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汝綸杜詩評點及其影響

2024-01-26 16:57胡健
杜甫研究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吳汝綸杜詩評點

〔摘 ?要〕??以古文之法閱讀和批評詩歌是桐城派詩學的重要理念。吳汝綸評點杜詩是桐城派閱讀杜詩的典型。吳氏評杜方式主要有圈點、眉評、夾評和總評等。圈點的主觀性較強,不易理解。評語大都簡潔明晰,一方面在題下編年系地、疏通典故和解讀詩意,另一方面引用張裕釗評語揭示杜詩藝術淵源、語言風格和文法妙處。又較多用“橫截”詩學批評術語,其含義是表達詩意與詩句的分層、氣勢與情感的阻滯。這是吳汝綸繼承方東樹《昭昧詹言》以文法論詩方式下的評點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吳汝綸的杜詩評點及其方式,對吳闿生《古今詩范》的評點影響巨大。

〔關鍵詞〕??吳汝綸??杜詩??評點??橫截??吳闿生

吳汝綸(1840-1903),字摯甫,是晚清著名學者、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家。他留下的數十種評點著作,其子吳闿生將其輯錄、刊刻和出版,總題名《桐城吳先生群書點勘》(92種)。國家圖書館2020年出版了周小艷、劉金柱主編的《吳汝綸全集》影印本,其中的詩文評點極多,總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唐詩鼓吹》《瀛奎律髓》等,別集除了杜詩外,還有李白、李賀、韓愈、蘇軾等。這些評點都是吳汝綸讀書過程中的思索,能夠窺見其部分詩學思想。

吳汝綸評點杜詩涉及的文獻有三種:《十八家詩鈔點勘》三卷、《桐城先生評選瀛奎律髓》四十五卷和《古詩抄點勘》二十卷。吳汝綸是“曾門四學士”之一,酷好曾國藩所編《十八家詩鈔》。他在主持蓮池書院期間(1889-1902)評點完成《十八家詩鈔點勘》,杜詩評點是其中一部分?!妒思以娾n點勘》影印本為民國三年(1914)京師國群鑄一社鉛印《曾選詩文評點》本。該書選錄杜詩最多,吳汝綸共選評600多題。其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對重要題目和詩句圈點;二是引用他人評語,間有夾評;三是文字校改和異文選擇;四是以“橫截”分段。由于不錄杜詩原文,故而圈點都是通過語言來描述,一般僅標出題目、圈點的詩句和少量評語?!锻┏窍壬u選瀛奎律髓》為民國十七年(1928)南宮邢之襄??趟{印本。圈點較多,評語極少,且多引元人方回原話,故價值有限?!豆旁娾n點勘》為民國十七年(1928)北平武強賀葆真刻本。吳汝綸編選《古詩鈔點勘》主要選金元以前五、七言古詩,錄杜詩五古228首、七古89首。每首皆有圈點且與《十八家詩鈔點勘》一致,唯評語較多。

下面綜合論述吳汝綸評點杜詩的特色及其影響。

一、吳汝綸的圈點概況

圈點是吳汝綸較為常用的評點符號,不能夠輕易忽視。宋明以來,士人讀書逐漸形成了圈點傳統。桐城派重視評點前人詩歌,以圈點指示后學門徑。吳汝綸認為:“選本專以圈點啟發后人;所惡于圈點者,村學俗儒之為耳;若乃名家評點,政當奉為典則,烏可去哉!”足證他對于圈點的看重。

在吳氏評杜中,圈最為常用。一般而言,如果是用在標題上,則說明吳汝綸很看重這首詩。如在五古方面,吳汝綸圈過的杜詩標題有《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望岳》《贈衛八處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等在內的62首,皆為名篇。如果是用在詩句上,則說明吳汝綸對此詩句很欣賞。當然,這種欣賞帶有極強的主觀性,有時候是欣賞名句,有時候是欣賞文法。相對而言,點則用得少一些,重視程度比圈輕一些。且圈與點到底有何深層次不同用途,似乎很難分辨。不過,圈一般都用在偶數句,而點則有用在三句的情況。如《八哀詩》中,《贈司空王公思禮》“童稚刷勁翮。追隨燕薊兒,穎銳物不隔”三句下點,《故右仆曲江射相國張公九齡》“何心記榛梗。骨驚畏曩哲,鬒變負人境”三句下點。

