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機遇和任務

2024-02-07 00:49余淼杰
人民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余淼杰

【關鍵詞】東北全面振興 高質量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

東北振興事關國家發展全局,2023年是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擘畫新時代東北振興新藍圖。東北全新出發,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奮斗中開新局,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東北振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東北考察調研,為東北振興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黨中央為何如此重視東北振興?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給出了答案:“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統籌發展和安全?!笨梢钥闯?,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證,東北作為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的重要老工業基地,唯有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地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再次強調“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堅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痹鷮嵧七M東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目標導向,即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真正“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①。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所面臨的難點、堵點和痛點。既以目標為著眼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又以問題為著力點,在補短板、強弱項上持續用力,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二是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東北地區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但在經濟結構、對外開放、思想觀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東北地區在這些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不少挑戰,亟須補上短板。三是堅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制定出臺一攬子支持政策”,黨中央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經在路上。對于東北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充分激發內生動力,從供給面上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一個統籌”“兩個把握”“三個結合”的基礎之上,東北振興的機遇與任務已經十分明晰,關鍵在于能否把握住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對此,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更大成就,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第一,體制機制方面。長期以來,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體制機制對東北地區有著深遠影響,在企業、市場、制度等方面均有所體現。

一是交易成本亟須關注。實體經濟降成本不僅要關注生產經營性稅費方面的成本,還要關注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不是直接取決于價格參數,而是取決于制度建設、法治建設、政府的各種規章制度等,是影響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從調研來看,物流成本、物流效率、區域管理成本等因素使得東北地區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進程有一定延緩,進而放慢了東北地區融入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步伐。而推進綜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有利于激發經濟活力,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率。目前,東北地區現代流通網絡的覆蓋范圍尚不全面,進程仍需加緊,尚未在區域內部實現暢達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流通模式,東北地區的內在發展動力有待提升。

二是市場監管還存在盲區、死角。市場監管不力會導致一些領域存在市場準入壁壘,降低市場效率。若是市場監管重點領域存在薄弱環節,監管力度較弱、執法不嚴,將會直接制約市場發展提質的進程。對此,亟須升級市場監管形態,與時俱進進行監管體制改革,東北地區的市場監管模式略有滯后,市場監管范圍不夠全面,數字化的市場監管模式尚未健全,市場監管約束機制的高效性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第二,經濟結構方面。經濟結構升級的關鍵在于產業結構,高質量的產業結構是經濟協調發展的內生動力。東北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然而現階段,東北地區的傳統產業未能占據產業鏈的高端地位,勞動力成本優勢發揮不足,附加值相對較高產業發展不夠迅速,產業結構的高質量發展仍需持續推進。

從產業結構的比重上看,東北三省一區的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7.2﹕40.3﹕52.5②,與全國平均水平6.2﹕38.7﹕55.1③相比,第三產業的比重略低,反映出“原字號”產業鏈較短、產品缺乏深度的挖掘和加工、產品附加值偏低的問題。東北三省一區的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為“R&D”)經費規模偏小,2022年的R&D經費約占全國規模的4.01%,R&D經費投入強度約為1.7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4%④,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和未來產業等“新字號”產業的規模仍需擴大,應加速形成高效先進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

從產業結構的質量上看,其一,東北三省一區2023年前三季度的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為1.3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42⑤。產業鏈條長度不夠完整、集群效應不明顯,產業結構的協調性有待加強,加快形成上下游關聯的集群式發展模式,是東北亟須解決的問題。其二,東北三省一區的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差距較大,發展不均衡,有待形成“以大帶小、以小托大”的產業生產模式。

第三,對外開放方面。東北地區具有先天的區位優勢,接壤蒙俄、毗鄰日韓,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亦是我國在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具有戰略地位和作用的樞紐中心。然而,受到多重因素制約,東北地區與國際市場的融合度還有待提升。隨著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興起,技術密集型產品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產品,而東北地區以重工業為主,導致其對外貿易總額偏低。2022年,東北三省一區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約為19.1%,而同期全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約為34.8%⑥,說明東北地區亟需以產業結構的高質量轉型升級支撐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第四,思想觀念方面。思想觀念短板是導致其他短板的內生原因,關系著能否建設良好營商環境,影響著東北振興的進程。思想不解放、觀念陳舊就容易導致對“市場的力量”“民營的力量”“中小微企業的力量”的認知不夠深刻,行政效率相對較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創新激勵措施有限。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的戰略地位、發展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斷和重要部署,是對東北全面振興的系統性謀劃和戰略性安排。東北地區正處于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政策疊加的紅利釋放期、發展動能的加快集聚期、產業升級的轉型關鍵期、跨越趕超的發展窗口期,東北只要搶抓機遇、趁勢而上,必將為實現全面振興增添新動能。

第一個機遇:把科教優勢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東北地區在科教和產業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較優勢,為推動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扎實的精神基礎和有力的物質保障。從科教角度看,東北地區高等教育實力雄厚,共有312所普通高等學校⑦。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蘊藏著推動社會發展的豐富潛在動能。打通高校與社會的連接點,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平臺,可充分挖掘、激活科教和產業的優勢,助力東北地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東北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從產業角度看,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完整、工業基礎雄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體系更加健全。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東北地區的體系規模和全產業鏈優勢在全國獨一無二。以遼寧省為例,目前,遼寧省22個重點產業集群中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3500家,推進工業項目2000余個,總投資8000多億元⑧,已成為推動遼寧省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堅實脊梁。

