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梗阻與紓解:融媒體視域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提升

2024-02-05 08:16侯再宣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感性話語受眾

侯再宣,童 歡

(1.貴州師范大學 歷史與政治學院,貴陽 550025;2.華南理工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廣州 510599)

媒體傳播技術的迭代發展,深刻改寫了傳統媒體“科層制”傳播結構,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率。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聯姻”而成的融媒體,重構了主流意識形態傳統傳播圖景?!艾F代文化的傳媒化——現代社會的象征形式已越來越經過大眾傳播的機制和機構所媒體——是現代社會生活的一個中心特征?!雹伲勖溃菁s翰·B.湯普森.高铦等,譯.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9:81-82.由數字技術驅動的網絡傳播渠道的多樣化、話語的再解構傳播,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面臨更為復雜的動蕩源和風險點。智能網絡時代“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②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103.。融媒體視域下,著眼于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提升,對于凝聚思想共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融媒體視域下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表征

(一)網絡傳播模式改變了主流意識形態領域資源與權力的分配

數字技術的迅疾發展催生網絡傳播秩序和傳播環境深度變革,主流意識形態原有的傳播環境和傳播格局被重塑,由數字技術驅動的“泛媒體化”使得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媒體與非媒體的傳播邊界模糊,平面化的信息傳播變得立體化,虛擬場景與現實生活的邊界消融。融媒體的技術賦權,使得普通民眾的個人話語“媒體化”成為可能,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使得自媒體擁有了大眾傳播的能力,用戶既是信息的生產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時還是信息把關人和制作者,身兼多重身份,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主體與受眾客體邊界的消融,不斷解構主流意識形態的傳統傳播方式。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不再是自上而下、折損性低的“科層制”傳播,而是場景式或互動式的折損性高、權威性低的互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受技術賦權媒體的牽制?!盎ヂ摼W傳播模式改變了意識形態領域資源與權力的分配方式,”①郝保權.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新趨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01).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和傳播力面臨被邊緣化、弱化的風險。舊有的媒體邊界不斷被超越,“‘時空融合’造就了時間與空間的統一,形態融合造就了內容與關系的統一?!雹趶埑闪?融媒體傳播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45.融媒體視域下,話語的媒體化與媒體的話語化使得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范圍、影響程度、傳播速度展現出超時空的共享狀態。媒體的中介屬性不斷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信度、效度、廣度受到技術媒體的鉗制。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正由單向傳播向多元互嵌的數字空間轉移,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深度交織,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被多元傳播主體分流弱化。

(二)算法推薦“信息繭房”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穿透力

融媒體視域下,信息傳播呈現泛在性、隱蔽性、精準性特征?!盎诿總€用戶內容消費的行為數據、個體屬性數據與社交關系數據進行大數據計算與分析,實現精準的用戶‘畫像’,進而推送‘懂你’的信息”③張志安,湯敏.論算法推薦對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影響[J].社會科學戰線,2018(10).,成為融媒體視域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面臨的最大阻礙。算法推薦通過數據痕跡對用戶進行“數據畫像”,爬梳用戶終端瀏覽數據痕跡,結合網絡個體喜好習慣,對用戶不感興趣的內容和信息進行規避和過濾,針對用戶興趣點、關注點進行個性化信息訂制和推送,盡可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最大限度減少用戶接觸其他信息的概率。算法推薦基于用戶“數據畫像”,使用戶不自覺地置身于被技術搭建的“信息繭房”之中,“沉浸在自我設定的狹小但又無所不至的空間內,參與或建構不同形態的場景?!雹軓埑闪?融媒體傳播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49.受制于技術的“鉗制”,用戶對外界信息的獲取呈現出技術性的畸形依賴,對算法推送信息表現出高度的信任,甚至以算法推薦來作為價值判斷,淪陷為“數據信徒”,深陷“數字拜物教”泥沼。傳播學理論認為,長期置于這種繭房信息接受的人,完全可以造成用戶知識盲區,形成“回音室效應”。用戶長期接受算法推薦的片面信息,用戶的思維和視野不僅會被框限,而且還會與主流意識形態產生隔膜,導致偏聽偏信,在言行上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排斥行為和拒斥心理。算法推薦投其所好的技術偏向,對目標受眾的簡單迎合、惡意引導,無疑會削弱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三)算法技術賦權和平權的特征弱化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

