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渤海國水產捕撈探析

2024-02-21 02:29劉海洋岳新超
北方文物 2024年1期
關鍵詞:昆布海豹渤海

劉海洋 岳新超

(1.海南大學 2.長春師范大學)

〔內容提要〕 唐渤海東瀕日本海,疆域內水系縱橫交錯,水產品種類豐富、數量繁多,依據所處水域可分為海洋水產品與內陸水域水產品兩部分。豐富的水產捕撈為渤海國漁獵文明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唐代漁業繁盛為渤海國漁業開發、利用提供了外部推動力。通過考證渤海國水產捕撈業,以及分析唐文化在渤海國水產捕撈業中的影響,明晰渤海國漁業從謀生手段變為促進地方政權建設、穩定社會秩序的國家工具的轉變過程。由點及面,進一步認識唐文化在東北地區文明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漁業作為傳統大農業即“農林牧副漁”組成部分,在東北農業經濟史上占據著獨特地位,構成了東北地區民族政權“漁獵文明”發展基底。水產品(又稱漁業資源)是漁業生產的主體,不同文獻資料中對水產資源、水產業、水產品等定義不一①。綜合各方觀點,本文所謂的水產品是指生活在天然水域中、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生物資源,根據所處水域分為海洋水產品與內陸水域水產品兩部分。

渤海國于7世紀末在東北地區崛起,后接受唐朝冊封,成為唐在東北地區重要的藩屬國,在唐文化影響下國力強盛,史稱“海東盛國”。渤海盛時疆域東至今日本海,北至黑龍江中游一線,南至泥河一線與新羅相接,西至松嫩平原中西部地區。渤海國東鄰日本海,疆域內水系眾多,大型江河有松花江、綏芬河、牡丹江、烏蘇里江、圖們江等,另有興凱湖、鏡泊湖等大型天然湖泊。渤海國擁有種類繁多、數量豐富的水產品,這些水產品在渤海國經濟發展以及朝貢外交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下對渤海國水產品做簡要考證。

一、渤海國海洋水產品

渤海國東鄰日本海,且有一段時間據有遼東地區,故得以南瀕渤海、黃海海域,擁有廣闊海域可以進行海洋水產品開發利用。渤海國先民就擁有出海打魚的能力,《日本書紀》欽明天皇五年(545年)十二月條載:“越國言:于佐渡島北御名部之碕岸有肅慎人,乘一船舶而淹留。春夏捕魚充食?!雹诖颂幩岬拿C慎人應為《日本書紀》對靺鞨先民稱呼的沿用。由此可以得出,渤海國先民不僅有能力從事海捕,甚至有一定遠洋捕魚能力。渤海國史籍可考的海洋水產品種類繁多,有昆布、海豹、鯨鯢魚、鯔魚、螃蟹、石舉、膠魚(大馬哈魚)等。

(一)昆布

《新唐書·渤海傳》載渤海國“俗所貴者”有“南海之昆布”,可知渤海國南京南海府盛產昆布,且質量優等,成為地方名產?!秲愿敗?“(開元二十八年)十月,渤海靺鞨遣使獻貂鼠皮、昆布?!雹劾ゲ疾粌H在渤海國內部聞名,還被選為進獻唐王朝的朝貢品?!袄ゲ肌睘楹挝?陶弘景認為:“(昆布)今惟出高麗。繩把索之如卷麻,作黃黑色,柔韌可食?!稜栄拧吩?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綸,此昆布亦似組,恐即是也?!雹芗串a于朝鮮半島附近的昆布為一種外形類似于“組”的海藻。查詢《說文解字注》得“組,綬屬也。其小者以為冠纓”⑤,組是綬帶的一種,可知朝鮮半島附近出產的昆布是一種帶狀海草。所以,位于今朝鮮半島東北部的渤海國南京南海府,所產昆布可推得為如今之海帶。關于昆布原植物有不同于陶弘景的記載,有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門討論⑥,得出唐代醫書中記載的昆布原植物因產地不同分為兩種,但可以確定產于朝鮮半島海域的昆布原植物為今之海帶。