第二個機遇:東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戰略支撐作用。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實踐路徑是提振東北經濟社會發展信心、夯實東北地區發展根基、強化東北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戰略支撐作用的必由之路。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主要體現在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東北地區應深挖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好勞動力成本優勢。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關鍵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不斷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差距,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中積極履職盡責,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边@不僅是對黑龍江的希望,也是對東北的希望,為做好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東北地區要堅持“先立后破”原則,即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再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最終實現“雙碳”目標。充分發揮東北地區風能光能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風電、光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東北地區應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積極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第三個機遇:東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在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于東北地區來說,即要打好“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的組合拳,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關于“對內開放”,東北地區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依托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實現與國內其他區域的互聯互通,進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關于“對外開放”,東北地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牢牢抓住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機遇,努力推動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強東北地區與國家重大戰略銜接,推動東北地區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

第四個機遇:在深刻而廣泛的地緣政治變化中找到東北新的區位優勢。當前,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不斷滋生的地區沖突對世界和平造成了嚴重挑戰。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東北在維護國家戰略安全中的地位愈發重要。維護國家安全,特別是國防安全,是國家大局所需、東北職責所系,也是振興機遇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全局高度,明確了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總體要求、主攻方向和關鍵舉措,部署了“五項重要任務”,強調要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高站位、高標準地推動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部署的“五項重要任務”落實落地,切實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是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當務之急。對此,東北積極對標對表,遼寧省提出打造新時代“六地”的目標定位,即努力將遼寧打造成為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著眼于戰略與實操兩個層面,聚焦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個方面,創新工作方法,提升破局能力,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第一項重要任務: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東北地區要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在原有產業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持續做好“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其一,補齊、延長、增強“原字號”增值鏈。以原字號的補鏈、延鏈、強鏈為抓手,加快轉向高附加值的生產模式,加速中下游企業集聚進程,全力扭轉“煉有余而化不足”的局面,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其二,數字化升鏈“老字號”。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老字號”賦能、升級、升鏈,提升企業效率,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提高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投入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其三,數智化培育壯大“新字號”。加快先進制造業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進程,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高技術產業集群,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培育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產業基地。

第二項重要任務: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國家糧食穩產保供的“壓艙石”,東北地區將提升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提高農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不斷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步伐。一是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推廣智能化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合理優化資源使用,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二是因地制宜,培育適合當地氣候、土壤的特色農作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強化優勢農業產業鏈,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三是做好市場導向和品牌建設,完善農產品的市場體系,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強東北地區農產品與國內外市場的互通。四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農民的素質教育和技術培訓,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生產條件。

第三項重要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其一,固本培元,在原有基礎上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可從“天上”“地上”“地下”這三個“看得見”的方面和“看不見的”第四個方面著手?!疤焐稀奔丛黾訓|北地區與國內、國際其他城市航運直通的線路數量和往返頻率;“地上”即延伸東北地區的高鐵網、鐵路網的長度,拓寬電網和電力外送通道的覆蓋面積,在區域內實現東北地區的一體化進程,在區域外加強與國內、國際其他城市的互通;“地下”即加強油氣管道的建設,在增加油氣管道長度的同時提高油氣管道密度;“看不見的”即加強東北地區通信數據網的輻射范圍,降低東北地區與外界的信息互通成本。其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構建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加快推進中日韓、中蒙俄更深一步的經貿合作,并借鑒先進經驗,加強東北地區自貿試驗區建設,促進對外開放合作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加強與其他區域板塊、區域重大戰略的對接和交流,尤指加強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對接。其三,切實深耕深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政策紅利,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第四項重要任務: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東北全面振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人口高質量發展,即要堅持以人為本,可以從人口規模、人口結構等數量的合理增長及人口素質、人口分布等質量的有效提升這兩個角度進行優化。從人口規模方面來看,人口流入與經濟發展之間呈現著正相關的關系。東北地區可通過全力加速經濟增長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實現人口規模的擴大。從人口結構方面來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從人口素質方面來看,加大人才振興力度,以有力的引才育才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釋放人口素質提升“新紅利”;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提高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創新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從人口分布方面來看,優化人口的分布和流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增強人口的空間分布效率,提高人口的流動性和靈活性。

第五項重要任務: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良好的政治生態是全面振興發展的有力保障,制定實施透明、穩定的政策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下好營商環境建設這個“先手棋”,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突破口倒逼改革加速度。首先,加快推動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縮小地區差異,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其次,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降低營商環境導致的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尋成本。最后,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增強經濟活力,激發市場競爭力。

“相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東北一定能夠重振雄風、再創佳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東北地區定能聚合內生動力與外在支持,把握“四大機遇”,必將順利完成“五項重要任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走出具有東北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振興新目標,譜寫現代化的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作者為遼寧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學者;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顧源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本文系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和遼寧省委政策研究室相關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新華社,2021年11月16日。

②⑤筆者根據公開數據測算獲得。

③《2023年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網站,2023年10月19日。

④《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網站,2023年9月18日。

⑥《以高水平開放形成東北全面振興的良好預期》,《人民政協報》,2023年9月19日。

⑦《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23年6月19日。

⑧《全省產業集群建設座談會召開》,遼寧省人民政府網站,2023年11月18日。

責編/賈娜 美編/王夢雅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