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鉤草平肝湯聯合針刺治療肝陽上亢型后循環缺血性眩暈臨床觀察

2024-02-27 07:45胡小花黃紆寰段小林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平肝陽上亢證候

胡小花 黃紆寰 段小林

(撫州市中醫院內二科,江西 撫州 344000)

后循環缺血性眩暈(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椎-基底動脈是后循環系統的主要供血動脈,椎-基底動脈供血系統的功能出現了問題,將會引起后循環缺血,臨床可見眩暈這一單獨癥狀,也可見復視、視物旋轉、惡心、嘔吐等兼癥,嚴重者可出現肢體麻木、暈倒、不省人事,甚則發生缺血性腦卒中。PCIV 在老年人群中最為多見,但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加之手機短視頻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只顧低頭玩手機,缺乏體育鍛煉,生活毫無規律,導致本病的發病人群越來越趨于年輕化,發病率也越來越高。西醫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采取擴張腦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基礎疾?。ㄈ绺哐獕翰?、糖尿病等)等,但效果一般,不良作用大、療程長、藥物費用高。PCIV 歸屬于中醫學“眩暈病”的范疇。目前中醫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中藥口服、穴位貼敷、針刺、穴位注射等,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且費用比西藥低,患者依從性好。因此,運用中醫藥治療PCIV越來越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聯合針刺治療肝陽上亢型PCIV 患者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6 月—2022 年8 月撫州市中醫院收治的肝陽上亢型PCIV 病患者6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45~84 歲,平均年齡(60.12±9.56)歲。觀察組男13 例,女17 例;年齡46~85 歲,平均年齡(59.27±10.11)歲。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2006 年《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1]診斷標準制定。(1)有反復發作性眩暈癥狀,不因頭位、體位改變而復發;(2)伴有以下至少一種癥狀:復視、視物旋轉、視物不清、惡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等;(3)體征至少有以下一種:眼球運動障礙、肢體共濟失調、構音障礙、吞咽障礙、頭面部或肢體麻木、轉頸試驗陽性等;(4)以下檢查至少一種異常:頭顱CT、MRI,經顱多普勒(TCD),頸動脈彩超;(5)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眩暈,如耳石癥;(6)頭顱CT或MRI檢查排除腦出血。

中醫診斷: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關于眩暈的臨床診斷標準制定。

中醫辨證分型: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的眩暈肝陽上亢證,診斷要點如下:頭暈頭昏,耳鳴,頭目作脹,面紅目赤,頭重腳輕;口苦,口干舌燥,失眠,多夢,舌質紅,脈弦。

1.3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知情同意,依從性好;(2)年齡40~85歲;(3)就診前未用過任何抗眩暈藥物。

排除標準:(1)對中藥過敏及暈針;(2)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暈,如顱內梗死或占位、腦出血、感染等;(3)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或有精神疾??;(4)妊娠或哺乳期婦女;(5)服用其他可能會影響治療作用的藥物。

1.4 剔除與脫落標準(1)沒有按上述標準納入,或納入錯誤者;(2)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并發癥者。

1.5 治療方法2組患者在入組后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調節血脂、降糖、控制血壓等。

對照組給予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320,規格:5 mL∶30 mg)30 mg,加入5%的葡萄糖(江西科倫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3057,規格:250 mL∶12.5 g)250 mL中,靜脈滴注,糖尿病患者使用0.9%氯化鈉溶液(江西科倫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3064,規格:250 mL∶2.25 g)250 mL配伍,每天1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擬鉤草平肝湯聯合針刺治療。自擬鉤草平肝湯組方:鉤藤15 g,夏枯草15 g,天麻10 g,石決明20 g,地龍15 g,丹參10 g,懷牛膝10 g,菊花15 g。每日1 劑,一煎30 min,二煎25 min,每次取汁200 mL,飯后1 h 溫服。兼頸部不適,加葛根15 g;兼上肢麻木,加伸筋草、雞血藤各20 g;兼失眠,加酸棗仁15 g,茯神15 g,合歡皮20 g。針刺操作:取穴百會及雙側風池、內關、頸夾脊、太沖、太溪;指導患者取坐位,暴露肢體,對所選穴位定位并標記,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附近皮膚;取0.3 mm×25 mm 的華佗牌承臻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00970)進行針刺,所有穴位都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百會沿皮平刺0.8~1 寸(手指同身寸10~15 mm),平補平瀉,風池、內關、頸夾脊、太沖、太溪直刺0.8~1寸(手指同身寸10~15 mm),每日1次,每次留針30 min。

2組患者療程均為10 d。

1.6 觀察指標(1)中醫證候積分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分別在患者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進行評價,包括主證、次證、兼證等,即頭暈頭昏、耳鳴、頭目作脹、面紅目赤、頭重而腳輕以及口苦、口干舌燥、失眠、多夢等癥狀。其中主要癥狀為頭暈頭昏,按其嚴重程度分為“無(正常)、輕、中、重”,分別計為0 分、2 分、4 分、6 分,其余次證與兼證則按“無(正常)、輕、中、重”,分別計為0 分、1 分、2分、3分,制定癥狀分級量化表。再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根據療效指數分痊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療效指數:(治療前證候積分-治療后證候積分)/治療前證候積分×100%??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TCD 相關檢測指標:檢測治療前后2 組患者左椎動脈(LVA)、右椎動脈(RVA)、基底動脈(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1.7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行t檢驗;等級資料行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TCD血流指標治療后,2 組患者的LVA、RVA 及BA 的Vm 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指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肝陽上亢型PCIV患者TCD血流指標對比 (± s,cm/s)