應該說明的是,吳汝綸的圈點具有較強主觀性。在《桐城先生評選瀛奎律髓》和《十八家詩鈔點勘》選錄的杜甫相同作品中,有一半以上的圈點并不一樣。如《春望》,吳汝綸于《十八家詩鈔點勘》中是前四句圈,《桐城先生評選瀛奎律髓》中是通首圈。又如《月》(天上秋期近),吳汝綸于《十八家詩鈔點勘》中是起二句圈,《桐城先生評選瀛奎律髓》中是末聯圈,完全不一樣。當然也有相互補充者,如《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第五首,《十八家詩鈔點勘》中未圈點,《桐城先生評選瀛奎律髓》恰好選第五首,則有圈點。當然,《古詩鈔點勘》的圈點與《十八家詩鈔點勘》是一致的。但是,吳汝綸編選《古詩鈔點勘》是對幾千年的古體詩篩選菁華作為“諷誦研悅之資”,而杜詩部分主要從《十八家詩鈔》萃選,圈點自然是一樣。同一首詩而圈點不同,應該理解為不同時期吳汝綸評點的心態或者閱讀體驗不同。

另外,吳汝綸《十八家詩鈔點勘》中還有“坐圈”標法,但其含義比較晦澀?!白Α睉撌恰叭Α钡募毣?。明人歸有光評點古文已經使用此符號,應該是置于句末。清人方苞《方氏左傳評點》中亦有多種評點符號,如坐點、坐角、坐圈等,其中深意也需要讀者去領略和思索。吳汝綸應該是繼承了前人以“坐圈”評文的傳統而用以評詩。從吳汝綸評點杜詩來看,“坐圈”較多標于詩句末尾三個字上。如《曲江三章章五句》中,在“隨風濤”“垂二毛”“梢林莽”“固難數”“休問天”“南山邊”短語后,標“坐圈”。當然,這也有例外,如《寄柏學士林居》,在“亂代飄零”句下,標“二句圈,坐圈”。杜詩原句是“亂代飄零余到此,古人成敗子如何”,吳汝綸所圈“亂代飄零”四字在句首位置。一般的圈點,往往針對的是整句?!白Α眲t主要針對一句之中的重要詞匯或者短語,代表批點者的閱讀重點,需要引起讀者注意。

圈點是吳汝綸評點杜詩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沒有文字說明,又因閱讀心情體驗不同而圈點位置有異,故現在很難還原吳汝綸的原意。要了解吳汝綸評點杜詩的特點,主要還是得借助其評語。

二、吳汝綸評語的特色

吳汝綸的評語分為自己的評語和引用他人評語,二者內容側重頗有不同?!豆旁娾n點勘》中多自己評語,注意解讀詩歌內容;《十八家詩鈔點勘》中多引近代散文家張裕釗的評語,注重揭示杜詩文法和詩風。

吳汝綸自己的評語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在題下編年系地。在《古詩鈔點勘》中,如《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題下曰:“唐十八流配施州,在夷陵舍舟登陸,時有書與公。公寄此詩酬之?!薄豆旁娾n點勘》是吳汝綸自己比較看重的一部古詩選本,作品都經過其精挑細選并以編年排列。所以,其評語有時會從一個長時段來考察,這樣的背景知識有助于杜詩的理解。如《別蔡十四著作》題下曰:“自此以上,公自隴至蜀,久居成都草堂,中間曾至青城、新津,曾居梓州、閬州,仍歸成都草堂之詩?!苯榻B杜甫入蜀后在成都草堂居住時的一段經歷。又如《杜鵑》題下曰:“自此以下,嚴武卒后,公去成都至戎州、渝州、忠州,暨寓居云安、夔州之詩?!焙喪龆鸥﹄x開成都、走向夔州的經歷。

二是疏通典故?!妒思以娾n點勘》的歷史典故注釋大都來自《錢注杜詩》,《古詩鈔點勘》則有部分自己評語,但也較為簡略。如釋地名,《玉華宮》題下曰:“貞觀二十一年作玉華宮,后改為寺,在宜君縣北鳳皇谷”,考證了玉華宮的歷史發展。也有部分評語駁斥前人錯誤。如考證《八哀詩》之《贈司空王公思禮》中的“金城”一詞,曰:“《寰宇記》:景龍四年,送金城公主至始平縣,因改為金城。至德二載,復為興平。思禮為關內節度使鎮此。黃鶴以為河西之金城,謬矣?!奔m正了黃鶴的不妥之處。

