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山文化在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意義

2024-01-28 12:10孫宏偉索明杰孫永剛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紅山玉器中華文明

林 楊,孫宏偉,張 宇,索明杰,孫永剛

(1.赤峰市紅山文化博物館; 2.赤峰市紅山區民族事務委員會; 3.赤峰市紅山區委統戰部,內蒙古 赤峰 024000;4.內蒙古師范大學 考古文博系,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5.赤峰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為文化“三交”提供了平臺

紅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倫河、大小凌河、老哈河流域,①醫巫閭山、燕山、大興安嶺區域,②面積達20 萬平方公里。這里是內蒙古、遼寧、河北三省交界地帶,屬亞溫帶干旱半干旱季風性氣候的丘陵地帶,日照量充足,降水量適宜,宜牧宜農宜狩。這一地帶南接華北平原、東連東北平原、西屬蒙古高原,西北貫通歐亞草原通道可抵西方,東南可通東海之濱,西南直通中原腹地,三面環山而海陸四通,其半封閉半開放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了高度發達的紅山文化。③

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上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六大區系,即以陜西關中、豫西、晉南為中心的中原;以燕山南北端及長城地帶為中心的北方;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 以太湖周邊為中心的東南部;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中軸的南方。④屬于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為重心的北方區系的紅山文化與周邊各地考古學文化進行頻繁交往交流交融,紅山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諸多文化系統都在相互滲透、相互吸收、相互作用,成為中國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一元,是中華民族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豐富的考古發現為文化“三交”提供了實證

紅山文化在其孕育、形成、發展、興盛和演變過程中,也吸收了其他考古學文化因素,交往交流、兼容并蓄,不僅與同時期南方凌家灘文化、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有過碰撞和交流,還與外興安嶺和黑龍江下游地區的玉文化也存在著交流與互動。紅山文化晚期和安徽凌家灘文化的玉人,雖然使用的玉料和雕刻手法不同,但是造型十分相似,雙手都是向上曲起,呈祈禱狀。⑤玉龍的造型都是呈卷曲狀,鼓形箍的造型也是十分相似;紅山文化與河北磁山文化出土的陶器—筒形罐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⑥紅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出土的陶罐上發現了一些相似的三角形紋飾;⑦紅山文化和后崗一期文化的圜底釜造型十分相近。⑧從這些文物的對比中能夠看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存在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大部分使用來自岫巖系玉料,黃綠色,是岫巖軟玉。玉工并沒有從山地玉礦中直接挖掘玉料,而是從距離軟玉原生地域數以十千米外的河道兩側的河床、河漫灘和一級階地中采集玉料,經過長距離的搬運沖刷,玉礫棱角基本圓化。少部分使用一些蛇紋石玉、巴林石、綠松石等。還有一些玉器取自貝加爾——吉黑系玉料,呈灰白與綠白色調,透明度較大。紅山文化玉器的裝飾功能明顯弱化,但作為祭獻神靈的特殊媒介功能明顯增強。這種變化表現在:玉器成為壟斷政治、軍事、宗教權力的階層死后的主要或唯一隨葬品,有著反映其社會地位及身份、所處階級等特殊意義,成為體現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分化加劇、階級制度產生的實證。⑨因出土地點差異很大,說明以玉器為載體的紅山文化本身就是因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但從造型和制作技法上又趨向一致,說明這些玉器具有形制上的規制性、使用者的等級性和功用上的特殊性,這和中國的禮制起源有著緊密的關系。王國維先生提出,“禮”字從“示”從“豊”,甲骨文“豊”字為二玉在器之形,所以豊乃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而奉神人之事謂之禮。⑩

按著另有一種說法“北紅山·南良渚”,兩者都有發達的制玉、尚玉傳統,如果說有著同時并存階段的紅山文化玉器造型簡約、靈巧的話,那么良渚文化玉器就具有造型莊重、紋飾繁復的特點。紅山和良渚玉器代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制造的兩種不同美學風格,對后世玉器的審美與功用有著深遠影響。?

