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創新、結構優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02-02 06:21孟維福韓克勇
關鍵詞: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升級

孟維福, 韓克勇, 陳 陽

(1.河北經貿大學 金融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51;2.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逐漸成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從國內來看,2012—2021年,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從國外來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指數排名世界第11位,連續十年穩步上升,位居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中國的本國人專利申請量、本國人實用新型申請量、本國人商標申請量等細分指標均排名第一,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指標表現良好。與此同時,人類社會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面對新時代復雜的世界格局和新型的國際關系,厘清當前自主創新體系面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在雙循環背景下系統性地解決過去因注重外循環導致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具有顯著的意義[1]。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被認為是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實現我國經濟由大到強的戰略性轉變、更好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如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效地發揮自主創新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力量,成為近年來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的議題。

那么,自主創新是否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如果可以,其作用機制是什么?對于上述問題的探討,已有文獻較為缺乏。然而,學術界關于創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卻由來已久,Solow[2]提出“索洛模型”,強調技術創新是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Romer[3]依據新經濟增長理論指出,經濟的長期增長是由創新和研發內生決定的,Kung &Schmid[4]證實了這一結論。國內有學者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分析了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5],但部分學者認為,技術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是不確定的,受技術差距和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響[6]。還有學者從區域發展質量的角度出發,指出我國經濟增長的創新驅動效應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且主要集聚在東部或南部沿海地區[7]。隨著對創新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從技術創新的模式角度出發,將技術創新分為模仿創新和自主創新兩類。梁麗娜、于渤[8]通過空間計量模型實證得出,技術引進、模仿創新和自主創新都顯著推動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自主創新的經濟增長效應更為明顯,自主創新也成為推動我國跨越“結構性減速階段”和“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舉措。盡管這些文獻為探討自主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經驗依據,但仍不能提供一個理解新常態下中國自主創新水平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關系的框架,也沒能從實證檢驗的角度準確地分析自主創新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诖?本文以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為視角構建理論分析框架,測算了2011—2021年我國各省份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運用多種計量方法探究自主創新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如下。第一,本文通過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去揭示自主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這為理解自主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提供經驗證據。第二,從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兩個層面,分別闡述和檢驗了自主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為我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全面、綜合的研究視角。第三,揭示了數字化水平調節自主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關系的作用機理,研究結論進一步拓展了已有研究的范疇。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自主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自主創新能夠實現突破性技術進步,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高速穩定增長[9]。首先,自主創新是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的重要引擎,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轉變技術進步模式的立足點和落腳點。不同于模仿創新,自主創新解決的不僅是效率問題,更是依靠知識資本、人力資本和激勵創新制度等無形要素實現要素新組合,使得技術進步模式從外生轉向內生,實現由技術引進到創造性模仿再到自主創新的突破。其次,國際形勢紛繁復雜,自主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推進器”,代表企業自身能力和領先優勢,使企業徹底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增強我國在面對外部沖擊時的能力。最后,自主創新憑借其對科技創新競爭優勢的保證作用,在面臨重大技術變革時,能夠迅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成為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一方面,自主創新可以形成較強的技術壁壘,技術跟進者對新技術的解密、消化、模仿、投資到形成生產能力需要一定的時間。另一方面,自主創新是通過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創造有價值新產品的過程,專利制度從法律上保護自主創新者的技術壟斷地位[10]。