三是解讀詩意?!豆旁娾n點勘》中,在《鹿頭山》“俯見千里豁”“始喜原野闊”等句后曰:“登鹿頭山,則成都沃野千里,如在目前?!币缘乩碇R解釋詩歌,清晰明了。還有對部分杜詩的文意疏通,如《壯游》中,“俗物都茫?!本浜蟮摹耙陨鲜錾倌暌鈿庵ⅰ?,“忽如攜葛強”句后的“以上敘歷游吳越齊趙”,“引古惜興亡”句后的“以上敘至京師,豪氣漸衰,時事漸變”,“鼻酸朝未央”句后的“以上敘祿山亂后,肅宗至鳳翔,公以拾遺諫爭獲罪”,末句后的“以上述暮年客蜀”。分段概括文意是桐城派詩文評點的常見形式。

吳汝綸在《十八家詩鈔點勘》中引張裕釗評語70多條,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揭示杜詩淵源,特別強調杜詩繼承風騷傳統。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評杜詩:“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焙芎玫仃U述了杜詩集大成的特點。方東樹也說:“惟杜公,本《小雅》、屈子之志,集古今之大成?!眳侨昃]比較欣賞張裕釗對具體杜詩在淵源上的揭示,尤其注重指出其近風騷處。如:

從《詩·小雅》脫胎。(評《枯棕》)

杜公此等詩,實是上嗣風雅。(評《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孔子謂:《詩》“可以怨”。又曰:“不學《詩》,無以言?!贝四耸鼛罪L雅之遺耳。(評《遣遇》)

此與《夢李白二首》,皆仿佛騷人之遣。(評《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

意格從楚騷化出。又云:按此詩,杜公蓋以自況也。(評《佳人》)

同時,還注意杜詩的魏晉之風。如曰:“昔人謂《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惟子美深得此秘?!簟齽e尤其至者?!敝赋龆旁妼W得《古詩十九首》的詩法,創作出的“三吏”“三別”堪稱“驚心動魄”。又指出,“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句是“從‘南登灞陵岸(按,出自王粲《七哀詩》)二語化出”,《示從孫濟》“是漢魏人詩”。還指出杜詩學陶、謝處,如《夏日李公見訪》“絕似陶公”,《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規撫大謝”,《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絕似小謝”。樂府也是杜詩學習的對象。張裕釗評《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胡星墜燕地”至“獸猶畏虞羅”句云:“此等詩皆從漢魏變化而出,奇郁沉痛?!痹u《草堂》“入門四松在”至“賓客溢村墟”句云:“數語全仿木蘭詞,故知規撫古人,雖大家亦往往有之,要在能與之同工耳?!?/p>

二是領悟杜甫品格懷抱及其詩歌意境和風格。桐城派解詩重視作者的人品氣格,方東樹就說:“詩之為學,性情而已?!薄岸?、韓之真氣脈作用,在讀圣賢古人書、義理志氣胸襟源頭本領上?!眳侨昃]選取的張裕釗評語也部分體現了這一點。如評《鳳凰臺》詩云:“孤懷偉抱,忽爾噴溢成此奇境。此自關真實本原,非尋常浮華淺博之徒所能襲取萬一也?!痹u《寄題江外草堂》“蛟龍無定窟”至“寧受外物牽”句云:“自有橫厲一世之概?!痹u《除草》云:“直葉胸臆,令人想其磊落之氣?!痹u《雨》“窮荒益自卑”至“幽人有獨步”句云:“孤苦之思,磊落之氣,颯沓并集,使人讀之不厭?!倍旁姵錆M了杜甫的精神氣質,自然寄托了他的情感和理想。如評《上水遣懷》云“寄興無端,別有懷抱”,評《佳人》則云“因以寄興”“杜公蓋以自況”。杜甫的閱歷和思想皆具個性,因而詩歌的意境也與眾不同。閱歷方面,如評《早發》云“子美晚年湖南行旅之作,尤為微妙蕭曠,視蜀中詩又變一格矣”,評《驅豎子摘蒼耳》云“峽中諸五言詩蕭瑟黯淡,兼往往有入道語,大抵子美所至之地,精神意思能與其山川元氣冥合,所以造極淵微,諸詩乃適與夔巫蕭森之境相副耳”,把杜甫在漂泊西南時期的詩歌創作與地理環境聯系起來。思想方面,如評《詠懷二首》曰:“子美詩每及時事,非若后人虛作感憤語。其深心苦誼,謨讜論,直是名臣奏議,所以高出古今?!闭J為杜甫對于時政的見解和憂慮是真情流露,堪比名臣奏議文章。吳汝綸所引張氏的杜詩意境評語還有“沉雄”(評《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雄怪”(評《劍門》)、“奇氣橫溢”(評《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柳字》)、“深遠”(評《觀薛稷少保書畫壁》)、“語淡趣遠”(評《水檻》)等詞語,指出杜詩的意境甚至部分風格特征。

