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企?!八娜谝惑w”產教聯合體模式創新

2024-01-31 17:26徐巍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

【摘 要】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思路,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圍繞常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產業發展需求,以“發展融合、功能融合、資源融合、機制融合”為目標,構建“四融一體”產教聯合體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產教融合形式,參與區企校產教聯合體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關鍵詞】產教融合、產教聯合體、四融一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52-0052-05

【作者簡介】徐巍,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常熟,215500)基礎部主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

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思路,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地方政府要牽頭統籌協調,依托產業園區,集聚各類資源要素,推動多元主體參與職業教育改革,不斷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吻合度。我國產教融合實體化在職業教育辦學實踐中雖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但產教融合聯合體實體化運作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空白”地帶。

作為職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中等職業學校,理應緊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產教融合形式,參與共建各類產教聯合體。以國家政策、地方產業發展為指揮棒,從2010年起,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學?!保┲鲃犹剿髋c經濟開發區協同發展的道路,圍繞常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產業發展需求,深化產教融合,逐步建立了“發展融合、功能融合、資源融合、機制融合”的“四融一體”產教聯合體,形成了學校與開發區、企業協同育人、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為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發展、主動融入區域經濟建設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路徑。

一、產教聯合體的形成

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區,區域內產業集群特色鮮明、載體平臺配套齊全,在全市產業發展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被授予“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等稱號。學校雖然坐落于常熟高新技術開發區內,但真正從融入開發區到服務開發區尚有一些關于合作機制等深層次的問題亟待解決,依然存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滯后于新產業技術變革的現實問題:一是人才培養定位與區域企業需求脫節;二是社會服務形式單一,服務質量不高;三是教學內容和產業脫節,生產性實踐不足;四是產教融合運行不暢,企業主體缺位。

2010年,學校以引企入校等方式,探索與開發區企業建立訂單班、冠名班、教學工廠等初步的合作之路;2014年,學校依托“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邊行動邊總結,初步形成“四融一體”產教聯合體雛形;2017年,學校順應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改革趨勢,聯合開發區企業共建企業學院,孵化產教融合型企業;2022年,隨著《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的頒布,學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全面合作,正式構建常熟市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以及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產教融合共同體、裝備制造產教融合共同體、文化藝術產教融合共同體、化工新材料產教融合共同體等四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經歷五個階段的探索和實踐(見表1),產教聯合體逐步實現了校企供需對接、資源共享和雙贏發展。

二、產教聯合體的構建路徑

針對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以上問題,立足協同共贏、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學校通過政府主導、行業企業共同參與,以專產對接、政策銜接、多維鏈接的發展融合,以聯合育人、整體發展、協同創新的功能融合,以“引企入校、送教入企、校企一體”的資源融合,以機制共建、過程共管、職責共擔的機制融合,創新構建“四融一體”產教聯合體育人模式。

(一)構建“一體三接”的聯合體運行架構,實現發展融合

學校將自身發展融入到開發區發展戰略中。政校企主體之間、人員之間密切配合,出臺相應產教融合政策;學校以園區重點產業為導向,科學設置專業。通過政府、企業、學校優勢互補,學校最終確立了“一體三接”的聯合體目標定位(一體:區校一體;三接:專產對接、政策銜接、多維鏈接)(如下頁圖1所示)。

(二)創建“育人、創新、發展”三環相扣的綜合服務模式,實現功能融合

學校依托職業教育辦學集團、組建政校行企聯合體,形成了“育人、創新、發展”三環相扣的服務模式。學校以現代學徒制、新型學徒制和社會培訓為主要路徑開展校企聯合育人:面向學生,校企聯合建立現代學徒制項目;面向企業員工,聯合龍頭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班;面向中小企業開展各類社會培訓,多措并舉推動聯合育人。

通過政府搭臺,校企人員共同參與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促進協同創新: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與開發區共建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和科技基礎設施共享平臺;與奇瑞捷豹路虎共建 “琳俐創新工作室”;與常熟市液壓工具廠共建3個常熟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企業技術中心。

通過服務供給,加速了區校企的整體發展。7家合作企業被評為江蘇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學校在專業建設、內涵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開發區被評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

(三)打造“四元三型”的產教融合平臺,實現資源融合

充分發揮多方資源優勢,通過整合聯合體中人員、設備、技術、資金四項元素,打造以教學工廠、企業學院/產業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三種類型為主要特征的產教融合平臺(如下頁圖2所示)。通過“引企入?!?,校內建設教學工廠,營造真實生產環境;通過“送教入企”,學校突破“一校一企”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和四家企業在企業內建設跨企業現代化實訓基地;通過“校企一體”,校企共建企業學院/產業學院,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同時,學校聯合高新區兩家企業成功申報江蘇省產教融合型企業,牽頭成立“蘇州市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千億級產教融合聯盟”。

