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中小學教師角色新定位

2024-02-21 02:08宋清文孫明娟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師角色

宋清文 孫明娟

作者簡介:宋清文,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孫明娟,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較高等教育。

課題項目:1.本文系2019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扶持共建項目“俄羅斯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9EDE333。2.本文系黑龍江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教育學專業新生研討課課程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21C28。

摘要:教育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是培養數字化人才、推動教育數字化改革的支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努力成為學生社會屬性的培養者、海量知識資源的篩選者、加強德育工作的堅守者、發展思維能力的創新者,為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師角色;教育數字化轉型

當下,信息化與數字化已經逐漸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數字時代的發展推進教育變革與創新。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既是世界各國共同探索的課題,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苯處熓墙逃顒拥闹涡砸?,是教育數字化轉型中人才輸送的主要力量,對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指出,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信息化,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總結試點經驗,提煉創新模式,逐步在全國推廣使用,進一步挖掘和發揮教師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中的作用。新技術伴隨新的學習方式,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中小學教師的角色也要有新定位,從而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支撐力量,促進教育數字化發展,建設智慧教育新生態。

一、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意蘊

數字化轉型是在信息化之后的新發展特征,是信息化具體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以數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為基礎,統籌運用數字化思維和智能化技術,推動社會系統流程再造、制度重構、整體優化的過程。教育數字化轉型指的是數字化轉型在教育領域的落實與應用,是通過數字技術手段促進教育全要素、全業務、全領域和全流程的創新與變革,是推動教育形態從傳統教育走向數字教育的路徑和策略。未來教育的新特征是人機協同育人,形成具有開放性、適應性、柔韌性、常存性的智慧教育。

(一)以提供數字技術平臺服務為支點,助推教育智能化發展

從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進程來看,基礎階段主要是配備全國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為轉型奠定基礎;在驅動應用階段,則更加注重數字化資源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創新階段,以創新融合為基本原則,邁向智能化發展的新征程,助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與評價方式的全方位轉變,形成以學習為中心的整體性、開放性、創新性、持續性、適宜性的學習平臺。

教育資源的流動與整合因數字技術發生轉變,間斷性的教育數據可以被整合成連續性的數據,知識不再是單一化和碎片化,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從不同層面、不同程度融入教育活動之中,使數據在教育領域發揮出更大作用。例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以權威教育平臺作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支點,體現出“人人學、處處學、時時學”的開放型學習平臺的特征,拓寬知識分享的渠道,助力智慧教育“精準、 個性、 優化、 協同、 思維、 創造”構想的高價值目標早日實現。

(二)以滿足個體發展的根本需要為起點,助推人的全面發展

一般來說,不同學習者的特征差異表現為:學習目的不同,對學習的認知也不相同;學習背景或者基礎不同,學習的興趣、風格也不相同;在學習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所需的協助不盡相同;對自身的學習反思和管理意識與能力不同,從而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在數字化時代,不同學習者受教育的需求趨于多樣化,數字技術會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運行加以數字化的重建,以人為本,滿足人發展的根本需求;以技術理性為基礎賦能教育,從而展現出價值理性,重塑數字化時代學習者的能力結構;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實現知識的整合與共享,促進學習者的持續性學習和發展;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同時,又可根據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多樣化學習計劃,避免學習者發展的同一化,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消除學習者有效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各種制約因素,打造出持續、開放、互動的學習生態。

二、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中小學教師的角色困境

數字化時代不僅改進了教學手段,同時也帶來了認識和理解教學的新視角。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師絕不是旁觀者的角色,而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受益者。同樣,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人機共教時代能夠更好地協助教師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另一方面,不斷發展的智慧化教育使得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的教學方式面臨新的困境,傳統的教師角色定位也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一)“教師”專業術語指稱的泛化

狹義的教師指的是學校的專職教師。傳統的教師角色定位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士,肩負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才、提升國民素質等重任。然而,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伴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教師”指稱泛化,被賦予了更廣義的內涵和外延:“教師”這個專業術語沖破了學歷、年齡、空間和教學經驗的壁壘,凡是可以獲取知識,幫助他人發展的人和數字化工具都可稱為“教師”。當前,學生不僅可以從課堂上通過各學科教師的傳授獲取知識,還可以利用信息化和數字化工具來獲取知識,甚至可以成為教師知識的反哺者?!敖處煛敝阜Q不僅僅局限于人本身,教師所存在的空間和場域也不再限定。各大智慧教育平臺的直播或錄播網課,讓教育突破了空間的限制,既成為現實教師大展身手的場域,也成為虛擬教師存在的場域。

在多元和多渠道獲取知識的數字化時代,“教師”這一指稱的泛化可能導致教師的角色錯位,甚至是角色迷失。因此,在教育與數字化融合的大趨勢下,教師必須跟隨時代步伐,增強終身學習能力和數字化工作的勝任能力,以應對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的挑戰。