三是揭示杜詩文法妙處。桐城派重“法”,于詩文文理處尤其注意。吳汝綸引用張氏評語自然也呈現出此特點。如評《贈衛八處士》云“造句及通體接換處,固極精妙”、評《后出塞五首》第三首云“尚譏開邊,下乃轉入漁陽亂事”等,注意詩歌的轉折接換處。又如,評《玉華宮》云“橫插‘不知何王殿二語最妙,太史公文往往如此?!痹u《遣興五首》其二“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句云:“插此二語妙?!边@里注意到了詩中的插入語句問題。評《陳拾遺故宅》“位下曷足傷”至“名與日月懸”句曰:“六句須一氣讀下,方能得其神理?!遍喿x六句須一氣之下,杜甫創作自然也是神理通達。吳汝綸此處關注的是杜詩之文勢。

《十八家詩鈔點勘》中還有少量“曾云”,皆出自曾國藩選批《十八家詩鈔》,而略有調整。如《贈司空王公思禮》中,錢謙益引《唐書》一段,而曾國藩全引錢箋,吳汝綸則僅引“召鄧景山代崇嗣”一句,卻云“曾注”。曾國藩是吳汝綸的老師,是其生平最崇敬佩服的人,其文集處處可見他對于曾國藩的功業、人品和學問的正面高度評價,吸收其杜詩評語也有致敬之意。

三、“橫截”評點術語的內涵

吳汝綸在《十八家詩鈔點勘》的杜詩評點中尤其喜好運用“橫截”一詞,且僅用在五言古詩當中。粗略統計吳汝綸評點的200多首五古,近190處使用這一術語??肌皺M截”一詞,應追溯到方東樹。桐城派以文法批評詩歌形成傳統,方東樹起了關鍵作用,其相關言論集中于詩學名著《昭昧詹言》。

吳汝綸的詩集評點,大體延續了方東樹的思維路徑。方東樹曰:

欲學杜、韓,須先知義法粗胚,今列其統例于左:如創意;造言;選字;章法;起法;轉接(多用橫、逆、離三法,斷無順接正接);氣脈;筆力截止;不經意助語閑字;倒截逆挽不測;豫吞;離合;伸縮;事外曲致;意象大小遠近,皆令逼真;頓挫;交代;參差。而其秘妙,尤在于聲響不肯馳驟,故用頓挫以回旋之;不肯全使氣勢,故用截止,以筆力斬截之;不肯平順說盡,故用離合、橫截、逆提、倒補、插、遙接。至于意境高古雄深,則存乎其人之學問道義胸襟,所謂本領,不徒向文字上求也。

從這段話可以大致了解,“橫截”與“離合”“逆提”“倒補”等,都是方東樹對于杜詩頓挫風格的分析術語。在方東樹看來,文勢不能一平到底,需要用“頓挫”的技巧回旋斬截,然后慢慢釋放。這個過程可能是反復多次的。吳汝綸評語較少,很難知道其用意。但吳闿生的評點實踐或能提供參考。其《古今詩范》中評《哀王孫》詩,至“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句評曰:“回旋頓挫?!贝嗽娭饕z戰亂中顛沛流離的李唐宗室子弟。前八聯寫遇見宗室子弟并與之對話,后面五聯寫時局,唯此句成為前后意思的分水嶺。所謂“回旋頓挫”是要將前面的意思截斷,即不再繼續寫王孫的遭遇與對話,否則整個詩篇將會平順到底。當然,既要有“截”,也需要有“接”?!敖印本褪寝D入另一層意思。從方東樹的論述看,似乎“截”和“接”皆至少有橫、逆、離三法,所以,“橫截”只是頓挫回旋諸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截”還是“接”,都不是針對某一詩句,而是詩篇氣勢脈絡的某個點。它們只是方便分析詩篇文法,起著斷開與連接的作用。所以分析“橫截”,也應從上下文的意思中去尋求。下面結合實例,探討一下吳汝綸的“橫截”評點之法。

