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陽市雁江區稻漁立體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2024-01-26 18:43
四川農業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資陽市種養現代農業

黃 萍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資陽 641317)

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稻漁種養循環園區,綜合利用土地和水資源,通過土地整理、溝渠開挖,對稻田進行標準化改造,促使種養基地集中連片,有益于標準化生產和管理。通過稻漁綜合種養,實現一水雙用,一田雙收,可有效提升稻田集約化程度。在園區內可利用稻漁共生綜合種養,開發周邊產業,帶動旅游、餐飲等服務行業和農業貿易、農產品加工等的發展,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該項目核心區地處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該鎮稻田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是雁江區產糧大鎮,產業強鎮項目的實施可對稻田基礎設施進行優化,促進稻田提質增效,推動稻漁綜合種養在宜漁稻區全面開花結果,從而可為加速推進雁江鄉村振興提供新動力。

1 雁江區稻漁立體綜合種養產業現狀

以產業強鎮建設為目標,以開展水稻產業為主線,涵蓋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數字化農業管控平臺、優質良種購買、水稻標準化技術應用與推廣、鄉村人居環境改善等。

1.1 搞好規劃

鄉鎮區劃調整后,丹山鎮因時制宜建成“五個萬畝”農業發展格局,并將蓮藕產業順利轉型為稻漁產業,構建以“糧油豬菜”為主導,以藤椒、羌鳳李、柑橘等為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轄區內有從事糧食生產的主體資陽市雁江區蜀鄉農業有限公司、資陽市濛溪米業、四川億品通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10余個。2021年投入9000余萬元整理出在省內丘區一流的高標準農田600hm2,配套現代化灌溉管網25km,實現機插機收和收儲加工一體化的丹山稻漁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重現丹山大米品牌,創成省級“魚米之鄉”。

1.2 整合財政涉農項目

在加大本級財政投入的同時,有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向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2022年農業產業(水稻產業)強鎮項目區傾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放大作用,帶動金融信貸加大對雁江區農業發展投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升級,2019年雁江區制定了《資陽市雁江區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融資試點方案》,根據方案內容,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2022年農業產業(水稻產業)強鎮項目區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均可申請1~3年無擔保無抵押財政貼息70%的貸款。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制定了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2022年農業產業(水稻產業)強鎮項目招商引資優待政策,在發展本地經營主體的同時,積極招強引優業主入駐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2022年農業產業(水稻產業)強鎮項目區,引導社會資本持續投入建設。

1.3 依托稻漁現代農業園區,著力發展特色糧油產業

2022年,以丹山鎮為核心,新建成水稻產業園區1個,水稻育秧、烘干、社會化服務中心1個,轄區內水稻面積達1333.33hm2,標準化稻漁綜合種養基地水稻單產穩定在1000t,水稻產值達1500元/667m2,漁業產值達到2200元/667m2。一是順利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己建成高標準農田提升項目1533.33hm2。以丹山出口為核心,在田壩村、橋溝村、梁家村、平坦村等,重點抓好項目的實施推進工作。二是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度。眉山“好味稻”專業合作社正式入場并開展種植,在太平村、楠木村完成了近40hm2耕地高粱的種植;成都“大胃王”項目落地落實。大胃王項目方多次對接,完善了設施漁業項目的紅線圖,完成了大胃王在華光村設施漁業場地平整和大佛村華光村的養殖環形蝦溝的建設,設施漁業的高板橋水庫泰山提灌站的規劃建設,管網的安裝等工作。三是提檔升級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工作方案》的要求,到2026年,創建國家、省、市、區級現代農業園區共7個的發展目標。同時做好《資陽市雁江區稻漁現代農業園區》申報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相關工作,下一步做好迎接省專家組的考評工作,力爭將丹山稻漁園區創建成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2 發展重點及目標

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支撐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如期實現雁江“魚米之鄉”建設目標,打造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成都都市圈農旅融合發展新高地。

