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助推高校耕讀教育創新的路徑研究

2024-02-22 19:25李楊
互聯網周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融合創新新媒體

摘要: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中,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廣泛的影響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和教育環境。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新媒體的介入為傳統的耕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開辟融合創新的路徑。耕讀教育是一種結合農耕文化與閱讀教育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接受知識灌輸的同時,也需培養務實與自給自足的精神。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高校耕讀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本文以新時代背景下的耕讀教育為切入點,探究新媒體技術如何助力高校耕讀教育的創新發展路徑,旨在為高校耕讀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以期構建更為高效、開放和動態的耕讀教育新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耕讀教育;融合創新

引言

高校耕讀教育作為一種深耕于農業知識與鄉土文化的教育形態,亟須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實現知識傳播方式的創新和教育路徑的拓展。新媒體的多樣性和互動性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平臺,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強化耕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對農業的深刻理解。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為耕讀教育提供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通過運用互動性強的新媒體,高??梢詣撔聦W生的學習體驗,為知識的傳播與交流創造更廣闊的空間。這一轉變不僅是形式上的創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深刻變革。耕讀教育通過新媒體的推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建設現代農業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耕讀教育與新媒體的融合創新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探索高效、實用的教學新路徑,以適應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新要求。

1. 新時代耕讀教育的內涵

在當代中國,耕讀教育不再是簡單的傳統模式,而是承載著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的教育理念。這種理念深植于中國悠久而深厚的農耕文化土壤之中,繼承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精神傳統。在新時代背景下,耕讀教育正逐步從書本知識的單一傳授轉變為知識與實踐的深度融合,進而成為涉農高校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耕”與“讀”呈現復雜而多變的關系。孟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觀念,表面上似乎是將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對立起來,但實質上是對不同勞動形式的價值的肯定?!案弊鳛閯诹Φ南笳?,“讀”作為勞心的代表,二者并不是簡單的對立關系,而是互相依賴、互為補充的?!墩撜Z》所述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教誨,則更進一步地強調“耕”與“讀”的緊密聯系,反映了古人對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統一性的認知。

在古代,耕讀不僅僅是一種生計手段,更是一種知識分子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追求。耕讀成為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體現在個人層面上的自我完善和社會層面上的貢獻?!案F則獨善其身”中的“獨善其身”指個人在面對困境時,通過躬耕自養保持獨立和尊嚴;“達則兼濟天下”則提倡在條件允許時,要以所學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貢獻于社會的進步。

轉向現代,耕讀教育的內涵愈加豐富,其意義遠超以往。在知識爆炸和信息化社會的今天,新時代的耕讀教育要求對傳統的“耕”與“讀”有更深刻的理解?,F代的“耕”,不再局限于傳統農業生產的范疇,而是要結合現代科技轉變為智慧農業、生態農業。新時代的“讀”,也不應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堆砌,而是要將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倡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此,涉農高校的使命就是要在新時代的耕讀教育中發揮關鍵作用,建立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高校須將耕讀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創新教育內容和方法,通過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強化學生對農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1]。

2. 新媒體助推耕讀文化的創新路徑

2.1 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耕讀教學體系

數字化教育資源平臺的建立成為教育革新的核心,這一平臺整合數字化教材、互動討論區和在線實時講座,使知識傳播的邊界得以擴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密切,知識共享變得無遠弗屆。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推動理論知識的迅速普及,更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探究和學習的可能性。同時,現代耕讀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校積極組織學生走出教室,深入農田,讓學生親手播種、耕作,從中感悟自然規律與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這種體驗式學習極大增強了學生對農業知識的理解。而這一過程中,新媒體的引入為“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與“第二課堂”的實踐操作架起橋梁,使學生能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在理論中指導實踐,形成相互促進、循環往復的良性教育生態。

新媒體教育方法如微課、翻轉課堂的采用,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教師通過線上教學的靈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則通過線上平臺的互動功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的使用,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得以公開展示,鼓勵學生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積極與同伴、教師以及更廣泛的社會群體進行知識和經驗的交流分享。此外,這種在線互動課堂模式實現遠程互動教學,允許遠在田間地頭的農業專家或在實驗室深耕的科研人員,與高校學子實時交流,傳授農業知識與鄉土文化。學生可以通過即時提問和在線討論,與教師和同行進行深入的思想碰撞,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的參與度。

應用新媒體將農業知識的傳播和耕讀文化的內化變得更為生動立體,有效激發學生對農業的熱愛,加強其農業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對策,不僅加強教育的實踐性,更為培養新時代“知農、愛農、學農”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將新媒體的廣泛覆蓋和便捷特性與耕讀教育的實踐特性相結合,不僅極大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還拓展教育的深度。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需求,高校在這一變革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推動教育模式向更加靈活、開放的方向發展,進一步促進知識傳承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媒體技術的融入,讓耕讀教育煥發新的生命力。這種創新的教學體系不僅為學生打開知識的大門,更為他們提供一個多元化的學習平臺,通過線上學習的便捷性與線下實踐的真實性,為高校耕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

2.2 利用新媒體平臺優化耕讀教育內容

新媒體平臺為耕讀教育注入活力,成為推動教育內容創新和優化的有力工具。高校利用這一平臺,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視頻教學、微課等,可以增強知識傳遞的生動性和直觀性。短視頻平臺的運用適合于傳授需要觀察和模仿的農業技能,學生能夠直觀地學習耕種、收割、灌溉等農作技巧。同樣,直播技術的應用使學生可以實時參與田間管理過程,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更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田間勞作,讓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增強體驗感和實效性。