自主創新能夠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協同創新,推動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我國長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要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和各方面的關系,避免“木桶”效應的顯現和一系列社會矛盾的加深。首先,只有依靠區域自主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區域的創新能力,僅僅停留在外來技術引進和模仿的層面,會制約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發達地區的自主創新將為欠發達區域通過選擇“適宜性技術”和創造性模仿等途徑提升技術能力提供參照,從而在不同區域、不同部門之間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技術進步模式,為建設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區域合作創新體系奠定基礎,有效實現生產要素的跨區域自由流動和最佳組合[11]。最后,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代表的自主創新生態系統,打造具有共生關系的經濟共同體,形成一個從營造創新環境、引導創新資源,到壯大創新主體、凝聚創新動能的生態循環,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開放式的技術創新體系,對園區內部產業協同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將起到輻射和帶動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作為代價來換取,自主創新助推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12]。從經濟發展方向來看,自主創新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由資源能耗大、科技貢獻率低的“要素驅動型”向資源節約、知識貢獻率高的“創新驅動型”轉變,實現由粗放高碳到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從綠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角度,自主創新推動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網絡等領域的創新發展,讓循環利用、生態文明、低碳經濟、新能源革命成為趨勢。一方面,自主創新能夠減少綠色技術開發周期,降低費用和風險,提高利潤,擴大綠色技術的供給和需求,包括節能建筑技術、綠色化學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另一方面,自主創新加速了傳統業態的數字化轉型與綠色化改造,降低了污染排放和耗能力度,淘汰了落后產能,提高了生產效率。從綠色發展理念來看,自主創新引領消費者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推進綠色發展理念的傳播。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開放中兼收并蓄,實現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微觀層面,自主創新能夠顯著提升國內企業學習能力和內生發展動力,提高企業與外商合作水平,吸引外資投入,同時增強外商技術溢出的效應和提高內地企業改進再創新的水平,實現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宏觀層面,自主創新有助于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打破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利用壟斷地位獲取高額利潤的僵局,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使中國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一方面,自主創新能夠提高企業內外創新資源的整合利用效率,有助于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互進的新發展格局,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層次。另一方面,增強自主研發實力,關鍵核心技術不受制于人,能夠提升中國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熟練運用經貿規則和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使中國實現由外貿大國向外貿強國轉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13]。

自主創新通過共創、共享和共益三重路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加快共同富裕實現的步伐。從價值共創的角度來看,自主創新以企業為主體,有效整合產學研之間的力量,集思廣益、開放合作、共建創新網絡,實現互利共贏。從價值共享的角度來看,創新能力的增強具有溢出效應,創新資源的積累具有共享效應,通過資源、數據、成果共享,往往會形成區域內優質創新資源聚集,如人才、基礎設施等,從而實現創新型產業的聚集發展,交互共融,更精準、更迅速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價值共益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核心企業自主創新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創新活躍度的提升,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優化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自主創新提供了共益的重要資源,并在全社會引發公共效應,使創新主體樹立共益的社會責任觀,打造全面可持續的價值共益形態[14]。據此,本文提出假說1。

H1:自主創新能夠顯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自主創新、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自主創新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整體而言,自主創新會合理地調整各產業間的比例關系,推動產業鏈自我完善,對原有產業部門進行逐步更新改進,并依照產品生命周期規律淘汰技術落后、生產率低下等不適應社會需要的部門,推動各產業向更高層次演變。從三大產業變動的角度來看,自主創新不僅能夠提升二、三產業的比重,推動社會進入“高服務化”階段,而且會促進產業內部結構優化與協調,例如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高新技術工業代替傳統重工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等。從生產要素構成的角度來看,自主創新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演變。從產出效果的角度來看,自主創新將推動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具體而言,在自主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機理方面,自主創新改變了各產業部門生產要素的配置結構和效率,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通過推動技術進步打破經濟原有的均衡狀態,率先取得技術突破的產業進入規模報酬遞增階段和快速增長時期,并且通過前向、后向、旁側的擴散和滲透效應形成新的主導產業群,這將引發主導產業變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15]。

從自主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路徑來看,自主創新通過提高優勢行業的勞動生產率、促使企業動態競爭、影響供求結構三種途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首先,自主創新能夠提高優勢行業的勞動生產率,使其必要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進而獲得更多的利潤,生產要素也因其在不同產業之間相對收益的變化,從低效率部門向高效率部門轉移,推動產業結構向更高水平邁進[16]。其次,自主創新通過競爭機制優化產業結構。每個創新主體都在不斷培育自身的競爭優勢,削弱對手的競爭地位,這將促進企業優勝劣汰,從而催生新產業,削減舊產業,并推動產業變遷。最后,自主創新通過影響供求結構來改變產業結構。自主創新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包括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享受發展型消費的需求,還能夠滿足生產者對提高生產技術和商業投資的需求,并且推動出口需求結構由“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轉變,進而優化產業需求結構。同時,自主創新通過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擴大勞動對象范圍等途徑實現對產業供給結構的優化。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升級也有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推動經濟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產業、開創新模式。