吳汝綸用“橫截”有兩個特點:一是用于古體長篇之中。比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陪李北海宴歷下亭》《得舍弟消息》(敵后誰歸得)《立秋后題》等短篇古體詩,皆不見此評語。二是較多與圈點配合使用。粗略統計,吳汝綸評杜詩共用“橫截”近190處,其中圈點句后用“橫截”60多例。綜合考察,吳汝綸使用“橫截”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涵義。

一是詩意與詩句的分層。例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吳汝綸于“沉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兩聯后評曰“橫截”,其中,第二聯被圈。兩個“橫截”將此詩截斷成為三個部分。三個部分是三層意思,“橫截”實際上起到了分段的作用。吳闿生對此分析到:“以上為第一段,屈曲自寫懷抱,千回百轉,亙古絕今?!薄耙陨系诙?,因過驪山而慨嘆驕淫之蘊亂,神氣遠出?!薄耙陨蠚w家慟子,因發無窮遠感?!边@一層含義好理解,不多舉例。

二是氣勢與情感的斷阻。例如,《新安吏》中“中男絕短小”至“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兩聯被圈,又評曰“橫截”。吳闿生曰:“千古傷心之言,無此刻至?!贝硕蔚暮髢陕摫憩F出的傷心至極,情感不得不于此停頓阻隔。圈點也是對于這兩聯敘述深厚情感的深刻性進行激賞。圈點與“橫截”兩層符號的疊加,指示讀者于此需要特別注意琢磨。又如,《垂老別》開頭四句“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后用“橫截”。吳闿生評此四句時說:“語經百轉而出,沉郁頓挫?!彼木涫谴估现说谋瘎∪松目偨Y,高屋建瓴。四句之后是具體描寫此老者被迫參軍的血淚經歷。中間用“橫截”分析,意思是將沉痛而噴薄欲出的感情慢慢壓下,轉入具體敘述中的慢慢釋放,能夠使得整個詩篇既有波瀾,又感情持久。又如,上述所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沉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后的“橫截”,吳闿生評曰:“起段一句一轉,一轉一深,幾于筆不著紙,而悲涼沉郁、憤慨淋漓之氣橫溢紙上,如生龍活虎不可控揣,太史公、韓昌黎而外,無第三人能作此等文字,況詩乎?詩中唯杜公一人?!狈浅娬{氣勢和情感的變化。吳闿生對于“截”的理解是到位的。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后,他評道:“二語中截斷多少語說,所謂嗚咽之音也?!贝硕浜?,吳汝綸雖然沒有評點,但吳闿生的情感分析有助于我們對于“橫截”的理解。

方東樹指出,學習杜甫、韓愈有很多“義法”,吳汝綸評詩則偏愛“橫截”之法。他于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遷滿一已異,乖離坐難憑”二句后曰“橫截”,又評云:“轉?!弊阋娖鋵τ谵D折義法的看重。因此,“橫截”是將深厚濃烈情感硬生生壓抑或截止,造成氣勢上頓挫回旋,體現在形式上是詩意的分層和轉折。不過,吳汝綸評韓詩用“橫截”遠不如杜詩多,且如韓愈《南山詩》多達兩百句長篇,僅下“橫截”一次。杜詩《三川觀水漲二十韻》就下了三次。此外,杜甫古體詩較多長篇,能夠有起承轉合的章法文勢變化,更適合文法分析。實際上,吳汝綸于古體短篇,幾乎未用“橫截”。由此,我們可以更加能夠體會到“橫截”的文法意義了。

總之,方東樹新創作出的一系列術語為桐城派將文法轉移到詩歌評價上起了積極意義。吳汝綸接過方東樹傳下來的“趁手刀刃”,在詩歌剖析中“游刃有余”,“橫截”是最明顯的例子。它的意義在于,不僅僅能夠恰當地分析杜詩的內容結構,更重要的是從文法分析走向風格判定。通過“橫截”的分析,杜詩的情感“嗚咽”特征所凸顯出來而形成的“沉郁頓挫”風格也深入人心。

