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復和運動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2024-02-02 11:25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復和運動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
中國循環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阜外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肥厚型

《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復和運動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

肥厚型心肌?。℉CM)是一種肌小節蛋白編碼基因(或肌小節蛋白相關基因)變異或遺傳病因不明的、以左心室心肌肥厚為特征的心臟疾病,需要排除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和先天性主動脈瓣下隔膜等后負荷增加因素導致的心室壁增厚和全身性或代謝性疾病所致的心肌肥厚[1-2]。HCM 的患病率為1:500~1:200。

HCM 患者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可能會發生心原性猝死(SCD)[3],因此早期的指南不建議HCM 患者進行運動訓練[3-4]。近年研究發現,超過50%的HCM 患者身體活動不足[5],從而導致代謝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因此,為了規范我國HCM 患者的康復和運動管理,由國內多名HCM 專家、心臟康復專家、運動醫學專家、營養學專家、睡眠專家、心理專家、產科專家組成的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制定了《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復和運動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1 肥厚型心肌病概述

1.1 肥厚型心肌病分型

HCM 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心肌病[6],其病理生理機制主要與心肌肥厚相關[7]。HCM 患者心力衰竭、惡性室性心律失常、SCD 和血栓栓塞性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均增加[8]。

HCM 分型目前尚無統一標準。根據超聲心動圖測定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壓力階差(LVOTG),HCM 可分為流出道梗阻性(安靜時LVOTG ≥30 mmHg,1 mmHg=0.133 kPa)、流出道非梗阻性(安靜或運動時LVOTG 均<30 mmHg)及流出道隱匿梗阻性(安靜時LVOTG 正常,運動時LVOTG ≥30 mmHg)HCM。根據心肌肥厚累及范圍,HCM 可分為左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及雙心室肥厚的HCM。根據梗阻部位,HCM 可分為LVOT 梗阻、左心室中部梗阻及左心室心尖部梗阻(心尖閉塞)HCM,少見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或雙心室流出道梗阻HCM。HCM 還可根據疾病進展或心臟形態和功能特點進行分型。

1.2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療進展

HCM 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康復治療。目前指南推薦減輕癥狀和流出道梗阻的藥物主要有無血管擴張作用的β 受體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草卓、丙吡胺等[1-2,9]。靶向作用于心肌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新型藥物有望成為梗阻性HCM 患者的一線用藥[10-11]。對于藥物療效不佳的梗阻性HCM 患者,可通過內科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來改善病情。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是預防SCD 的有效手段。

1.3 藥物對運動耐量的影響

β 受體阻滯劑可通過影響血液動力學、骨骼肌血液供應以及骨骼肌的糖、脂代謝等降低運動耐量[12-13]。不同的β 受體阻滯劑對運動耐量的影響程度不同,非選擇性β 受體阻滯劑較選擇性β 受體阻滯劑可更大程度地降低運動耐量[14]。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也具有負性肌力作用及負性變時效應,可以使體育鍛煉期間的心率降低,但不影響心輸出量,因此在體育鍛煉期間,服用鈣拮抗劑后最大攝氧量和運動耐量通常不會受到影響[15-16]。丙吡胺具有顯著的負性肌力作用,并可以降低正常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數[17]。心肌肌球蛋白ATP 酶靶點藥物可以改善梗阻性HCM 患者的運動能力、LVOT 梗阻、NYHA 心功能分級和健康狀況,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11]。

2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綜合康復計劃

心臟康復通過多學科團隊協作,對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并糾正心血管危險因素[18-19]。心臟康復還可改善多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以及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19-20]。

目前關于HCM 患者的心臟康復研究較少,但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相關證據表明,運動訓練可以改善HCM 患者的癥狀及身體機能[21-24]。目前,針對HCM 患者的康復計劃主要涉及運動、營養、睡眠、心理以及中醫等多個方面。

