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化創作:AI創作英語歌謠的案例研究

2024-02-21 19:47熊怡珺
英語學習 2024年1期
關鍵詞:歌謠詞匯創作

熊怡珺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頒布以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語課程教與學的方式變革不斷深入?!墩n標》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鼓勵學生保持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教育部,2022)。英語歌謠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工具,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語言技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然而,教師在創作符合教學目標的歌謠時往往面臨資源和時間的限制。本研究旨在探索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技術在歌謠創作中的應用,分析其在幫助教師落實教學目標中的潛力與意義,并以案例闡述具體的實踐策略。

《課標》提倡的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教育部,2022)。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仍沿用單一機械的教學方法,以詞匯和語法教學為核心,以重復記憶語言知識和機械操練語言技能為主要教學方式。然而,這種方法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杜蕊伶等,2020),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不理想(鄭媛媛,2014)。歌謠是一種將音樂和語言有效結合的教學工具,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袁瑩,2018),還有助于提升其語言技能和自信心(張繼東,2022;左小寧,2023)。然而,不是所有教師都擅長創作歌謠和韻句,歌謠教學資源存在內容開發不足、目標不明確、選取不精確等問題(陳玉霞,2022)。隨著AI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語言學習領域的應用實踐不斷深入,在基礎外語教學中融入AI技術為教學方式的創新變革創造了新的可能。因此,探索AI在歌謠創作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有助于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資源,進而更好地適應《課標》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索AI在初一英語教學歌謠創作中的應用及其對落實《課標》要求的助力,評估這些歌謠對學生語言技能和學習動力的影響。

為達到這一目的,本研究聚焦于以下關鍵問題:

1. AI技術如何提高教師在歌謠材料創作中的效率和創造力?

2. AI創作的歌謠能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技能和課堂參與度?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本研究希望為英語教育領域提供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實用的教學策略,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教育需求和挑戰。

根據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學生通過與學習材料互動而建構知識的主動過程(范琳、張其云,2003)。當學生通過歌謠學習新單詞時不僅記住了單詞,還通過節奏和韻律的互動來理解和使用它們。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建構知識,而不是單純地記憶事實??死甑恼Z言輸入假設強調可理解性輸入在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性(李國英,2005)。學生通過歌謠接收到的語言既在理解范圍內,又略帶挑戰性,這促進了他們的語言習得。歌謠的重復性和韻律特性使得語言輸入更加吸引人和容易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習得效率。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強調社會互動在認知發展中的重要性(高艷,2008)。在英語教學中,歌謠鼓勵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和群體互動。例如,學生可以一起唱歌,討論歌詞的意義,甚至可以一起編排舞蹈。這些活動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還有助于促進社會和文化意識的發展。

歌謠在英語教學中展現出強大的適應性,這得益于其與現代英語教學核心理念的契合。當前的英語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重視任務驅動,關注多元智能的培養,注重情感體驗,并提倡通過評價來促進學習(王薔等,2022)。歌謠通過其獨特的韻律和節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需求(袁瑩,2018);它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和應用新知識,同時促進多元智能的發展(左小寧,2023)。歌謠中豐富的情感元素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跨文化意識,為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跨文化視角(程愛萍,2023)。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評估學生對歌謠的學習和表現來促進學習,使教學更加貼近現代教育的需求(袁瑩,2018)。綜上所述,歌謠作為一種多功能的教學工具,能夠有效地融入英語教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習興趣。

本案例研究基于人教版《英語》(Go for it?。┢吣昙壣蟽訳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在本單元中,學生需要學會表達個人的學科偏好并闡述理由。本單元旨在幫助學生探索個人興趣與學科之間的關系,使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型來表達他們喜歡的學科,描述不同學科的特點并表達對它們的看法。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很適合用于歌謠創編,一是歌謠創編允許學生以創造性和個性化的方式進行表達,與本單元描述個人喜好的內容較為契合;二是創編歌謠要求學生使用適當的詞匯和句型,這有助于達成本單元的語言學習目標。

第一步:確定教學主題和關鍵詞。在使用AI創作歌謠前,教師首先要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和主題。本單元的主題是“school subjects”,教師通過梳理單元教學內容和語言學習目標,列出本單元的關鍵詞和短語,如math、geography、science、Monday、fun等。這些將作為AI創作歌謠的基礎詞匯。

第二步:使用Link-AI生成歌謠。打開Link-AI工具(默認模型為ChatGPT-3.5,可通過右上角齒輪切換模型),輸入包含單元主題和關鍵詞的提示語(prompt),并指定難度。提示語要盡量清晰,如:“創建一首關于school subjects的英語歌謠,關鍵詞包括math、geography、science……請確保用詞簡單,適合英語初學者?!?/p>

