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潛流與風氣之先

2024-01-26 17:02李鵬飛
杜甫研究學刊 2023年4期

〔摘 ?要〕??以往對宋代南渡時期詩壇的研究多集中于歷經南渡的文人群體,眾多生逢其時而詩名不彰的江南本土作家及其作品則成為文學史的潛流現象。作為身處其中的理學詩人,范浚關心國事卻隱逸避世,不取元祐體與江西詩派而遠紹唐代名家,詩學宗尚李杜卻情近中晚唐詩人,雅好幽獨之境卻不內斂逼仄。此種詩學理念與創作個性之間的偏差錯位,既與其取法乎上的創作理想有關,又是其歷經兩宋之變的人生經驗暗合唐代“安史之亂”后的詩人心態所致,還反映出南渡時期詩壇不乏反撥宋調而力挺唐音的獨特傾向。其中不僅存在諸多值得解讀的詩學意味,而且為進一步發掘文學潛流的價值意義提供了重要范本。

〔關鍵詞〕??范浚??理學詩人??南渡詩壇??文學潛流??宗唐

歷代詩壇均不乏有別于時文之體的作品,但由于社會接受與推崇程度的起伏變化,相關作家的地位也隨之呈現出迥然有別的情況,從而形成了文學史上的顯流與潛流現象。其中,顯流是指在讀者接受過程中占據主流地位的作家作品及詩學理念,潛流則指那些為接受者所忽視的文學對象與現象。后者所存在的意義主要是與顯流現象互為正反,或考驗其人其作的藝術魅力,或佐證一時一地的審美趣味,或靜待讀者的接受與發現,從而共構文學經典的生成過程。因此,兩種現象都極富動態性,或由潛而顯:不為當時主流環境所重,但因后代知音見采而大放光芒,如東晉陶淵明,盛中唐杜甫;或由顯而潛:不少時人聲援其名,但因歷史大浪淘沙而堙沒寡聞,如北宋郭祥正;或顯潛錯位:文學才能為其他成就所掩或詩學實踐有別于時代主流,如南渡時期理學詩人范浚。

盡管范浚難入一流作家之列,但在學術思想上,他遠接思孟之學,近繼二程、張載,既推動著理學發展,又流露出心學跡象,而兼容義理與心性之學。故朱熹將其《心箴》全文編入《孟子集注》,后獲明嘉靖皇帝御注,后世稱其為“婺學之開宗,浙學之托始”。在政治參與上,其兄弟九人皆為朝官,他自己受朝廷七聘卻終生不仕,然其所作《進策》二十五篇又皆能切中時局要害。文學趣味上,因其從未參加科舉,也未親身南渡,所以同當時主流詩家交往較少,未免受元祐及江西末流之弊,不僅得南宋宗唐風氣之先,還保留了江南本土文化意味的地域性詩學風貌。作為南渡詩壇潛流代表,范浚此人如其所言之石泉,“潛流而清,慎獨之師也”(《答胡英彥書》),盡管未能弄潮于詩壇,卻也為研究者反觀與反思其時的文學風貌提供了文化參照。為此,本文把范浚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知人論世與文本細讀方法,探討其于南渡之際背離時代主潮的詩學思想、文化心理及歷史動因,從而為發掘南渡詩壇的文脈訊息提供些許助益。

一、棄宋入唐的詩學取向及對中晚唐的矛盾心態

范浚(1102-1150),字茂明,號香溪,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其出世之際,元祐體諸公蘇軾、黃庭堅、陳師道恰好先后過世。其中歲經歷欽宗靖康之難時,大批與江西詩派的關系頗為復雜的南渡詩人登上詩壇舞臺,如陳與義、呂本中、曾幾等,但缺乏大詩人。而其晚年逝世后,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等中興詩人才開始活躍。所以,活動范圍集中兩宋之交的范浚,并不得天時。此外,他的重心主要在學術思想和傳道授業,畢生詩歌僅存160余首,且其與南渡詩壇名流往來極少,故亦無人相和。然而,稍嫌封閉的創作環境,反倒使范浚不為宋調主潮所限,而是雜學唐代諸家,不存古近體偏好,各體詩歌數量相當,由此彰顯出南渡時期江南地方詩人的獨特性。只是,如何判定其獨特性之所在,卻有較大爭議。

第一種說法:篤于古人,詩學李杜。宋范端臣《祭叔香溪先生文》云:“在唐室,則韓文公未知其孰先。吟哦乎詩章,則少陵、太白,若心法之授受……此其方篤于古人者?!背吻辶朔犊5亩嘀卦妼W淵源,但并未指出其在詩學史上的個性價值。

