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研討教育強國,加快建設教育強省

2024-02-19 11:40韋英哲魏文琦楊曌輝粵教宣粵教研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1期
關鍵詞:強國教研高質量

韋英哲 魏文琦 楊曌輝 粵教宣 粵教研

2023年12月16日,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第十一屆南方教育年會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王曦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作“教育強國的戰略內涵和實踐路徑”主旨演講。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呂玉剛等近20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新征程新使命:教育強國戰略的內涵、路徑和實踐”主題,進行演講交流。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孔軍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王曦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廣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舉全省之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教育強省。本屆年會匯聚了眾多業內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為廣東建設教育強省出謀劃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杜玉波從“教育強國”概念入手,深入分析教育強國的戰略內涵,總結中國特色教育強國的主要特征和歷史方位,分析建設教育強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闡述教育強國的實現路徑。他認為,必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形成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建設相互支撐配合的良好格局。杜玉波具體提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化調整布局結構,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等六大任務、24項舉措。

朱孔軍在主持講話時,闡述了廣東落實教育強國戰略的有關思路和重點任務,強調廣東將大力實施立德樹人鑄魂工程、基礎教育提質工程、職業教育培優工程、高等教育創新工程、教育改革破局工程、教育對外開放工程、新強師工程、教育安全守護工程等八大工程,加快教育強省建設步伐。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璧亮在總結時表示,要深化學習領會,加強系統謀劃;要加強協調推進,全面實施;要加強教育研究的支撐,為教育強省建設注入新動力。

南方教育年會(原名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至今已舉辦11屆,旨在為政府行政人員、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建立一個研討重大教育理論、戰略、政策、實踐的高端平臺,推動政、學、研、產深入交流,助推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省建設。

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全省162所高校和部分在粵辦學機構負責人,21個地市有關負責人及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部分省份教育研究機構負責人,共約300人參加了年會。

主題演講

教育專家研討教育強國的路徑與實踐

在主題演講中,7名專家圍繞年會主題作演講,深入交流對教育、人才、科技協同推進,教育鏈、人才鏈、科技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以教研、數字化賦能教育發展等的思考和建議。主題演講環節由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璧亮主持。

發揮龍頭作用,面向未來培養人才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多名與會專家演講時都提到要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原院長樊建平認為,要以學科交叉探索顛覆性創新,以新興學科帶動未來產業,建設世界一流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學。深圳理工大學(籌)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目標建立一流的交叉學科專業,打通產教創新通道,促進大學科研與產業一體化發展,將構建“基礎―專業―創新”梯次推進的分軌培養模式,培養“修德正身、知行合一”的國際化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面向數字化未來的人才需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表示,要培養具備打破邊界以及端到端思維的人才,他們應該具備“專業技術+跨學科整合”“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時學習+好奇心探究”“動手+執行”等能力。學校建成一年多來,以跨學科結構聚焦真實情境的復雜問題,開展基于項目的、個體主導的探索式教育,以設計思維訓練學生觀察、提出問題的能力,并用AI賦能課堂教育與學習。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石佑啟表示,擴大對外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國際治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使命。這類人才應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熟練掌握國際通用語言與對象國語言,具備專業能力的國際競爭優勢,熟悉相關領域的國際規則。學校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促進學科融通,實現創新發展,形成了本碩博全鏈條的國際治理人才培養體系,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翻譯+經濟學(全球經濟治理)、法學等4個國際組織創新班,組建了國際治理創新學院,是廣東省唯一入選全國30所國際組織青年人才項目的高校。

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巴七M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敝袊逃龑W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呂玉剛說,“我們要以強烈的政治擔當、真摯的人民情懷、科學的教育觀念、有效的條件保障,努力辦好最代表未來的高質量基礎教育?!?/p>

談及如何謀劃,呂玉剛表示,一要把好政治方向,二要踐行人民至上,三要增強辦學活力,四要建好教師隊伍,五要全面培養學生,六要科學有效治理。重點構建以下六個體系: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發展體系,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支撐體系,科學有效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充滿生機活力的教育治理體系。

以教研和數字化賦能教育發展

“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強化教研專業支撐作用?!苯逃空n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何成剛認為,教研部門應發揮組織的力量,開展有組織的教學研究和指導,使課程方案轉化落地,實現一地一案、一校一案;以項目研究促使課程標準轉化落地,形成系統解決方案;做好課程實施跟蹤,形成反饋改進機制。針對教研職能弱化、邊緣化,教研員編制嚴重短缺,學科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應強化教研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戰略地位,研制《中小學教研員專業標準》,開展問需式教研,提高教研活動專業性,增強教研開放性。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胡欽太圍繞“深化技術賦能基礎教育改革”進行相關論述。工業4.0時代的人才需求包含技術設計、數據分析的硬技能,以及協同合作、社會創新的人文技能,教育數字化是不可或缺的動力和支撐。人工智能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與學范式,增強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效率,推動教師的自我反思與變革,促進教育公平與包容。他說:“教育數字化轉型應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習為中心,實現素質教育在課堂、教為學服務,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型人才?!?/p>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提出,“評學生”和“評兒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是兩個不同的評價對象。他闡述了多學科視角下兒童全面發展的概念框架,應具備全面完整性、發展基礎性、協同關聯性、動態交換性。兒童全面發展評價是對身體發展、健康發展、認知和情感發展、社會性發展、道德發展、藝術和審美發展等的評價。學生學業發展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科知識包括學科概念、學科理論、學科文化、學科能力學科方法、學科思想、學科本質、學科學習技巧和學科倫理的評價。在此基礎上,應重構學校評價和政府評價。