2.1 發展重點

聚焦糧食安全戰略,以發展優質水稻為主功方向,以發展水產品為重點,構建“魚米之鄉”產業園;以發展農旅產業為切入點,打造成都都市圈農旅融合發展新高地。一是構建綠色高效種養基地。實現綠水青山,綠色發展,著力打造品質農業,精品農旅產業帶。二是以丹山稻漁綜合種養和農旅產業為抓手。精準對接需求,打造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支撐“魚米之鄉”集聚發展的示范區,提升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三是大力培育產業振興人才。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重視發揮專家作用,鞏固產業振興人才支撐。四是注重生態環境。抓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秸稈農膜利用,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2.2 發展目標

2.2.1 3年行動計劃 加快雁江稻+綜合種養示范區(基地)建設。重點發展稻+模式特別是培育提供蝦苗種,使用有機炭肥。舉全區之力集中力量創建稻+綜合種養示范區、田園綜合體和創意農業休閑旅游觀光帶,重點打造丹山4666.67hm2“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現代農業產業園、稻+共作景觀帶、成都都市圈“魚米之鄉”農業觀光游,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丹山為核心,打造國家級稻+綜合種養現代農業產業園。從2022年至2024年的三年內,實現“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面積達到4666.67hm2。

2.2.2 2022年目標 園區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666.67hm2,建成13.33hm2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1個,育秧中心1個。

2.2.3 2023年目標 園區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000hm2,達到2666.67hm2,建成40hm2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1個。開發“稻+”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基地1個。

2.2.4 2024年目標 園區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000hm2,達到4666.67hm2,“稻+”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基地達到2個;建成面積66.67hm2以上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達2個;引進或培育小龍蝦、丹山富硒或肽硒大米電商平臺1家;開發“稻+”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基地達到3個。

2.3 規劃目標

總體目標:二園區、六中心、六基地。

二園區:國家級“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稻+綜合種養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六中心:稻+綜合種養繁育技術研發中心,水稻育秧中心,稻+綜合種養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農作物秸稈綜合循環利用開發中心。六基地:稻漁種養基地、稻蝦種養基地、稻鰍種養基地、稻蛙種養基地、稻鱔種養基地、稻蟹種養基地。

2.4 稻+農旅產業園建設

雁江“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傳承華夏文化脈絡,詮釋農業文化盛世,演繹生態文化蘊韻,再現“天人合一”的境象。為此,采用文化作為項目底色和內涵,深度挖掘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的文化底蘊,運用形象思維、創意思維和邏輯思維,對該項目進行文化創意。

2.5 農旅融合發展思路

以稻+產業為基底,通過農旅融合方式,對接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引入與稻+產業相關的文創創意、農業創意、科教創意、養生創意、娛樂創意、購物創意、體驗創意、觀光創意等功能,實現稻+產業的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創新打造雁江國家級稻+綜合種養現代農業園的體驗式綜合產業園-- “魚米之鄉嘉年華”, 使其為雁江稻+綜合種養產業提供科研核心保障、實現成果技術轉化、創建農旅示范窗口,拓展與提升國際國內的稻+產品銷量。

3 發展路徑

根據資陽市雁江區“一區兩園”的發展布局,依托新丹山鎮現有稻田、水資源稟賦、結合自身種植業及漁業發展特點,在宜稻宜漁稻區依托災毀資金項目、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和魚米之鄉等項目,著力發展稻田特色種養、生態種養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改善稻田生態環境尋求思路,探索新發展。