第二種說法:不概于古,才思敏捷,持論大膽。明胡應麟《范香溪先生文集序》云:“其詩文不甚概于古,其持論甚破窾,而才藻辭令,弈弈足以發之,非齷齪守章句椎樸俚儒比。尤慷慨好縱談天下事,所上皇帝諸書,及李、富兩抦臣啟,枑掌萬言,率引喻古今,洞達彼已,鑿鑿可見施行?!蹦槌隽朔犊T娢牡暮婪趴犊屠硇远催_之處,但將詩文的文體風格混談,以致不夠精確。

第三種說法:近體守元祐之舒整流易,古體遒勁不似理學家詩。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其詩凡三卷。近體流易,猶守元祐舊格,不涉江西宗派。古體頗遒,亦非語錄為詩之比,有足稱焉?!卑逊犊7旁谒卧娛飞蟻碛^照,但忽略了他的宗唐轉向。

第四種說法:今人張劍認為,范?!敖w詩平易溫靜,有晚唐之格;古體詩奇崛遒勁,頗挾魏晉風力,古體中樂府詩奇麗流美,亦近中晚唐氣格”。此說法較為精準地歸納了范浚不同詩體的各色特點,但對他取法乎上的詩學觀,以及李杜對其影響的重要性尚未進行詳細考察。

因此,盡管諸家從各種角度揭示了范浚詩風的多元性,卻難免各執一隅,在評點側重和持論分歧中遺留下不少問題,也并未對其詩學取向與創作實踐之間的偏差錯位現象及原因給出合理解釋。

一方面,范浚主要宗法的詩學對象,不是以蘇黃為代表的元祐舊格和江西宗派等宋詩主調,而是憑借個人閱讀經驗所積累的學養和眼光徑直向上取法唐人李杜。他愛慕李白曠達脫俗之性,而欣賞其清新俊逸之詩,如《登八詠樓賦》云:“慕太白之來游,嘗坦腹而高眠……流岹峣之逸句,凜生氣于千年”;并愛屋及烏式地,對詩學李白的后湖居士蘇庠尤為激賞:“后湖翰墨真追古,前輩風流獨到今。二月書題看六紙,一篇詩律抵千金。周郎酒里君相得,韋九花間我欲尋。飯顆山頭如會遇,殷勤為道仰高心?!保ā稄堊咏浭舅煤蠛邮吭娂皶胍娖淙思囊舛添崱罚┎粌H如此,他對李詩的藝術風格和結構體式也多有模擬,如《擬李太白笑矣乎》“笑矣乎,笑矣乎。交情貧富古已殊,翟公底用門間書。爾真自爾我自我,囂然將奈吾何如”?;蛉?,共用十個“狂”字的《狂泉》,句有“安得跨鵬背,獨往游天溟”,近于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計有9個“笑”字的《六笑》,分別笑支道林、賀知章、陶淵明、王績、杜甫、韓愈等人進退失度、未能免俗時所連用的“我笑X”,正是對李白《送薛九被讒去魯》“我笑薛夫子,胡為兩地游。黃金消眾口,白璧竟難投”的重章復寫;而范詩尾句“客言莫謾笑古人,笑人未必不受嗔。螳螂襲蟬雀在后,只恐有人還笑君?;仡^生愧不能語,嘲評從今吞不吐。譽堯非桀亦何為,訕周譏禹終無取”,也是脫胎于李詩結尾“借問笑何人,笑人不好士。爾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無漂母,誰肯飯王孫”那種先揚后抑、以理作結的章法結構。

盡管范浚對杜甫不夠灑脫的處世態度頗有微詞,如《遣興五首》其二云:“少陵古詩伯,未必真豪人。胡為冷炙辱,自分潛悲辛。莫倚善題賦,未悟嚴武嗔。徒言磊落士,不肯異其身”,卻無礙其青睞其人其詩的其他特質。他既在《題雙清堂》“杜陵詩句在,心跡喜雙清”中細致揣摩老杜情思,又于《避盜泊舟武康遠光亭下與同行分和杜工部詩傷秋及宿江邊閣二首》《對酒分和杜詩》等“和杜詩”中抒發兩人異代同悲之感;既仿效杜甫“遣興體”組詩評點歷史人物事件以遣興抒懷(如《遣興五首》),又大量引用化用“杜陵詩句”,如《次韻三兄茂載偶成二首》其一“詩人未用生羞澀,尚覺囊中有一錢”出自《空囊》“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次韻弟茂通立春》“報答春光須我輩”出自《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三“報答春光知有處”、《次韻侄端方過予偕行南村玩月》“林壑盤紆如岳麓”出自《岳麓山道林二寺行》“道林林壑爭盤紆”、《送趙安伯縣丞之任婺源》“倘登要路須捐軀”出自《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近呈蘇渙侍御》“早據要路思捐軀”,《懷曹宗臣并寄》“論文安得一樽同”出自《春日憶李白》“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讀孔北海傳》“遣恨失吞曹”出自《八陣圖》“遺恨失吞吳”,《春望二首》其一“春深草木繁”出自《春望》“城春草木深”,《寓居蘭溪地濕臥病》“所須藥物真吾事”出自《江村》“多病所須惟藥物”,《苦寒行》“我衣穿空垂百結”“又不見詩人嘆茅屋,愿得廣廈千萬間”“露宿牛衣冷如鐵”出自《投簡咸華兩縣諸子》“敝衣何啻聯百結”(《北征》“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布衾多年冷似鐵”等。

