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教學信息化發展探究
——以基于“試譯寶”的虛擬筆譯工作坊為例

2024-01-28 12:10程曉平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筆譯工作坊評價

程曉平

(湛江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湛江 524094)

引言

隨著網絡的普及,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教育部也明確指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旨在通過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破解高等學校特別是高等工科院校實驗教學中許多“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的問題,是繼“互聯網+教育”之后的一種新型“智能+教育”形態[1]。所以在新文科、人工智能等背景下,積極探索符合高校實情的翻譯教學信息化、智能化道路迫在眉睫。

一、高校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很多翻譯課程依舊遵循傳統的教學理念,即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翻譯技巧,之后安排學生進行“紙筆”形式的練習。這種練習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并不能讓學生充分思考、查證有關問題,因此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教學內容幾乎從來不會超出翻譯知識和技巧的范疇,很少涉及與翻譯技術和翻譯市場相關的知識;教師講授占主導地位,“滿堂灌”是翻譯課堂的常態,導致學生沒有足夠時間開展翻譯實踐?!罢n堂講解——紙筆練習”的老路子在翻譯課程中不斷循環; 很多翻譯從教者缺乏新的教學理念,導致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不能有效結合。

(二)教學材料單一

翻譯課程選用的材料比較單一,要么偏重文學文化領域,陷入所謂“翻譯即文學翻譯”的窠臼,對經濟、科技、社會領域涉及較少,要么所選材料跟不上新時代的要求,不能和“網絡原住民”共情,更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材料的設計大多停留在“詞、句、段落翻譯”和“應付考試”的初級階段,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戰略需求脫節,翻譯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夠明確。

(三)學生對翻譯技術和翻譯市場認識不夠

在國家大力倡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背景下,翻譯教學中翻譯技術和翻譯市場這兩個要素始終沒有得到重視。調查顯示,利用課程平臺實施教學的教師相對較少,僅占26.81%[2]。也就是說,“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翻譯譯后編輯(MTPE) 等技術始終沒有真正走進翻譯教學中,更沒有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因此,直到翻譯課程結束,很多學生對翻譯市場還是一無所知,沒有接受過針對翻譯市場對翻譯人才需求所開展的專門練習,所以不能獨立承擔來自翻譯市場的翻譯任務,職業素養更無從談起。

因此,必須革新舊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采用“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翻譯譯后編輯(MTPE)等技術,更新教學理念,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重視翻譯技術對教學的改進作用,把市場因素引入翻譯課堂。

二、基于試譯寶的虛擬筆譯工作坊

《翻譯專業本科教學指南》首次將“翻譯技術”列為“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詳細描述了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明確了翻譯技術在翻譯專業本科教育中的必修課地位[3]。本文以“試譯寶”為例探討翻譯技術在翻譯專業核心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基本原則

線下講授,線上實踐。傳統的線下翻譯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方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有限,課堂實踐也受課時限制,加上翻譯實踐過程需要搜索大量資料以查真去偽,非常耗時,不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翻譯實踐模式。虛擬筆譯工作坊設定為傳統翻譯課程的對分課堂,是一種在線虛擬實踐形式。在虛擬筆譯工作坊,翻譯實踐由學生在課外完成,不占用課堂講授時間,同時所有實踐在線完成,完全實現無紙化?!霸诩夹g賦能和學科融合的新文科背景下,這種在線數字翻譯教育模式無疑更會成為翻譯教育的新常態?!盵4]

