體的相關要素進行認知所需要的條件,以使認識主體對認識客體形成積極的、正面的評價。這說明,構成政黨國際形象認識論基礎的不僅是政黨對形象本身的認識,也包括對認識主體和政黨實在各要素功能的認識。二是認識主體的能動性、革命性。在政黨國際形象塑造的過程中,塑造行為的發動者構成主體,即行為主體,形象塑造所指向的對象構成客體,即國際社會公眾。但國際社會公眾并不是被動地存在,而是會依據自己的價值立場、態度、意愿和判斷力等對政黨實在有選擇地認識,或認同,或排斥,或無感而保持中立。在這個意義上,國際社會公眾成為認識政黨實在的主體。由此,國際社會公眾既是形象塑造所指向的客體,也是政黨客觀實在的認識主體,具有主體間性的特點。此外,由于認識主體具有能動性、革命性,因此認識主體之間具有差異性。同樣,政黨實在在不同認識主體中的“他我形象”具有差異性。三是認識客體的能動性、革命性。這主要表現為政黨實在各要素具有動態性、變化性。政黨實在是一個復雜、多面向的存在,向國際社會展示哪些方面、不展示哪些方面取決于形象塑造的需要。如前文所述,政黨實在各要素中有些是變量因素,這導致認識主體對政黨實在的認識并非完全真實、即時地映現,而是處在無限性、反復性的狀態之中。

總之,政黨國際形象塑造是一個認識上的雙向互逆過程,這個雙向互逆過程是形象塑造行為主體、認識主體、認識客體能動性、革命性相互作用的過程。新時代,要塑造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就要依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充分認識國際形象塑造行為主體、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三者的能動性、革命性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掌握形象塑造的主動權。為此,我們不僅要加強對政黨實在這一認識客體的建設、傳播,也要加強對認識發展規律的研究,加強對認識主體的價值立場、態度、意愿和判斷力等因素的研判,還要加強對不同認識主體中“他我形象”的分析,精準把握不同認知主體的差異性,強化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做到以我為主、練好內功,盡量縮小和消除“自我形象”“本我形象”“他我形象”三者之間的差異和不一致性,擺脫我們黨的國際形象經常處于“他塑”的現實困境。只有這樣,我們黨的國際形象塑造才能真正達到目標。

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價值論維度:中國之治、中國方案世界意義的彰顯

受具體任務和條件所限,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創立一個完整的價值論體系,但他們非常重視價值問題的研究,認為價值是一個關系范疇,是對人的需要與客體屬性的關系性質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判斷主要有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而人們對政黨形象的認識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認識,即這種認識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政治立場、利益需求等所作的價值判斷?!皬母拍顑群现v,黨的形象建設國際化,就是指黨的形象要與國際接軌、走向世界,著力打造在世界舞臺、國際社會、世界政黨政治領域內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中國共產黨形象?!盵12]41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塑造的國際形象若要更具競爭力、影響力,就需要獲得國際社會更多的價值意義上的認同。這種價值意義上認同的基礎,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中國共產黨在世界舞臺、國際社會、世界政黨政治領域內彰顯的政黨實在在治黨、治國以及解決人類共同重大問題中的世界意義。

首先,中國共產黨彰顯治黨的世界意義。在當今世界,政黨政治存在這樣的悖論:一方面,政黨在各國政治實踐中的功能愈發顯著;另一方面,社會民眾對政黨集體的認同走向式微,離散化趨勢明顯,甚至“作為現代政黨發源地的西方國家出現了政治冷漠等多重因素導致的政黨衰退現象”[13]3。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政黨自身出現了問題。作為政治組織,政黨在內部利益的平衡上如何處理好共同性與差異性之間的矛盾,在自身建設上如何提升政黨的代表性、組織力和戰斗力,以回應民眾訴求以及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成為世界各國政黨面臨的共同難題。列寧指出,“公開承認錯誤,揭露犯錯誤的原因,分析產生錯誤的環境,仔細討論改正錯誤的方法——這才是一個鄭重的黨的標志”[14]167。在政黨治理上,中國共產黨無疑是一個好的典范。為把自己鍛造成一個強有力的政黨,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自身建設,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不斷推進自我革命?!拔覀凕h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11]13。治國先治黨,黨強才能國強,這是中國共產黨處理治黨與治國內在關系的核心邏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尤其是新時代以來形成的治黨思想、治黨經驗,對于世界各國政黨加強自身治理而言無疑是寶貴財富,具有世界意義。