合而觀之,范詩既有對李杜并舉的認同,如“詩篇經李杜,猶得擅精清”(《陶潛詠》),又有對兩位人物典故的使用,如太白騎鯨之“仙子騎鯨去不歸”(《游赤松觀》)和老杜跨驢之“少陵老跨東家驢”(《擬李太白笑矣乎》),而且李杜在宋代接受史上所定型的迥異形象,在其不同詩作中也形成互文。范浚尤宗李杜的詩學思想應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范浚廣泛雜取唐代名家,對盛唐、中唐、晚唐等多元風格都有濃厚興趣。他學王維、孟浩然等人的清新自然和白居易的平易流轉。其詩歌喜好是“詩筒更喜如飛鳥,愿乞清新一百篇”(《寓龍丘次韻六兄茂永見寄》)。從其創作實踐來看,“映山行白鷺,遷木韻黃鸝”(《雨后出郊二首》其二)與“大山橫面勢,積水帶渟瀠。野靜歡蛙斷,林幽獨鳥鳴”(《題雙清堂》),是分別化用自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與“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八熖斓蜆?,山空日暝煙”(《登富陽觀山亭》),出自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宿建德江》)與儲光羲的“山深隔暝煙”(《送人尋裴斐》);“江村月照沙”(《次韻弟茂通郊行見梅》),化自孟氏“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游南山晚歸》其二“水枯山石露,風晚野花香。歸臥前檐下,詩成小雨涼”,也近于孟氏“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犊嗪小贰熬灰娫娙酥剪?,愿得大裘一萬里”,則出自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戲效白傅體送姚刪定》“倦客長年嗟久客,交游此地喜偕游。后溪水接前溪碧,小響峰連大響幽。千里家山千里夢,一春風月一春愁。今朝共話明朝別,取醉君無不醉休”,也是出于白氏《寄韜光禪師》“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臺花發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而且是七律中連用當句對的少見筆法。

他學韓愈、盧仝之丑誕怪奇與李賀之幽艷奇詭。如《送兄茂瞻機宜之官廣東》“黃蘆鬣鬣秋風肥,鬼雨灑草南山悲……地靈孕秀多異產,鼊皮蚺蟾如蟲蛆。舊聞民俗蠻頑甚,蜂屯蟻雜難爬梳”中紛至沓來的丑誕意象,與韓盧兩家“以丑為美”的詩風如出一轍?!洞雾嵉苊⒋核氖住菲湟弧拔锶A俱入發生辰,喜見花梢刺眼新。便好銜杯嚼紅蕊,不須枝上火燒春”的第二句,雖然是出自杜甫的“藤枝刺眼新”(《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其一),但他獨拈炫麗的紅色為意象主色調,以“火燒春”與“刺眼新”和“嚼”與“紅蕊”的字眼,令物色與眼目唇舌的感官相互碰撞,此種奪魂攝魄之筆實則直逼李賀,以至范端臣慨嘆其或因光怪陸離的詩風而致天不假年:“在唐室,則韓文公未知其孰先?!M其搜抉造化,雕磔百象,出天入神,奇怪恍惚,天且厭之,而故嗇其年耶?”而這同陸龜蒙悲嘆“長吉(李賀)夭、東野(孟郊)窮、玉溪生(李商隱)官不掛朝籍而死”,賴因“抉擿刻削、露其情狀……使自萌卵至于槁死,不得隱伏,天能不致罰耶”的惋惜之情尤類。

綜合來看,范浚的詩學取向以唐人為尊,呈現出較為多元的風格,而其“擬體”或“效體”詩題中所見對象卻主要為中晚唐人物。此種命題結構,即便置于整個宋詩史上來看亦為先導,甚至孤例。

“效李長吉體”者,除歐陽修《春寒效李長吉體》作于北宋初年外,其他同類詩題之作均集中出現在南宋初年,但朱翌《八月十四夜對月效李長吉》、程俱《秀峰游戲效李長吉體》、釋寶曇《中庭霜夜月明如晝效李長吉體》、王質《和游子明效李長吉體二首》等作品時間,皆晚于范浚的《春融融效李長吉體》《三月廿六日夜同侄端臣端杲觀異書效李長吉體》《四月十六日同弟侄效李長吉體分韻得首字》。