(二)海豹

“(開元十八年五月)己酉,渤海靺鞨遣使烏那達利來朝,獻海豹皮五張?!雹叱澈曃锲分杏泻1?新羅進獻的朝貢品中也多見海豹皮,可知,海豹皮為東北地區及朝鮮半島民族政權主要特產之一。今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有使用海豹皮制作衣服、帽子、房屋覆蓋物甚至皮劃艇的傳統??芍?海豹皮具有防寒保暖且防水的特性,其進獻至唐朝主要用途也應是制作服飾、帽子等。另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景德二年)己卯,召輔臣于龍圖閣觀契丹禮物及祖宗朝所獻者……海豹皮韉二具?!雹嗫芍1ひ部芍谱黢R具。

海豹多生活在寒溫帶海域,史籍所見有關海豹皮記載均與東北地區有關⑨。因此,東北及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為唐王朝海豹皮的主要來源地。從目前各種海豹分布范圍看,渤海國轄地內可見有髯海豹、帶紋海豹、斑海豹、環斑海豹四種,分布于安邊府、安遠府、定理府、龍原府、南海府等沿日本海地區。從朝貢海豹皮的數量來看,海豹皮屬于名貴物產,應該只在唐王朝上層社會流通,因其舒適度與稀有度高成為唐朝象征高貴身份的皮毛之一。

(三)鯨鯢魚

《冊府元龜》記載:“(開元七年)八月,大拂涅靺鞨遣使獻鯨鯢魚睛、貂鼠皮、白兔貓皮?!雹狻缎绿茣份d:“拂涅,亦稱大拂涅,開元、天寶間八來,獻鯨睛、貂鼠、白兔皮?!笔芳凶钤鐚Α蚌L鯢”的記載為《左傳》:“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于是乎有京觀以懲淫慝?!薄墩f文解字注》中對(即鯨)的解釋為:“,海大魚也。從魚,畺聲?!洞呵飩鳌吩?‘取其鯢?!睋丝芍?在唐前就有關于鯨鯢的記載,鯨鯢為海中大魚?!杜f唐書》中對“海中大魚”有這樣的描述:“海中大魚有時半出,望之如山?!碧坪笪墨I中也有類似“如山”的大魚記載,《太平御覽》載:“《嶺南異物志》曰:南方常晴,望海中,二山如黛……屬有人從山來,說云:‘閣魚因鳴吼吹沫,其一鰓掛山巔七日,山為之折,不能去,鳴聲為雷,氣為風,涎沫為霧?!贝颂幦缟酱篝~正是鯨鯢。結合上述文獻記載中海中大魚“如山”“鳴聲為雷”等特征,基本可知見于唐人記載的大魚、鯨鯢、鯨等為今日之鯨類動物。

鯨類動物體型碩大,捕得后難以呈貢于唐朝,因此,選擇其中相對易于儲存的部分作為朝貢品,這就是見之于記載的“鯨睛”。從字面意思上看,“鯨睛”即鯨類動物的眼睛。胡梧挺對“鯨睛”究竟為何物進行了探討,結合史料記載,以及動物學家對鯨類眼睛的研究得出“鯨睛”確為鯨魚眼球,且“鯨眼球在歷史上確實有可能因其所具有的‘夜有光’‘如水精之磨’等特性而被用作佩飾珠寶”。

(四)鯔魚

《冊府元龜》記載:“(開元十七年)二月,渤海靺鞨遣使獻鷹。是月,渤海靺鞨遣使獻鯔魚?!滨欞~是中國古代多見于記載的美食之一,烹制方法多樣。有言制作“魚膾”,鯔魚為上:“吳主共論鲙魚何者最美,象曰:‘鯔魚為上?!币嘤兄谱鳌棒~醬”“鯔魚魦魚第一”的記載,亦可“以鹽藏鯔魚兒一斤,不啻千筒,生擘點醋,下酒甚有美味”。由此可知,鯔魚在“食魚成風”的唐朝也是重要食用海魚,同時,也可知鯔魚產地多且在民間市場存在流通。

