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復位聯合中藥熏蒸治療尺橈骨骨干骨折內固定臨床研究*

2024-02-27 08:20馮偉利楚利濤周洪保
中西醫結合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前臂腕關節熏蒸

馮偉利 楚利濤 周洪保

1新密市中醫院四肢骨科,河南新密 452370 鄭州市骨科醫院2下肢骨科,3正骨科,鄭州 450000

尺橈骨骨折是臨床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可由直接暴力、間接暴力及扭轉暴力引起,其發生率約為全身骨折的20%[1]。目前,尺橈骨骨折常被當作關節內骨折處理,臨床通常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法來恢復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關系,但尺橈骨骨質薄弱,受手術創傷、術后疼痛等因素影響,易造成骨折延遲愈合,不利于患者康復[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骨折愈合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手法復位與中藥熏蒸是中醫治療關節骨折的有效手段,其中手法復位操作簡單,無需分離軟組織和骨膜,不影響局部抵抗力,能在不增加醫源性感染與創傷的前提下恢復關節結構;中藥熏蒸則利用蒸汽之熱力將藥物有效成分經皮膚滲透至病變局部,有利于改善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從而促進骨折愈合[3-4]。目前,臨床尚缺乏有關手法復位聯合中藥熏蒸對尺橈骨骨干骨折內固定患者術后恢復的報道,故本研究嘗試從血液流變學、骨折愈合相關因子等角度探討該聯合方案的應用效果,為臨床促進骨折愈合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12月—2023年4月新密市中醫院收治的尺橈骨骨干骨折患者102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49)和研究組(n=53)。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齡(53.86±8.09)歲;骨折部位:左側22例,右側27例;骨折類型:粉碎性骨折7例,長斜形骨折19例,橫向骨折23例;致傷原因:交通傷17例,摔傷12例,墜落傷20例。研究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齡(54.38±7.15)歲;骨折部位:左側26例,右側27例;骨折類型:粉碎性骨折5例,長斜形骨折20例,橫向骨折28例;致傷原因:交通傷12例,摔傷15例,墜落傷2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尺橈骨骨干骨折相關診斷標準[5];單純閉合型骨折;具有明確外傷史;均行鋼板內固定;年齡≤85歲;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開放性或陳舊性骨折;患有精神疾病;伴有腕關節骨折史或類風濕關節炎等影響腕關節功能評價者;難以耐受手法復位或對研究藥物過敏;全身多發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經損傷;骨折合并脫位;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或心腦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手法復位:指導患者取平臥位,腕關節外展30°~40°,肘關節屈曲90°,前臂中立位;醫師觸摸患者骨折部位以確定骨折端在肢體內移位的具體方位,結合X線骨折移位情況,持握患者拇指及四指,助手握住患肢前臂近肘關節部,做對抗牽引,持續2~3 min,使骨折端嵌插完全解脫;醫師兩拇指抵壓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兩手四指重疊環抱下陷另一骨折端,增大其原有成角,兩拇指再用力向下擠壓突出骨折端,待兩拇指感到兩斷端已在同一平面時,及時反折伸直,通過透視機觀察復位情況,取得滿意復位后行鋼板內固定,后續給予常規消炎、止痛、抗凝等對癥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熏蒸治療,中藥熏蒸處方:雞血藤20 g,紅花20 g,白芍20 g,蘇木20 g,獨活20 g,當歸20 g,透骨草20 g,伸筋草20 g,川芎20 g,木瓜20 g。將上述藥物加水3000 mL煎煮30 min,倒入智能汽療儀,維持42℃熏蒸30 min,2次/d。2組均治療6周后評價療效。

1.4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如下:①治愈,腕、肘關節功能恢復,疼痛消失,骨痂形成,前臂旋轉基本不受限;②顯效,腕、肘關節功能基本恢復,疼痛基本消失,骨折對位良好,前臂旋轉輕微受限;③有效,腕、肘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疼痛明顯減輕,骨折對位欠佳,前臂旋轉有所受限;④無效,腕、肘關節功能障礙,時有疼痛,骨折不愈合或愈合畸形??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記錄比較2組骨折愈合時間,評估標準如下:骨折部位完全恢復,骨痂形成,骨痂密度接近正常骨骼密度,X線片顯示骨折線消失或接近消失。

比較2組影像學相關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周后通過X線檢測患者橈骨高度、尺偏角、掌傾角變化。

比較2組腕關節活動度: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周后采用量角器評估患者腕關節活動度,包括背伸、屈曲。

比較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使用ZL600i型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上海瀾瑞)檢測紅細胞聚集指數(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紅細胞壓積(hematocrit,HCT);另取靜脈血2 mL,在4℃下,以3000 r/min、離心半徑12 cm離心10 min,分離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D-二聚體(D-dimer,D-D)水平。

骨折愈合相關因子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外周靜脈血3 mL,在4℃下靜置30 min,以3000 r/min、離心半徑12 cm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胰島素生長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

觀察并記錄2組治療期間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骨折延遲愈合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2組并發癥總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2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34%,對照組為77.5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例,%)

2.2 2組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為(90.26±12.68)d,研究組骨折愈合時間為(74.68±8.42)d;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290,P<0.05)。

2.3 2組影像學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6周后,2組橈骨高度、尺偏角、掌傾角均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橈骨高度、尺偏角、掌傾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影像學相關指標比較

2.4 2組腕關節活動度比較

治療6周后,2組腕關節背伸、屈曲度均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且研究組腕關節背伸、屈曲度大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腕關節活動度比較