2.1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運動康復治療

2.1.1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運動康復治療的循證醫學證據

運動康復治療可以改善HCM 患者的心肺耐力、運動能力、功能狀態及生活質量[2,21-23,25]。研究表明,HCM 患者不耐受運動的主要原因有:運動誘發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舒張功能障礙、LVOT 梗阻以及運動時的血壓反應異常、心臟變時性功能不全和骨骼肌失能等[26]。針對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研究發現,運動康復可以改善每搏輸出量、骨骼肌血管內皮功能以及心肌重構,進而提高運動能力并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27]。大量研究證實了HCM 患者運動康復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21-23,25-26,28]。2020 年美國心臟協會(AHA)及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發布的HCM 患者診治指南指出,對于大多數HCM 患者,推薦進行低至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因為該類活動有助于改善HCM 患者的心肺健康、身體機能、生活質量及整體健康狀況[2]。

2.1.2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運動康復評估

HCM 患者在接受運動康復治療前應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和篩查,并優化指南推薦的藥物治療。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指南中的HCM 患者運動康復評估內容較為系統[29]。HCM 患者的基線評估應包括全面的個人史、家族史、年齡、診斷前的運動年數、HCM 表型以及是否存在SCD/心臟驟停的常規危險因素[9,29](表1)。

表1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運動康復基線評估內容建議[9,29]

HCM 患者康復風險評估的重點在于識別和評估危險因素。了解HCM 患者的病史、一般情況、危險分層以及影響其康復治療的各種因素,有助于提高運動康復治療的安全性。在病史方面,年輕患者發生無癥狀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嚴重左心室肥厚、不明原因暈厥的風險更高,而老年患者則更有可能處于心力衰竭終末期[9]。與男性患者相比,通常女性患者的癥狀更加明顯,運動耐受性較差,生存率也較低[30]。有近親50 歲前發生SCD 家族史的患者發生惡性事件的風險增加[31]。

康復風險評估是制定個體化心臟康復處方的前提,常見的風險評估內容見表1。心律失常如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速、未植入起搏器的三度房室阻滯等通常是心臟康復的禁忌證。未控制的自發性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及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尤其是在24~48 h 內發生頻率≥3 次、心率≥200 次/min 的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的HCM 患者,不應進行康復干預[2]。HCM患者超聲心動圖如顯示最大心室厚度≥30 mm、LVOT 梗阻嚴重、左心室射血分數<50%、心尖室壁瘤中的任意一種情況,具有較高的猝死風險,應謹慎對待[2]。此外,猝死風險的高低與心臟磁共振成像顯示的釓延遲增強成正比,釓延遲增強≥15%左心室質量的患者更有可能發生SCD[32]。

平板運動試驗和心肺運動試驗(CPET)已被證實能夠安全、客觀、準確地評估HCM 患者的心肺運動功能[33-34]。HCM 患者如在運動試驗過程中或恢復期間出現復雜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絞痛、暈厥、呼吸困難、嚴重心肌缺血(心電圖顯示ST 段較基線壓低≥2 mm)、異常血壓反應[9],屬于高?;颊?。CPET 中較低的呼吸效率(二氧化碳通氣當量斜率)和振蕩通氣與猝死發生率升高和運動耐量降低相關[2]。

2.1.3 I期運動康復

住院患者在開始運動康復前應進行藥物治療和(或)手術治療來緩解臨床癥狀、穩定心臟功能并進行專業的風險因素評估。對于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應注意穿刺部位的制動和傷口愈合情況,盡早開始運動康復干預。對于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需避免上肢過度牽伸、負重以及保護胸骨,臥床期間應盡早開始肢體活動,待病情穩定后盡早進行床邊運動康復,以減少各類臥床并發癥[2]。

住院期間康復的主要目的是為患者建立運動康復理念,與患者充分討論運動的獲益和風險,盡可能消除患者的顧慮,培養患者參與運動康復的習慣和內驅力,為出院后運動康復的持續奠定基礎[2],故建議HCM 患者在病情平穩后盡早參與到院內康復項目中。

HCM 患者應避免高強度或競技性的體育活動,低至中等強度的休閑運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健康、身體功能和生活質量,并有利于維持整體健康狀況[29]。HCM 住院患者早期運動康復臨床路徑[34-35]見圖1,早期運動處方[34-35]見表2。建立路徑的目的是規范HCM 患者住院期間運動康復的診療流程。