技術賦能,推陳出新。在“互聯網+”背景下和人工智能時代,翻譯教育者應特別重視翻譯技術的新發展,整合各種技術資源,把翻譯技術引入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保證“技術進課程進課堂”,確保課堂講解的翻譯技巧與新一代翻譯技術相結合,提高課堂管理、作業布置、批閱評價的效率,實現翻譯實踐從傳統的紙筆形式向無紙化、智能化轉變。試譯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五個模塊:課程管理、教學素材、教學工具、標注管理、翻譯實踐平臺管理。通過“課程管理”模塊,教師可以實現課程在線管理,包括學員管理、課程資料添加、作業批改和下載、知識點統計、成績統計、考勤統計、批閱統計等;“教學素材”模塊提供題庫管理和題庫市場,教師可以自建作業,也可以在題庫市場添加所需的試題;“教學工具”模塊有譯文評測工具和機譯檢測工具,可以幫助教師快速檢測學生的作業是否存在 “抄襲”等行為;“標注管理”模塊可以直觀地體現每次作業的錯誤標注和翻譯技巧標注情況;“翻譯實踐平臺”有翻譯技術資訊、商務、旅游、財經等諸多領域的翻譯任務,總計超過27 萬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可全方位滿足學生的各類翻譯實踐需求,并以班級為單位統計學生的實踐詳情,展示日活和月活人數,實現翻譯課程的技術賦能。

人機共生,以人為本。人工智能時代,物聯網得到長足發展,翻譯教育者要重視給翻譯課程 “聯網”。新時代的翻譯課程絕不應該淪落為一座信息孤島,相反,翻譯課程與市場需求掛鉤才有出路。在翻譯公司普遍采用trados 等新技術處理文本交付譯文之時,作為翻譯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更應樹立人機共生理念,強調人與翻譯軟件的協作。人機共生意味著既不能否定翻譯工具在翻譯教學中的地位,也不能完全依靠翻譯工具,課程設計應汲取《新文科建設宣言》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精神,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翻譯專業課程交叉融合,同時增加課程的知識性和人文性[5]。

(二)設計思路

構建對分課堂。翻譯課程的教學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看重實踐。一般情況下,高校翻譯課程一周只有兩個課時,加上翻譯過程所需的思考、查證時間,教師想要在寶貴的課堂上抽空組織學生做大量的翻譯練習其實并不現實。所以可以構建對分課堂,把教師講解和學生的翻譯實踐分開進行。第一周教師講解,不開展課堂練習和小組討論,課后由教師通過試譯寶的虛擬筆譯工作坊安排實踐內容,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翻譯實踐。第二周教師組織學生對他們的實踐展開討論、分析、講評。對分課堂極大彌補了課時的不足,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創建基于“試譯寶”的虛擬筆譯工作坊。眾所周知,翻譯是一項非常耗時的實踐活動,傳統課堂上的紙筆練習需要消耗大量時間,限制學生思考、查證問題,又沒有相應的翻譯技術做支撐,導致實踐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有必要探索新型的翻譯教學模式以支撐學生的翻譯實踐。虛擬筆譯工作坊是翻譯課程的在線虛擬實踐部分,每隔一周開展一次,共八周,它和線下理論課程形成對分課堂。在虛擬筆譯工作坊,教師安排學生基于試譯寶做翻譯實踐,實踐內容和理論課相關,但更注重技術賦能,強調翻譯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

(三)培養目標

2020 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翻譯專業教學指南》中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描述是:“翻譯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較深厚的人文素養、扎實的英漢雙語基本功、較強的跨文化能力、厚實的翻譯專業知識、豐富的百科知識和必要的相關專業知識,較熟練地掌握翻譯方法和技巧,能適應國家與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能勝任各行業口筆譯等語言服務及國際交流工作的復合型人才”[6]。與《指南》相呼應,設立虛擬筆譯工作坊是為了達成翻譯教學的三個目標:能力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