其次,中國共產黨彰顯治國的世界意義。國家治理是現代政治運行的主要方式之一。當今國際社會并無定于一尊的國家治理模式。雖然各國的社會性質、政黨制度和治理模式不一樣,但是在國家治理上都會碰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執政黨如何制定和影響公共政策、如何保證公共權力的公正運行、如何贏得社會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如何消弭貧富差距、如何確保社會的公平正義。在全國取得全面執政地位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圍繞為誰執政、何以執政和怎樣執政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深化執政規律認識,探索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國之治”模式,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習近平指出:“治國理政,必須‘立治有體,施治有序’?!盵15]18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體”和“序”的核心,就是將“國家之治”和“人民之治”有機結合起來,在國家治理上堅持黨的領導是首要主體與人民是根本主體的統一。我們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十條歷史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即“六個必須堅持”。包括十條歷史經驗、“六個必須堅持”等在內的“體”和“序”是中國共產黨對如何治黨治國的科學回答?!笆苤袊鴩H影響力擴大、國家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等因素的吸引,世界許多國家想全面、準確地了解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治國理政理想,借鑒和參考中國的發展經驗?!盵16]8很顯然,在現代國家治理實踐中,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經驗對于解決當今世界國家治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具有先進意義。

最后,中國共產黨彰顯解決人類共同重大問題的世界意義。如前文所述,人類社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這些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面前,各國政黨都不應該獨善其身,而是要有所作為,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習近平指出:“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盵17]為解決人類共同難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中國共產黨秉持世界大黨的責任與擔當,堅持胸懷天下,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包括: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用自身生動的奮斗實踐向世界昭示走向現代化并非只有一種范式;提出并積極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主張世界各國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拋棄制度之爭、意識形態之爭,攜手共建一個新世界;倡導建立新型的國際關系,把平等、包容、互惠作為對待外部世界的原則、態度,主張摒棄叢林法則和零和思維;等等。馬克思指出,“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8]187。國際社會認同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共產黨為世界作出的貢獻、為人類帶來的利益。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人類共同利益的重大關切,目前雖然尚未得到各國特別是西方大國的普遍認可,但是其占據的道義制高點和追求人類社會“最大公約數”的世界意義,必將隨著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而不斷彰顯。

五、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實踐論維度:國際交往互動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聯并在相互關聯中形成社會的橋梁和紐帶,也是產生認識的源泉和檢驗認識的標準。作為“社會動物”,政黨的本質屬性之一是社會性,這種社會性是基于交往互動的實踐而形成的。不參與任何交往互動、與外界隔絕的封閉孤立的政黨是不可想象的。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認為:“由于這種有共同性的在世之故,世界向來已經總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盵19]138政黨國際形象亦是如此,是以交往互動為基礎的“共同分有的世界”。在本質上,政黨國際形象作為政黨實在的派生物,是以交往互動實踐為基礎的政黨實在在認知主體頭腦中的反映。申言之,政黨國際形象不是一個實體,而是認識主體與客體基于交往互動實踐之上的一種相互承認、認同的關系。由此可見,交往互動是政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實踐論基礎,政黨塑造其國際形象,離不開交往互動的實踐。

第一,交往互動是國際社會認識主體對政黨實在進行形象感知的前提和基礎。這種交往互動是形象塑造行為主體為使認識主體與政黨實在產生相互作用而主導推動的實踐活動,主要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信息傳播。信息傳播本身就是交往互動。在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信息傳播形式包括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前者主要是面對面的定向傳播活動,后者是借助一定的技術媒介參與的不定向傳播活動。不難發現,受限于空間距離,在國際社會中認識主體與政黨沒有直接接觸的情況下,認識主體對他國政黨的認知主要是通過信息傳播來完成的。這就說明,塑造政黨的國際形象,需要廣泛開展信息傳播活動特別是有效信息的傳播活動。二是政黨與認識主體之間的直接交往互動。政黨與國際社會的交往互動既有以信息傳播為中介的間接方式,也包括政黨領導人訪問、政黨會談會晤、國際合作、經濟貿易往來、旅游和教育文化交流等直接的活動。相比較而言,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廣泛,但直接交往互動的實踐方式更為深刻,對認識主體產生的影響作用也更為強烈,因此對政黨國際形象的塑造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第二,政黨國際形象是基于交往互動實踐之上的社會性的產物。政黨國際形象不是政黨自身或者認識主體單向度的塑造物,而是政黨與認識主體之間在交往互動的實踐中共同作用形成的產物,是自我和他者在交往互動中相互博弈的結果。交往互動實踐的社會性決定政黨國際形象是社會性的產物。事實上,政黨實在的各構成要素只有被納入交往互動實踐的現實社會場域之中,即與認識主體發生認識與被認識的關系進而形成共有觀念,才可能對政黨國際形象的塑造產生本體論意義上的作用。正因為政黨國際形象是基于交往互動實踐之上的社會性產物,所以政黨可以通過改變與國際社會交往互動的內容、頻次和方式方法等來改變它的國際形象。與國際社會的交往互動越密集,方式方法越恰當,行為主體、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所形成的“共同分有的世界”就越牢固,政黨在國際社會塑造的形象就會越鮮明、越穩定,也就越能達到形象塑造的目的。

