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風格與演奏分析

2024-01-29 16:14李宜璇吳曼妮
樂器 2024年1期
關鍵詞:創作手法

李宜璇 吳曼妮

摘要:作為世界十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的樂曲風格具有拉羅強烈的個人特色,是拉羅畢生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法國小提琴藝術做出了里程碑式的發展,也為西方音樂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的第一樂章作為首章最具影響力。本文將從作曲家愛德華·拉羅的創作背景、作品特色以及結構和音樂風格入手,來探究《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演奏技巧和特點。

關鍵詞:拉羅? 西班牙交響曲? 風格特色? 創作手法

一、創作背景

《西班牙交響曲》的演奏形式由單個小提琴聲部與樂隊(或鋼琴伴奏)合作完成。實際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由法國西班牙裔作曲家愛德華·拉羅于1873年所作完成,1875年由小提琴家薩拉薩蒂在法國巴黎大眾音樂廳首演?!段靼嘌澜豁懬吩谖鞣揭魳窔v史上獨樹一幟,其原因不僅在于樂曲中含有明顯的西班牙與法國音樂作曲風格,更異乎尋常的是作品的名稱?!段靼嘌澜豁懬返拿绞綆в欣_獨特的個人風格,將作品融入交響曲創作樂思的同時,旋律上不單獨突出小提琴聲部,并將協奏曲冠以交響曲的名稱,這種命名方式在西方音樂歷史中是十分罕見的。

(一)愛德華·拉羅

法國西班牙裔作曲家愛德華·拉羅出生于法國北部,他從小學習音樂,熟練掌握了小提琴與大提琴的演奏知識。在1839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繼續學習小提琴演奏,同時開始自主學習有關于作曲方面的知識。拉羅平生中創作出不少優秀的音樂作品且種類繁多,比如:交響樂曲《g小調交響曲》、芭蕾舞劇《納木那》、歌劇《伊斯城之王》、器樂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

(二)作品風格特色

《西班牙交響曲》的作曲風格具有很明顯的法國音樂特征,同時又結合西班牙的民間音樂特色,充分聯系民間曲調的曲式風格,在《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樂曲表達形式中,就體現出了西班牙風格同時融合著法式音樂的柔情和浪漫,同時展現浪漫與熱情。拉羅的作曲在浪漫主義音樂鼎盛階段進入成熟期,在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把個性化的音樂風格融入到作品中。作為一名具有西班牙血統的法國作曲家,拉羅真正的做到了將兩個國家的特有的音樂民族風格完美融合,并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其中《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最具代表性。

《西班牙交響曲》屬于帶有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創作于浪漫主義晚期,別名叫做《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樂曲主要是以d小調為基礎的2/2拍節奏形式。作為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拉羅并沒有解釋他會將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命名為“交響曲”的原因,也許是為了強調音樂中的西班牙音樂風格,或是因為拉羅在創作中沒有使用傳統的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特點(主奏樂器占據主導地位),而是注重主奏樂器與樂隊或伴奏樂器之前的過渡與配合。拉羅對于《西班牙交響曲》主奏與伴奏的設計完全不作區別對待,主奏樂器與伴奏樂器在音樂重要性方面處于平等地位,經常讓人在欣賞這首樂曲時忘記區分主奏聲部與伴奏聲部,就這一特點來講《西班牙交響曲》則是有點偏向于交響曲的作曲特點。

同時期出現的其他小提琴協奏曲,經常在樂曲最后為獨奏樂器創作展現技術水平的華彩樂段。但是在《西班牙交響曲》的創作過程中,拉羅選擇在樂曲中間的展開部,編寫一種需要在樂隊或伴奏樂器的合作幫助下才能完成的類似于華彩的部分,避免了獨奏樂器單獨演奏的單調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拉羅在創作《西班牙交響曲》時比較注重樂隊或伴奏樂器與主奏樂器的合作效果,所以重點將它們設計在同等的地位上。

二、音樂元素與演奏技巧

(一)作品音樂創作元素

《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具有明顯的西班牙民族音樂風格,其原因在于拉羅在創作的過程中加入的不同創作元素和手法。