在內容優化上,高校應當及時將農業科研成果納入教學體系,使學生能夠接觸到農業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理論。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興趣的關鍵。此外,通過數據分析工具,教師能夠獲得學生學習行為的反饋,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動態調整,確保教育的個性化。耕讀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旨在將農學專業知識有機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中。在這種模式下,教育內容不僅包括傳統的農史農俗、農耕器具、鄉村治理、鄉村藝術和鄉風民俗,更應介紹農業新業態、新技術。這需要高校教師深入研究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現代農業主題融入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理解并掌握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新媒體平臺還能作為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學生們可以通過制作短視頻將自己對于耕讀文化的理解以及在田間實踐中的感悟,分享給更廣泛的受眾。這種形式的知識傳播和技能展示,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的互動交流。為了更好地促進新媒體在耕讀教育中的應用,高校應該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新媒體應用能力。通過定期舉辦新媒體技術培訓、教學研討會等方式,提升教師運用新媒體進行教學創新的技能和理念,鼓勵教師開發適合新媒體傳播特性的教學內容[3]。

2.3 開發新媒體工具,推廣耕讀文化

隨著新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入滲透,高校在推廣耕讀文化方面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借助新媒體的力量,高??梢詷嫿ㄒ粋€多功能的耕讀文化線上社區,不僅可以成為師生交流農業知識的地方,更是向大眾傳播耕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社區內可以定期發布多樣化的內容,包括視頻教程、互動課堂以及文化專題,使農業知識和耕讀文化的傳播不再受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或地理位置的約束,極大提高內容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特別是通過精心制作的短視頻,不僅生動地展現農業實踐的各個環節,還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得到廣泛傳播。這種形式的內容呈現,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農業實務的理解,也可以有效激發更多人對傳統耕讀文化和現代農業實踐的興趣。

同時,新媒體工具的開發與應用還可以作為記錄和宣傳學生社會實踐的新渠道。例如,利用視頻日志(Vlog)記錄學生在田間實踐的全過程,可以讓學生的勞作成果得到展示,同時也能夠為其他學生提供學習和參與的動力。這種形式不僅能夠豐富社會實踐的表現手段,還有助于構建互動性強、信息共享的教育生態。

此外,借助新媒體的廣泛覆蓋,遠程教學和在線研討會的形式可以進一步突破空間限制,使優質的耕讀教育資源得以迅速推廣,使學生都能夠接觸并吸收豐富的耕讀知識。這種教育模式的創新,不僅提升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更為偏遠地區的學生提供了平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通過積極開發和利用新媒體工具,高??梢栽诟x文化教育的傳播與推廣上取得革命性的進展。從社區建設到內容創制,從實踐記錄到遠程互動,新媒體為耕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耕讀教育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培養出更多對農業有深刻認識和熱愛的人才,為傳統耕讀文化注入現代教育的新鮮血液[4]。

2.4 建立新媒體驅動的耕讀教育評價機制

首先,高校須開發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評價系統,該系統可以實時收集和分析學生在在線學習平臺上的行為數據,包括學習時長、課程互動、作業提交等。這些數據不僅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活躍度,還能揭示學生的學習習慣。通過智能數據分析,教師可以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程度,對于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進行多渠道展示。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學生可以發布自己的農業實踐項目,這些實踐成果的展示不僅可以作為評價的一部分,還能夠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和討論。社會的反饋和互動成為評價學生實踐能力和項目創新性的重要參考。

其次,互動反饋是評價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論壇、即時通信工具等進行實時的交流,教師不僅可以根據這些互動提供即時的指導,還可以利用學生間的討論來評價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互動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教師能夠更精準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新媒體工具,教師可以組織在線的實時評審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項目,接受來自同學、教師甚至是行業專家的評價。這種方式不僅擴大評價的視角,也讓學生有機會從中學習到如何接受公開的評議和如何展示自己的工作。

最后,新媒體驅動的耕讀教育評價機制還應該包括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環節。學生可以使用電子學習檔案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包括課堂學習、實踐活動、項目成果等,并進行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則鼓勵學生相互評議,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和成長。

結語

新媒體時代為高校耕讀教育的融合與創新提供廣闊的平臺和無限的可能。經過深入研究與實踐探索,利用新媒體推動高校耕讀教育的發展,不僅能夠拓寬教育的時空界限,更能增強教育的互動性和個性化,從而實現知識傳承與創新思維的有效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應當充分認識新媒體在耕讀教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學內容的數字化建設,培育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建立新媒體驅動的耕讀教育評價機制,耕讀教育可以在新媒體的助推下煥發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閆芬芬,林敏娟,吳翠云.涉農高?;诟x教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11):69-72.

[2]李欣欣,熊富強,李云鋒.新時代涉農高校耕讀教育的時代意蘊與創新機制[J].教育探索,2023(10):38-43.

[3]祝海燕,代惠潔,田素波,等.“校企共育、耕讀一體”模式在應用型農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23(19):208-210,220.

[4]遲麗華,趙靖,王秋竹.新時代應用型高校耕讀教育的實施路徑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3(10):87-91.

作者簡介:李楊,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3年江蘇省教育廳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開展耕讀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23SJSZ1319);2022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基于“三農”視角探索耕讀教育融入涉農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和路徑(編號:JK202224)。

猜你喜歡
融合創新新媒體
淺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小學“優課”教學模式的多元分析
東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較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新趨勢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