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海實踐

2024-02-28 00:49陳剛
當代世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三江青海公園

陳剛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地處地球“第三極”,被譽為山宗水源路之沖,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生態要素近乎完備的大美之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海生態保護,賦予青?!白畲蟮膬r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省情定位,明確青?!吧鷳B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堅定不移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正展現出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之所以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概括了這一思想的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為我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科學指導。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回答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之間關系。100多年前,面對突飛猛進的工業文明,馬克思曾忠告:“文明如果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則留給自己的是荒漠?!?00多年后的今天,生態危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日益顯著,世界迫切需要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如何完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如何定位生態文明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給出了答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站在對人類文明賡續負責的高度,科學闡明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鮮明特征的新的文明發展形態,提出必須正確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五個重大關系”。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承擔著生態功能最大化的任務。在三江源地區,映入眼簾的一個個湖泊,清澈得能凈化人的心靈,守護好這些大自然的饋贈,必須統籌好“五個重大關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力引領生態環境治理實踐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版圖不斷擴大,綠色發展理念根植人心,綠色發展奇跡接連涌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不僅如此,呵護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中國也貢獻著一個又一個世界之最,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強度降低最快、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將以上變化概括為“四個重大轉變”,即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在對外交往中我們發現,國際社會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研究、發展實踐等十分關注,對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所取得的成就表達贊賞,表示愿同中國一道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著眼人類美好未來。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國式現代化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能夠避免和克服西方式現代化所伴生的物質主義膨脹、生態惡化等弊病。2023年9月,在青海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海的實踐”專題宣介會上,有近30個國家、約150名各國政黨代表多維度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實踐,對“中國式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和體驗。以美麗中國建設為方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發展升級,為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六項重大任務”,將社會生產、消費向著更加適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機制的方向轉變,向著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與繁榮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作為地球上最大、最高、最年輕的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對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氣候變化有深刻影響。青海處在青藏高原核心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是青海工作的底線,更是青海的重大歷史使命。

堅持以底線思維守護“中華水塔”。水是生命之源,青海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黃河、長江流經中國18個?。▍^、市),孕育出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瀾滄江經西藏、云南流出中國國境,稱為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國際河流,滋養了約3億人口。我們把保護“中華水塔”“三江之源”作為重中之重,先后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修復、祁連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取消三江源地區GDP考核,建成“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通過科學、高效、精準、快捷的生態環境監測,確?!耙唤逅驏|流”。我們連續多年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給超過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披上了“綠裝”,省會西寧市南北兩山的森林覆蓋率由7.2%增長到79%,為整座城市筑起了一道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廊”。我們率先在全國開展自然保護區礦業權退出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的干擾。目前,青海自然保護地總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9.1%,近九成國土面積列入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爸腥A水塔”水源涵養能力穩步提升,每年為下游提供600億至900多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

地球之肺——三江源濕地

青海湖風光

堅持以系統思維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青藏高原的隆升,影響了區域和全球氣候變化,使亞洲東部和南部避免出現類似北非和中亞等地區的荒漠化現象,中國也才有了“江南水鄉”。守護好青海的綠水青山,不能僅僅滿足于大氣、水、土壤達標,還要以推動實現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更高標準來確保生態安全。我們堅持系統思維,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及其內在規律多策并舉,統籌山上山下、地表地下、陸地濕地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整體保護、宏觀管控、綜合治理,不斷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我們出臺實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青海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等,奮力打造生態安全屏障、綠色發展、國家公園示范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七個新高地”,全方位、系統性推動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建設。今天的青海,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每一塊草場、每一片森林都有專人管護,筑牢青藏高原這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正在成為青海干部群眾的行動自覺。

