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原點生長:向文言更深處漫溯

2024-02-19 11:40黃日暖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言文言文策略

黃日暖

歐陽偉,東莞市松山湖北區學校教學管理中心主任,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師培養對象,東莞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對象,東莞市第四、五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嶺南師范學院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兼職研究員。

近期,得益于嶺南師范學院組織的廣東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師培養對象這個學習平臺,歐陽偉出版了新作《重構與突圍:初中文言文教學探索與實踐》。他說:“在這幾年的學習中,嶺南師范學院多名教授悉心指導、不斷鼓勵,還有文科名師培養對象這個群體之間互相促進,使我不斷地梳理和提煉自己的教學成果,才有了這本書的出版?!彼€提出“原生語文”教學主張,出版個人專(編)著4部,獲省、市教學成果獎6項。

《廣東教育》:除了《重構與突圍:初中文言文教學探索與實踐》一書,您還寫過另一本關于文言文教學的《初中文言文的別樣世界》,為什么這么熱衷于文言文的教學探索?

歐陽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教學領域的研究我都有涉及,只是更關注文言文,主要基于幾點考慮:一是初中生一開始接觸文言文,因為文言文與時代相隔久遠,古代的話語系統又與現代話語系統有較大差異,而文言文本身缺乏生活交際語境,在日常中的使用概率和頻率低,因此有強烈的陌生感;二是相對現代文而言,學生接觸到文言文素材的機會少之又少,平時接觸的文言文除了教材中的篇目,幾乎沒有太多的一手文本材料,字詞的釋義與今天的字義詞義出入較大,需要識記的內容較多,所以學生對文言文又有天然的畏懼感。學生的問題就是教學要解決的主題,因此,文言文教學就自然成了我關注的重點。

《廣東教育》:您從哪些角度來引領學生學習文言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歐陽偉:經典的文言篇目蓄積飽滿的內在價值與精神力量,從顯性的文字到隱性的文化,從詩性的思維到獨特的審美,在可教與應教,應教與在教之間,需要我們深入地研究并智慧地取舍。

首先,要讓學生發現誦讀之美。文言大多凝練典雅,含蓄蘊藉,音韻相諧?!对娊洝防锏摹扒嗲嘧玉啤?,屈原的“披發行吟”,孔明的“臨表涕零”,蘇子的“澄澈空明”,都要在反復吟詠誦讀之中體會古人之意。在吟詠之中,當疾則疾,當緩則緩,輕重有序,緩疾有章。于漪老師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睂W生在誦讀之中,淺則習得語感,深則悟得語理,內化言語,外化文字。

其次,要讓學生品味文字之美。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它的形式外現悅目,內蘊愉心,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漢字獨特的魅力所在。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它不僅僅是線條上的變化,語義上的變更,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代代沿襲與傳承。學習文言字詞就是要在橫豎撇捺之間,找到它的源頭,追溯它的演變。找到這條路,才能找到文言回家的路。

第三,要讓學生體驗情感之美。文言文無不深蘊作者的思想情感,或發現宇宙之大,或發覺自然之真,或抒發性情之美,或表現社會之善,學習文言文就是一個人生情感體驗的過程。這要求我們走近古人,走進他們的靈魂深處,和他們進行一場心靈的交流和精神的對話。杜子美的悲天憫人,范文正的天下己任,歐陽修的與民同樂,每一篇經典都蘊含人物的情懷與人生智慧,深入體驗,才能讓自己的思想走向豐盈和深刻。

最后,還要讓學生領悟章法之美。文言文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散文小說,都是典范的章法之作。在起承轉合之間,或行文曲折,跌宕起伏;或卒章顯志,直抒胸臆;或鋪陳其事,層層環扣。其勢時如滔滔江水,時如潺潺細流,時而傾瀉如注,時而水平如鏡,無不與章體、情意相融合?!妒酚洝返某咚d波,《孟子》的鋪陳排比,《左傳》的委曲簡約,自成一體,各自成就了流傳千古的經典范作。因而,古文中“表”有表意,“銘”有銘體,“說”有說法。情與意,章與法,相契相融,不拘一格。

《廣東教育》:在文言文的教學策略上,語文教師要做出哪些主動的應變,才能讓學生更好領悟?