圖1 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早期運動康復臨床路徑[34-35]

表2 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早期運動處方[34-35]

2.1.4 出院后Ⅱ期運動康復

如患者無運動康復禁忌,建議出院后盡早到專業的心臟康復中心進行運動康復。如患者暫不適宜運動康復,建議定期到心臟康復中心隨訪,評估適宜運動的時機及運動風險??祻烷T診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運動康復的獲益,建立康復信心。制定運動處方前應重新進行基線評估和風險再評估,并制定監督與隨訪計劃。

2.1.4.1 制定運動康復目標和計劃

對于首次就診的HCM 患者,應根據其綜合情況及主要訴求制定短期和長期康復目標,制定個體化的運動康復治療計劃,形成電子健康檔案。

2.1.4.2 健康教育

臨床醫生通常只關注HCM 患者應該避免的運動(如高強度運動),而對于該人群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運動量和強度并未提供有效的指導[36-37]。50%以上的HCM 患者認為自己不能運動,因此沒有達到最低限度的身體活動標準[36]。HCM 患者的中等強度和高強度工作或娛樂性活動較少[9]。

身體活動不足會促進HCM 患者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久坐不動、肥胖引發的心血管問題在這一人群中可能更加突出[9,38]。運動能力下降以及峰值攝氧量明顯降低也會增加HCM 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9,21]。

HCM 患者了解身體活動不足的危害非常重要,患者需要對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預后有較好的認知,既要清楚運動并非完全禁忌,明確運動的獲益和身體活動不足對健康的影響,同時也要知曉日常生活和運動中的注意事項。

2.1.4.3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再評估

門診HCM 患者在運動康復前應重新進行基線評估及風險再評估(表1),應將運動試驗(如CPET)作為常規評估的一部分,以評估其功能能力。運動試驗過程中血壓出現異常反應(運動中收縮壓較基線升高<20 mmHg 或運動誘發低血壓)[39-40]以及運動誘發心絞痛、頭暈等癥狀或運動導致心律失常,是高風險的標志,應提出更保守的運動建議。

運動康復禁忌證[22-23]:(1)有運動誘發暈厥或室性心律失常病史;(2)重度或有癥狀的LVOT 梗阻;(3)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LVOT 梗阻,并準備行室間隔心肌部分切除或消融術;(4)室間隔心肌部分切除術或ICD 植入術后不滿3 個月;(5)運動負荷試驗過程中出現血壓下降(收縮壓較基線降低>20 mmHg,或收縮壓初始升高之后降低>20 mmHg);(6)過去3 個月內出現臨床失代償,即NYHA 心功能分級Ⅳ級的慢性心力衰竭癥狀;(7)嚴重心絞痛,即加拿大心血管學會(CCS)心絞痛分級Ⅲ~Ⅳ級;(8)由于非心血管疾病限制而無法運動;(9) 拒絕參加運動康復治療。

2.1.4.4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ESC(SCD)風險評分

ESC(SCD)風險評分使用7 個變量(年齡、暈厥、HCM 引起的SCD 家族史、最大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房內徑、LVOT 梗阻、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來評估HCM 患者的SCD 風險[41-42]。將上述變量輸入在線計算器(https://doc2do.com/hcm/webHCM.html),可獲得5 年內SCD 風險評估結果,并對是否需要預防性植入ICD 提供指導。5 年內SCD 風險:<4%為低風險,≥4%且<6%為中風險,≥6%為高風險[41-42]。高風險患者建議植入ICD,低風險患者不建議植入ICD,而中等風險患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2.1.4.5 運動處方推薦

醫生在制定運動計劃之前應充分考慮如下內容:(1)患者癥狀;(2)ESC(SCD)風險評分;(3)是否靜息時出現或運動時誘發LVOT 梗阻;(4)運動后的血液動力學(血壓)反應;(5)是否存在休息或運動誘發的心律失常。

基因型陽性但表型陰性、無心肌結構改變或心律失常的HCM 患者可考慮參加各種運動,同時建議每年進行表型特征和風險分層評估[2,29]。值得注意的是,無風險因素并不表示患者可以完全避免SCD[43]。在所有HCM 患者參加高強度鍛煉計劃和競技體育時,都應該進行充分的評估和討論[2,28-29]。