堅持以法治思維提升生態治理水平。青海地處高寒、高海拔地區,生態環境就像水晶一樣,彌足珍貴而又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壞,幾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都難以修復。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202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是從國家層面立法規范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對解決高原生態保護的特殊問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珍貴而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青海以立法形式制定實施《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青海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設立三江源生態法庭、青海湖生態法庭和祁連山生態法庭,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捕獵、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用最嚴格的生態執法守護三江之源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性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相結合,推動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青海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堅持以試點建設帶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出一條富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建設之路。

中國正在構建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由此拉開中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踐探索的序幕。2019年8月,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辦,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指出,實行國家公園體制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僅僅兩年后,中國就公布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2022年11月,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提出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對此,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在2023年6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開幕式致辭中說,“這是一項偉大的工作?!?/p>

青海加快創建國家公園示范省。在三江源、祁連山兩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基礎上,青海率先推動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開啟國家公園群建設新航程。我們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重點解決好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的問題,制定實施《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總體規劃》,出臺管理體制建構方案等18項制度辦法,發布建設規范等4項技術標準,形成了規范統一的自然保護地制度標準體系。我們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九龍治水”困局,構建起主體明確、責任清晰、相互配合的中央和地方協同管理機制,完成了國家公園“一塊牌子管到底”的歷史性變革,形成了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九大理念”和“十五個體系”。除已經正式設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之外,在7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祁連山國家公園也已經全面完成試點任務,探索形成“生態保護高地、生態科研高地、生態文化高地”實踐路徑,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正在高顏值生態和高質量發展融合道路上全力沖刺,為國家公園建設貢獻更多“青海方案”。

生態管護員巡邏隊

國家公園建設推動自然生態系統整體優化。三江源國家公園從試點建設到正式設園,一直廣受關注。它的園區總面積超過19萬平方公里,約占青海全省面積的26.4%,是藏羚羊、雪豹、綠絨蒿、雪蓮等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素有“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稱。青海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7種、二級保護動物105種,這些珍稀動物絕大部分都生活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隨著國家公園的建立,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高原精靈”藏羚羊的種群數量從保護初期不足2萬只增加到7萬多只;高山生態系統旗艦物種——雪豹,從過去蹤跡難覓增加到1200多只。數量持續恢復的背后,是國家公園建設給自然生態系統帶來整體優化,進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深刻影響。近兩年,人們在國家公園內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并在國際野生生物攝影領域頻頻獲獎,作品《對峙》《雪域精靈》《當媽媽說跑步前進》等,生動記錄了野生動物生活的精彩瞬間。如今的三江源,“千湖美景”重現,茂密的森林、廣闊的濕地一眼望不到邊;生物多樣性正在得到有效恢復,一度銷聲匿跡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類視野……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結出的累累碩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綠色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必須要做的事情,青海有責任、有基礎、有能力為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

中國開啟了一場事關全局的能源變革。人類在利用能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氣候變化風險加劇,世界各地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威脅之勢愈演愈烈。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就此,中國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持續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加快構建“雙碳”政策體系,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國家,光伏和風電裝機容量居世界首位,以負責任大國姿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一個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的能源體系正在中華大地逐步構建起來。

青海致力打造清潔能源“金字招牌”。自然地理環境上的發展劣勢正在成為青海發展清潔能源的優勢。在加快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的進程中,我們利用豐富的太陽能、水能、風能資源,在廣袤的沙漠、戈壁、荒漠土地上,建成了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和水光互補發電站。截至2023年9月,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1.8%,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44.2%,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占比33.2%,三項指標均居國內首位,不斷刷新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隨著世界首條全綠電大通道的建成運營,青海的綠電不僅點亮了北京大興機場,還閃耀在杭州亞運會的賽場。我們堅持創新驅動,先后攻克共享儲能機制等5項關鍵技術、建成國內首條量產規模IBC電池生產線,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我們堅持開放共贏,“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在青海已成功舉辦四屆,阿根廷、孟加拉國、哥倫比亞、伊朗、土庫曼斯坦等國先后到青??疾鞂W習,知名跨國企業組團前來洽談項目合作,“在那遙遠的地方”越來越成為投資興業的好地方。