在其他有關渤海國進貢魚類記載中,存在干制魚進貢,渤海國距唐都長安遙遠,難以實現活體鮮魚運輸,那么渤海國進貢鯔魚也有干制的可能。干制鯔魚除存在特殊風味之外,難以使用上述鯔魚常見做法制作。而醫書記載鯔魚有利五臟、開胃消食等功效,因此,相較于作為食材進貢,鯔魚作為藥材被渤海國選作朝貢品進貢的可能性更大。

(五)螃蟹

“渤海螃蟹紅色,大如椀,螯巨而厚,其跪如中國蟹螯?!奔t色,體型大,蟹螯大且厚,足與普通螃蟹的螯一樣大。結合其外形特征以及渤海國瀕臨日本海的地理位置,參考該海域蟹類可大致得出今主要生活于日本、俄羅斯和半島北部海域的伊氏毛甲蟹當為史料記載的“渤海螃蟹”。伊氏毛甲蟹又稱北海道毛蟹,因其紅色體色又稱紅毛蟹。

(六)石舉

(七)膠魚(大馬哈魚)

《契丹國志》記載“次東北至靺鞨國……不進貢亦不爭戰,惟以鷹鶻、鹿、細白布、青鼠皮、銀鼠皮、大馬膠魚皮等為交易,西南至上京五千里”。據方位可基本推得此處靺鞨國為黑水靺鞨地,且大馬膠魚皮可作為交易物,可知其產量較大,因此,黑水靺鞨地產這種“大馬膠魚”。史載渤海初以“德里府”與黑水靺鞨相接,學界研究認為“德里府”轄地在今南城子古城與牡丹江邊墻處。后大武藝在位時渤海國“斥大土宇”,黑水靺鞨被渤海國羈縻統治,黑水靺鞨境內的諸多水系與東北部廣袤海域為渤海國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水產,“大馬膠魚”即代表水產之一。

另據金毓黼考《柳邊紀略》等得“大發哈魚色淡黃若文錦可為衣裳及為履襪”,“疑此即所謂膠魚皮”。大馬哈魚為冷水性溯河產卵洄游魚類,廣泛分布于渤海國及其羈縻的黑水靺鞨諸部鄰近海域及其境內諸大型水系中。今生活在該地區的赫哲族仍有以大馬哈魚皮制衣的習俗,其先民即黑水靺鞨諸部,因其魚皮制衣的習俗被蔑稱“魚皮韃子”。綜合上述可推得大馬膠魚皮即大馬哈魚皮。

二、渤海國內陸水域水產品

渤海國轄境內河流、湖泊密布,有發展內陸水域漁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時至今日,東北地區仍為我國最主要淡水魚產地之一,民間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之說,在未有過度環境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的渤海國時期,該區域內淡水水產品應更為多樣。

(一)湄沱之鯽

湄沱之鯽可謂渤海國內陸水域水產品中地理標志性特產,同樣見之于渤海國“俗所貴者”行列中?!恫澈鹃L編·食貨考》中引《寧安縣志》,湄沱之鯽“極富紅翅、紅尾、紅鱗,厚而短,異常肥美,所稱湄沱湖之鯽,即指此也”。圍繞渤海國湄沱湖地理位置,學界有“興凱湖說”與“鏡泊湖說”兩種主要觀點。單就本文著眼點即魚類生存、繁殖角度來說,湄沱湖為今鏡泊湖觀點更加可信。魚類棲息地變化是一個極為長期的過程,在這種時間單位中,1000年左右時間并不會導致優勢魚種的自然改變。而在興凱湖與鏡泊湖相關的文獻記載中也未見濫捕、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非自然活動導致的優勢魚種更換乃至滅亡記錄,因此,興凱湖與鏡泊湖近現代優勢魚種與渤海國時期相差不會太大。