表1 2組肝陽上亢型PCIV患者TCD血流指標對比 (± s,c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30 30 LVA治療前21.96±1.97 21.20±1.82 0.475 0.636 BA治療后34.33±1.911)36.36±2.001)2)4.011 0治療后29.36±1.771)32.20±1.841)2)6.067 0 RVA治療前21.80±1.71 21.30±1.57 1.177 0.244治療后33.26±1.361)35.56±2.341)2)4.646 0治療前27.26±1.38 27.00±1.68 0.670 0.506

2.2 中醫證候療效通過秩和檢驗,治療組與觀察組證候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67%(29/3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6.67%(23/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肝陽上亢型PCIV患者中醫證候療效對比

3 討論

中醫學將后循環缺血歸屬于“眩暈”的范疇,認為其發病主要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病機主要為風、火、痰、瘀,常見臨床辨證分型有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虛、痰濕中阻證。在治療上,各醫家自成體系,有的用針,或灸,或針灸結合,有的用中藥口服,或針藥并用,或中藥西藥結合,也有的用穴位注射及穴位埋線,均效果確切[3-12]。

本研究所用鉤草平肝湯為撫州市中醫院全國名老中醫黃調鈞根據50多年的臨床經驗而擬定的,具有平肝熄風、活血通絡之功效,在臨床上多用于肝陽上亢型眩暈,療效顯著。方中鉤藤甘涼,擅清肝、平肝熄風,現代藥理研究[13-15]證明鉤藤對腦缺血有保護作用,且還能明顯擴張血管、抵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夏枯草入肝膽經,有清肝散火之功效,《丹溪心法》記載其可“補養血脈”,《滇南本草》謂夏枯草有“祛肝風,行經絡”之功效,鉤藤與夏枯草合用,可進一步加強平肝、清肝之效。天麻可鎮肝熄風,為“治風之神藥”,可助鉤藤熄風;且天麻中有一種成分叫天麻素,現代藥理研究[16,17]表明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很好地改善血液循環、有效地擴張腦部血管,從而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并緩解后循環缺血引起的眩暈。石決明能涼肝、鎮肝,為涼肝鎮肝之要藥,又兼大補肝陰。地龍、丹參活血通絡。懷牛膝除有活血作用外,兼有補肝腎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平肝、清肝、養肝、熄風、活血通絡之效。

針刺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操作簡單,療效顯著,安全性和患者的依從性高,早期用來治療眩暈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效果,且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針刺所選的穴位,百會屬督脈,又叫“三陽五會”,在解剖學上,該穴下面神經、血管豐富,是額神經、枕大神經的分支和左、右顳淺動脈和枕動、靜脈匯合處。針刺百會穴可以升清陽之氣,清陽之氣上達清竅后可以養神,流注周身以濡養周身的經筋,在內可以充養臟腑氣血,令氣機升降有司,不讓清竅空虛而?!,F代醫學已證實,大腦皮層下有豐富的神經,針刺頭部穴位時,可刺激相應穴位周圍的神經血管,以調節紊亂的大腦皮層功能。風池屬足少陽膽經,為治風之要穴,針刺風池,能治內風和外風,同時也可使膽經的經氣通順,經氣通順則陽氣升,陽氣升,則氣可載血上行至頭目,腦得氣血滋養,則經絡通暢,故可除眩暈。根據腧穴的近治原則,風池位于后頸項部,在解剖學上,其下面有枕大神經等血管經過,針刺該穴可調節大腦功能,改善眩暈癥狀。頸夾脊位于頸部,在足太陽膀胱經上,針刺頸夾脊穴能激發督脈、足太陽經氣,調暢氣血,改善頸部的微循環。有研究[18]證實針刺頸夾脊可以改善椎動脈的血供,同時可以調節交感神經和臂叢神經的功能。內關屬手少陽三焦經,有平肝潛陽、疏肝理氣之功效,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刺之可平肝、疏肝,配合內關可加強平肝之效。太溪是足少陰腎經原穴,針刺該穴可以平肝潛陽、滋腎養肝,有效緩解眩暈的癥狀。

由此可見,自擬鉤草平肝湯聯合針刺有平肝潛陽、滋腎養肝之功效,能很好地提高肝陽上亢型PCIV患者的臨床療效,還可擴張血管、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平肝陽上亢證候
附子聯合MPTP誘導肝陽上亢型PD小鼠亞急性模型與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肥胖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針刺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對高血壓頭痛(肝陽上亢證)的治療效果觀察
肝火旺和肝陽上亢,你會區分嗎
何華運用平肝止眩湯治療老年眩暈經驗淺析
溫脾平肝、化痰寧風法治療高血壓病62例臨床觀察
昆明地區兒童OSAHS中醫證候聚類分析
化痰活血平肝方聯合西藥治療頑固性高血壓3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醫證候與辨證論治
滋陰平肝法對子癇前期臨床療效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