“光伏羊”讓企業和農牧民雙雙獲益

青藏高原特有物種——藏羚羊

清潔能源發展的生態效益逐步顯現。在青海,全省每年用電量的84.5%來自清潔能源,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7000萬噸以上。光伏發電成本已低于火電成本,“光伏藍?!睆臒o到有,讓戈壁荒灘的平均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蓋度超過80%,光伏發電基地的鮮草產量、植物種數分別是園區外的4倍和2倍以上?!肮夥l電+生態保護+畜牧利用”形成新業態,太陽能光伏板下養育出網紅“光伏羊”,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我們上線世界首個清潔能源供電感知平臺,成立全國首個省級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和全清潔能源電力可溯源的綠色數據中心,在交通、建筑、5G等領域擴大清潔電能替代規模,啟動實施三江源清潔取暖工程,聚力打造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多極支撐、多能互補”能源生產體系,推動清潔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預計到2030年,青海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1.4億千瓦以上,降碳減排成效更加明顯,力爭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青海藍”“高原綠”等最普惠的生態福祉讓青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綠色發展的“青海事業”風生水起。緊緊圍繞清潔能源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我們加快推動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形成千億級鋰電產業,初步構建形成鹽湖綜合利用、新能源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循環經濟工業增加值占比超過60%;2023年以來,磷酸鐵鋰出口實現同比增長85.1%,鉀肥產量更是占到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帶動生態旅游產業迭代升級,依托昆侖山、三江源、可可西里等獨一無二的名山大川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登山、探險等高端旅游,青藏、青川、青新、青甘等青藏高原生態旅游大環線“吸睛也吸金”,青海湖、茶卡鹽湖等景點成為國內外游客追捧的熱門景區,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令世人矚目。驅動“青字號”農畜產品奔向遠方,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成效顯著,柴達木枸杞入選中歐互認地理標志農產品清單,青稞、蠶豆等品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冷水魚產量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原新城——西寧

美麗中國的“青海印記”愈發清晰。我們深入開展“守護母親河、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全面建立五級河湖長體系,全省森林覆蓋率、草地綜合植被蓋度分別達到7.5%和57.8%,濕地面積居全國前列,荒漠化、沙漠化土地呈“雙縮減”趨勢,涵蓋水面、濕地、林草的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通過全面開展城鄉垃圾治理行動,不斷深化“無廢城市”創建,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三大江河出境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在II類及以上,35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兩年達到100%。近年來,青海先后建成1200余個高原美麗鄉村,西寧市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果洛州、烏蘭縣等地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玉樹市、同德縣等地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大美青海的美譽度持續上升,人居環境和民生條件顯著改善,綠水青山成為青海的優勢和人民的驕傲。

生態文明的“青海篇章”惠民利民。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海加快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不僅要為美麗中國、美麗世界作出貢獻,也要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紅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一直踐行著“天人合一”“萬物共生”的樸素生態觀念。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深入人心,雪山腳下的人們開始認識到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幸福生活。有一位名叫云塔的牧民,家住三江源國家公園內,他現在多了一個身份——生態管護員,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發展生態體驗游,從草場利用者轉變為草場守護者、生態獲益者。像云塔這樣的生態管護員,青海有14.6萬名。與此同時,我們開展多項民生工程,在全省建成扶貧光伏電站42座,28.3萬農牧民群眾拿上了“陽光存折”。老百姓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旅游飯”,收入結構越來越豐富,這是生態文明建設在青海最溫暖的寫照。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正堅定不移地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闊步前行。如今,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作用更加牢固凸顯;國家公園內生靈雀躍、萬物爭榮;建設中的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兩山”轉換、綠色發展,600萬青海各族兒女必將用心守護好這片凈土,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猜你喜歡
三江青海公園
三江之水天上來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它們的家鄉——“三江源”
在公園里玩
大美青海
三江并流
青海行七首(錄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漸入佳境
青?!瓣J關”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