紅山文化晚期,玉器種類、數量增多,玉雕技術高超,玉器的雕琢和使用形成了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玉禮制形態,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陶器

在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大量陶器證實了尹達先生提出的紅山文化陶器不僅具有自身的特點,而且還吸收了同時代不同文化因素。特別典型的是出土于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黑彩紅陶筒形罐,這件彩陶罐最大的特征在于它身上的紋飾,彩陶罐器身共有三種紋飾,最上面的菱形紋來源于中亞地區;中間的垂鱗紋是紅山文化本土的一種紋飾;最下面的是類似于玫瑰花瓣的花瓣紋,來源于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三種不同地區文化的紋飾集于一件陶器之上,說明在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文化交流交融的現象。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認為:“三種來源于不同地區的圖案的匯集,表明遼西及內蒙古東南部地區在五六千年前已是東、西亞文化的交匯、交融地帶?!?為不同區域、文化之間存在的接觸、互動乃至相互影響提供了實證。

三、多種文化“三交”共同鑄就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經寫下這樣一首詩:“華山玫瑰燕山龍,大青山下斝與甕。汾河灣旁磬和鼓,夏商周及晉文公?!币饧丛诰嘟裎辶甑募t山文化與仰韶文化交流融合的影響下,距今四五千年的河套地區、汾水流域也出現了文化的交互,為中原文化向更成熟的形態演進提供了前提。對從源于不同地區的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到夏商周幾千年中華文明起源和演進的主要脈絡進行了簡要闡述。?

對于中華文明的起源,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觀點。例如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提出的“滿天星斗”說: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范圍內存在有諸多發展水平接近的區域性文化,如同滿天星斗。這一狀態大約持續了2500 年至3000 年或更長。在不同時間段,這一地區的文化是縱向傳承關系,比如說紅山文化是對本地區距今約8200—7200 年的興隆洼文化、距今約7000—6400 年的趙寶溝文化的傳承發展,又與本地區距今5000—4000 年的小河沿文化及距今4200—3600 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有著傳承關系。在同一時段,不同地區,多地文化是橫向交流關系,比如西遼河流域距今6500—5000 年的紅山文化與黃河流域同時期的仰韶文化就存在文化交流的現象。不同地區的文化經過互相融合、碰撞而不斷演進。所以說中原地區不是唯一的起源地,而是熔爐或舞臺。在這一過程中,有曲折,有反復,但總的趨勢卻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夏商周時期,中原地區形成的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二里頭夏文化、殷墟商文化的發現,顯示中原文化從黃河流域向四方輻射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演進過程的核心與引領者。?從古至今,中華大地上不同民族(族群)、不同區域的文化以和而不同的形式共同發展孕育匯聚成中華文明,共同締造出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滿天星斗”時期,六大板塊之一的北方即以紅山文化為其代表。經過多年研究,現在我們終于可以說,紅山文化屬于中華古文化的“直根系”。蘇秉琦先生在1988 年《中華文明的新曙光》一文中提出“直根系”概念,中華文明起源所涉及的范圍是從關中西部起,由渭河入黃河,經汾水通過山西全境,在晉北,向西與內蒙古河套地區連接,向東北經桑干河與冀西北,再向東北與遼西老哈河、大凌河流域連接,形成“Y”字形的文化帶,它在中國文化史上曾是一個最活躍的民族大熔爐,又是中國文化總根系中一個重要直根系。?紅山文化處在“Y”字形的右上部,是直根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文明起源是由裂變—撞擊—融合三種形式共同作用而來,這表明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通過考古實證反映出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源遠流長,但彼此淵源、特征、發展都存在差異。紅山文化是在傳承本土文化的基礎上,與中原地區、東北地區在內的多種文化互相融合、碰撞而不斷演進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至紅山文化晚期形成了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早期區域性文明,并對本地區及其他地區的不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均產生了影響,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注 釋:

①郭大順.遼河文明的提出與對傳統史學的沖擊[J].尋根,1995(04).

②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③赤峰市地方志編委會.赤峰市志[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④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⑤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灘:田野考古發掘報告之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⑥喬登云,劉勇.磁山文化[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6;楊海燕.試論后李、興隆洼及磁山文化的關系[J].文物春秋,2017(02).

⑦嚴文明.仰韶文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⑧郭濟橋.后崗一期文化研究綜述[J].文物春秋,1997(03).

⑨鄧聰編.東亞玉器[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1998.

⑩王國維.觀堂集林·卷六·釋禮[M].北京:中華書局,2004.

?郭大順,洪殿旭.紅山文化玉器鑒賞[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蘇秉琦.論西遼河古文化——與赤峰史學工作者的談話[J].北方民族文化,1993(增刊).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蘇秉琦.象征中華的遼寧重大文化史[J].遼寧畫報,1987(0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探源工程取得重要進展實現預定的多項目標 [EBOL].[2018-05-28].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7601/38 374/zy38378/Document/1630116/1630116.htm.[2023-08-01].

?蘇秉琦.中華文明的新曙光[J].東南文化,1988(05).

猜你喜歡
紅山玉器中華文明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紅山蕎麥看木森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鑒賞與收藏之間的關系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淺析玉器的收藏及保養
厚德載物——中國古代玉器展(上)
中華文明何以延續至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