HCM 患者的運動處方應以有氧運動為主,輔以柔韌性訓練??棺栌柧毿韪鶕颊咔闆r而定,建議至少在有氧運動兩周后加入,且以耐力訓練為主,力量訓練為輔,高?;颊哌M行抗阻訓練更應謹慎[22-23]。此外,在活動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癥狀(如頭暈、黑矇等)、血壓、心率以及心電圖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記錄,并重新審視及調整運動方案。

在對HCM 患者進行運動強度推薦時,應結合其運動風險分層[2,22-23,29,44]結果(表3):全部指標均符合低危分層的患者,可考慮允許在醫療監督下進行高強度或競技性活動;只要有一項符合中危分層且沒有指標在高危分層內,可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在密切監督下可以考慮逐漸進階到較高強度;只要有一項符合高危分層,則僅考慮進行低強度運動。運動強度分級[29,45]見表4,HCM 患者的運動處方建議[2, 22-23, 29, 46]見表5。

表3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運動風險分層[2,22-23,29,44]

表4 運動強度分級[29,45]

表5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運動處方建議[2,22-23,29,46]

2.1.5 居家運動康復

居家心臟康復可通過遠程監控間接指導患者進行居家康復訓練,可以擴大患者健康教育、康復咨詢和康復監督的范圍[47],還可以幫助患者維持已建立的運動習慣,減少運動風險,恢復家庭生活和社會交往等日?;顒?,更大程度地幫助患者重返工作崗位。

在居家運動康復前,建議患者首先在醫院或醫療機構門診進行醫學監護下的運動訓練。在患者完成一段時間內的規律運動訓練后(至少4 周12 次運動訓練),以門診康復的運動處方為依據,參照其運動強度,選擇合適的日常運動,將門診康復的運動處方轉化為家庭日?;顒雍吐殬I活動,指導患者在社區或家庭進行相應強度的運動訓練。

在進行居家運動訓練時,患者可以佩戴遠程心電/心率醫學監測設備[48],遵守門診康復醫師的康復指導和注意事項,控制運動強度,避免潛在的風險。同時,患者需定期前往心臟康復中心進行風險再評估及運動處方的調整(中、高?;颊呓ㄗh每個月一次,低?;颊呓ㄗh每3 個月一次)[49]。

2.2 膳食營養

合理的營養是維持心肌功能及支撐HCM 患者康復的物質保障。營養攝入不足和過剩都屬于營養不良,因此,對于HCM 患者,避免營養不良也是延緩病情進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近40%的HCM 患者合并肥胖[50],而肥胖與左心室質量增加獨立相關[51],左心室質量增加又是HCM 患者預后不良的因素[52]。HCM 患者應當均衡飲食,將體重指數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攝入不飽和脂肪酸而非飽和脂肪酸,并減少鹽的攝入量,多選擇植物性食物等[53-55]。目前,地中海飲食已被充分證實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一項針對HCM 伴肥胖患者進行地中海飲食和運動綜合干預的研究結果顯示,地中海飲食和運動對于減輕HCM 患者的體重及改善其臨床狀況有良好的效果[56]。

飽餐可能會導致HCM 患者血液動力學和LVOTG 發生變化,還易誘發心絞痛、呼吸困難甚至暈厥等癥狀。建議HCM 患者少食多餐,避免餐后即刻活動,保持出入量基本平衡,以避免出現不良癥狀[57-58]。

2.3 睡眠管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在HCM 患者中極為常見。研究表明,HCM 患者中OSAHS 患病率為32%~71%[59]。OSAHS 與心室重構、心房顫動和室性心律失常獨立相關,這些都是HCM 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風險因素[60]。針對OSAHS的治療可以降低HCM 患者的靜息LVOTG 及減輕其癥狀[61]。夜間低氧血癥會誘導交感神經激活,這對HCM 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結局有不利影響,因此建議對HCM 患者進行OSAHS 篩查,并對結果異常的患者進行適當的管理。

