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的朋友圈

2024-02-28 01:37張程
文史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朋友圈李白

張程

摘 要:從交游角度切入觀察歷史人物的生平,是一條可以信賴的途徑。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了大規模、高比例的贈詩,涉及400多位對象,但鮮少收到反饋,可見他生前交游質量不高。梳理杜甫青年快意輕狂、中年困居長安、晚年漂泊江湖的三個階段的朋友圈,可以發現杜甫熱衷交游,擁有上自宰相下至草芥的大批朋友;攀附過權貴,在政治上頻頻失意,也收獲了不少真正的朋友。盡管朋友圈交際暴露出杜甫的性格缺陷,但絲毫不影響杜甫作為一位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和作為一位值得信賴與交往的朋友的純真善良。

關鍵詞:文人交游;朋友圈;李白;房琯;嚴武

作為站在中國文學史巔峰的人物,杜甫最不缺的就是后世的鮮花與掌聲,更不乏對他作品的精辟解讀、對他生平的詳細研究。然而,在繁花錦簇之中,我們容易忽視杜甫那并不如意,甚至稱得上貧困漂泊、默默無聞的一生。

交游應酬是人生在世的重要內容,從“朋友圈”切入觀察一個人的生平便是一條可以信賴的途徑。朋友圈里隱藏著主人公所處的階層、喜好和奮斗,朋友圈的反饋則映射出主人公的地位聲望、冷暖得失。朋友圈的質量,一定程度上也是他的人生質量。

杜甫的一生,大約有1500首詩歌傳誦至今,其中屬于在朋友圈明確寫給他人的贈詩就有736首,占存量總數的將近一半,涉及杜甫的402個人脈關系。杜甫贈詩超過10首的親友,分別有嚴武30首、高適20首、章彝13首、李白13首、鄭虔13首、李之芳10首。相應的,杜甫卻僅僅收到16首贈詩,收贈比低至1:46;回應他的僅有8人,即李白3首,嚴武3首,高適3首,岑參2首,韋迢2首,郭受、賈至、任華各1首(另有學者研究,杜甫生前收到18人27首贈詩),不及贈詩對象的五十分之一。[1]盡管由于詩歌佚失會影響對比結果的精準度,但我們仍然大致可以窺見一個熱衷于贈詩、卻鮮有回應的杜甫形象,進而知道杜甫交游應酬的質量并不高。

個人交游和人生的狀態、際遇密不可分。杜甫的人生,大致可以分為追求不同、命運各異的三個階段,從而塑造了內涵各不相同的三個朋友圈。伴隨著大唐王朝的盛衰起伏,杜甫快意輕狂過;也強顏歡笑過;攀附過權貴;亦長期困頓于失意與貧困的泥潭,每一段都是他真實的人生。

裘馬清狂的快意交游

杜甫的前半生,也就是于天寶六載(公元747年)西入長安之前,似乎不知困苦為何物。受惠于蒸蒸日上的盛唐國勢,有賴于杜氏家族祖蔭未消,杜甫沉浸在讀書和壯游之中,漫游齊趙,飛鷹走狗,度過了十多年裘馬清狂的快意生活。

海內升平,一個官宦公子縱馬馳騁在樽中酒常滿、良夜人盡歡的清風明月之下,堪稱盛世大唐的一個注腳。杜甫自詡為官從政是家族“素業”,自我確立的人生目標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漫游途中,他不時迸發出心底的雄心壯志。在巍巍泰山頂,杜甫留下一首《望岳》,結尾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流傳千年,成為泰山最著名的題詠之一,流露出詩人不凡的抱負。在畫作前,杜甫熱情地歌頌雄鷹和駿馬(如《畫鷹》《房兵曹胡馬》),留下“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的豪邁之言。盡管科舉落第、年紀漸長,杜甫依然相信前面有一條金光大道在等著自己。年輕的杜甫固然飄在云端,有好高騖遠之嫌,但他目光并未完全高高在上,只盯著豪門士族。他還將紙筆朝向州縣內外和百姓疾苦。他的贈詩對象從皇親國戚到販夫走卒,不一而足。他終生保有那份少年的純真,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所遇之人足夠有趣或難忘,都平等相待,一律訴諸筆端。