歐陽偉:學習是思維結構化的過程。思維經由閱讀結構化,言說促成思維的結構化,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積極的文言文實踐活動是學習文言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的、具有強烈目標指向和學習興味的文言實踐活動,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容易、更快速地借助積累形成文言語感,建構系統領悟文言語理。因此,情境支架、知識支架等策略支架的搭建,打通了從語境到語感再到語理不同層次的語言運用通道。

積累與整合,感知與體味,體驗與感悟,體認與傳承,文言素養的獲取,從來都是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建構的過程,被動地灌輸永遠無法企及言語的內核,這些都是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因此,我們從單篇教學到群文教學再到大單元教學,無論哪種教學形態,都應該時時記取文言當初的模樣,讓學生親近文言,看見文言之美。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圍繞文言、文學、文章、文化四個維度,我帶領團隊不斷嘗試各種策略,既有文言課堂任務群構建的策略,也有文言課堂數媒介入的策略;既有情境支架搭建的策略,也有文化滲透的策略。在不斷地嘗試和改進中,我慢慢發現,文言文教學的起點是文言,落點是文化。文言文教學要突破,必須圍繞“言文章道”,不斷尋求教學策略上的突圍,這才是文言文教學的必然之路,即從原點出發,不斷生長。于是,在文言文教學的探索中,我逐步提出了自己的教學主張“原生語文”。

《廣東教育》:您提出的“原生語文”主張除了直接建構在文言文教學探索之上,還基于哪些思考?

歐陽偉:當下的教育改革推進非常迅速,大單元、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務、大項目等概念撲面而來,概念變化是理論變化的核心,理解這些概念的本質才能深刻把握這場范式層面的教育變革。但是不管是什么范式或概念,學科的本質屬性是不變的,任何的范式或概念都要從學科屬性這個原點出發。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最終形成理解和運用祖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語言理解和運用的核心是思維,因此,語文學習的本質,是言語思維的培育。訓練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把重點放在思維訓練上,以思維訓練為核心,訓練學生的語言;以語言訓練為憑借,開發學生的思維。

基于語文學習的內涵、目的和本質我凝練并提出“原生語文”的主張。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構建從原點出發,不斷生長的語文模式,逐步厘清語文的功能,明確語文教學的方向。

《廣東教育》:“原生語文”主張的內涵是什么?

歐陽偉:原生語文,“原”是指初始,本原;“生”是指生態、生活、生長。原生語文就是回歸語文的本原,關注篇章中個人化的言說對象和言說方式,重視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品味,重視學生對作者所抒發的感受的體認。從言語對象指向言說方式,以任務為導向,打通學習與生活的界限,在有趣的課堂生態和言語實踐中生長出豐厚的語文素養。

“原生語文”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為支撐,強調語文的實踐性和生活性,強調言說對象和言說方式,在不斷積累和運用語言中,培育言語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廣東教育》:作為省“百千萬”初中文科名教師培養對象,您如何帶領團隊一起研究和踐行“原生語文”主張?

歐陽偉:“原生語文”還處在初步構建階段,這將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我們工作室團隊依托專家引領,搭建基于研修、研訓、研討三研一體的立體教研平臺,以專題學習為主要方式,構建學習共同體,不斷鉆研教學,推動團隊的專業成長。

一是共同學習,明確任務。我們一起研讀《文言文教學教什么》《文言文該怎么教》《怎樣學習古文》等專著以及新課標中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明確了文言文教學的一體四面,從文言、文學、文章、文化四個維度去學習文言。明確文言文教學的起點是文言,終極是文化,要在文言教學中滲透文化。

二是探索規律,創新策略。我們不斷探索語文教育的基本規律,在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中,我們發現,相對現代文閱讀而言,文言文的語用材料由于時代和文化差異,呈現松散和非聚合狀態,語感的培養又需要同組同質的更多文本來輔助養成,故文言文的閱讀與群文閱讀就有了天然的必不可分的聯系。結合傳統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和國際上普遍應用的閱讀理解策略,我們將文言文群文閱讀策略大致梳理出五種基本策略:母題建構、章體建式、比對閱讀、延展聯讀、統整重構。我們還不斷滲透情境支架策略、任務群構建策略、文本細讀策略等,讓策略助力深度學習。

三是價值引領,發現成長。在語境—語感—語理的學習路徑中,我們打破課堂時間和空間界限,從學習方式到教學手段,從活動形式到數媒融入,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文言能力,讓文言文可吟、可唱、可觀、可感,融入生活,激活創作,進而生成文言素養,培養學生熱愛文言,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文化自信的時代新人。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立德樹人,強化課程的育人導向,看見人的成長是語文教育的使命。我們在探索中真正實現從原點出發,不斷生長的語文教學。

(本欄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欄責任編輯? ? 韋英哲

猜你喜歡
文言文言文策略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摭談聞一多的文言詩
我說你做講策略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