(二)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知識獲取的特征為共享性、海量性和易獲取性。中小學生可以在智慧化平臺和信息化工具的幫助下,獲得大量的知識與信息。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其知識權威在數字化知識共享的沖擊下逐漸削弱。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中小學生的成長環境容易被數據充斥。其一,信息化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知識接觸范圍,如公開課、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線上教育模式不斷涌現,而教師自身儲備、更新知識的時間、精力往往受限;其二,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下,世界各地的知識資源通過信息化手段盡可共享,突破了經濟、文化、時間和場域的制約,各種各樣的信息化平臺提供了多元化、多渠道的知識獲取途徑,知識的易獲取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的知識權威;其三,當前信息和知識更新迭代速度迅猛,而教師自身更新知識的速度相對較慢,難以滿足學生對文化前沿和新鮮信息獲取的需求。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需要有效應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創新開發與利用,成為適應社會的信息化人才。

(三)教師的傳統教學經驗面臨挑戰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學過程和評價方式的全方位變革影響著教師的傳統教學。傳統的教學經驗指的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感性認識,即教師制定教學計劃,通過對客觀對象學生的主觀觀察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的過程。教師的傳統教學經驗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判斷,判斷的依據多為學生的分數以及課堂反應情況,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很難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也很難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價值。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育平臺利用技術賦能,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評價數據的收集進行量化分析,診斷其存在的問題,評估其學習過程,從而改進教學設計,生成與學生相匹配的線上課堂;教師還可以從海量的學習數據中總結教學經驗和規律,教育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更改線上教師的教學經驗,在短時間內打造優秀教師。這樣一來,教師的傳統教學經驗面臨挑戰。

三、中小學教師角色的新定位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學校的教育作用是不可被替代的,教師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術賦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師勞動力,且教師的角色有所轉變,教師的分工也越來越細致。只有順應時代背景,重新定位教師角色,激發教師對新型教育生態的進一步探索,培養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能促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一)社會屬性的培養者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性是人類所特有的屬性。教育是社會系統中的子系統,其對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因此,教育會作用于學生的社會屬性,而教師是培養學生社會屬性的主要橋梁。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和思維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小學生社會化角色不單單是陳述性知識的積累,其社交能力關鍵在于環境的熏陶,教師的言行這類隱性教育在學生社交能力中會轉化成顯性教育。

和諧密切的師生、生生關系將產生巨大的學習效果和社會效應。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師需要有意識地營造社會性氛圍。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積極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在合作中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形成網絡學習共同體,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二)海量知識資源的篩選者

傳統教育中,學生掌握知識主要是通過灌輸式教學和機械性記憶的方式,教師就像是“二手課本”,不斷向學生輸送知識,導致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自主選擇權。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學生很容易獲取海量的知識。但是,在海量資源中,各類信息良莠不齊,而中小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若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易出現價值觀偏差等不良現象。因此,教師要充當海量知識資源篩選者的角色,營造積極健康的知識環境。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教師首先要成為自主學習者和終身學習者。一方面,教師要以身作則,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利用數字化的積極功能幫助自己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要終身學習,在數據化的知識海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通過對學生性格特征、學習風格和學習能力的觀察,篩選有益于學生成長的知識并對其進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海量知識加以選擇和整合,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

(三)加強德育工作的堅守者

當下的中小學生從小就生活在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信息空間的三元空間內,成長在一個通過網絡可以開展個性化學習的時代。人工機器人、智慧化平臺、虛擬技術等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正挑戰著社會規范、公共道德、數字倫理。虛擬世界的運行法則深刻影響著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而且,機器不具備心理屬性,不能讀懂人類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意識到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自己是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堅守者。

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讓學生找到信息空間與真實世界的連接點,讓學生深刻認識數字技術應用中的風險與挑戰。教師除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外,還要開展教育數據倫理問題的探討,規范學生在信息空間的使用行為。

(四)發展思維能力的創新者

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需要的是能夠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創新型人才,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可以說是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高階思維能力包括想象力、創造力、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維等,是較高層次的心智活動。這一能力的形成不僅需要以基礎知識為堡壘,還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不斷嘗試、探究、想象、行動等一系列過程。

智能化技術能夠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數據,從而改進教學,但是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不斷地嘗試、發現,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并不斷反思,不斷改進解決問題的方法。簡言之,就是不斷激發學生內在潛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開放性的答案是智能教師無法判斷的。因此,需要現實中的教師加以引導,并將智能化設備作為輔助。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指出,對于基礎教育而言,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然選擇。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數字技術對于推動教育改革具有巨大的潛能,在賦能教育的發展、產生更高價值的同時也帶來更多挑戰,對教師職業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師在數字化時代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便支撐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莉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特征、基本原理和政策要素[J].電化教育研究,2023(4).

[2]戴嶺,祝智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邏輯起點、目標指向和行動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3(7).

[3]陳云龍,孔娜.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挑戰與建議[J].中國教育學刊,2023(4).

[4]鄒太龍,康銳,譚平.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的角色危機及其重塑[J].當代教育科學,2021(6).

[5]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6]林德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師角色的重構[J].中國教育學刊,2020(2).

[7]范國睿.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J].教育發展研究,2018(10).

[8]馮永剛,陳穎.智慧教育時代教師角色的“變”與“不變”[J].中國電化教育,2021(4).

[9]田小紅,季益龍,周躍良.教師能力結構再造: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3).

[10]祝智庭.對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行動要有新認知[J].人民教育,2023(Z1).

(責任編輯:趙昆倫)

猜你喜歡
中小學教師教師角色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大數據時代下高職英語教師角色定位初探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教育行動研究可促進中小學教師科研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電子白板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應用探討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中小學教師職前培訓面臨的現狀與解決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