2.5 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6周后,2組EAI、WBV、HCT、D-D均較治療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組上述血液流變學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6 2組骨折愈合相關因子比較

治療6周后,2組FGF-2、IGF-1、TGF-β1均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且研究組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骨折愈合相關因子比較

2.7 2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89%,對照組為10.2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2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3 討論

尺橈骨是前臂解剖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尺橈骨骨干骨折將影響前臂的運動功能。研究[6]表明,尺橈骨交叉愈合發生率為2.6%~6.6%;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前臂旋轉功能,而延遲固定易增加其發生風險。因此,盡早手術是治療尺橈骨骨干骨折的關鍵。切開復位內固定是目前主流的治療方式,但手術及骨折所致的軟組織損傷致使微血管破裂,靜脈回流受阻,易引起周圍組織缺血缺氧、代謝障礙,從而導致術后軟組織腫脹,而軟組織腫脹可影響局部血液循環,促使炎性因子增加,從而影響術后骨折愈合[7]。因此,亟待尋找能減輕腫脹、促進骨折愈合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中醫在治療骨傷科疾病方面表現出獨特優勢,已成為國內骨科臨床研究的方向。尺橈骨骨折時前臂肌肉收縮旋轉,易出現移位現象,手法復位能幫助恢復前臂關節正常生理解剖結構,利于緩解周圍軟組織腫脹。另外,中醫認為,骨折后筋脈損傷,血不循經,陰陽失衡,氣血逆亂,此為引起骨折術后疼痛、延遲愈合的關鍵原因[8]?!妒備洝分醒?“若因傷折,內動經絡……治宜除去惡瘀?!惫蕬扇』钛鲋ㄖ沃?。中藥熏蒸利用溫熱效應,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將藥物經皮膚進入血液循環滲透至病變部位,從而發揮舒筋通絡、調理氣血之功效。多項研究[9-10]已證實,中藥熏蒸能改善骨折患者關節活動度,促進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本研究發現,治療6周后研究組腕關節活動度較對照組明顯增強,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提示手法復位聯合中藥熏蒸能改善腕關節活動度、療效顯著。而治療6周后2組X線影像學相關指標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由于X線影像學檢查顯示的是骨折部位的解剖學形態,中藥熏蒸雖能通過神經、經絡系統調節高級神經中樞、內分泌、免疫系統的刺激效應,起到調整人體臟腑氣血和免疫功能的作用,但難以對解剖學形態產生較大影響。

研究[11]表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變異??蓪е卵鳒p緩、血液循環障礙而影響骨折愈合。徐向勇等[12]研究指出,EAI、WBV等水平升高可能會導致多處血管血液凝集,循環不暢,從而造成骨折處缺血缺氧,骨細胞營養不足而生長緩慢,進而影響骨折愈合。因此,活血化瘀是骨折治療的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周后研究組EAI、WBV、HCT、D-D較對照組明顯降低,提示中藥熏蒸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血瘀狀態。本研究中藥熏蒸方中紅花活血養血、化瘀活血,為君藥;川芎行氣活血,輔助紅花活血祛瘀,為臣藥;并佐以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絡,獨活祛風除濕,蘇木消腫止痛;諸藥相輔相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之功效。且現代藥理研究[13-14]也證實,紅花、川芎等中藥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高效抗纖溶及抗凝作用,有助于提高血管內皮細胞的抗血栓能力;同時以熏蒸療法借助熱效應刺激、擴張局部血管,能將上述藥物之藥效送至病灶,故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加速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過程是一個復雜而連續的過程,骨結構完整性的恢復依賴于骨的再生,骨生長因子在骨折愈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FGF-2具有遷移、趨化作用,能誘導成軟骨細胞、成骨細胞、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也能刺激毛細血管,促進膠原酶與纖溶酶激活物分泌,為受損組織提供營養,從而加速軟骨痂成熟。IGF-1在骨細胞中含量豐富,能刺激Ⅰ型膠原產生,利于骨骼細胞分裂,促進骨折愈合。TGF-β1是一種骨調節生長因子,能促進成骨細胞、成纖維細胞生長,并抑制破骨細胞生長;研究證實,外源性TGF-β1能促進骨折修復[15]。本研究發現,治療6周后研究組FGF-2、IGF-1、TGF-β1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中藥熏蒸能上調骨折愈合因子水平,進而促進骨折愈合。另外,安全性分析發現,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雖略低于對照組,但無明顯差異,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后續還需擴大樣本量,以證實手法復位聯合中藥熏蒸對并發癥是否具有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手法復位聯合中藥熏蒸應用于尺橈骨骨干骨折內固定患者能改善腕關節活動度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并調節骨折愈合相關因子表達,從而促進骨折愈合。

猜你喜歡
前臂腕關節熏蒸
基于DFAD-FBS的自適應前臂骨折外固定護具設計
肩關節、肘關節及前臂活動范圍
前臂完全離斷再植術后持續康復護理對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硫酰氟熏蒸風險評估與應用(上)
——硫酰氟熏蒸應用技術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累及腕關節MRI表現及其分布特點研究
寒濕痹阻及濕熱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腕關節MRI表現的相關性研究
中藥硫黃熏蒸歷史研究
中藥熏蒸治鼻炎
高頻彩超與磁共振成像對類風濕性腕關節早期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
延長磷化氫熏蒸有效時間對儲糧害蟲熏蒸效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