《東三省紀略》記興凱湖漁產為“鰉魚長丈余或八九尺。味極鮮美。其次,則為大馬哈魚(此俗名即莊魚也)。沿岸赫哲人概以捕此魚為生計”,而不見興凱湖特產鯽魚記載。與興凱湖不同,鏡泊湖產鯽魚多見記載:“鯽魚大者三斤,小者若灤鯽,鮮美不可名狀……蓋寧古塔城臨虎兒哈河,冰開后,無貴賤大小,以捕魚為樂,或釣、或網,或以叉,或以槍,每出必車載而歸,不須買也?!苯耒R泊湖湖鯽也是鏡泊湖特產魚,體寬背厚,味道鮮美,與史載相似。因此,從漁業捕撈角度看,鏡泊湖比興凱湖更有可能為史載之湄沱湖。今鏡泊湖湖鯽應為鯽的地方類群品種銀鯽,體長約為體高的1.9~2.4倍;側線鱗29~33片;一般體背側灰黑色,腹部淡白色;胸鰭、腹鰭、臀鰭以灰白色、淡紅色為主;背鰭、尾鰭灰黑色。史見“紅翅、紅尾、紅鱗”可能為其淡紅色臀鰭或者紅黃鯽魚變異體。

(二)文魚

《冊府元龜》載:“(開元二十六年)閏八月,渤海靺鞨遣使獻豹鼠皮一千張,干文魚一百口?!薄稜栄帕x疏》中對“鱧”是這樣介紹的:“今玄鱧是也。諸魚中唯此魚膽甘可食,有舌,鱗細有花文,一名文魚。與蛇通氣,其首戴星則北向。爾雅翼云,鱧魚圓長,而斑點有七點作北斗之象皆其狀也?!笨芍聂~即“鱧”。李時珍言:“鱧首有七星,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禮,故謂之鱧。又與蛇通氣,色黑,北方之魚也?!苯榻B了“鱧”的分部方位為北方。結合其外形及分布情況,可知渤海國進獻文魚應為鱧科中的“烏鱧”?!吨袊r業百科全書》中對烏鱧今分布范圍介紹為“分布于中國除西部高原外的各大江河和朝鮮、日本”,其在東北地區廣泛生長繁育,并存有烏鱧黑龍江亞種。烏鱧可作藥用,鮮用干制均可,渤海國藥產豐富,干文魚除便于保存運輸外,亦可作藥用,因而為渤海國選擇作為大宗進獻之物。

(四)鱘鰉魚

上文提及《東三省紀略》記興凱湖中,鰉魚產量大,身長味美,是興凱湖代表性水產。鱘、鰉為兩種魚,即鱘魚與達氏鰉,因“鰉極似鱘,不易識別”故經常鱘鰉合稱?!镑\鰉魚,混同江出……巨口細睛,鼻端有角,大者丈許,重可達三百斤”,可見,東北地區鱘鰉魚產量大且質量優。李嵩巖對遼代春捺缽鉤魚與頭魚宴進行研究,認為頭魚應為今之鰉魚,遼代春捺缽鉤魚地在今松花江等地。上述文獻中所述混同江、興凱湖等在唐時均位于渤海國轄區內,印證了渤海國轄地內有大量鱘魚、鰉魚分布。

(五)大白魚等

今原渤海國轄地內淡水魚種類還有很多,例如,興凱湖特產青梢紅鲌即大白魚,以及鯉魚、鰱魚、鳙魚、鱖魚、青魚等,這些魚類也有很大可能在渤海國時期就生活在這一區域,構成東北漁獵文明的發展基礎。

三、唐代漁業興盛對渤海國的影響

唐宋時期為我國傳統漁業發展的高峰,唐代漁業呈現出全方位發展的態勢:在經濟方面,唐代漁業產區增加,水產品種類及產量也隨之增加,進而催生了水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在銷售市場上的活躍;在社會階層方面,漁業經濟的發展使得專門從事漁業生產的漁民越來越多,甚至在一些區域捕魚的漁民已經超過了從事耕作的農民。

在唐朝出現了一個“魚文化”高潮。第一,“食魚之風”在唐朝盛行,做法花樣繁多,制作技藝高超?!队详栯s俎》:“進士段碩嘗識南孝廉者,善剁鲙,殼簿如縷,輕可吹起,操刀響捷,若合節奏?!逼渲谱黥~膾技藝可謂出神入化,還有魚醬、魚干、魚羹等。第二,賞魚成為唐朝貴族主要娛樂活動之一,《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曾“養魚數頭,鮮活可愛”,以“裝景致,助兒女之習”等。第三,與魚相關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渤海國受唐文化影響深遠,唐朝漁業空前興盛也會對渤海國多方面形成深遠影響,以下做簡要分析。

