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賡續中華歷史文脈,打造嶺南出版新高峰

2024-01-25 07:20楊帆
出版人 2024年1期
關鍵詞:大灣文化

文|楊帆

改革引領,多策并舉,出版粵軍的2023 格外精彩。

廣東省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君鐵

2023 年是改革開放45 周年,也是廣東省出版集團的豐收之年。位于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省出版集團在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以“第一議題”學習引領“第一選題”出版,牢牢把握正確內容導向和經營方向的同時,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勇于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推動主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邁進,增強企業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回顧2023,廣東省出版集團連續多年榮膺“全國文化企業30 強”,精品好書層出不窮,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傳承使命、繼往開來,面對急速變化的行業,廣東省出版集團在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君鐵帶領下,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出版粵軍有膽識、敢拼搏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賡續中華歷史文脈,打造嶺南出版新高峰的同時,也成為改革開放45 年出版潮流激蕩的精彩注腳。

改革引領,鍛造品牌新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廣東出版人的底色。近年來,針對內部教育出版資源分散、大眾出版競爭力不強等發展瓶頸問題,集團深入調研,充分論證,于2020 年底果斷實施教育出版集約化經營、大眾出版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改革。一方面,堅持集約化發展思路,將分散的教材教輔資源整合到廣東教育出版社統一經營,粵版教材矩陣規模更具優勢,結構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堅持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思路,推動各專業出版社破除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結合各自資源稟賦,選定主賽道,聚焦主攻板塊、主打產品線重點發力,精耕細作,打造更多具有影響力的“經典之作”“傳世之作”。

改革實施三年來,《平安批》榮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等6 個項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等12 個項目獲第八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雙循環論綱》等12 個選題入選中宣部年度重點主題出版項目,《血脈》等4 種圖書獲評年度“中國好書”,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圖書品牌產品線“萬有引力”入選年度十大品牌傳播金案名單,文化供給能力顯著提高,在新時代努力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為服務新時代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花城文學院應運而生,并于2023 年3 月25 日成功舉辦花城文學院成立儀式和“有風自南——花城文學之夜暨2023 花城文學榜榮譽盛典”等系列活動,聘請著名作家麥家、著名評論家陳曉明為花城文學院第一屆聯席院長,并簽約魏微、葛亮、李娟、陳楸帆、蔡崇達、笛安、楊慶祥、陳培浩等八位優秀青年作家、評論家,發布創作出版計劃,打造花城文學院大IP,傳播量上億人次,成為文學界高度評價、媒體熱議、大眾廣為贊譽的文化盛事,展示了大灣區文學發展前景的勃勃生機。

項目帶動,打造產業發展增長極,提升嶺南文化輻射力

為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弘揚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賡續地方文脈,在中央宣傳部關心支持下,華南地區首家專業古籍出版社——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正式誕生,實施《嶺南文庫》《嶺南文化讀本》等重大出版工程,加強嶺南歷史文獻的整理出版,提升嶺南文化的影響力。構建科普發展新格局,在省委、省政府指導下組建廣東粵科普集團,以科普事業產業化發展為基本原則,以“粵科普”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運營為核心任務,推動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立足區位優勢,實施重大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出版粵軍力爭打造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高標準推進廣州國際文化中心、南方傳媒中心、新華文化中心、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位于廣州的廣州國際文化中心(南方傳媒廣場)高320 米,著力打造廣州城市文化新標桿、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新高地和國際文化企業總部新集群,預計2024 年封頂;位于肇慶的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面積260 畝),計劃打造集生產、研發、展示、體驗、配套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文教產業融合示范園及國家出版產業基地,2023 年3 月順利動工,2024 年底項目一期將完工并投入使用。

發揮集團兩家上市公司平臺作用,探索整合投資資源,打造集團一體化投資平臺,聚焦“文化+”“+文化”開展產業投資,優化文化資本產業布局。

數字驅動,推進深度融合發展,壯大發展新引擎

2023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廣東省出版集團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制定信息化建設與數字化轉型“十四五”整體規劃綱要,發力數字出版、數字教育、數字媒體、數字營銷,賦能傳統出版轉型升級。率先自主開發的“粵教翔云數字教材應用平臺”,目前全省開通用戶超1300 萬人,使用學校1.6 萬所,被業界譽為中國教育數字出版里程碑項目,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2023 年度出版融合發展特色示范單位”,并入選首批廣東省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推動新媒體矩陣建設、打造互聯網營銷新模式,是增強出版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方式。2022 年5 月,借助廣東新華品牌影響力,積極整合圖書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投資設立廣東新荷傳媒有限公司,在各新媒體平臺開通近70 個賬號,打造以抖音為主、視頻號和快手為輔的短視頻矩陣。成立“新華嚴選”直播基地,全方位進軍直播業務。2023 年4 月,直播基地實現了單品銷售1.5萬單、單日銷售額百萬元的好成績。以互聯網渠道介入定制出版的《漫畫小學生心理》,以短視頻和直播聯動營銷的方式,總銷量超1400 萬冊,成為現象級暢銷書。

平臺聯結,健全交流合作機制,助力人文灣區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港澳同胞愛國精神。廣東省出版集團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發揮廣東與港澳地緣相近、文化相親、語言相通的優勢,不斷健全同港澳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機制,深化拓展交流合作領域,致力增強港澳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在打造粵版出版品牌上,廣東省出版集團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教育交流中心”,投入7000 余萬元組織編寫粵版港澳教材和文化讀本。截至目前,共有香港《中國歷史》、澳門《中國語文》、澳門《常識》《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補充教材等4 套教材及《我的家在中國》《中國娃娃》2 套讀本,其中澳門《中國語文》全套教材成功進入澳門93%的小學、80%的中學。

在建設文化交流平臺上,2021 年南國書香節首設澳門分會場,并于2023 年舉辦“南國書香節澳門分會場·粵澳共讀周”,展銷圖書、文創產品千余種,舉辦系列文化閱讀分享活動,為澳門居民送上高質量的精神文化大餐。聯合暨南大學等成立“港澳教材研究院”,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智庫研究平臺,促進粵港澳地區教材研究的交流與協作。成立香港青少年中國歷史學會,組織開展多層次、立體化的校園主題活動,促進粵版香港教材的落地使用。

在推進出版項目實施上,廣東省出版集團與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深化戰略合作,與香港15 家出版社展開“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選定64 種圖書作為第一階段合作出版項目,目前已推出《看見中國: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和《找到孩子的光》(霍啟剛主編)等圖書,其中《看見中國: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累計發行碼洋近2000 萬元。

在助推灣區出版更高水平走出去上,廣東省出版集團與中國日報社共建灣區國際出版和傳播智庫,設立灣區國際出版和傳播智庫專家咨詢委員會,積極探索豐富多樣的智庫活動,不斷打造適合國際傳播的粵版精品。實施粵港合作“千種圖書匯灣區”項目,以雙向版權輸出、融合出版等形式,實現千種優秀紙本圖書及其有聲書和電子書在全球中文市場上架銷售,講好廣東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p>

猜你喜歡
大灣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2022DMP大灣區工業博覽會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咖論道:大灣區超級“極點”強勢崛起!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大灣區城市大洗牌
大灣區的愛情故事
編讀往來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