四、吳汝綸評點杜詩的影響

吳汝綸評點杜詩對其子吳闿生影響很深刻。吳闿生(1877-1950)號北江,著有《左傳微》《北江先生文集》《詩義會通》《古文范》《古今詩范》等。其中,《古今詩范》選錄歷代詩歌,以桐城義法評點,流傳不廣,學界關注較少?!豆沤裨姺丁饭苍u杜詩150多題,涉及體裁除《十八家詩鈔點勘》中的“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七絕”等五種之外,還設立了“五排”。吳闿生《古今詩范》有抄本、刻本和鉛印本多種,但均屬于同一系統,以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版較為精良。

從圈點看,吳氏父子對于同一首杜詩往往處理得不太一樣。例如《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吳汝綸圈“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句,吳闿生則圈了“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父子對于此詩的關注重點并不一樣?!白Α狈栐凇豆沤裨姺丁分幸矝]有使用。

從評語看,《古今詩范》是在吳汝綸基礎上對杜甫性格內涵和杜詩結構文法作了進一步揭示。

第一,吳闿生主要拈出“血性”一詞來評價杜詩。在具體詩句方面,如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于“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后評曰“字字血性中語”,《題壁畫馬歌》于末句“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下評曰“收血性語”。在總評方面,其在《述懷》評曰“此等皆血性文字,至情至性郁結而成,生氣淋漓,千載猶烈,至其頓挫層折行氣之處,與《史記》、韓文如出一手,此外不可復得矣”,對《夢李白二首》評曰“二公皆千載人神交冥漠,此詩字字從血性中流出,無一字泛設”,對《喜達行在所》評曰“字字血性中語”。這些評語顯然著眼杜詩蘊含著杜甫本人的胸襟、思想、學問、性情和才華,核心是真實質樸。因而,“血性”一詞,最終指向的應該還是杜甫的儒家思想底色和高尚人格魅力。

第二,吳闿生也重視總結段意,揭示文法。比如,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有多達24處評語,幾乎是逐段評析。不過,《古今詩范》幾乎不使用“橫截”一類的批評術語,而是將其內化后貫穿于各類評語當中。這個方面,其對《哀王孫》一首的分析較為典型。認為首聯是“逆起奇警”,次聯是“連綴奇妙”,下三句是“逆接”,再后七句是“挺接以議論行之”,然后四句是“回旋頓挫”,再后七句處是“斷”,末三句后是“收亦沉痛,激烈非?!?。這些評語不僅指出杜詩的創作思路邏輯,還總結了讀者的閱讀情緒,讓讀者感受到詩篇不僅氣脈貫通,情感濃烈,且有斷有接,富有波瀾。這既是在示范研究方法,也是在指示創作方法。在總評方面,吳闿生也注重提醒讀者注意文法。如在《諸將五首》中曰:“凡一題連作數首,必一氣搏捖,以文章之氣勢行之。又須章法分明,層折瀏亮,方為出色當行,大家于此最見才力。必須見得不可不連作數首之故,乃非妄為。杜公《秋興》《諸將》及《詠懷古跡》,最足為后世法?!吨T將五首》尤為感憤時事之濫觴,后來作者,莫不導源流于此?!笨傊?,分段分析詩歌在于方便剖析句法的起承轉合,而不是截斷詩篇的氣勢。桐城派特別注重詩文的氣勢,致力于提示其轉動變化的過程。這也是吳闿生的評語極力去實現的。

值得表彰的是,吳闿生將評點拓展到律體當中??傆^吳汝綸的評點,雖然圈點古、律皆有,但注意力主要還是古體,尤其是長篇。長篇鋪陳較多,閃轉騰挪空間更大。但是,并非短篇就不可分析。方東樹就曾討論過短篇如何“斷”的問題:

篇短語無多,若截不斷,則相承一片,直滾順放。譬如乘馬下坡,前面又無多地,豈不迫促跼步,無駐足分。尚有何勢?尚有何奇?何處見用筆?將使題分不得盡,況求異觀。故短篇尤在有丘壑,截得斷。斷愈多,愈便用奇,愈斬峭,愈見筆力。斷而后接,用橫,用對面,用逆,用離,用側,用遙接。大放開,倏收轉,有先后,有正位,一毫也不欠不亂。蓋長篇用法不難,亦易見奇,惟短篇必須精用之,蓋有不得已者耳。