3.1 做到5個突破

一是突破規劃引領。按照“三區協同、產業互補、全域拓展、融合發展”總體思路,將雁江區丹山鎮周邊區域作為核心示范區域,布局產業融合發展區、“稻漁”種養標準化示范區、新模式推廣區三大區域,分區分類植入業態功能,打造“農業+旅游+社區”的鏈式產業集群,逐步輻射拓展全區。二是突破目標定位。以打造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現代農業園區為目標,計劃用3年時間,新建稻漁綜合種養基地7000hm2,輻射帶動全區稻漁綜合種養面積4000hm2以上,實現主導產業產值10億元,旅游總收入8000萬元,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萬元以上。三是突破融合發展。積極培育農業、雙創、文化、社區、旅游五大功能,推動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農業功能方面,以稻漁綜合種養核心區為重點,集聚發展標準化稻漁種養、冷鏈物流、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打造一體化產業鏈條。雙創功能方面,發展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孵化、新村民培訓,打造農業科技研發、產業服務中心、雙創孵化基地、鄉村振興大講堂等承載形態。文化功能方面,融入長壽元素、農耕文化、漁文化等,發展文化展示、農事體驗等新業態。社區功能方面,豐富特色民宿、魚米人家、特色小區等載體,打造集鄉農、鄉創、鄉居、鄉養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旅游功能方面,規劃打造“稻漁”農業主題環線,建設農業濕地公園、稻香漁歌民宿聚落、稻田景觀觀賞區等重點項目,開展特色節會活動。四是突破龍頭帶動。以區屬國有企業四川蜀鄉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通力農業、誼鑫水產等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連片開發稻漁綜合種養,實現年產值1800萬元。五是突破聯農帶農。探索建立“政府+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以村集體經濟為主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村居民建立緊密、穩定的合作關系,帶動創建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9個、省級以上示范新型經營主體45個。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一保四分紅”(保底受益+二次分紅、按股加工分紅、品質分紅、效益分紅)持續增收機制,帶領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3.2 對標《規劃》,高質量發展雁江區稻漁綜合種養產業

目前,雁江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對標建設農業強區和產業興區的要求,產業發展始終要堅持“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總定位,堅持保供增效與綠色發展相協調、堅持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相統籌、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堅持履行使命與激發活力相統一,圍繞“突破、融合、重構、提升”4個要義,強化機制創新,產業振興,自立自強,聚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和農旅產業蓬勃發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點任務。

4 展望

雁江區“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產業項目稟賦的就是這種文明博弈之術,去建設、去經營、去發展,去實現資源整合、市場擴張、產業升級、產品上市的夙愿。

4.1 構建資源整合平臺

符合國家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與產業政策方針互動;符合雁江生態農業發展戰略定位,與四川天府新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互動;符合雁江“十四五”發展規劃,與現代特色產業振興互動;符合業主做大做強回饋社會,與產業升級上市互動。

4.2 構建資源整合鏈條

農資產品與基地種養整合,種植產品與加工生產整合;加工生產與科技推廣整合,科技研發與升級產品整合;產品結構與市場供需整合,市場需求與產業規模整合;產業延伸與人力資源整合,人力資源與教育培訓整合;教育培訓與企業文化整合,產業文化與產業經濟整合;產業經濟與金融經濟整合,產業風險與保險機制整合。雁江區稻漁立體綜合種養產業建設,可以催生一個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個系列產品,可以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但是,雁江區稻漁立體綜合種養產業更需要去創意、去打造、去營銷。雁江區“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產業將以創新的理念去控制,將以群體的資源去建設,將以高端的產品去設計,將以多級的產業鏈條去延伸,將以產業的互動去耦合,將以現代企業的模式去經營,將以經濟高效、回報社會去發展、去壯大、去實現這一大型項目的核心價值。雁江區“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產業項目迎合了國家產業發展政策,適應了雁江發展的總體規劃。雁江區“魚米之鄉”稻+綜合種養產業項目的建成必將切實為丹山鎮和雁江區的發展做出巨大新貢獻。

猜你喜歡
資陽市種養現代農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山西靈石:種養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
花椒樹下做文章 生態種養增收入
基于VEC模型的資陽市居民收入與物價指數的動態關系實證研究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豬八戒吃西瓜
循環種養 帶富鄉鄰
鄱陽縣富大種養專業合作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