主流意識形態指引著社會發展進步,是一個社會發展的“航向標”。主流意識形態對人們的行為取向、價值判斷起著引導、規制作用。雖然技術賦權和平權特征倡導尊重個體差異,但是如果個體價值觀與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價值觀沖突時,則會造成社會發展、社會問題、社會認知眾說紛紜,難以形成統一的局面。不同的個體價值觀就會形成一股股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悖的逆流,威脅并沖擊著主流意識形態。這就造成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旁落,缺少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雖然融媒體時代,網絡領域涌現出了一大批網絡“輿論領袖”,然而這些“輿論領袖”并沒有形成一股合力,而是散見于各個領域,在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上,主要還是依賴于有官方背景的權威媒體。對公眾而言,這些“輿論領袖”還是冰冷的虛擬個體,無法贏得公眾的信任和信賴,也無法成為權威中心。從理論上說 “數學模型(在更廣義方面講是大數據技術)應該成為我們的工具,不是我們的主人?!雹伲勖溃輨P西·歐尼爾.許瑞宋,譯.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M].臺北:大寫出版社,2019:225.然而,由于技術對個體個性的褒獎和張揚,使得算法賦權和平權特征極容易在網絡形成“去中心化”和“去權威性”。雖然算法技術賦權和平權無法主宰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局面,但為弱化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的導向提供了可能,因此必須防范算法賦權和平權導致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弱化的技術隱憂,警惕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解構,讓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行穩致遠。

二、融媒體視域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現實梗阻

(一)算法推薦的感性化傳播致使主流意識形態理性“讓位”

人是感性的存在體,感性是人生存活動的內在特性。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雹冢鄣拢蓠R克思.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3.融媒體視域下,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既定的、特定的話語氛圍和環境之中,這種話語的氛圍和環境必然對生活于其中的人產生浸染、解構和重塑。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認為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動的核心,其中語言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以媒體為中介的語言符號交往,其核心就是主體間能夠達成互信,使思想和行動保持一致。相對主流意識形態單向的理性傳播而言,網絡空間人更多地受到感性化傳播的影響。感性化傳播超越了“以文字語詞、報刊書籍或有聲廣播”的枯燥、乏味、呆板的傳播,向“以感性形象、影視畫面或符號象征”感性化傳播轉場,出現了感性傳播對理性傳播地位的替代③劉少杰.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變遷[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253.。通常而言,內涵被先賦的網絡媒體,將“可視”的象征符號通過技術編碼為數據化的“可感”的技術產品,能使受眾被感性麻痹,理性被壓抑,容易作出感性價值判斷,即使受眾高度愿意接觸理性信息,但實際中,仍難抵御算法“懂你”的信息推薦,難以擺脫“甜點式閱讀”的偏好。