總之,政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實踐論維度即交往互動是政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本體論維度、認識論維度和價值論維度在一定的現實場域中展開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頻度、深度和廣度決定了政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成敗、好壞。如果說本體論更多地體現政黨是什么、做了什么,價值論體現政黨為什么做,那么實踐論體現的則是在認識論前提下怎么做的問題。新時代塑造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需要在充分把握認識論維度的基礎上,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往互動,在良性的交往互動中充分展示政黨實在,彰顯中國之治、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使之被外界認知、理解和評價。當然,由于政黨國際形象的塑造還受到意識形態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良性的交往互動并不一定能保證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真實客觀性,但至少能確保其更加接近政黨實在。此外,外界對政黨實在的認知特別是客觀公正的認知是在長期的交往互動中形成的,這就決定了政黨國際形象塑造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塑造良好的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我們需要保持耐心。

六、總結與展望:基于哲學視角把握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幾個重點

由于形象塑造是一個關系范疇和認識范疇,涉及物質與意識、主體與客體、自塑與他塑、自我認知與他者評價、實然與應然、一般性與特殊性等多對矛盾關系,因此我們需要對形象塑造所具有的客觀本性、對形象塑造所蘊含的理論依據進行根本性的哲學反思,并基于其哲學基礎進行推動。歸結而言,新時代塑造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準確定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國際形象。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起支配作用。政黨實在是多面向的存在,政黨形象也是多面向的。為提升我們黨的形象塑造成效,避免面面俱到、四處用力,就需要定位一個最值得向國際社會展示、最具戰略傳播價值也是符合政黨客觀實在的形象。由此,塑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首要之舉就是依據“三個之變”的深刻內涵、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治黨治國以及參與全球治理的世界意義,準確定位核心國際形象。只有聚焦并充分展現世界大黨的責任、情懷與擔當,中國共產黨才更能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認同。肩負世界大黨的責任、情懷與擔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使命的使然。很顯然,世界大黨形象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最值得向國際社會展示也是最具戰略傳播價值的形象。

其次,注重提升治理績效,厚植政黨實在物質基礎。一般而言,政績基礎、制度基礎和理念基礎三者合力支撐著人們對政治體系或政治組織的認知和評價。實際上,政績基礎、制度基礎和理念基礎是構成政黨實在的核心要素,但在三者之中,政績基礎起關鍵作用。這是因為人們一般是依據自己的利益或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來認知和評價政治體系或政治組織的。因此,厚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政黨實在物質基礎,就要把重點放在提升治理績效上。當然,這個治理績效不僅僅包括執政黨治理、國家治理的績效,也包括參與全球治理的績效。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治理超大型國家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參與全球治理上,國際社會還認知不一、褒貶不一。對此,我們不僅要在信息傳播方面提升宏大敘事的能力,闡釋好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執政理念和執政故事,而且要以中國的發展成果、發展經驗惠及世界人民,給世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強勁的活力。以利益共享為紐帶是提升中國共產黨國際認同的基礎。

再次,加強國際交往互動,強化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的相互作用。政黨國際形象的塑造是一個結構性(相互依賴性)而非個體性的問題,政黨國際形象的改善、優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于國際交往互動上的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此,中國共產黨不僅要持續推進與國際社會的交往互動,而且要針對認識主體的差異性、認識的反復性不斷優化國際交往互動的形式,使政黨實在這一認識客體被國際社會認識和理解。比如,針對認識主體的差異性,要推進信息傳播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11]318,注重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交互性,加強話語能力建設;針對認識的反復性,要加強傳播平臺建設特別是分享功能突出的社交媒體建設,抓住重要節點、關鍵問題設置議題,對國際公眾進行持續性傳播,變革回應—反擊的被動傳播模式;針對國際社會還存在的對中國、對中國共產黨的誤讀甚至詆毀,要積極開展政黨合作、民間交流,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擴大“朋友圈”。強化國際交往互動并化優國際交往互動形式,使政黨實在被充分認識和理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的必由路徑。

最后,堅持形象塑造的內外統一,增強主導性?!叭齻€之變”的世界歷史現狀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聯系更加緊密。在這樣的時空場域中,我們黨的國內形象甚至黨內形象因社交媒體的發達和國際交往的深入而成為國際社會認知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渠道,反之亦然。將我們黨的形象區分為國內形象與國際形象,并不意味著二者之間存在清晰界限,只是因為國內受眾與國際受眾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兩者在塑造策略、傳播方式上應有所不同。因此,新時代塑造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在某些領域需要“內外有別”,但整體上應堅持國內與國際相統一。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以來,中國國家形象、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常處在“他塑”的窘境之中,對中國、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帶來極大傷害,因此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塑造還要有整體設計和明確規劃,牢牢把握主導權,以防止陷入形象“他塑”的尷尬境地。

猜你喜歡
國際形象政黨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冬奧會對我國國際形象價值的提升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國家形象建設需謹防哪些認識誤區
外媒“眼”中的中國及中國國際形象的塑造:以英國每日電訊報關于中國人在英消費報道為例
杭州國際形象的社交媒體傳播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