1.哈巴涅拉舞曲

哈巴涅拉舞曲有極強的節奏感,融合了非洲與歐洲舞蹈音樂的元素,原是非洲的一種黑人舞曲,后流入古巴引來熱烈反響,1850年又經古巴傳入西班牙后,產生出具有民族性音樂元素。哈巴涅拉舞曲元素的民族情調引起大量作曲家的廣泛使用,例如西班牙作曲家塞巴斯蒂安的《鴿子》、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卡門》、還有德彪西、圣·桑等作曲家都在作品中運用過哈巴涅拉舞曲元素。在《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中,也曾先后兩次出現過包含三連音與附點音符節奏的哈巴涅拉舞曲音樂元素。突出樂曲的西班牙舞曲色彩,呈現出有歌唱性美感的旋律,讓旋律在附點音符的推動下更加清晰獨特。熱情且富有沖擊感的旋律,展現了哈巴涅拉舞曲元素的風格特點,同時借助其自由的節奏,強烈的音樂情感,給聽眾以最熱烈的聽覺感受。哈巴涅拉舞曲熱情高漲的樂曲風格和強烈的節奏形式,使這種快感舞曲形式受到西班牙大眾的追捧。拉羅將哈巴涅拉舞曲節奏型運用到《西班牙交響曲》中,展現出了這首樂曲熱烈而直接的情感表達。

2.具有獨特風情的裝飾性樂節

《西班牙交響曲》中大量運用裝飾性的小樂節豐富樂曲色彩,在一段節奏平緩的樂段即將結束時,與下一樂段連接處往往會出現一個上行五連音的半音音階,這種裝飾性的樂節對旋律起到過渡作用,使下一個樂段的出現不會突兀,讓旋律走向變得更加緊密,隨性又美感。所以在演奏這種裝飾性樂節時應放松,不需要過分緊張。這種音樂元素具有鮮明的西班牙樂曲風格,是拉羅對《西班牙交響曲》創作的獨特設計。在第一樂章中,五連音、六連音音型通常被放置在旋律平緩松垮的位置,這可以對主題音效起到粘連作用,讓旋律變得緊湊的同時又不影響情感表達效果。同時這種音型還有一種預告效果,對后續主題旋律的演奏起強調效果,有效引起聽眾的注意力,為后續旋律提高關注度。

3.不斷增加裝飾的主題旋律

《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在創作的過程中,對樂曲主題材料使用了不斷增加裝飾旋律的方式,使樂曲主題擁有一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層次感。首先,在第一樂章開頭的引子部分,開門見山地奏出音樂主題材料,并在隨后的呈示部旋律中對主題材料進行進一步的裝飾擴展,再以展開部主題旋律加以引導,最后再現部旋律使樂曲主題材料完全展開。這種創作手法層層疊進,強調主題音樂的同時,有效避免聽眾對于主題材料重復出現的倦怠感,對主題材料的多重裝飾也有效提高了聽眾對樂曲的興趣,避免審美疲勞。所以演奏者在練習時,就要注意這種不斷增加裝飾的主題,根據樂曲進程調整演奏情緒,讓音樂主題旋律在重復出現過程中,表達不同層次的情感。

(二)演奏技巧分析

在小提琴演奏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技術問題,只有精確了演奏技術才可以有能力完成情感豐富的作品。以下是演奏《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時需要重視的幾個技巧問題:

1.揉弦演奏對樂曲情緒的影響

揉弦技巧是一種演奏者對作品情感的審美表達,在小提琴演奏中正確使用揉弦技術能賦予作品更深刻的感染力,同時展現表演者的演奏風格?!段靼嘌澜豁懬返谝粯氛碌那榫w表達非常飽滿,是一部直接而充滿熱情活力的小提琴作品。小提琴音樂作品在演奏時如人聲般的歌唱性旋律,是因為結合樂器本身音色的同時,運用了揉弦技巧。不同情緒的旋律需要使用不同力度的揉弦技巧。在《西班牙交響曲》中的整體情緒恢宏龐大,抒情片段就需要在揉弦時根據不同的力度記號,調整揉弦的速度和力量。而決定速度和力量的關鍵,就是要將左手指尖按牢在琴弦和指板上,同時放松手指第一關節,將手指指尖作為支點,用左手手臂發力,均勻搖晃左手手指并將力量放在指尖,手臂的搖晃速度決定了揉弦的音波速度,手指力度決定揉弦的力度和聲色。保證了速度和力量的同時,還需要注意揉弦的連貫性,以及樂曲所需要的情感表達,注意揉弦音波的平均以及手臂動作幅度的適度,避免動作不僵硬而影響音色。

2.不同樂段對運弓技巧的處理

在演奏不同情感主題的樂曲時,琴弓的運弓力度、換弓速度和弓段區間也大有不同。琴弓的運用需要根據樂譜中所標注的音色力度而改變。不同的音型對與于運弓技巧來說也不相同,例如在《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中,經常出現的三連音音型,需要在演奏時注意弓段均勻和力度平均。同時換弦的肢體動作不要僵硬,放松右手手臂,憑借慣性輕松自然地換弦,以保證音色流利沒有瑕疵。對于《西班牙交響曲》這種情感強烈的樂曲,在演奏時就需要特別注意,對琴弓施力的同時不可以過度施壓以免出現擠壓琴弦的雜音。