“效盧仝體”者,僅見于范浚的《同侄伯通端杲效盧仝體》。

“效白傅體(或稱效白樂天體)”者,除呂本中《送范十八還江西效白樂天體》略早之外,他如林?!秾⒅橇魟e吳門效白樂天體》、程俱《自寬吟戲效白樂天體》、蔡戡《效白樂天體自詠二十韻》、戴復古《嘉定甲戌孟秋二十有七日……效白樂天體以紀其事錄于野史》等,均晚于范浚的《戲效白傅體送姚刪定》。

“效溫飛卿體”者,僅見于范浚的《同弟茂通效溫飛卿體》。

觀此推斷,范浚不僅打開了南渡詩壇以降效仿李賀和白居易的先河,還可能推動了嚴羽《滄浪詩話》中“人物詩體說”的論斷。但奇怪的是,范浚學生倪仲傳于其家藏中得見王安石《唐百家詩選》,如獲至寶,心惟口誦,反而遭到他的反對。倪氏《詩選原序》云:“予自弱冠肄業于香溪先生門,嘗得是詩于先生家藏之秘……于是心惟口誦,幾欲裂去夏課而學焉。先生知之,一日索而鑰諸笥。越至于今,不復過目者有年矣?!蹦敲?,為何頻頻仿效中晚唐詩作,而且多次同其弟、侄一起模習的范浚,卻嚴厲禁止其學生閱讀學習呢?

范浚并非不喜子侄門徒學習詩文,他在《示侄》中已經表露了態度:“華顛老學似秉燭,及壯貴在勤書詩。男兒不解事文筆,何異婦女留須眉。予生早已度弱冠,畋漁籍素常嗟遲。爾今年才十八九,著力鉆礪誠當時?!敝皇墙^對不能因噎廢食,不務舉業學問的正道,甚至表現出倪氏般“幾欲裂去夏課”的過度行為。當然,這也佐證了范浚即使自身不愿為官,卻無礙其引導學生考取功名的人生觀念。

南渡詩壇一度流行江西詩派的生硬奇拗風格,以及吟風弄月的萎靡卑弱題材。相比之下,中晚唐詩歌則顯得清新典雅,所以尚且作為后輩的倪氏不免“愛其拔唐詩之尤,清古典麗,正而不冶”,認為“凡以詩鳴于唐,有驚人語者,悉羅于選中”。但事實上,“荊公所選,特世所罕見,其顯然共知者,固不待選耶”,故從正統意義上的學詩路徑來看,此種詩學格調與品味實亦入下流,這同取法乎上而以“少陵、太白,若心法之授受”的范浚背道而馳。

令范?!斑B篇時諷詠,飧寢每輒忘”的詩作,乃如其《上李舍人》所述詩篇:“平生有勁氣,傲岸力高尚。波濤驅筆底,萬里一奔放……精清極孤高,麗雅略談浪。乘豪騁雄怪,句法時跌宕。端如撫良琴,杳默變清亮?!憋@然,唐人中惟李、杜、韓三人堪入此列。但《唐百家詩選》詳于中晚唐而略于初盛唐,而且范浚取法較多的李白、杜甫、韓愈、盧仝、李賀、白居易等人皆不在其列,這也是他封鎖該書的原因之一。

“宋自汴京南渡,學詩者多以黃魯直為師”,但伴隨動蕩時局而衍生的新型士人心態,也在不斷促使詩人審美意識發生改變。他們以愛國、抗爭、哲思、山水、田園、隱逸等主題為情趣基調,并重新投入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韓愈、李賀、白居易、李商隱、賈島等唐人的懷抱,從而使北宋前中期由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黃庭堅等助推形成的宋體詩格產生裂變。顯然,范浚得此風氣之先,尤其大力取鑒唐詩,以謀求詩歌新路和安頓人生心靈之舉,客觀上成為了南宋“中興”詩壇努力突破“元祐”“江西”的先聲。只是因其關注國事卻無意仕途,素有詩趣卻不重作詩,加之未能渾化諸家而自成一體,所以缺乏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以致成為宋詩轉型過程中的潛流作家,并在詩學心態上趨向于幽然獨守。

二、詩心內轉的幽獨世界及理學詩人的情感結構

一般來說,如果仕途之路存在無法扭轉的困境,詩人大都會以山水自然的恬淡安寧來調和心境,甚至直接割裂與世俗的關聯,范浚亦是如此。只是他的迥異之處在于,其有關出世與入世的世情理念和交往圈層,極大地影響了其觀照自然風景的視角和處理物我關系的方式,尤其其大量詩句所折射的喜幽情結,表現出耐人尋味的深刻之處。為進一步解讀有關問題,下面試從微觀角度分析此種情感結構下的詩學心態及藝術表現。