(四)構建“決策、執行、監管”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實現機制融合

在常熟高新區政府的推動下,學校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出臺10多項制度辦法,通過機制共建、過程共管、職責共擔,實施“決策、執行、監管”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

機制共建:學校以及相關骨干企業成立了“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校企合作聯盟”,并制定了《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校企合作聯盟方案》,明確了年會制度、例會制度、聯絡機制、信息發布、保障機制等多項制度和機制。過程共管:建立由市政府綜合協調,開發區、職業學校、行業協會和有關骨干企業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開發區牽頭,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平臺,引導各類主體參與產教融合。職業教育聯席會議下設“校企合作辦公室”,指導協助職業學校與企業開展產教融合活動。職責共擔:為了有效保證各位履行職責,市委、市政府頒布了《常熟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意見》,設立常熟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基金,建立基金管理使用辦法,政府主導,各方配合,推動產教融合順利實施。

三、產教聯合體的意義和價值

(一)新型的聯合體發展模式,為開發區內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發展提供典型樣板

順應開發區產業發展態勢,發揮學校區位優勢,創新以“發展、功能、資源、機制”為核心要素的“四融一體”產教聯合體組織架構,促進了產教研高度融合,在聯合體內主體之間實現信息、技術、人員等要素頻繁交流、開放共享,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系統,為構建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提供借鑒。

(二)新型的聯合體運行體系,有助于職業教育與開發區企業融合發展

聯合體面向開發區重點產業、主要企業以及相關主體單位,學校將自身發展融入開發區發展戰略中,科學設置專業。學校以“育人、服務”為核心構建兩大體系,有效保證了產教聯合體的順利運行。育人體系精準化,通過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校企聯合培養方式,促進精準育人、協同創新;服務體系多樣化,通過成立社區學院、校企共建職業技能人才就業實訓基地等形式,促進技術交流、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小學職業體驗等服務項目的全面開展。同時,整合區域資源,推進教學工廠、企業學院/產業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等產教融合型平臺建設。

(三)新型的聯合體管理機制,能實現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的新突破

通過成立常熟市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有機納入原有的職業教育辦學集團、政校企聯合體、企業學院等緊密型組織,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交叉融合。一是建立企業特聘講師、特聘工匠人才智庫,與15個行業協會和開發區企業簽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協議,建立了過程共管、職責共擔的組織機制。二是以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主線,開發區和學校制訂企業參與產教融合評價標準,細化準入/準出制度,將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納入產教融合考核重點,建立企業評價機制。三是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市政府成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基金,對于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企業給予獎補。同時,推動開發區出臺有關實習及培訓補貼、就業獎勵等政策文件,建立激勵機制。

四、產教聯合體的發展展望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中的職業教育育人模式的構建,產業鏈、技術鏈和教育鏈、人才鏈的協同共進,為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保障,但還需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進一步完善校企協同育人體系,提升人才培養成效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的主要使命。產教聯合體的運作,要始終聚焦人才培養,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培育與建設擺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以高質量的人才輸出回應社會各界的期待。

(二)進一步健全產教融合平臺體系,扎實開展專業(群)建設

進行產教聯合體建設,能在更加積極的意義上推動產教融合全面深化?!皡^企?!惫步óa教聯合體,其重要的任務在于進一步建設校企合作實踐平臺體系,實現產教融合“落地生根”。通過產教聯合體運作,實現學校專業(群)和地方產業雙向奔赴,攜手共進。

(三)進一步完善多元綜合服務體系,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產教融合實體化作為我國新時期職業教育辦學和育人的一種新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的社會職能,促進職業教育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隨著產教聯合體建設的推進,需要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高在職員工素質、提高當地用工質量、促進社會就業等方面,都體現出職業教育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產教聯合體運作的各參與主體,應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四)進一步規范政行校企管理制度,不斷增強區校整體影響力

產教聯合體的運作需要多元主體協同,而多元主體協同必然涉及治理問題。為了實現產教聯合體運行的良性治理,發揮多元協同合力,產教聯合體的治理機制還需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許本洲,溫貽芳,張慧波,等.產教融合聯合體與共同體建設:路徑選擇與院校作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8):5-11.

[2]曾繁榮.產教融合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20,6(6):10-12,15.

[3]曾璐璐.高職產教共享生態系統構建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3):69-72.

[4]馬強,付艷茹.政府主導下園區型公共實訓的校企合作新機制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6):98-101.

實習編輯:吳欣陽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路徑的認知與啟示
“產教融合”視角下我國養老產業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對接研究
“產教融合,三進三出”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
教學做一體化改革與產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產教融合之路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