這一段時間,杜甫結識的朋友,奠定了朋友圈的基調。后人稱呼杜甫為“老杜”,除了親切,還有贊譽他是屬于平民大眾的意思。杜甫朋友圈中高比例的普通人,是研究者通常首先關注的:

在杜甫的“朋友圈”中,普通民眾是大多數,哪怕是他們沒有具體姓名的“田父”。比如流落山東一帶的京兆武功人蘇預,京畿王倚,成都家中“花滿蹊”的鄰居黃四娘和喂鳥的朱隱士,夔州做生意的胡商和仆人阿段,羌村看到杜甫一家人團聚滿墻頭“感嘆亦歔欷”的鄰人,隱居在東蒙山的道士董煉師和元逸人,以及唐十五誡、唐十八、寒儒李銜、僧人贊公等等。此外,杜甫也有一些具有一技之長的藝術家朋友,比如梨園弟子李龜年、畫師曹霸、畫家王宰、書法家顧戒奢等。[2]

可貴的是,杜甫始終與這些普羅大眾保持平等往來——不以自己或交往對象的境況的變化而改變。二十年后,擔任華州司功參軍的中年杜甫,遇到故人衛八處士。當年青春的兩個故人,都已經攜家帶口,鬢發花白了,“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二人就黃粱米、春韭菜配著酒漿,促膝暢談。三十年后,流落夔州的杜甫有過兩年躬耕田園的生活,來自異族的仆人阿段不避虎豹,不與他人爭水,而是深入山林,用竹管引來泉水。杜甫寫詩(《示獠奴阿段》)稱贊阿段的聰明能干:

山木蒼蒼落日曛,竹竿裊裊細泉分。

郡人入夜爭馀瀝,豎子尋源獨不聞。

病渴三更回白首,傳聲一注濕青云。

曾驚陶侃胡奴異,怪爾常穿虎豹群。

在生命的倒數幾年,杜甫淪落湖湘,遇到了同樣落魄的著名樂師李龜年。外面江南春花飄零,杜甫仿佛回到了當年同樣溫煦飛花的盛唐長安,回到了自己和李龜年都最美好的年華,遂提筆寫下《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可以說,杜甫是一個天真單純的人,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是很好的朋友人選。一個人在青少年期奠定的言行特性輕易是不會變更的。杜甫快意交游的前半生,最值得一書的便是他與李白的友誼。在即將結束人生第一階段的杜甫,在33歲時于洛陽遇到剛被“賜金放還”的李白。彼時,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比杜甫年長11歲。李杜二人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兩人同游梁宋,其間同樣默默無聞的高適加入進來。三人暢飲酣睡,縱游秋冬,慷慨懷古。中間一度分別后,杜甫又與李白于第二年在山東短暫重逢,又因為人生狀態不同而各奔東西——杜甫西入長安,闖蕩廟堂,李白則漂向江湖深處,從此再無聚首。

杜甫與李白、高適的交游,沒有任何功利考量,而是寒微之交,是基于才華、志趣的精神之交。這也是杜甫對朋友交往的一貫認知。詩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沒有因為時間短暫、天涯兩隔而淡退,情誼歷久彌堅。杜甫將李白視為終生摯友,思念因時空距離而肆意生長,由是流傳下來13首致李白的贈詩。在贈詩中,杜甫一如既往地傾注自身的抱負思想,比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又如“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既是夸贊李白,又何嘗不是自訴自勉?留存下來的李白致杜甫的詩歌雖然僅有3首,可考慮到詩仙他老人家灑脫疏簡、不塵于世的個性,已經足以證明這段友誼在李白心中的分量了。