盡管范浚素有達觀心境,如《過莊賦》云:“邈與世其無競,蓬茅一室,松菊三徑。林嶺泉石,娛吾游衍。風花云月,供吾嘯詠。無營無欲,爰清爰靜。隨所適而得此生焉,聊樂乎天命”,卻也歷經矛盾糾結的心理過程。為化解這一問題,他經常通過極眺外物之遠與細尋風物之深的特殊觀物方式,如“幽尋極眺不知倦”(《次韻侄端方過予偕行南村玩月》)、“煙蘿深處得幽尋”(《次韻婺守林懿成檢正游赤松絕句四首》其四)、“避俗真成僻,居山恨不深”(《次韻富修仲見贈二首》其二),把精神空間綿延到別有天地的“幽”之世界。

具體而言,范浚存詩中含“幽”字之詩計31首,約占總量的五分之一。其中,5首詩存在復現,所以“幽”字出現36次,共描繪了22種“幽”的意象或情事?,F按不同對象,整合出如下四類:

其中,或棲居、或聽賞、或討尋、或禪悟,為體味“幽”境,范浚大抵提供了十一種身心活動方式。所謂“幽事相關心自樂”(《池上晚酌》),“幽”無疑是范浚的“樂處安心地”(《次韻弟茂通晚晴》),是其追尋生命詩意的理想之境。由于范詩的意趣大都從“幽”境觸發得來,所以善于品詩而作詩不多的他常將“幽”與“詩”并置于同首作品,大致表現出五種形式:

按《說文解字》所釋:“幽,隱也?!蹦藗€體生命于隱遁中所顯現的安寧自適狀態。然而,盛唐之幽與中晚唐之幽有所不同。像孟浩然身處幽境時就習慣在詩中隱現除己以外的人物形象,如“浴蠶逢姹女,采艾值幽人”,即便孤身獨處,也是“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同“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王維相近,并不凄清冷峻。賈島則截然相反,其逢友或過宿時的所見所感是“清時年少為幽客,寒月更深聽過鴻”、“十里尋幽寺,寒流數派分”,盡顯孤寒愁苦。如果不論詩歌樣貌,而僅談喜好幽境的詩學趣味的話,那么范浚確實與晚唐姚賈一派的苦吟詩人相合,可事實是,范詩之幽更貼近盛唐。這一點主要表現在他的創作情境和心態,大都是遠離世俗功名瑣事而面對自然風光時觸景生情的心靈表達。其作詩目的和體格,以次韻、寄題、效體、郊游、贈友等為主;交游人物和物象,多是交心的親人好友,及和樂忘情的草木鳥獸。因此,范詩之幽并非孤身置于人世或自然所得,而是同兄侄友人相聚時的領悟,由本體心悟、冥合物我而達到的理想之境。換言之,范浚心之所向的幽境,并非隔絕人世的孤獨之境,而是物我和諧、仁愛友善的倫理桃源。這種學者詩人的情感結構,也就離中晚唐的郊寒島瘦較遠,而離恬淡自得的盛唐王孟較近。

“現象世界須被詩人個體同化于認識結構,并經由詩人情懷之釀造,方得入詩。也就是說,有什么樣的眼光和情懷才有什么樣的藝術幻境?!f禪與作詩雖相關卻不相同,還須打通。宗教體驗轉化為審美情趣的關鍵,還在于詩人的情感結構?!崩砦蚺c詩情之間的審美聯系亦乎如是。作為學者的范浚心有幽情,故探尋幽境,抒發幽理,甚至對水渠蝌蚪的腳股、草底蚯蚓的鳴韻等“隨時變音形”的瑣細之物(《同侄伯通端杲效盧仝體》)亦有細致入微的體察。但他的自我定位乃是隱逸型學者,而非山水派詩人,故其盎然詩意只是行有余力而為,其記情寫景類詩不乏理趣之悟??膳c尋常理學詩人之語錄體詩相異的是,范浚不好章句摘尋,而重精義抽取。如《雜興五首》其一:“水母雖目蝦,竟自了無睹。如人心茍盲,記誦亦何補。當須見精義,一覽洞千古??尚д戮渫?,冥迷自聾瞽?!惫势洹对娬摗贩磳Α吧钋笄 币浴按╄忂w就”之說。與一般多情詩人多作深情語者迥然不同的是,范浚不愿作詩去嘆窮嗟卑,反而更喜歡吟哦詩篇以洗去窮愁。如《寄題何元晉亦樂堂》:“不作窮愁懊惱詩,獨抱青山坐長嘯。誅茅結屋傍林塘,石蘭露菊秋風香?!薄洞雾嵵抖顺几信d》:“哦詩洗窮愁,感事念今昔。婆娑碧溪上,俛仰欣自得?!彼?,范浚的詩歌語言大都樸素平實,義理深味不易令人覺察。學者思想融入詩學,令其宗唐傾向表現出頗為復雜的多重取向,這也代表了宋代南渡以后不少詩人的文化心理。