2.4 心理支持

焦慮及抑郁在HCM 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且與SCD 及HCM 相關心力衰竭事件風險增加獨立相關,在焦慮合并抑郁情緒時尤為突出[62-63]。約49%的HCM 患者在情緒波動時可能誘發臨床癥狀,如胸痛、呼吸困難、心悸、頭暈或暈厥[64],故心理評估及干預應被納入該人群的康復計劃中。抑郁癥篩查量表(PHQ-9)和焦慮癥篩查量表(GAD-7)可作為抑郁及焦慮初步評估量表,PHQ-9 評分>10 分或第九題得分≥1 分需進一步進行專業評估,GAD-7 評分≥8 分的患者建議進一步尋求專業幫助來明確診斷及制定治療計劃[65-68]。

目前針對HCM 患者精神心理干預的研究較為有限,精神類藥物可能有助于改善HCM 患者的心血管結局,但藥物的相互作用及許多精神類藥物可能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壓也可能會使病情惡化, 精神類藥物的選擇及長期使用的安全性仍需更多證據支持[69-70]。對于癥狀對其困擾較大的患者,心理治療應關注患者對慢性癥狀應對的重要性及個體化管理[71]。常識模型(common-sense model)可能有助于支持患者應對HCM 相關焦慮[72]。形式較為靈活的新型多模式照護管理方式較有前景,但仍需更多研究支持[73]。

2.5 戒煙

吸煙可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74],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心肌病的危險因素之一[75]。吸煙可以誘發心肌纖維化,誘導兒茶酚胺釋放增多,導致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及心功能障礙[76-77]。這些不利因素均可導致HCM 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均需積極戒煙。

2.6 戒酒

HCM 患者不建議飲酒。酒精會引起收縮壓下降,使HCM 患者的LVOTG 升高。飲酒可能誘發靜息狀態下無LVOT 梗阻的患者出現梗阻,已經存在LVOT 梗阻的患者更應避免飲酒和脫水,以免引起LVOT 梗阻加重[78]。

2.7 中醫

HCM 在中醫學中并無明確病名的記載,按照其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為“喘證”、“胸痹”、“心悸”及“厥證”的范疇。本病病因病機較為復雜,多為先天稟賦不足、正氣不足、心腎虧虛的基礎上感受外邪或后天失養、痰瘀互結,造成本虛標實之證。近年來,中醫中藥在治療HCM 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但由于辨證分型、療效判定標準不統一,目前研究更多局限于個人驗方、效方的探索,缺乏設計嚴謹的大樣本臨床試驗。在中成藥應用方面,有研究顯示,益心舒膠囊聯合西藥治療能夠改善HCM 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提高臨床療效[79]。

3 其他

3.1 休閑旅游

HCM 患者可以進行中低強度的娛樂活動,避免競技性和高強度的娛樂活動,以預防SCD[50]。外出游玩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梗阻性HCM 患者。脫水會使心臟前負荷降低、心肌收縮力增加,可能會導致LVOT 梗阻惡化[80],因此HCM 患者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或去往熱帶地區旅行的時候。

3.2 就業

HCM 對于就業選擇、職業發展和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患者在選擇就業時需要進行諸多考量。HCM 患者需要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工作,減少出差、加班,避免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環境[81]。對于一些技術工種,如職業駕駛員、飛行員及飛機機組人員等,建議遵照相關行業規定,根據個人癥狀、病情嚴重程度和合并癥等情況,與患者一同評估、充分溝通,幫助患者選擇職業[2]。植入ICD 的患者還需避免在接觸電磁的環境中工作,以防電磁干擾對ICD 的功能產生影響。

3.3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家族成員管理

3.3.1 遺傳評估

基因變異是絕大多數HCM 患者的根本病因,大多數HCM 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約60%的HCM患者可以找到明確的致病基因[1]。家族中第一個被確診為HCM 的患者(稱為“先證者”或“指征病例”)需要進行遺傳評估,通常包括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