算法推薦“信息繭房”“回音室效應”等容易將受眾與主流媒體推送的權威信息分隔開,受眾在“過濾氣泡”的算法推薦下,原有的刻板認識會不斷強化,價值觀會被不斷分化和固化,從而與主流意識形態產生巨大的認知鴻溝。由于理性認知不足,受眾對感性化傳播內容極易產生情感共情。絕大多數現代媒體是靠“流量變現”生存的,因此在內容傳播上更多的是靠情感刺激受眾感性神經,激發受眾感性認知以獲得受眾對傳播內容的共情,情感共情程度決定了傳播內容獲得受眾注意力的強度。感性化傳播之所以會造成主流意識形態理性“讓位”,就在于其獲得了受眾的注意力,在于其傳播的話語內容、表達范式與受眾的感性思維是對接的,二者之間不存在思維邏輯差距。與虛擬空間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講求理論的系統性、整體性、嚴謹性、邏輯性,以抽象說理、單純灌輸式的單向傳播不同,感性化傳播是基于以可視化、立體性、動漫式、沉浸式等互動性較強的傳播,這種傳播是建立在一種受眾高度參與的強交互性基礎上,重視調動受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同時,直白的、接地氣的話語表達也更能獲得受眾的情感認同。與之對應的是,廣大受眾對枯燥乏味、呆板晦澀內容的嗤之以鼻。就當前虛擬網絡話語環境而言,主流意識形態恰恰受到話語表達的規制約束,對受眾心理和個體差異關照不足,不能夠從話語傳播內容上與受眾興趣對接,從而激發受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把之化作內心的自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還停留于馬克思主義表面的“知其然”表達,沒有把之以生動形象的感性化形式再現“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好”等理性層面的“所以然”,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主流意識形態理性讓位于感性化傳播。

(二)網絡“去中心化”的垂直傳播致使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分散

“去中心化”意味著信息傳播多樣化,信源和信宿渠道多元化,存在“泛中心化”,也意味著主流意識形態權威性的離散、價值疏離和弱化。隨著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新舊媒體的交融,我們身處的傳播環境深度變遷。在互聯網絡,每個用戶都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IP 網絡發聲平臺,每個人的IP 網絡平臺又被媒體化,平臺成為新的傳播媒體,成為網絡信息流重組和傳播的重要介質。信息生成和傳播的媒體權由“權威媒體”向個體平臺轉移和分散,個體平臺對信息生產和制作把關的高度自治特點,使其對“權威媒體”信息中心依賴降低,出現脫離“中心”的傾向,導致“平臺化”成為“去中心化”。網絡“去中心化”,使得傳播關系和傳播規則被重新定義。

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雹僦泄仓醒腭R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由市場經濟培育的多樣化利益主體的權利意識和利益訴求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開始關注切身利益,由此形成的不同利益群體組成的不同“利益圈層”,成為個體或者利益群體本我意識外化表達的內在推動力?;ヂ摼W賦權每個利益個體為自身利益發聲的機會,使原本集中的利益話語的表達發生分化。由計劃經濟時代以來形成的單一話語中心被多元的話語主體逐步消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在新時代表達利益訴求的思想武器。然而,縱觀網絡話語大環境,我們沒有完全處理好主流意識形態與受眾利益的對接關系,從而使受眾的價值取向、心理訴求等領域遭受其他社會思潮的侵蝕和沖擊,給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利益圈層”只關注自己的利益信息話題,把自己封閉于獨特的“信息孤島”,主流意識形態在各“利益圈層”間的流通相對匱乏,甚至各“利益圈層”還存在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悖的負面信息,使得“利益圈層”成員思想價值難以與主流意識形態產生同頻共振效果,嚴重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如網絡上不時出現質疑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等聲音。另一方面,境外敵對意識形態的滲透使得網絡環境異常復雜,少數平臺為迎合群眾文化消費,使本該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公共產品“泛娛樂化”,成為制造受眾“精神鴉片”的機器。如打著弘揚文化、服務人民的“戲謔歷史”“美化歷史”,用“普世價值”抹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等。加之重于應對域外思想滲透挑戰的解釋和灌輸,使主流意識形態與受眾利益觀照不足,難以圍繞多中心平臺形成關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議題和聚焦點,致使網絡“去中心化”傳播不斷分散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