能力目標指學生的翻譯能力目標。傳統翻譯課程傳授的翻譯技巧也是虛擬筆譯工作坊的核心內容,但這種技巧訓練不再圍繞文學翻譯展開,打破傳統的“翻譯即文學翻譯”的桎梏,側重培養學生處理實用文體的技巧和能力,比如新聞翻譯、科技翻譯等,這類翻譯在翻譯市場的比重遠超單純的文學翻譯,也是學生走向職場后日常處理最多的材料。同時,虛擬筆譯工作坊模擬市場項目實戰,把傳統詞、句的翻譯技巧整合在段落甚至篇章翻譯中進行,以段落或篇章為單位進行翻譯實踐。這樣一來,每次實踐都能強化各種翻譯技巧,而不像在線下課堂教學那樣,每次只集中講一、兩種技巧。這種安排把一個有著上下文的翻譯任務看成是各種翻譯技巧的試驗場,能使學生連貫地學習本來需要好幾周甚至一學期才能學完的翻譯技巧。因此,虛擬筆譯工作坊極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技能目標指學生達成在“互聯網+”背景下熟練使用各類翻譯軟件進行翻譯實踐的目標。虛擬筆譯工作坊最大的亮點就是把翻譯教學與當前最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相結合,從而改造傳統翻譯教學模式,提升翻譯教學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試譯寶翻譯教學平臺集翻譯教學和實踐于一體,提供翻譯題庫、自建題庫、智能打分、估分、機翻譯文、機翻修訂率、翻譯用時、分句批改、全文批改、教師評分、作業打回等先進功能,是專門為翻譯教學精心打造的一個智能“云”平臺。該平臺能充分滿足教師在翻譯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需求,把教師從收作業、批作業的傳統中解放出來,并在教師設置好教學資料和各種規則的前提下,提供機譯譯文,對學生完成的作業進行智能打分,同時保留教師評分的權利。該平臺不僅照顧到學生的需求,方便學生對機翻譯文修改,同時提供“機翻修訂率”,讓教師監督學生的機翻使用情況以便更客觀地評估學生的表現。

素質目標指通過虛擬筆譯工作坊培養學生的翻譯職業素養的目標。一方面,虛擬筆譯工作坊取材廣泛,教師可以很好地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增強政治認同、樹立正確的“三觀”; 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翻譯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國情、黨情。外語專業學生的知識構成以國外文化為主,外繞外語能力構建開展的聽、說、讀、寫、譯等教學活動不可避免地把國外的文化放在外語人才培養的首位。長此以往,外語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難免不會出現西化現象。教師可以把外媒對中國的歪曲報道當作反面教材,及時予以警示。另一方面,虛擬筆譯工作坊可以提高本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工作坊進行的各類實踐都有合理的時間限制,試譯寶可以設置項目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譯員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翻譯。這就好比翻譯公司的項目,譯員接單后,必須要保證按時交付。通過試譯寶的翻譯實踐,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一名合格的譯者所需要的各種素養,如廣博的知識、優秀的雙語能力、靈活的變通能力、守時原則、認真的態度、對翻譯技術的掌握、與客戶的溝通能力、學會保密等。

(四)培養模式

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虛擬筆譯工作坊采用翻譯項目驅動,翻譯實踐可以模仿市場上的真實項目,翻譯任務的發放通過試譯寶完成。首先,教師在譯試寶創建翻譯課程,添加課程信息,發布講稿等教學資源,并要求學生加入已創建好的課程。其次,按試譯寶的出題指南制作好翻譯項目和至少一種參考答案。該平臺有兩種上傳模式可供選擇。一是手動上傳模式,試譯寶提供格式模板,教師按模板填入翻譯項目;二是自動上傳模式,該平臺可以自動識別多種格式的文獻,實現原文和參考譯文的自動上傳并形成句段對齊與對照。再次,設置采分點、易錯點、顯示參考譯文、譯文解析等譯文評價機制,這一步能保證學生在提交譯文后系統會自動評估譯文質量,給出分數,顯示扣分點等信息。最后,發布翻譯項目。教師可以設定項目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也可以選擇開放機器翻譯權限,以及同學互評和匿名互評功能。項目發布后,在試譯寶已加入該門課程的學生就會看到教師發布的翻譯項目。