3.3.2 家系篩查

建議對HCM 患者的一級親屬家系進行基因篩查。與先證者有相同致病基因、同時有HCM 臨床表現的親屬可診斷為HCM,需要進行規范治療及長期隨訪;與先證者有相同致病基因但無HCM 臨床表現的成年親屬應每3~5 年隨訪一次,兒童及青少年應每1~2 年隨訪一次;若未攜帶與先證者相同的致病基因,且無HCM 臨床表現,則后續無需隨訪[49,82]。

如果先證者未行基因檢測,或者檢測未發現致病性變異或可能的致病性變異,則在所有一級親屬中評估臨床癥狀。通過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運動試驗等進行篩查,若存在HCM 臨床表現,則進行HCM 標準治療和長期隨訪;若無HCM 臨床表現,則定期進行臨床評估和長期隨訪[83]。

3.4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圍生育期的照護和康復

妊娠可引起多種血液動力學變化[84],這些生理變化對HCM 患者存在潛在風險。大多數女性HCM患者妊娠期情況良好,但存在中度或重度收縮期功能障礙、舒張期功能障礙、重度LVOT 梗阻或肺動脈高壓的女性,以及經過治療仍在妊娠前存在不適癥狀的女性,出現不良結局的風險較大[85-87]。

HCM 患者妊娠期保健要點[88]:(1)妊娠期每1~3月評估一次,應在有多學科專家團隊的中心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癥狀、LVOT 阻力、心律失常和心室功能,妊娠期每3 個月或出現新發癥狀時復查超聲心動圖;(2)妊娠期應用處方藥物時,需考慮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一般不使用利尿劑或降低血管阻力的藥物;(3)妊娠期禁止劇烈運動,避免體位突變,以防止反射性血管擴張和降低心臟前負荷;(4)妊娠期需做好分餐飲食和體重管理,監測母親體重和胎兒的生長發育,既要避免母親體重增加過多,又要防止胎兒生長受限。

4 隨訪

對于大多數定期鍛煉的HCM 患者,建議每年隨訪一次。對于運動相關SCD 風險較高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應考慮每6 個月隨訪一次?;蛐完栃?、表型陰性的患者應考慮進行年度評估,以確定表型特征和風險分層[32,89-90]。隨訪評估應側重于疾病進展和風險分層,隨訪內容[29,44,91]見表6。定期運動的患者若出現新的癥狀,應中斷運動并重新評估。

表6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隨訪內容及隨訪頻率[29,44,91]

5 展望

HCM 的治療干預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善梗阻癥狀和預防并發癥,早期診斷與解除LVOT 梗阻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至關重要。運動有益于改善HCM 患者的左心室舒張功能及心血管危險因素。隨著康復團隊多學科技術的不斷發展,HCM 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將得到進一步加強。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將提高對HCM 患者住院、門診及居家的全程運動指導能力,并將進一步改善HCM 患者對運動康復的參與率和依從性以及HCM 患者運動康復的安全性和臨床效果。

編寫委員會成員(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車琳(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陳瑞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陳思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雅麗(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鄧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杜明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馮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谷艷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洪云(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金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康連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孔永梅(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李建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李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新立(江蘇省人民醫院),梁辰(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林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劉慧(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劉雙梅(青島市市立醫院),劉遂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劉偉利(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劉文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陸曉(江蘇省人民醫院),呂慧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馬歡(廣東省人民醫院),馬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毛威(浙江省中醫院),孟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宋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宋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孫雪竹(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田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王天松(三亞市中醫院),魏詩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魏瑗(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吳一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項美香(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楊兵(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葉紅華(寧波市第二醫院),張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鄒玉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主要執筆人:杜明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康連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共同執筆人:宋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吳一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魏詩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呂慧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魏瑗(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鄧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洪云(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谷艷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孫雪竹(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阜外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肥厚型
探討小劑量胺碘酮與倍他樂克聯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療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
烏茲別克斯坦醫生在阜外醫院學習交流
家族聚集性明顯的肥厚型心肌病
劉婧被高超手術震撼
超聲心動圖診斷乳頭肌肥厚型心肌病1例
阜外醫院“兩學一做”黨建活動促進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價值分析
MRI對肥厚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整體功能變化的研究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4年第36卷文題索引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3年第35卷文題索引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稿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