三、崇尚盛唐與情近中晚唐的詩學心態及思想調和

范浚在法度學理上取法乎上,卻在情志心理上與中晚唐人的幽深婉曲遙相呼應,可于宋代盛衰交替下文化潛層的士人心態中見出端倪。為理解清楚,不妨參看盛中晚唐詩學精神的遷變形態:“從盛唐王維、李白、杜甫的深厚、向上,到中唐李賀、晚唐李商隱的微細、偏歧,唐詩藝術的發展自是越發尋幽探勝,風光無限,但詩人的心靈走向確實逐漸逸離正軌,失去了‘博大、均衡、正常的人性格局?!毕鄳?,南北宋之交,不僅爆發了比安史之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靖康之變,還由此導致北方朝廷的覆滅。在此情況下,盡管南宋士人詩風曾一度有中興態勢,卻也難復此前元祐的隆盛。自此以后,無論永嘉四靈,還是江湖詩派,都同樣從心態和詩貌的雙重角度上不斷地向中晚唐靠攏,從而極大表現出了對細微幽靜景物的異常偏愛。清人葉燮云:“衰颯以為氣,秋氣也;衰颯以為聲,商聲也。俱天地之出于自然者,不可以為貶也。又盛唐之詩,春花也:桃李之秾華,牡丹芍藥之妍艷,其品華美貴重,略無寒瘦儉薄之態,固足美也。晚唐之詩,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籬邊之叢菊,極幽艷晚香之韻,可不為美乎?”此種中晚唐興象的綿邈幽景與情思幽韻,正是詩人心態無復盛唐氣象而逐漸趨于衰颯內斂的由衷的語言表露,而宋代主流詩風也以戰亂為界而逐漸走向了與之相類的發展道路,這可以說是強大的歷史原因所造成的殊途同歸的結果。

籠罩在靖康陰霾下的個體,范浚自是無可挽回地受到了時代悲劇的重創,如出于“深愧靖康之事讎”而“補《翟方進傳》”,亦是心態上的真實寫照。其深懷幽獨之好,而多作炎涼之語的深層原因正在于此。他的好友陳巖肖評道:“已而出示所為文,則辯博而峻整,正與向所言論者相表里”,說明其為文與為人的耿正互為表里,但為其忽略的是,范浚更多將用世之心放在了辯博峻整的文章,而把尋幽探勝的出世樂趣交由詩歌來完成?!坝摹?,儼然成為了范浚用以安頓心靈的庇護之所,也與中晚唐詩學審美遙相呼應。不過,身為學者的立身謹重,為之平添了謹守理性的深厚哲思,故使其并不耽溺其中。尤其他雖深懷幽獨之好,且時常由此引發詩情,但往往謹守物我距離,常以富含理性的哲思作為自我與外物的心靈屏障,以避免脫離世俗的心神為翻涌的感性所吞噬堙沒,而這同其對社會世情的時刻警醒互為一致。概言之,無論心存用世之心,還是推求物理之道,詩人基于幽靜獨守的處世心理,令其總是對周遭對象留有理性審視下的疏隔之感。

一方面,人心險惡、機關算計的題材不大為前代詩人所書寫,范浚卻頻頻發出此類告誡之語。如《遣興五首》其五:“翻云覆忽雨,昨火今已冰。三涂九州險,未似今人情?!薄堵犌佟罚骸跋嘀姖M眼,未必相知心……君不見只今人情如紙薄,只今世路如溪惡。咄嗟許事不足論,鳥跡微茫度寥廓?!薄妒居选罚骸熬磁笸介g,契闊多暌離。胡不事久要,有酒歡樂之。顧于毛發輕,溢惡相嗔嗤。平生結情好,一旦成乖違。譏呵起交攻,丑語剝面皮?!薄洞雾嵢置d偶成二首》其二:“君看如弦死道邊,由來忠鯁世人捐。劍除佞士朱狂直,笏擊奸臣顧少連?!薄蹲x王建射虎行》:“嗟嗟忠臣心不移,受刀摩頸甘如飴。紛紛血刃勇不顧,一死未謝君王知?!碑斎?,這些內容也同樣鮮見于為當時詩人所樂道的交游詩、詠物詩、寫景詩、說理詩中。