從宏觀層面來看,產業結構升級從創造“結構紅利”、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推進供求匹配等角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產能,推進新動能變革[17]。首先,產業結構升級改變了傳統資源的投入、組合和使用方式,經濟主體將以最少的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投入,獲取最大化的要素產出,創造“結構紅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新要素動能[18]。其次,產業結構升級突破了產能過剩這一阻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通過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把經濟增長限定在生態環境系統承載能力范圍之內,提高了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最后,產業結構升級能夠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供求矛盾,促進國內大循環的生產、流通、分配等重要環節的有效運轉,擺脫對國外需求的過度依賴,維持經濟循環平穩順暢。

從中觀層面來看,產業結構升級從密切產業關聯關系、產業轉移、產業融合和催生新型業態的角度促使傳統產業更新改造,開創“互聯網+”、智能化的產業新局面。首先,主導產業的升級會吸引優質產業要素區域集聚,并通過產業關聯吸引其他產業進入,進而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其次,產業結構升級會伴隨著產業轉移,一些發達地區的企業借助區域比較優勢,將部分產業的生產向欠發達地區轉移,進而優化了產業空間分布,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再次,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產業融合不斷發生。數字經濟時代,新型技術與傳統產業體系深度融合,促使傳統產業更加精準地進行生產、物流、銷售,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如線上超市、網上銀行等。最后,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旅游、遠程醫療、數字文化創意等經濟新業態,增強了經濟發展新活力。

從微觀層面來看,產業結構升級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改造運營體系對企業產生深刻影響。一方面,產業結構升級能夠讓企業享受優惠的銀行信貸政策和國家稅收政策,降低融資約束和財務風險,維持資金穩定。另一方面,產業轉型升級倒逼企業完善自身組織結構、經營管理模式并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構建有效的數據管理平臺,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19]。據此,本文提出假說2。

H2:自主創新通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自主創新、消費結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結構升級是提升居民幸福感、滿足感的必要條件。自主創新通過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自主創新從升級消費內容、變革消費方式與轉變消費者消費觀念三個層面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第一,自主創新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方面推動消費內容升級,具體包括消費規模、消費對象和消費結構。從供給側來看,自主創新改進了生產技術,提高了產品質量,有效填補了供給缺口,促進了消費結構升級。產品創新帶來商品消費的提質升級,為居民提供了高品質、高附加值、高技術的產品;服務創新帶來服務消費加速擴容,能夠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生產環節的技術創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消除產品銷售的空間和時間障礙,提升消費升級的發展空間。從需求側來看,一是自主創新帶來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提高。根據永久收入假說,收入是影響消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自主創新帶來收入水平的提升會直接擴大消費規模。二是自主創新帶來高技術含量的新生事物,引導富人階層率先消費,并隨著商品影響力的提升和價格的下降被其他收入階層所接受。三是在創新推動的“良貨驅逐劣貨”的進程中,人們的偏好開始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和享樂型消費過渡,在“棘輪效應”的作用下,消費需求不斷提升,為消費結構升級創造動力[20]。

第二,自主創新推動消費者消費方式變革。自主創新帶動了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升級,推動消費方式呈現出智能化消費、個性化消費、共享消費、綠色消費的趨勢[21],逐漸形成消費需求互動性、消費結構合理性和消費范圍無邊界性等新特征。

第三,自主創新推動消費者消費觀念轉變。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追蹤消費者的軌跡,實現供需精準匹配,延長服務鏈,順應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增強消費意愿。此外,自主創新、科技進步使得整個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市場機遇、生活風險、經濟波動都將獲得更為理性的認識,會更加注重理性消費,更在乎消費體驗和消費品質。

與此同時,消費結構升級也有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消費對于助推供需循環暢通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消費結構升級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消費結構升級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實現經濟發展動力變革的內在要求。居民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由低級向高級轉變將導致企業在原有技術水平下利潤空間縮小,倒逼企業進行技術革新以滿足其盈利需求,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二,消費結構升級是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升經濟生態活力、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的客觀需要。投資導向模式容易造成產能過剩與高庫存、高杠桿問題,出口導向模式容易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且極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擴大內需才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我國擁有任何經濟體都無法比擬的超大市場,消費結構優化能夠為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基礎性動力,是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壓艙石”。