(三)技術狂歡圖景動搖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引領力

融媒體視域下,垂直細分的傳播成為常態,精準化、細分化、群體化、定制化成為信息傳播新趨勢。如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聚合平臺和分發平臺,憑借精準的用戶數據的“畫像”實現了精準的信息推送,強化了用戶的黏性,成功實現了“數據變現”。這就造成了傳統的普適性傳播難以適應新的傳播樣態,在“興趣導向”的聚合和分發平臺傳播擠壓下,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冷落。在技術加持下,新的傳播媒體獲得了傳播地位和傳播權力,具有了與傳統主流傳播媒體對話和博弈的能力,不同的傳播媒體為了更加凸顯自身的影響力,可能會制造一些虛假的、誤導性的信息,使得暴力、色情、謠言等不良信息充斥網絡,嚴重危害網絡空間秩序,影響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如2018 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責令今日頭條永久關?!皟群巫印钡葘虿徽?、格調低俗的視聽產品;2020 年北京網信辦針對百度APP 存在推薦低俗庸俗等違規內容,要求百度立即停止違規活動,清理違規內容并深入整改,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雹倭暯?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近年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日漸被解構、消解,話語供給主體(權威媒體)與話語受眾客體(智能媒體端)供需端呈現相互背離的趨勢。一是我國主流媒體網絡技術運用的整體水平不高?!爸厮枷胼p業務”的現象長期存在,對黨和國家的重大政策的解讀存在生搬硬套,重理論原味的宣傳,輕話語普適性的表達,情感性表達不足,難以形成“中心效應”,不能產生話語共鳴。由于媒體技術運用不強,對新的傳播媒體重視度不足,阻礙了主流意識形態大眾化傳播的步伐。二是主流意識形態宣傳隊伍自身理論素養匱乏,知識更新緩慢,綜合駕馭能力不強,對新的環境的話語用語習慣把握不足。宣傳隊伍中存在著形式主義,對一些重要的文件、重要的政策存在為完成任務的照讀照念現象,沒有兼顧現實的話語環境,沒有把深奧的、專業的、學理性的理論轉化為通俗的、大眾的、易懂的話語。三是主流意識形態大眾性分析匹配機制缺失。主流意識形態媒體對不同群體的年齡、職業、性別、愛好等把握不足,不能把主流意識形態生成受眾喜聞樂見的日常用語,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化為人民群眾生活自覺,形成全民參與馬克思主義話語大眾化的傳播環境。此外,隨著個人社交媒體功能的不斷完善,部分違規信息,域內域外勾結散布的帶節奏、帶情緒的非理性負面信息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干擾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以縮寫、意象、特殊符號、暗語等具有極強隱蔽性的傳播,往往能夠繞開人工審核、數字識別等技術把關。淺表化的算法不斷侵占理性空間,致使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旁落。

三、融媒體視域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紓解之路

(一)強化主流意識形態感性化傳播力

融媒體視域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本質上是話語內容供給側的破局與重構?!按髧W絡安全博弈,不單是技術博弈,還是理念博弈、話語權博弈?!雹倭暯?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身體缺場、思想在場”的現代性傳播,抽離地域的物理空間的感性內容,使人們在現實的焦慮與迷茫時,產生一種親臨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鳴。過去在政治權利協助下享有的獨家媒體傳播的“優勢待遇”,被以用戶為中心的算法推薦傳播模式沖擊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若沒有一套適應新的特殊傳播語境的傳播理論、傳播內容,就難以突破“信息繭房”桎梏。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感性傳播力,具體來說:一是強化反向算法推薦力,以人民群眾的關注點為切入點,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發揮人民群眾日常喜聞樂見的生活點滴的政治象征力和價值轉化力,把晦澀的理論話語轉化為接地氣的話語,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感性傳播力。以“技術+受眾”的反同質性糾偏模式,設計用戶“閾值”糾偏系統,當用戶重復收到同質主題達到一定閾值后,對用戶興趣行為及時糾偏,從而將用戶從算法“圈養”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二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情感詢喚體驗。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用的發揮,在于其是否使受眾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與理性的傳播相比,感性的傳播更能在第一時間通過人的情感激發將受眾帶入話語傳播語境。因此,要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嵌入消費文化,實現向消費文化轉向,通過將主流意識形態所承載的理性價值和規范準則轉化為受眾在空間心理感知慣性,以虛擬現實激發受眾的增強現實感受。如通過廣告、電影、視頻、音頻等把意識形態符號化,形成與大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傳播體系。通過多維渠道不斷刺激受眾的感官系統,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感性傳播力,在熟悉的情景中詢喚受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三是要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受眾通過個人理解了的話語進行情感加工再傳播,這種話語帶有鮮明的情感傾向,在個體的交往過程中,會形成以受眾為中心的具有共同認同和認知的情感共識圈。因此,要鼓勵個體創新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方式,用故事娛樂、圖像視頻、詩歌文學等多維形式,將“陽春白雪”的上層建筑轉化于“下里巴人”的生活話語。這樣以點帶面的生活化傳播,不僅符合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現實話語情景,還有利于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