跨弦也是運弓訓練的一個重點。在跨弦時要注意兩個琴弦的音色力度相同,不能有明顯的跨弦聲音,不能蹭弦。避免多余不必要的手臂動作,手臂提前抬起或落下,帶動右手和琴弓,幅度不能太大,以免聲音僵硬呆板,找到運弓時的平衡點,以右手拇指為主要托舉點,小指按住弓尾隨著樂曲要求的變化而改變運弓的琴弦。

小提琴作為《西班牙交響曲》的獨奏樂器,在第一樂章一開始便迎來兩次連續大跨度音符,以展示樂曲的主題情感。演奏者在一開始就要保持高度亢奮飽滿的情緒,在樂隊(或伴奏樂器)結束第一遍主題后果決直接的進行運弓。琴弓在分配上使用長弓段,直上直下在空中完成換弓動作,同時配合左手情緒激動的揉弦,音響效果強烈干脆,有沖勁,為整首樂曲奠定西班牙音樂的激情、有活力的基調。

3. 2/2節拍中三連音的演奏

在《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中三連音是最重要的元素??v觀整部作品,三連音是貫穿第一樂章的節奏型。三連音所表達的隨性自由,是第一樂章音樂風格基調的關鍵,表達出西班牙樂曲熱情又自由的音樂風格。三連音音型的最大特點是將音符時值平均分為三等份,讓樂曲在正常進行時忽然緊湊。作為這首樂曲不可或缺的主題材料,三連音配上四分音符的音值,使得作品中三連音的部分向聽眾展現了一種向前奔跑的動力感。同時因為三個連音之間的音響效果必須相同,所以三連音又十分穩定,不會讓人感覺樂曲過于急躁。在拉羅的精心設計下這樣的三連音既活力又踏實穩重,很好地表達了西班牙舞曲風格。在演奏三連音時要穩定住內心的節奏,不要急于向前沖,在保證正確節奏的同時,平穩均勻流暢的演奏。

尤其在《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這樣的2/2拍節奏中演奏三連音,需要格外注意音值的平均。因為2/2拍的節奏型在演奏訓練中通常會使用合拍來打節奏,而合拍的卡點對于三連音來說并不是很清晰,所以在練習時會需要依靠手勢來鞏固演奏者對于三連音節奏的平均和穩定。

建議在三連音出現時,在心中“畫三角”來支撐三個音的平均性。注意不要脫離節拍,多次練習熟悉旋律后就可以準確地找到三連音在2/2節拍中應該有的感覺,避免錯誤地演奏出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的節奏型。

結論

《西班牙交響曲》切實地展現了拉羅自身鮮明的個人風格,體現出他對于作品創作不受傳統規則的束縛、敢于創新,甚于融合各個音樂元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獨特手法。拉羅多元化的音樂風格為小提琴藝術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針對性研究了《西班牙交響曲》的創作元素和演奏技巧,對該作品在小提琴演奏中需要注意的演奏方法做出了闡述,以演奏者的角度分析出相關的演奏方法,更加具有針對性地把握住這首作品的音樂情感、風格和內容。作為小提琴演奏者來講,只有清晰明白地了解一首樂曲的創作風格和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傳達其音樂內涵和意義,在完善自己專業演奏水平的同時,更加全面地認識這首作品,才能恰當地將樂曲的思想情感傳達。

參考文獻:

[1]鄭浩陽.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的風格特點及其演奏藝術[J].藝術評鑒.2021(03):78-80.

[2]孟爽.《西班牙交響曲》的創作背景與第一樂章曲式分析[J].戲劇之家,2019(12):61.

[3]楊九華.小提琴欣賞十八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鄒姮.拉羅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作品21號)第一樂章創作技法分析[J].藝術評鑒.2021(15):53-56.

[5]戴瑋.《西班牙交響曲》演奏應注重的節奏要點分析[J].北方音樂.2015(10):32.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猜你喜歡
創作手法
印象主義鋼琴音樂風格探析
淺談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
舞蹈創作手法的運用與研究
試論動畫電影的聲音元素及創作手法
肖邦藝術歌曲的“悲情”體現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創作手法研究
以《大協奏曲》為例分析施尼凱特作曲中背景與結構的創作手法
淺談遼劇武戲《三戰張月娥》之我飾演張月娥的切身體會與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