認知學徒支架學習模式。在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中,學生以認知學徒支架學習模式學習。起初由教師在試譯寶的“課程管理”模塊上傳實踐任務,演示試譯寶項目的操作過程,然后把學生分程若干組,要求他們在小組內以協作的方式完成翻譯任務。在虛擬筆譯工作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承擔起項目總經理和客戶的角色。一方面,教師要總體設計教學活動,把翻譯實踐任務合理地分配給學生,確保小組協同和項目總體進度。另一方面,教師又充當著“客戶”的角色,在小組完成翻譯項目后,給予及時反饋,查看錯譯、漏譯、術語不統一、格式問題等。而學生則充當著翻譯公司職業譯員的角色。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翻譯公司。小組成員輪流擔任項目經理,項目經理給成員分配譯員、審校、排版等角色。項目開始后,由項目經理負責各角色之間的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學習,彌補認知差距。直到每個成員都熟悉試譯寶的操作并能相對獨立完成翻譯任務,才撤銷協作支架。此時,學生已能夠獨立完成翻譯項目,教師可以讓學生登錄試譯寶的“翻譯實踐平臺”,領取他們感興趣的項目進一步開展實踐。此類實踐的字數可以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納入考核體系。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虛擬筆譯工作坊的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上,教師發布翻譯項目后,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譯文,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項目的學生無法再進入項目,項目將自動結束。教師完成線下講授、學生完成虛擬筆譯工作坊的線上實踐后,在對分課堂,教師不再講授翻譯理論課程,而是線下引導、組織學生對他們的實踐進行討論、反思,并予以反饋。此時,教師是客戶,對學生譯員提交的項目進行評價,從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的使用情況、項目要求、完成度、機翻修訂率、譯文質量等方面評價學生的作品。對于成功案例,要組織學生分享項目運作的成功經驗,包括原文理解、翻譯技巧、翻譯心得等方面。對于失敗案例要組織學生積極分析原因,查漏補缺,形成小組間的“傳、幫、帶”良性循環。

(五)教學評價

翻譯教育體系應建立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管理和評價體系,利用智能化技術打破信息孤島提升教育大數據處理、決策和管理的能力,利用教育大數據技術改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為形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從根本上重構教育教學評價機制[7]。而形成性評價“必然產生大量的學業表現和評價數據,若能將帶有時間、班級、課程、學習表現等類別的元數據信息以結構化或半結構化數據匯集成監測數據庫,便可實現教學過程的實時監測和歷時分析,為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提供基礎性參考數據”[8]。

首先,虛擬筆譯工作坊是線下翻譯課程的對分課堂,所以它的教學評價是線下翻譯課程評價體系的一部分,要以線下翻譯課程為基礎開展。線下課程以講授為主,占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小,基本實行終結性評價。而虛擬筆譯工作坊為線上實踐,囊括了翻譯課程實踐部分的幾乎所有內容,所以占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大。其次,虛擬筆譯工作坊以線上數據為依據,通過平臺的成績統計和批閱功能,評價學生對翻譯實踐的參與度、完成度、翻譯用時、機翻編輯度、小組合作度、翻譯質量、獨立完成翻譯任務的能力等。虛擬筆譯工作坊采用的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認知學徒支架學習模式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決定了其評價過程必然傾向于形成性評價,這樣才能反映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有利于能力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的達成,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三、結語

探索適合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譯教學新模式勢在必行。本文從基于試譯寶的虛擬筆譯工作坊探討改革傳統翻譯教學的可能性。一方面,虛擬筆譯工作坊的設立順應了新時代翻譯教學的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把項目驅動教學理念與機器翻譯譯后編輯主流模式結合起來,打破傳統課堂時限,拓展了學生從事翻譯實踐的空間,讓學生有充分時間投入到翻譯實踐中,升華了翻譯理論教學;另一方面,通過虛擬筆譯工作坊的訓練,學生對翻譯市場、翻譯公司、翻譯技術、翻譯項目、翻譯流程、翻譯標準、翻譯職業素養有了新的認識,這為他們進入職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助于培養專業化翻譯人才,同時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

猜你喜歡
筆譯工作坊評價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記
跨學科口筆譯研究的百科全書——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評
《口筆譯話語分析研究新進展》評介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英語筆譯教學研究
羅雪芳名師工作坊:攜手共進,聚水成淵
第二屆“新革命史工作坊”會議綜述
略論筆譯與口譯的區別
“第七屆望道修辭學論壇暨‘修辭與語篇’學術前沿工作坊”述評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