第三步:自定義和調整。教師要注意評估AI生成的歌謠,并根據實際教學需求進行調整,如歌謠中的某些詞匯對學生來說過難,教師可將其替換為更簡單的同義詞;去除某些重復語句;替換韻腳等。

經過筆者多次試驗與調試,在使用AI工具創作歌謠時,輸入以下提示語能夠得到適合教學的歌謠,內容輸出質量較為穩定,可供教師參考使用。

我是一名英語教師,希望創作一首適合……(輸入學生年級或具體學情)學生的英語歌謠。我的教學目標是……(填入教學目標,如特定語法點、目標詞匯或文化主題)。

關鍵詞包括……(列出相關的詞匯和短語)。

我希望歌謠簡單易懂。請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內容的相關性。歌謠請用英文輸出。

筆者根據前述步驟,使用Link-AI工具創作了基于教材單元內容的歌謠,并進行了適當修改,如調整語句順序、去除冗余的疊句(chorus)部分等。為避免重復韻腳或出現生僻詞匯,筆者讓AI重新生成了歌謠的部分段落。從開始創作到定稿的過程總計約5分鐘,最終生成的歌謠文本如下:

Chinese on Monday, learn to write,

Words like pictures, shiny and bright!

Math on Tuesday, numbers are key,

Counting and solving, sounds easy!

English on Wednesday, words we say,

Reading and talking in a happy way!

History Thursday, tales of old,

Exciting stories, bravely told!

Friday’s P.E., running, feeling free,

Healthy and happy, as we can be!

Music time, with beats so cool,

Singing and dancing, in our school!

Science fun, with things to try,

Look at the stars, up in the sky!

Geography, maps we see,

Interesting world, across the seas!

Teachers guide us, showing the way,

In school we learn, grow, and play!

Teachers guide us, showing the way,

In school we learn, grow, and play!

這首歌謠巧妙地融合了本單元關于學科、星期、評價、活動的核心詞匯,采用輕快的節奏和押韻形式,使內容生動且易于記憶。歌謠通過強調學習、成長和游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享受學校生活,文化和情感元素的融入增強了其吸引力和教育價值。

筆者將該歌謠運用至本單元第一課時(聽說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需要跟隨一首節奏強烈而緩慢的伴奏把這首歌謠說唱出來,作為本節課的總結。筆者一共在兩個班級開展了歌謠教學,分別是筆者所任課的A班(該班期中考試區排位約第90名)以及筆者在參加本區教學比武活動時所接觸的B班(該班期中考試區排位約第10名)。

A班學生最初因為歌謠中生詞較多而對活動感到畏懼,但在嘗試中逐漸放松。學生觀察并掌握了歌謠規律的節奏和韻律,在發音時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響亮。在遇到像exciting這樣的生詞時雖然會放慢語速,但不會就此打住,仍愿意不斷嘗試。一些學生甚至主動分享了通過押韻猜測發音的經驗。學生普遍表現出對歌謠的喜愛。

B班學生迅速掌握了歌謠的內容和節奏,在朗讀時展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自信。他們大聲、有節奏地誦讀歌謠,并通過身體動作展現歌謠的節奏。盡管在遇到教材以外的詞匯時有些許猶豫,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夠流利地朗讀。一位自稱膽小的學生在被邀請上臺領唱時,甚至表演了霹靂舞,全班學生為他的表現歡呼,將課堂氛圍推向到高潮。

在學力較弱的班級開展歌謠教學有助于學生克服對英語學習的畏懼。歌謠的押韻和節奏有利于學生快速熟悉語篇,掌握發音規則,進而提升他們的自信心。為進一步提升歌謠教學的效果,教師在用AI創編歌謠時要注意融入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在教學時可提前向學生解釋歌謠中的生詞,以增強他們的興趣和參與度。

在學力較強的班級開展歌謠教學時,學生通常具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歌謠的挑戰性和深度,如引入復雜語法和豐富的文化內容,來進一步拓展他們的語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創作,比如編寫與特定主題相關的歌詞,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筆者通過課后問卷調查、學生集體訪談、評委一對一訪談等收集了歌謠教學的相關反饋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評估,結果如下:

在A班的28名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24人)對歌謠持正面態度,其中19名學生表示自己明顯感受到自信心的提升。這凸顯了歌謠在增強學生自信和參與度方面的有效性。同樣,在B班的39名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36人)表示他們非常喜歡或有一點喜歡歌謠,有20名學生表示歌謠在提高自己的讀音和拼讀能力方面作用顯著,對他們的英語學習幫助較大。