方東樹認為,因為篇幅不長,短篇截斷比長篇要難得多,但短篇的關鍵也在能“截得斷”,才能見勢、見奇、見筆力。

吳闿生并沒有像吳汝綸那樣處處下“橫截”等語,只指出哪些地方是“斷”,但其基本意思也與“橫截”一樣。比如,七律《送韓十四江東省覲》,吳闿生指出,第一、二句“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后“斷”,第三句“我已無家尋弟妹”后“再斷”,第四句“君今何處訪庭闈”后“續”。短短四句,竟有兩“斷”。稍作分析,前兩句寫人間不太平,第三句寫自己親人離散,第四句寫對方探親。的確有三層意思,主語也變化了三次。后四句則是接續寫對方探親的情景。由此可見,杜詩情感沉郁、氣勢頓挫是在長篇短篇各類詩體中都存在的。又如,吳闿生評《搗衣》一詩曰“四十字,一字百轉”,是看到了杜詩律體的文法精妙。又如《杜位宅守歲》“守歲阿戎家”以下四句,吳闿生認為是“杜公研煉句法處”。他又評此詩曰“后半神氣驟變,能以古詩憤郁之氣納入四十字中”,都是看到了杜詩短篇有短篇的寫法。還如,《蜀相》一詩有八句,吳闿生于前二句后評曰:“起莊嚴凝重,此為正格,然亦自有開闔,不可平直”,指出杜詩創作開端亦有格調個性,認為“莊嚴凝重”為“正格”,但不能因為莊重就放棄句式開闔。當然,七律是否開端“莊嚴凝重”,也是因題而異。中四句是較為具體的內容,一聯寫景,一聯寫事。吳闿生認為此四句是“提”。末二句則議論總結。吳闿生認為也是“提”,同時也是“頓轉作收”?!疤帷敝饕菤鈩萆系脑黾?,“頓轉”則是內容上的完收,二者結合,故曰“異常得勢”。張裕釗也認為后四句“須作一氣讀,乃得其用意湛至處”。由此可見,“頓挫”幾乎體現在杜甫的所有詩體當中,經得住精細至密的分析。當然,絕句篇幅過小,吳氏父子皆只圈點,未評析。不過,杜甫諸體皆精,唯絕句稍稍遜色也是事實。

總之,在吳汝綸心中,司馬遷、韓愈和杜甫是文學成就最高的三人,前兩人成就在文,唯杜甫成就在詩。杜詩是吳汝綸心中詩歌創作上的最高典范,因此天然地成為其文法分析最用力的對象和絕佳文本。吳汝綸的桐城義法批評實踐,不僅通過杜詩評點揭示杜詩的創作特點,指示學者學杜門徑,而且這種評點形式也具有可操作性,具有方法論意義,在晚清詩學評點中占據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李霞鋒

The Poetry Review and Criticism of Du Fus Poems

by Wu Rulun and its Influence

Hu Jian

Abstract:Reading and criticizing poetry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Tongcheng School of poetry. Wu Ruluns review of Du Fus poems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Tongcheng School. Wus method of reviewing Dus poems includes circling and marking,eyebrow reviews,interjections,and overall reviews. The subjectivity of circling and marking is particularly strong and hard to understood. His comments are mostly concise and clear,linking the poem to historical contexts,clarifying allusions,and interpreting the meaning of the poem. He also cites Zhang Yuzhaos comments to reveal the artistic background,linguistic style,and grammatical subtleties of Dus poems. Wu Rulun frequently used the“transversal”poetry criticism term,which expresses the layering of meaning and the clash between the momentum and emotion of the poem. This inherited the practice of using grammatical methods to criticize poetry from Fang DongshusZhaomei Zhanyan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Wu Ruluns review of Du Fus poems and his way of doing so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u KaishengsAncient and Modern Poetry Standards.