析而論之,《雜興五首》其三“高蟬蔭嘉木,未省螗斧危。勇蟲亦何愚,不顧黃雀饑。癡癡挾彈子,已復露沾衣。世事無不然,古今同一悲?!被皿氩断s,黃雀在后,黃雀捕螳,彈弓在后的事典,以嗟嘆“世路真難行”(《同侄伯通端杲效盧仝體》)的無奈與悲哀。早期莊子面對此種情景時“三月不庭”,慨然釋曰:“吾守形而忘身,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從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異鵲感吾顙,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為戮,吾所以不庭也?!狈犊R伯a生了與之相類的情感體悟,并在情景遇合之際予以闡發,如《六笑》“螳螂襲蟬雀在后,只恐有人還笑君”,便再次引用此典。如此境況下,范浚之所以于世俗溫情外,還對生活時刻謹懷冷漠態度,就并非范端臣所言:“有晉人之風度,而動靜語默,復與禮法而周旋”,而如其自云“信謫仙之曠達,脫世故之拘攣。試寂然以冥觀,泯萬慮于自然”,直接超脫于世故,非是復與之周旋。故其稍露魏晉風度,大笑支道林等六人拘泥行跡后,當即反求諸己,指出笑人者未必不被人笑,從而給出譽堯非桀與訕周譏禹皆不可取的反思,這的確近乎莊子的“無譽無訾”:“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敝徊贿^,他并非絕圣棄智,而是學圣求智。

另一方面,范浚即使永夜無眠、觸景生情之時,也會帶有格物致知的理性沉思,從而表現出一種洞隱燭微式的清醒冷靜。如《理喻二首》其一云:“郵亭羈客寒無氈,夜懷家山情惘然。燈前坐感雨蕭瑟,浩嘆達曉愁無眠。鄰翁不出蓬茨里,聽雨聽風心似水。黃昏鼻息已雷鳴,往往檐喧不經耳。愁霖一種聲紛紛,鄰翁不聞羈客聞。是中轉物有妙理,起予暗契瞿曇旨?!痹娙嗽诹b旅漂泊途中,燈前聽風聽雨之際,不住浩嘆長夜愁眠,但他并不耽溺沉浸于這種惘然傷感,抑或極度渲染鋪張其酸辛苦悶,而從俗情之中滌蕩思想而頓生瞿曇妙理。其二云:“我眠鼻息鄰家驚,耳不自聞齁?聲。我耳忽鳴韻清磬,旁人對面那能聽。耳鳴如心念,鼻息如己過?!狈犊M高^耳鳴與鼻聲的美惡轉化及其辯證關系,以抉示心中所暗合佛旨之處,所謂“心念潛萌眾莫知,己過自迷人看破。歷歷眼前皆要理,舉世何人無鼻耳”,從而留下了心念萌動處,人莫知之,目及心到者,皆有其義理的哲思。如此來看,兩詩之間恰好構成了正以感官而入,反以理智而出的思辨結構,堪為宋代理學詩的言說范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詩歌不至滑入深情繾綣的封閉漩渦。

范浚雅好幽境,加之現實創作中所難以抑制的那種警惕自守和不乏衰世之感的藝術心理,有時無可避免地令其情感趨向于中晚唐。但他同時,上宗李杜,雜取唐代名家,加之學者冷靜持守的理性眼光,故其詩歌風貌迥異于中晚唐的逼仄傾向。由此,合觀詩之心聲與心畫,才完整共構了范浚作為南渡詩壇潛流人物之復雜獨特的詩學心態。

四、結語

綜合而言,理學詩人范浚與宋代南渡詩壇主潮相互悖反的詩學表征,主要根植于時代悲劇所釀成的內斂幽獨心理。其文章雖不乏指點江山、切論時事的慷慨激昂,但詩歌別有幽情的樣貌卻無可避免地趨近于氣骨頓衰的中晚唐,而非開元和元祐的博大氣象。無意為詩人,卻有志于學者的人生道路,雖使其詩學眼光居于上乘,但一味雜取唐人必然無法完成自我個性的藝術獨創,故只能融入南渡詩壇的文化潛流,而重振宋代詩壇的任務需待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中興詩人來完成。相比大眾文化與俗文學而言,知識分子所擔負的使命是推動精英文學的極大進步,但在文學史的無情淘洗下,后者也存在大量鮮為人知,卻又發人深省的作家作品。不過,以范浚為代表的潛流作家所帶來的啟示,主要不在于提醒研究者去重樹文史經典,而是旨在開掘既定詩史之下的士人心態史與生活史等文化思想富礦,不斷反思潛流與顯流的離合關系及其走向分化的歷史動因,從而發現被大家名流所遮蔽的潛流力量的價值意義。