學生訪談表明,A、B兩班的學生普遍認為歌謠的押韻和節奏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顯著提升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雖然剛開始參與活動時,歌謠的快節奏和生難詞語可能會給一些學生造成一定困難,但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逐漸適應,最終認可歌謠在強化詞匯記憶和理解方面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歌謠創設了一定語境,在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生詞的效果上比單純背記詞匯更好,這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詞匯學習的信心。

評委訪談顯示,歌謠不僅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方面效果顯著,還能對學生的語言技能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有助于提高學生發音的準確性和詞匯運用能力。

在教學比武活動后的經驗交流會上,本研究的成果吸引了多名本區英語教師的關注。他們對AI創作的歌謠表現出濃厚興趣,并向筆者詢問相關細節。為了分享這一創新方法,筆者向他們展示了AI創作歌謠的具體步驟和參考模板。這一分享不僅提供了實用的工具,也啟發了更多教師對于英語教學方法革新的思考。

隨后,為了進一步探究這種方法的實際效果,筆者通過在線聊天工具對其中的5名教師進行了深入訪談。這些教師來自不同學校,具有不同的教學背景和經驗。在訪談中,他們一致表示,利用AI技術創作歌謠顯著提升了他們的備課速度和效率。他們都分享了自己的體驗,如一位教師提到,AI使她在備課時能快速創作出多首符合教學目標的歌謠,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強調AI技術的應用不僅節省了備課時間,還激發了他們在教學工作中的創造力。例如,一位教師分享說,她在使用AI技術后,開始嘗試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當下流行的話題來創作歌謠,這使得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有吸引力。另一位教師則提到,AI技術的應用使她更敢于嘗試不同風格和復雜度的歌謠,從而豐富了她的教學內容。

這些訪談結果印證了AI技術在教育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僅為教師提供了高效的教學材料創作工具,還拓寬了他們的教學視野,鼓勵他們探索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這些發現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展示了AI技術如何在現代教育環境中創造價值,提高教學質量。

本研究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展示了AI技術在英語教育中創作歌謠的有效性。AI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教學效率,也增強了教師在教學內容創作上的創造力。通過在不同學力水平的班級中應用AI創作的歌謠,筆者觀察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度和語言技能有了明顯的提升。此外,AI創作的歌謠還在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課堂互動性和趣味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本研究及后續的分析,筆者從三個方面提煉出對今后相關研究與實踐的建議。從教師層面來說,建議教師積極學習和掌握AI技術,以便更有效地將技術融入教學實踐。教師應定期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反饋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從學校層面來說,學校應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培訓,支持教師在AI技術應用上的進步;應鼓勵教師探索和實踐創新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AI技術在其他學科和不同教學環境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進一步優化AI工具以滿足教育領域的特定需求。

AI對歌謠創編的成功應用,顯示了其在更廣泛教育領域的潛力。教師可以考慮將AI技術應用于更多需要創編素材的場景,如故事創作、情景對話、課堂演示等。通過AI技術,教師可以快速生成與學生興趣和學習目標相符的教學內容,這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因此,將AI技術的應用范圍擴展到更多教育場景,將是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

陳玉霞. 2022. 小學高年級英語歌曲歌謠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以上海市靜安區三所小學為例[D]. 長春: 吉林外國語大學.

程愛萍. 2023. 巧借歌謠資源, 提升英語課堂質效[J]. 英語畫刊(高中版), (11): 49—51

杜蕊伶, 田龍菊, 丁蘋蘋, 等. 2020.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基礎教育論壇, (13): 6—9

范琳, 張其云. 2003.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 外語與外語教學, (4): 28—32

高艷. 2008. 從社會文化理論的角度論語言教師的中介作用[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3): 93—96

李國英. 2005. 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與我國外語教學[J]. 高教探索, (1): 75—76

王薔, 周密, 孫萬磊. 2022. 重構英語課程內容觀,探析內容深層結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內容解讀[J]. 課程·教材·教法, (8): 39—46

袁瑩. 2018. 英語歌謠在初中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

張繼東. 2022. 談音樂融入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策略[J]. 學周刊, (9): 98—99

鄭媛媛. 2014. 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的探討[J]. 考試周刊, (53): 175—176

左小寧. 2023. 活用chant改進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討論[J]. 校園英語, (5): 171—173

湖北省武漢市第六十四中學漢正校區教師。

猜你喜歡
歌謠詞匯創作
幸福歌謠
春天的歌謠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春天的歌謠》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本刊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