第三,消費結構升級能夠有效暢通消費循環,有助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優化經濟結構。消費結構升級提出的新需求推動供給端研發新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吸引高級生產要素和高附加值生產環節流入,突破價值鏈低端鎖定。同時,消費結構升級具有“棘輪效應”,可以利用市場淘汰機制促使技術進步,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22]。

第四,消費結構升級通過加快補齊消費短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消費結構升級以人民的需求為導向,拓展和滿足人們對更高層次商品、教育、醫療和精神文化生活等的現實需求,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23]。據此,本文提出假說3。

H3:自主創新通過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基于樣本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選取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樣本數據,數據主要來自2011—2021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高科技產業統計年鑒》、EPS數據庫以及各省份統計年鑒。由于西藏地區數據缺失嚴重,因此本文剔除該地區的樣本,最后得到330個有效觀測值。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

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Hqed)為本文被解釋變量。參考曾藝等[24]的做法,本文結合經濟高質量發展應該具有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特點,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從高效、公平、可持續三個維度選取12個指標測算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具體指標構建如表1所示。

表1 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2.解釋變量

自主創新能力(Patent)為本文解釋變量。已有文獻[25]以專利申請量、研發投入、新產品銷售收入等指標衡量創新水平??紤]到數據的代表性,本文選取國內專利技術授權數作為自主創新能力的代理變量,并進行了對數化處理。

3.中介變量

產業結構升級(Ind)為本文中介變量。借鑒劉偉、張輝[25]的做法,本文以產業結構中高生產率產業比重來度量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突出表現為產業比例關系的改變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計算方法見式(1)。

(1)

其中,j和J分別表示某個產業以及產業總數;Sijt為t時間i地區j產業占地區總產值的比重;Fijt為t時間i地區j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用產業j的增加值除以從業人員數得到,并用均值化方法消除其量綱。

消費結構升級(Comup)為本文中介變量。借鑒楊天宇、陳明玉[26]的做法,本文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消費結構升級的代理變量,并取自然對數。

4.調節變量

數字化水平(Digital)為本文調節變量。本文采用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衡量數字化水平。依據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征,以應用類型和發展水平為主,借鑒王軍等[27]的做法,從數字技術發展水平、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三個維度選取31個指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來測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

5.控制變量

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自主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本文對可能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其他變量進行了控制。包括:金融發展水平(Finance),使用機構存貸款余額之和與地區GDP之比來衡量;信息化程度(Infor),它也是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參考劉思明等[28]的做法,采用千人擁有計算機數量和千人寬帶用戶數量來衡量,并用等權加總的標準化方法進行計算;對外依存度(Open),采用各省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各省份GDP的比重來衡量,此處使用美元兌人民幣的年平均匯率,將數據折算成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總額;政府干預度(Gover),選取各省份政府支出占各省份GDP的比重來衡量。

(三)模型構建

1.基準回歸模型

為了研究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盡可能地控制內生性問題,減少內生性對估計結果造成的影響,本文構建了雙向固定效應模型,見式(2)。

(2)

其中,i=1,2,3,…,N,表示樣本地區;t=1,2,3,…,T,表示樣本時期;Hqed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Patent表示自主創新能力;Z為一系列控制變量,主要包括金融發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對外依存度、政府干預度;μ表示個體固定效應,控制了地區層面不隨時間變化等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δ表示時間固定效應,控制了同一地區由于時期不同所導致的經濟發展差異;ε為隨機干擾項;α0為截距項;α1為解釋變量系數。

2.機制模型

根據前文所述,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影響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間接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發揮中介作用。為了驗證該作用機制,采用常用的三步法中介效應模型,其中第二、三步模型見式(3)~式(4)。

(3)

(4)