(二)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再中心化”的形塑力

在融媒體視域下,分布式網絡成為新的話語傳播載體,而分布式網絡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也使得網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補償。分布式網絡“去中心化”傳播只是媒體發展的一種技術邏輯,并非真正的脫離中心,主流媒體信息仍然是其他非主流媒體信息的核心來源。分布式網絡傳播內在地包含“分散”與“聚合”雙重邏輯。即由“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是融媒體視域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必然趨勢。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權威分散,話語平權帶來的信息大爆炸,致使互聯網信息過剩,在恒河沙數的信息流中,普通網絡要尋找真實有用的信息顯得力不從心。這就需要新的“信息中心源”來對信息進行篩查與引導,由此便會形成一個個新的信息中心源。在這樣的語境下,就需要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再中心化”的形塑力,占據信息中心高位,形成“領頭羊效應”,讓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適應新的傳播語境,加速主流意識形態“再中心化”的形成。具體而言:一是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的引領力和權威性。要建構新舊媒體有機融合、優勢互補的傳播平臺,使主流媒體始終成為各類移動媒體終端的信息中心源。將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全方位嵌入算法全過程,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喂食”的技術隱蔽性,“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受、反饋中,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8.。二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語料庫”。只有豐富的“語料庫”才能夠滿足不同網民的興趣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主流意識形態深入每個角落,拓展主流意識形態的覆蓋面和影響面。如根據受眾社交圖譜、興趣偏好等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理化、大眾化、通俗化、趣味化的話語內容,以圖文并茂、視頻動漫、廣告嵌入等受眾喜愛和關注的途徑推送,以饗受眾,增強主流媒體“再中心化”的能力。三是強化“黨媒算法”平臺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利用好主流媒體內容的生成力和其他網絡傳播媒體的技術優勢,“讓因技術所限被迫‘噤聲消音’的邊緣地區或群體能夠在世界新聞輿論場上‘講故事、傳聲音’”②史安斌,盛陽.從“跨”到“轉”:新全球化時代傳播研究的理論再造與路徑重構[J].當代傳播,2020(01).。