平行論壇

建設教育強國,高校和地方有何作為?

在平行論壇中,8名來自高校和教育部門的負責人作交流演講,分享了高校和地方對肩負建設教育強國使命任務的理解認識,交流對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探索。平行論壇由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邵允振主持。

高校要勇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

“新農科建設就是要面向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新生態,服務支撐農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比A南農業大學校長薛紅衛表示,學校堅持黨建引領,“五育”并舉,統籌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通過多途徑學習和宣傳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培養學生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大國三農”情懷,堅定學生投身農業、科研報國的信念。近兩年,華農緊緊牽住新農科人才培養這個“牛鼻子”,出臺了36個加強人才培養的政策文件,比如實施本博連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開展書院制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薛紅衛提出,在全省實施公費定向培養鄉村振興人才計劃,組建服務產業園協同育人“共同體”,共建“科技小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平臺,構建完整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鏈服務體系。

“新醫科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加快建設世界醫學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踏實走好醫學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蹦戏结t科大學校長黎孟楓介紹了加快新醫科建設的南醫實踐,學校立足“三位一體”推進的戰略要求,把握時代機遇,將高水平、成規模的學術研究,高水平師資人才隊伍作為支撐實現高質量醫學精英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以達成一流辦學目標的價值取向。建設高水平的學術型醫學中心,強化以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引領的一體化設計,以機制創新支撐新醫科人才培養,如實施“1+3+6”系統工程,即1個新醫科創新人才培養基地,3個學科群和6個科學研究核心平臺。他建議,開啟高水平醫科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挺進的路徑研究與實踐,深化新型研究型醫科大學辦學變革,發揮人才在教育教學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聚集發展資源。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比A南師范大學副校長李川江提出,以厚植教育家精神為核心培育大國良師,探索灣區教師教育新模式,助力教育強國建設;以師德師風建設為引領,在師范生培養中設立相關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學校落實好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雙主責”,成立全國首個教師教育學部,推動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和內部治理體系優化。同時,主動服務灣區國家發展戰略,以灣區協同發展為路徑,建構教師教育“共同體”。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張學理介紹了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皬V工模式”是以創新創業為導向,課堂教學與實踐結合,跨專業多學科交叉,產教融合港澳協同的一種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如“打造廣工-華為創享社品牌,構建‘問題導向、興趣驅動、面向產業、實戰育人’新生態”“服務灣區戰略布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培養生態圈”等。學校采取“融進來,走進來”方式,讓港澳高校大學生來內地參加創新創業系列活動。目前,學校有300多個學生團隊,3000多人入駐工大創谷,每天超1500人次到此進行交流研討。

走職業教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

“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教育被矮化、被窄化的認知正在破冰和消解,職教人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乘風而起,順勢而為,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鄙钲诼殬I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楊欣斌表示,學校立足中國現實國情,結合發展實際需求,走職業教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他從教育強國的新使命、技術內涵的新定位、技能供給的新范式、技能形成的新路徑、技能評價的新標準五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要以高水平技術創新和技能供給,助力廣東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

“產教融合和職業教育相生相伴,產業變化始終融于職教血脈中。職業教育要想釋放最大效能,必須走產教融合之路?!睆V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杜安國指出,職教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面臨著“和而不深”、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匹配度不高等問題,要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動現代職教體系改革。學校以產業數字化、綠色轉型倒逼專業調整,形成緊密對接區域產業的專業群,創新產科教融合機制和平臺,打造跨界混合團隊,落實國家“雙師型”教師標準,引領職業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推動區域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夯實高質量教育體系根基?!鄙仃P市教育局副局長曾楚清表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壓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是主要抓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關鍵環節。韶關探索了黨政重視、優化布局、激發活力、提升內涵、試點先行等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路徑。

深圳市福田區委教育工委書記,福田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巍表示,福田是全省最早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督導驗收的區(縣),在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上進行先行探索:在人才培養上,創新體制機制,如實施“大先生”培養計劃、教研體系改革等;在課程教學上,深化課程改革,努力在數字化賦能創新上先行示范;在教育評價改革上,從學生、校長、教師、學校層 面進行全方位變革。

責任編輯? ? 羅? ? 峰

猜你喜歡
強國教研高質量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