其中,Med代表中介變量,分別為產業結構升級(Ind)和消費結構升級(Comup);其他變量定義與式(2)相同。

3.調節效應模型

為了檢驗調節效應,本文加入數字化水平(Digital)與自主創新能力(Patent)的交乘項,構建調節效應模型。式(5)的變量定義與式(2)~式(4)相同,其中,β0為截距項,其他β為各變量的系數項。

(5)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結果顯示,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Hqed)與自主創新能力(Paten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較大,且標準差分別為0.072和0.365,表明不同地區間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與自主創新能力差異較大。描述性統計的觀測值均為330。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二)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列(1)為未加入控制變量,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估計系數為0.712,且變量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表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能夠顯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因為,當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只有堅持自主創新,發展核心技術,才能破解技術依賴和產業鏈中低端化發展的問題,有效促進產業鏈高端化和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列(2)~列(5)分別為逐步加入金融發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對外依存度和政府干預度等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自主創新能力的估計系數分別為0.687、0.663、0.670與0.651,且變量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表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能夠顯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驗證了本文提出的H1。從表3列(5)的控制變量結果上看,金融發展水平(Finance)的估計系數為正,但不顯著,表明金融發展水平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不明顯,這是因為自主創新對資金的需求具有規模大、長期性的特征,而我國傳統金融支持體系仍不健全,存在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應不斷大力發展數字金融和構建高水平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金融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引擎作用。信息化水平(Infor)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夠顯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高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對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促進整個社會生產效率的提升。對外依存度(Open)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負,表明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尤其在技術方面過度依賴國外,不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政府干預度(Gover)的估計系數為負且變量并不顯著,表明過度的政府干預不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充分協調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

表3 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基準回歸結果

(三)機制分析

1.產業結構升級

表4列(1)檢驗了自主創新能力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結果顯示,自主創新能力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說明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能夠顯著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列(2)檢驗了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共同影響,結果顯示,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結構升級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說明自主創新能力能夠通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H2得到了驗證。

表4 影響機制的回歸結果

2.消費結構升級

表4列(3)檢驗了自主創新能力對消費結構升級的影響,結果顯示,自主創新能力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說明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能夠顯著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列(4)檢驗了自主創新能力和消費結構升級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共同影響,結果顯示,自主創新能力和消費結構升級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說明自主創新能力能夠通過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H3得到了驗證。

(四)調節效應分析

表5給出了調節效應的回歸結果。不難發現,自主創新能力與數字化水平的交互項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產生顯著正向影響,估計系數為0.039,且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仍然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估計系數為0.389,這意味著數字化水平在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促進效應中起到正向調節作用。

表5 數字化水平對自主創新能力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調節效應回歸結果

(五)分位數檢驗

為了進一步考察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異質性分布情況,采用分位數回歸的方法進行回歸估計。表6顯示了分位數回歸結果,列(1)~列(3)與列(4)~列(6)分別為在0.25、0.50和0.75分位數與在0.10、0.50和0.90分位數的估計結果。從列(1)~列(3)可以看出,在0.25的分位數上,變量的顯著性較低,在0.50和0.75的分位數上,自主創新能力提高1%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分別提升58.4%和42.6%。也就是說,自主創新能力對不同階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在經濟發展處于較低水平階段,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性也較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強。從列(4)~列(6)可以看出,在0.10的分位數上,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性較低;在0.50和0.90的分位數上,自主創新能力提高1%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分別提升58.4%和53.0%,這一結論與我國現實情況基本相符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依靠要素驅動經濟高速增長。而在各類要素中,勞動力面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富余勞動力減少;政府投資面臨著邊際回報率遞減、地方隱性債務風險顯性化等問題。因此,要實現經濟行穩致遠,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跨越,主要增長動力要做相應轉換,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自主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讓創新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而源源不斷地釋放出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表6 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影響的分位數回歸結果

(六)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

為了進一步提升研究結論的穩健性,本文將被解釋變量替換成全要素生產率來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重新進行基準回歸。參考趙彥云、劉思明[29]的做法,使用索洛余值法測算全要素生產率(Tfp)進行穩健性檢驗。表7匯報了替換被解釋變量后,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回歸結果,列(1)~列(2)結果顯示,不加入和加入控制變量后,自主創新能力均能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述結果說明,基準回歸結果是穩健的。