責任編輯 ?羅姝鷗

On Confucian Poet Fan Juns Tang-Style Mentality

of the Song Dynasty

Li Pengfei

Abstract:Traditional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literati who migrated to the South,?while the local writers in Jiangnan who,despite being talented,did not gain much recognition. Fan Jun,as a Confucian poet,was concerned with national affairs but chose to live in seclusion. Instead of following the trends of the Yuan You style or the Jiangxi poetry school,he paid tribute to renowned Tang poet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poets of the mid to late Tang Dynasty. He pursued a poetic realm that was elegant and solitary,yet not constricting or narrow. This deviation and mismatch between his poetic ideals and creative personal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his chosen model of inspiration as well as his personal experienc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Northern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t also reflects a unique tendency in the poetry scene of the Southern Song period,where there was a preference for reviving the Tang Dynasty style instead of adhering to the prevailing Song Dynasty style. This exploration not only offers multiple layers of poetic significance worth interpreting but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case study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undercurrents.

Key words:Fan Jun;Confucian poet;poetry scen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literary undercurrents;homage to the Tang Dynasty

作者簡介:李鵬飛,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后,200433。??????“顯流”與“潛流”,作為文學概念的正式使用,最早見于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98頁)。主要用以界定某一時期內的作家作品是合乎政治規范而被社會主流認可的,還是與之存在固有距離而成為支流的;創作與傳播方式是公開的、還是隱蔽的。本文的理解有所變化,是把兩者視為某一時期內的作家作品在廣闊的文學接受史中所呈現的現象。作家作品的“顯”與“潛”,既受到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又會因接受者審美意識的發展變化而出現互相轉化。

參見莫礪鋒:《郭祥正——元祐詩壇的落伍者》,《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5輯,中華書局2000年版。

本文所引范浚詩文,皆出自《范香溪先生文集》,《四部叢刊續編》,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后不再一一標注。

嚴羽云:“元祐體,蘇黃陳諸公?!眳⒁姽B虞:《滄浪詩話校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53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五)》附《蒙齋先生遺文》,《四部叢刊續編》,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第5b-6a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一)》序,《四部叢刊續編》,第21a-21b頁。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365頁。

張劍:《范浚詩歌的多元視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12期,第172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卷七,《四部叢刊續編》,第4a-4b頁。

范浚引用化用唐人詩例,張劍《范浚詩歌的多元視角》列舉頗多(參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12期,第178-180頁),但本文并未因襲,而是額外補充。

前引李白詩,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86頁、第989-990頁。

〔清〕楊倫:《杜詩鏡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下引杜詩,皆出此書,不再一一標注。

〔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7頁、第128頁。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九,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1414頁。

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60頁、第315頁。

朱金城:《白居易集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86頁、第3851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五)》附《蒙齋先生遺文》,《四部叢刊續編》,第5b-6a頁。

〔唐〕陸龜蒙:《唐甫里先生文集(五)》卷十八《書李賀小傳后》,《四部叢刊初編》,商務印書館1922年版,第43頁。

嚴羽云:“以人而論,則有……李長吉體、李商隱體(即西昆體也)、盧仝體、白樂天體?!保ā稖胬嗽娫捫a尅?,第59頁)

〔宋〕倪仲傳:《唐百家詩選原序》,〔宋〕王安石《唐百家詩選》,《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1344冊,第565頁。

〔宋〕倪仲傳:《唐百家詩選原序》,王安石《唐百家詩選》,第565頁。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44頁。

〔清〕朱彝尊:《竹齋詩集序》,〔清〕裘萬頃:《竹齋詩集》,《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1169冊,第424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卷七,《四部叢刊續編》,第3頁。

〔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84頁。

《孟浩然詩集箋注》,第357頁。

《孟浩然詩集箋注》,第371頁。

《王右丞集箋注》,第249頁。

齊文榜:《賈島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43頁。

《賈島集校注》,第93頁。

林繼中:《王維情感結構論析》,《文史哲》1999年第1期,第83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一)》卷二,《四部叢刊續編》,第8頁。

歐麗娟:《唐詩的多維世界·序》,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3頁。

〔清〕葉燮:《原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頁。

《四庫全書總目》,第1364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一)》序,《四部叢刊續編》,第4b頁。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697-698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五)》附《范蒙齋先生遺文》,《四部叢刊續編》,第6a頁。

〔宋〕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三)》卷七《登八詠樓賦》,《四部叢刊續編》,第4b頁。

《莊子集釋》,第668頁。

《莊子集釋》,第242頁。按:該句下文曰:“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比环犊T疲骸笆勒b其說。予獨以為妄辯,作《過莊賦》?!卑创丝梢娖溆谇f子思想之取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