Key words:Wu Rulun;Du Fus poems;poetry review;transversal;Wu Kaisheng

作者簡介:胡健,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241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高校協同創新項目“桐城派杜詩學文獻整理與研究”(GXXT-2020-029)、高校古委會資助項目“吳汝綸吳闿生評點杜詩輯存”(2305)階段性成果。 ?????吳汝綸的評點著作很多,但學界多關注其古文理論、教育思想和史實考訂等方面,對于詩學及其評點的研究關注相對不足。汪祚民《吳汝綸〈詩經點勘〉初探》(《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梁金梅《不虛美,不隱失——讀吳汝綸評點〈方望溪集〉》(《斯文(第3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謝??秴侨昃]楚辭評點及其價值》(《中國楚辭學(第30輯)》,學苑出版社2019年版)、郭太玲《〈桐城吳先生點勘史記讀本〉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論文)、晉家俊《吳汝綸〈史記〉評點與古文思想研究》(云南師范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關注了吳汝綸的詩經、楚辭、史記和方苞集的評點,較少涉及詩歌評點研究。

〔清〕吳汝綸著:《答許仙屏河帥》,施培毅、徐壽凱校點:《吳汝綸全集》,黃山書社2014年版,第3冊,第96頁。按,此全集僅為詩文整理本,缺少評點著作。

〔清〕吳闿生:《古詩鈔跋》,周小艷、劉金柱主編:《吳汝綸全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版,第34冊,第75頁。

貝京《歸有光研究》第五章《歸有光與〈史記〉》中說:“歸評《史記》總共有十種評點符號,而且有些符號用在文本的不同位置,其所指又有差別,如圈,置于句首為領圈,置于句末為坐圈。每一種符號都代表著作者的特定意圖?!保ㄉ虅沼^2008年版,第171頁)然有何意圖,其文卻未言明。

諸種評點研究及相關著作,如管錫華《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巴蜀書社2002年版)、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等,皆指出“坐圈”自有意圖,但均未能指出有何深意。

〔清〕吳汝綸:《十八家詩鈔點勘》,《吳汝綸全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版,第32冊,第169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76頁。

〔清〕吳汝綸:《古詩鈔點勘》,《吳汝綸全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版,第33冊,第240頁。

《古詩鈔點勘》,第185頁。

《古詩鈔點勘》,第187頁。

《古詩鈔點勘》,第132頁。

《古詩鈔點勘》,第214頁。

《古詩鈔點勘》,第165頁。

《古詩鈔點勘》,第231-232頁。

〔唐〕元稹撰,冀勤點校:《元稹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601頁。

〔清〕方東樹著,汪紹楹點校:《昭昧詹言》卷一,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版,第5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12頁、第101頁、第127頁、第107頁、第106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05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99頁、第100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00頁、第107頁、第114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15頁。

《昭昧詹言》卷一、卷八,第1頁、第211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10頁、第115頁、第116頁、第121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27頁、第106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26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99頁、第108-109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04頁、第107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13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22頁。

《昭昧詹言》,第213-214頁。原文中,“創意”等詞話后多有括號,以解釋說明詞語含義。為避免內容枝蔓,本文僅保留了“轉接”后的與“橫截”相關的括號及其內容。

〔清〕吳闿生:《古今詩范》,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版,第113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01頁。

《古今詩范》,第46-47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05頁。

《古今詩范》,第50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05頁。

《古今詩范》,第51頁。

《古今詩范》,第46頁。

《古今詩范》,第45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143頁。

《古今詩范》,第46頁、第116頁。

《古今詩范》,第47頁、第52頁、第206頁。

《古今詩范》,第113頁。

《古今詩范》,第224頁。

《昭昧詹言》卷八,第215頁。

《古今詩范》,第228頁。

高步瀛選注:《唐宋詩舉要》(全本),中國書店2011年版,第478頁。按,此評語不見《古今詩范》,為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用。

《古今詩范》,第210頁。

《古今詩范》,第227頁。

《十八家詩鈔點勘》,第244頁。

猜你喜歡
吳汝綸杜詩評點
吳汝綸研究綜述
吳汝綸對日本女子教育的考察及影響
論吳汝綸對嚴復翻譯《原富》的“個人贊助”
書評點訊
篆刻杜詩記
選擇與放棄
——吳汝綸辭官新探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讓自由評點與專題評點“比翼齊飛”
《杜詩詳注》和清代學者的杜詩研究
闡釋距離的微妙把握與闡釋體驗的差異性生成——以“杜詩”闡釋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