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界”狀態的深描

2024-02-26 17:22曹霞
小說月報·原創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朱迪敘述者葉子

張惠雯的寫作有著穩定的藝術品質。從題材所涉地域來看,她的視野一直凝注于中原故鄉小城、讀書的新加坡以及成家后的美國這三個地方,但她并不拘囿于某一地理空間或所謂的“地方性”“世界性”之說。在我看來,她的敘事動力與感覺閾限始終圍繞著一個指向或者說一種狀態,那就是人們的情感如何在生存、文化、觀念、階層等不同力量的夾擊下顯示出豐富的形狀與質地。

我將這種因多方力量的交錯而產生的狀態稱為“臨界”,一種因迥異于平淡日常的波動、壓力、緊張而短暫持存但又具有無限可能性的狀態?!度~子》便是這樣一個對“臨界”狀態施以深描的文本。小說以新加坡和“千禧年”為背景,講述“我”與葉子的故事。小說一方面展現了“我”的臨界狀態:畢業了尚未找到工作,單身著成天游逛,就連最渴望的事——“寫出一篇好小說”也處于被期待而未付之實踐的狀態;另一方面,“我”與葉子的相識也處于“臨界”區域:兩個人的身份、生活與價值認知相去甚遠,一個是“正派”“清純”的大學畢業生,一個是被新加坡男人包養的“金絲鳥”。僅僅因為租住在同一棟樓而偶然相識,有過幾個月的相處時光,并且那之后再沒有也不可能相見,因為“她生活的那個世界和我的世界不太可能再有交集”,真正稱得上是一場“萍水相逢”。

《葉子》的敘事結構亦有獨到之處,它不是以情節或人物性格來展開,而是選擇了幾個不同的場景作為情節的發生地,從而推動著“我”對葉子的認知不斷朝向深處打開,與此同時敞現出了“另一種生活的秘密”:或與葉子及其“資助人”白先生在電梯開門的一瞬間偶遇,或接受葉子的邀請和她的朋友們去東海岸度假,或在地鐵和咖啡館里談論獨屬于女性的見聞,或陪她攜大量現金去“紅燈區”芽籠取高價護照,或在她的溫馨小窩和她像閨密一樣爭執穿衣打扮的心得……

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這幾個場景的選擇并不隨意,而是有著作者的精心安排,既有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也有遠離日常生活的旅游區,甚至還有“我”永遠不可能去的“魚龍混雜的法外之地”。對每一個場域,張惠雯都以擅長的細筆描摹功力進行勾勒和塑形,充分展現出兩個人因生活和價值觀念的不同而產生的劇烈沖擊。最靡費筆墨的是海邊度假,全然暴露出了“我”與包括葉子在內的“他(她)們”之間的巨大差異。最“驚險”的當屬芽籠之行:在僻靜小巷和“猥褻的氣氛”中,兩個年輕女孩被不懷好意的男人們“凝視”,取護照時如同違法犯罪的驚心動魄,以及作為陪同者比當事人還要緊張和恥辱的強烈感受。

每一個空間、每一次與葉子的相處,都充滿了因巨大分歧而帶來的敘事張力。在張惠雯過往的小說中,這種好奇于“臨界”狀態并進行細致探索的敘事趨向也明顯存在,比如在《朱迪》《黑鳥》《醉意》《場景》《歲暮》《關于南京的回憶》等小說中,那些隱而未發或發而未果的情感成了敘事的主體。她的筆力如同“掃描儀”和“顯微鏡”,對不同的情感狀態進行切片和反復觀察,并試圖“運算”出人們在臨界狀態中的情感閾值。

需要注意的是,張惠雯擅長寫“臨界”狀態,但她會以極強的控制力度阻止它們進入“爆發期”。也就是說,大量筆墨都集中在“爆發”之前。在《葉子》中,雖然“我”完全不認可葉子的所作所為,甚至在芽籠之行中憤怒和羞恥至極,但也只是“冷著臉一言不發”并在之后的幾天里避免和她見面,如此而已。這固然是敘事延續的需要,但亦是一種寫作姿態或者說性情和價值軸心的持守。在關于“臨界”狀態的書寫中,最典型和精彩的當數《朱迪》。小說對可能陷于不倫的情感的每一寸變化都進行了精密刻繪,并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意外不斷延宕臨界點的到來,直到小說結束,張力依然飽滿,情感也依然處于未確定狀態,一種富有想象力的開放性結局。

與《朱迪》相比,《葉子》的結局明快得多。葉子以滿滿的“收獲”表明,她的終極目的并不是留在新加坡,而是“衣錦還鄉”。她不但從“資助人”那兒拿到了20萬元新幣,兌換成人民幣是100萬,這在2000年可是一筆巨款。她準備回福建買房開服裝廠,而且白先生還告訴家人自己以后會去福建投資一些項目,葉子可以說是“人財兩得”。這個有別于絕大部分“包養”故事的結局或許有真實的原型。但更重要的是,張惠雯可能想做一次嘗試,就讓“金絲鳥”落地一次,讓殘缺圓滿一回,讓那些“想從生活那里扳回一局”的女孩們得償所愿,有何不可呢?小說中所彰顯的葉子的熱情、活力和生命力,或許正是敘述者“我”所暗羨的,而結尾處的“我真的從沒有邀請葉子來過我住的地方,也從來沒有把這個‘秘密’的朋友介紹給我的室友們”一語也掀開了她不無愧疚的心境之一角。

《葉子》采用了第一人稱故事內的敘述方式,這意味著敘述者既是參與者,又是觀察者。這種“分身”形態在張惠雯以往的小說中亦可見到?;蛟S是葉子那迥然有別于敘述者的身份讓其產生了孩童般的好奇“探秘”之心,描寫她、旁觀她、嗔責她、評議她,進而讓敘事生出豐富的氣息與層次。

當然,《葉子》因題材的獨特性可以有若干種讀法,比如葉子的身份和處境就足以孵化出一篇篇關于性別與資本、道德與欲望、跨國與越界等主題的闡釋,也許更能挑亮小說的現實意義或道德教育內涵。不過,在我看來,小說中最迷人的依然是張惠雯張弛有度、纖秾合宜的敘事狀態:放逐道德判斷,在不同邊緣的縫合之處游走,采擷那些未必合理甚至未必“合法”的人性的碰撞、情感的博弈激起的亮光或微芒,然后一寸寸地雕琢,反復地精修。

張惠雯為什么如此喜愛“臨界”狀態呢?我猜測,這可能是因為她和大多數“70后”一樣,人生波瀾不驚,因此內心極度渴望一些異質性、陌生化的激烈感。這種渴望在《葉子》中表露無遺,它以“元小說”筆法道出了敘述者/作家的內心訴求,雖然明知“每個人都是一個孤島”,但“作為未來的小說家,我應該對任何一種生活任何一種人都保持好奇心、去觀察并試著了解它”,毋寧說這是張惠雯一以貫之的寫作宣言。這或許是她的小說雖然不那么“抓馬”但充滿了細小抓力因而能夠吸引那些注重內心細節的讀者的原因吧。

作者簡介:曹霞,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中國當代文學批評(1949-1976)》等專著3部,合著編著5部。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猜你喜歡
朱迪敘述者葉子
愛的請求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
瘋狂動物城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
葉子
最后一片葉子(節選)
嘿,閃電先生,能快點嗎?
以比爾為敘述者講述《早秋》
一見傾心的優雅——葉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