表7 穩健性檢驗結果

2.剔除直轄市樣本

由于我國政府對直轄市在政策扶持和稅收優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傾向性,為避免明顯的政策差異和其他不可觀測因素的影響,本文剔除直轄市樣本后重新進行回歸。表7匯報了剔除直轄市樣本后,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回歸結果,列(3)~列(4)結果顯示,不加入和加入控制變量后,自主創新能力均能夠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上述結果再次說明,基準回歸結果是穩健的。

(七)內生性討論

自主創新能力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之間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即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本身可能會推動當地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而不僅僅是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了較好地緩解和避免計量識別中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將解釋變量滯后一期和滯后二期重新進行檢驗,即評估上1年和上2年的自主創新能力如何影響當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弱反向因果問題[30]。表8列(1)~列(2)與列(3)~列(4)分別顯示了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回歸結果,不加入和加入控制變量后,自主創新能力滯后一期(Patent-1)、滯后二期(Patent-2)均能顯著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與基準模型估計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表8 解釋變量滯后一期、滯后二期的內生性回歸結果

(八)異質性分析

1.基于地區的異質性檢驗

考慮到地域發展的差異性,將全部樣本劃分為東部和中西部兩個子樣本,分別考察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表9列(1)~列(2)分別為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回歸結果,且經Chow檢驗p值為0.000。結果表明,在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自主創新能力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且與中西部地區相比,自主創新能力對東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顯著。這是因為東部地區經濟金融發展水平較高,基礎設施完善,研發人才聚集且要素市場成熟,加之擁有眾多港口城市,與外界交流多,使得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量充分釋放。而中西部地區缺乏上述有利的條件,削弱了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拉動效應。

2.基于不同創新水平的異質性檢驗

將樣本按照各地區自主創新發展水平劃分為高低水平兩組,表9列(3)~列(4)分別為低創新水平組與高創新水平組的回歸結果,且經Chow檢驗p值為0.000。結果表明,在高創新水平組與低創新水平組,自主創新能力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與低創新水平組相比,高創新水平組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作用更顯著,這是因為在高創新水平組,通常創新投入、產出較多,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速度較快,創新效率更高,能夠更好地引導創新資源服務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探究了自主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選取2011—2021年中國30個省份的數據,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實證檢驗了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在自主創新能力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影響過程中的傳導機制。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第一,自主創新顯著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結論在解釋變量滯后一期、滯后二期以及替換被解釋變量等內生性和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第二,機制分析結果顯示,產業結構升級和消費結構升級是自主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數字技術水平在自主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中發揮正向調節作用。第三,異質性分析發現,相較于中西部地區和低創新水平地區,東部地區和高創新水平地區的自主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攻關核心關鍵技術。首先,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原創性、突破性和引領性技術研究,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其次,發揮政府在優化創新生態中的組織和領導作用,強化財稅支持,推動基礎研究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完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再次,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新機制,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交流合作,發揮高校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作用,建立高校信息披露、企業技術需求信息共享平臺。最后,強化金融支持,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增加技術密集型企業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引導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

二是多措并舉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振消費,充分發揮兩者在自主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傳導作用。一方面,統籌謀劃產業結構與創新體系的定位、布局、銜接與互動,將自主創新的方向聚焦于產業鏈中的“缺位”技術,促進產業對創新投入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以數字賦能為抓手,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促進商旅文體協同創新,釋放中高端消費潛能,同時加強監管,營造安全的網絡消費環境,推動消費結構持續升級。

三是為自主創新提供良好的數字技術支持。加快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提升傳統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水平,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此外,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數據驅動的平臺化模式引領各行各業新業態,同時要實施常態化監管,維護公平有序的數字經濟市場環境,防止侵害用戶權益事件的發生。

四是補齊短板,促使自主創新持續性向前推進。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基礎性研究,夯實自主創新的基礎,尤其要注重增加中西部地區的研發投入,實施動態化、差異化的自主創新戰略,積極引進科研人才,完善落后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完善自主創新戰略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宏觀調控,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

猜你喜歡
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升級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回暖與升級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我國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互動機制的理論探討
杭州市首次開展旅游消費結構調查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中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漸進式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