(三)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網絡傳播的制度監管力

無規矩不成方圓。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不法信息肆意傳播的場域。傳統“科層制”有序傳播被現代性傳播“宰割”,各種傳播媒體的無序發展,擾亂了清朗的網絡傳播環境,嚴重制約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網絡傳播秩序的規制關鍵在于制度治理,制度治理是網絡傳播環境由“亂”到“好”的關鍵。因此,要“從制度層面出發,通過健全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完善網絡治理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規范,形成科學嚴密的互聯網治理制度體系”③岳愛武,張尹.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的四重維度論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01).。具體來說:一是以制度規制和約束算法推薦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主流意識形態本質上屬于上層建筑,作為價值觀念必須依附于制度才能轉化為現實力量。因此,以制度的剛性“硬權威”約束網絡不良行為,防止算法推薦的“算法黑箱”和“信息繭房”產生的“信息壁壘”異化主流意識形態。對網絡信息內容進行動態監管,加大各傳播主體、參與主體的監管,明確各相關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建立責任追溯問責機制。尤其要強化算法推薦開發與應用的全過程管理,從“源”到“端”對算法推薦的技術開發、信息推送、數據存儲、算法計算等進行全過程監管,守好主流意識形態網絡安全底線。二是將區塊鏈治理技術引入網絡制度化治理。區塊鏈數據儲存的多元獨立性、難以變更性的技術架構模式,有助于推動風清氣正的網絡傳播秩序的形成。區塊鏈數據存儲技術架構,有助于厘清各傳播主體的權責,有助于解決“信息繭房”造成的監管困難,提高網絡風險的預判,提高網絡監管效能,減少行政資源浪費。三是完善網絡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網絡管理和治理的法制保障網。強化網絡過程管理和行為管理,完善網絡治理法律法規,“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繼續加快制定完善互聯網領域法律法規,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ヂ摼W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雹芰暯疥P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45.擴大網絡執法隊伍,加大網絡執法力度,對違規平臺、違規主體的懲罰力度,讓監管“長牙齒”,讓違法行為主體“出血冒汗”,確保網絡法制觸角深入網絡每個角落,不斷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網絡環境傳播監管力。

(四)提高社會組織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參與力

社會組織通過社會責任職能參與網絡運行,本質上體現為“組織道德”,通過這種道德,“社會成員彼此看作平等的人,看作朋友和交往伙伴,彼此看作一起加入了一個他們知道是為著所有人的利益并由一個共同的正義觀念調節的合作體系”①[美]約翰·羅爾斯.何懷宏等,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373.。作為一種自愿型、公益型的社會組織,其本身具有天然的道德約束力,這種約束力能夠“增進信任、協調目標、優勢互補、共同協作,實現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功能連接,使彼此相互負有義務,逐步締結一種合作伙伴關系”②趙軍峰,金太軍.論非政府組織參與危機管理的演化邏輯——基于治理網絡的視角[J].學術界,2013(08).。融媒體視域下,網絡空間話語傳播的交互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效率高、用戶基數大的傳播特征,改變了政府網絡治理的方式和效果。而社會組織的組織親和力、組織靈活性、組織凝聚力,使其在參與網絡治理過程中有著獨特的優勢。社會組織以法律規范為本、以組織制度設計等方式,通過網絡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反饋、溝通、研判、疏導等多種途徑,協助政府平復不良網絡輿情信息的蔓延,推動網絡輿情平穩著地,其主要參與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社會組織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模式

社會組織通過社交媒體讓釋疑的信息快速填充信息真空并保持和民眾及時的溝通,消除負面信息的困擾,起到修復聲譽作用。同時,社交媒體的雙向互動模式擺脫了時空限制和社會空間的束縛,使信息傳播的速度、廣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有利于縮短網民“知道的”和“想知道的”之間的差距,進而減少負面信息對他們的理性判斷的干擾?!霸谝苿泳W絡技術作用下,每個主體都可以參與到場景生態構建之中,并以自身言行推動場景變化?!雹坳惵摽?移動網絡空間中感性意識形態興起的價值省思[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02).為提升社會組織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需要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的網絡合作運行機制,以常態化、互嵌化、互動化為原則,強化政府與社會組織在主流意識形態網絡傳播中的互動與合作。一是改善社會組織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宏觀環境,為社會組織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提供制度支持和運作空間。二是建立政府與社會組織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合作關系,按照“普遍倡導、重點扶持和專業發展”原則,利用社會組織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高品質、多樣性的服務。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組織參與相結合,凸出政府主流意識形態權威性、凝聚力,發揮社會組織扎根群眾、服務網民的公益導向,規范社會組織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有序性和規范性。四是拓寬政府與社會組織網絡合作面,不局限于社會組織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服務供給,要擴展到經驗、技術、資訊等方面。

猜你喜歡
感性話語受眾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分析網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崇尚感性意味著什么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