(一)朝貢品的選擇

唐朝漁業興盛,王室對珍稀、獨特的水產品抱有極大興趣。因此,渤海國在進行朝貢物品選擇時亦會“以己特產,投彼所好”。見于記載渤海國及其附屬勢力向唐朝進獻的水產類朝貢品有:

“(開元七年)八月,大拂涅靺鞨遣使獻鯨鯢魚睛、貂鼠皮、白兔貓皮?!?/p>

“(開元十七年)二月,渤海靺鞨遣使獻鷹。是月,渤海靺鞨遣使獻鯔魚?!?/p>

“(開元十八年五月)己酉,渤海靺鞨遣使烏那達利來朝,獻海豹皮五張?!?/p>

“(開元二十六年)閏八月,渤海靺鞨遣使獻豹鼠皮一千張,干文魚一百口?!?/p>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渤海靺鞨遣使獻貂鼠皮、昆布?!?/p>

即昆布、海豹皮、鯨鯢魚睛、鯔魚、干文魚五種,這五種朝貢品可依據用途分為觀賞用與藥用兩類。其中,昆布、鯔魚、干文魚均有藥用價值,因自渤海國運至唐都長安路途遙遠,難以鮮活運輸,因此,均應采用干制的方法才得以運至長安。鯨鯢魚睛與海豹皮則做裝飾及穿戴之用,屬于觀賞類朝貢物品。

(二)漁具、捕魚法的傳入

唐代相較于前代漁具裝備以及捕魚法都有了長足進步,在皮日休及陸龜蒙二人所作漁具組詩中有詳細表述,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皮日休《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釣筒》及陸龜蒙《漁具詩·釣車》中體現的利用釣筒、釣車的“釣”魚法;第二,陸龜蒙《漁具詩·射魚》:“彎弓注碧潯,掉尾行涼沚。青楓下晚照,正在澄明里。抨弦斷荷扇,濺血殷菱蕊?!薄稘O具詩·叉魚》與皮日休《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叉魚》“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照見游泳魚,一一如清晝”中體現得較為原始的利用魚叉等捕魚的方法;第三,陸龜蒙《漁具詩·網》“大罟綱目繁,空江波浪黑。沈沈到波底,恰共波同色。牽時萬鬐入,已有千鈞力。尚悔不橫流,恐他人更得”等詩中體現的用網捕魚方法;另外還有獸捕、籠捕等捕魚方式。

渤海國先族自肅慎始便為漁獵民族,勿吉、靺鞨以及渤海國境內曾居住的挹婁、沃沮等民族均長于漁獵,但捕魚方式相對原始。據梁玉多考證:“渤海的漁業技術較發達,人類常用的幾種捕魚方式在渤海都有體現……如網捕、魚鉤、魚叉、魚鏢、利用魚鷹捕捉等?!辈澈皯椣笾袊边^程中,全方位學習唐朝,包括學習唐朝各項技術以及制度等,見之于《漁具詩》中的新型漁具、捕魚法也應被渤海國學習借鑒。另外,唐在工部下設水部司,主掌事務中便有“漁捕”之事,渤海國“憲象中國制度”時,設信部與唐工部對應,渤海漁業發達,應設專員掌漁捕、水產管理等事,該專員應設于信部之下。渤海國漁具、捕魚法具體內容前人之述備矣,此不贅述。

(三)傳統捕撈業向養殖漁業發展

渤海國先族雖長于漁獵,但渤海國向唐朝展開系統漁業學習之前,渤海國的漁業發展模式仍為傳統捕撈業。捕撈水產品僅作為一種生產生活用品獲取方式,捕撈業呈現多點分散狀態,無法形成產業化集群,也難以實現豐富水產品支撐下的漁業經濟發展。唐朝先進漁業經營方式傳入渤海國后,渤海國擁有了更為先進的漁具、捕魚法,同時,也擁有了較為完善的水產品管理利用制度,形成了地方名優產品“南海之昆布”“湄沱之鯽”。地方名優產品的出現,標志著這一地區特色水產品產出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有較為穩定的國內銷售市場。漁業經濟的發展會反過來催生出專業漁業從業者。要保證地方名優產品的質量與產量,僅僅依靠傳統捕撈方式顯然行不通,在渤海國統治核心區養殖漁業便應運而生了。唐朝傳入的先進漁業養殖知識、技術為渤海國養殖漁業發展提供了外在保障。

四、結 論

綜上所述,渤海國境內海洋及內陸水域水產品豐富、種類多樣且極富地方特色。這些水產品在渤海國先民以漁獵為生時期便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支撐其日常生產生活的資源基礎。進入渤海國時期,該地區水產品得到了更為充分利用,除發揮作為生活資源作用外,還成為渤海國發展對外關系,尤其是對唐進獻的主要朝貢物,為渤海國置換回豐厚朝貢貿易收入的同時,也在國內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渤海國“俗所貴者”中便有“南海之昆布”“湄沱之鯽”兩種水產品,體現出渤海國統治核心區漁業由傳統捕撈業發展到養殖漁業階段,精細化養殖與開發催生出地方名優特產。

渤海國漁業方面的轉型也是渤海國從原始部落集合體向封建社會轉型的表現之一,這一轉變離不開唐王朝多方面的影響。唐文化傳入讓東北地區民族漁獵生活轉變為漁獵文明,漁獵不再僅僅作為謀生手段,而是成為促進地方政權建設、穩定社會秩序的國家工具之一。這一轉變影響深遠,為后世遼金等政權崛起起到了一定助力,也為今日東北地區獨特漁獵文化打下深厚基礎。

注 釋:

① 《辭?!まr業分冊》側重于在數量方面定義水產資源:“水產資源是指水域中蘊藏的各種經濟動植物(魚類、軟體動物類、甲殼類、海獸類、藻類等)的數量……包括已經成熟可供捕撈和未成熟的預備捕撈的部分?!?參見夏征農主編:《辭?!まr業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第627頁)《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定義水產業又稱漁業,并將漁業資源(即水產資源)定義為“天然水域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經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的總稱?!薄八a業……按作業水域可分為海洋漁業和淡水漁業?!?參見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水產業卷》,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年,第468頁)晉代張華《博物志》卷一稱:“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參見〔晉〕張華撰,范寧校證:《博物志校證》,中華書局1980年,第12頁)故古時水產品即江河湖海中產出的經濟動植物及藻類等產品總稱。

② 孫玉良編著:《渤海史料全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第237頁。

④ 〔南朝梁〕陶弘景編,尚志鈞、尚元勝輯校:《本草經集注》(輯校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年,第319頁。

⑥ 原植物即指中藥材的植物基源,昆布原植物探討參見胡梧挺:《“南海之昆布”:唐代東亞昆布的產地、傳播及應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9年第34卷第3輯。

⑦ 〔宋〕王欽若等編纂,周勛初等校訂:《冊府元龜》(校訂本)卷975《外臣部二十·褒異第二》,鳳凰出版社2006年,第11285頁。

⑧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61,光緒七年(1881年)浙江書局刻本,第17頁。

⑨ 向中原王朝的海豹皮進獻記載見于《新唐書》、《冊府元龜》、《續資治通鑒長編》以及《三國史記》等史料中,進獻者為據有朝鮮半島的新羅,以及彼時已據有東北地區的契丹等。明時嚴從簡所著《殊域周咨錄》中記載東北地區出產海豹皮,明代張天復所著《皇輿考》也有相關記載。因此,唐時東北及朝鮮半島海域為海豹主要生存地區之一。

猜你喜歡
昆布海豹渤海
消痰散結說昆布
渤海大學作品精選
狗和海豹的相似之處
“烈焰”,在渤海邊燃燒
中藥昆布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及抗氧化活性的評價
遼代“斡魯朵”內的渤海人移民
海 帶
昆布與海帶
可愛的海豹
你是我的小海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