如果杜甫繼續快意滋潤的生活,唐代文壇會多一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詩人;只是這樣的詩人在當時并不少見。杜甫也將在游歷途中認識更多的文人雅士、凡夫俗子,繼續壯大自己的朋友圈,不過那樣的朋友圈風平浪靜,缺乏層次感;杜甫的人生也將是單面相的,欠缺色彩的。改變發生在天寶六載(公元747年),杜甫走出舒適圈,一頭扎進恢弘的長安城求官。從此,大地上少了一個輕狂瀟灑的公子,大唐多了一位命運多舛的文豪。

36歲的杜甫告別了杜公子,涅槃重生成為老杜。

困居長安的失敗者

大唐長安,是匯聚神州精華的帝國明珠,是享譽世界的國際大都市;對于天下士人而言,更是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天堂。唐朝開放政權恭候天下才學之士,種種制度設計為讀書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江南北,無論豪門寒庶,無論讀書人抑或有心人,猶如虹吸一般從州縣鄉鎮流向長安城。其中就包括杜甫。

人到中年,杜甫痛下決心謀取一官半職,為杜氏門楣、也為自己。

在長安,“求官”與“交際”幾乎是同義詞。官職永遠是稀缺的,機會永遠不可能滿足所有人。雖然可以經過考試或憑借才華得官,求官之路依然是千軍萬馬蜂擁的“獨木橋”。以最為輿論矚目的進士科為例,每次錄取二三十人,而長安城內應試者數以千計。聚集于此的競爭者需要廣泛交友,謀求強有力的支持者,并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提升聲譽。所有交游活動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官員選拔過程中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提升中選權重。這些活動主要是兩類。第一類是目的性極強的干謁、行卷,直接針對能對選官發揮作用的達官顯貴。杜甫中年認識的朋友王維,21歲就高中狀元,少年得志,與他結交親王公主,在應試之前就名聲遠揚關系重大。第二類是務虛性較強的各種唱和、宴會等活動,廣泛地擴大人際關系、提高聲望。這類交游,參與者身份地位比較平等,又因為唐代以詩為貴,通常以詩會友,參與者容易志趣相投,結識的人脈往往更牢靠。大量唱和詩、贈詩便誕生在第二類活動中。唐朝越往后,長安城交游的風氣越盛。因此,唐代的科舉選官本質,與其說是“考試”,不如說是“選舉”更貼切。對應試者的交游能力要求很高。

杜甫初至長安,延續了酣暢快意的交游風格。當時,長安輿論將居住在長安的八位善飲文士: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稱為“酒中八仙人”。他們嗜酒、豪放、曠達。杜甫選擇這一流行題材,以白描的手法創作了《飲中八仙歌》。我們無法獲知杜甫與其中幾人有過交往,抑或八仙都是杜甫的朋友,但詩歌顯示即將邁向不惑之年的杜甫,心態是樂觀、放達的??上У氖?,他的這份樂觀,在冷冰冰的現實面前逐步崩塌,直至粉碎。

隨著歲月的推移,家族的祖蔭逐漸褪去,又沒法融入當權者的人脈視野,加上不算殷實的家底難以支付昂貴的都市生活,杜甫的客居生涯在困頓中越陷越深。幾次仕途選拔,又為權相所阻。杜甫不得不面對現實。個人難以與強大的當權集團作對,最務實的對策還是努力擠入當權者的圈子。杜甫轉而將精力傾注在向權貴的針對性行卷上。他的朋友圈中出現了若干個不和諧的身影。

京兆尹鮮于仲通在劍南節度使任內,輕啟戰端,損兵折將,因為依附權相楊國忠反而安然無恙,安享富貴。杜甫卻寫下洋洋灑灑的《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稱贊鮮于仲通“王國稱多士,賢良復幾人?異才應間出,爽氣必殊倫”,“脫略蟠溪釣,操持郢匠斤”,簡直是姜太公再世;還稱贊鮮于家族人才輩出:“鳳穴雛皆好,龍門客又新?!蹦┝?,杜甫才表達寫作的目的:“交合丹青地,恩傾雨露辰。有儒愁餓死,早晚報平津”,希望鮮于仲通能夠向朝廷舉薦自己??上?,鮮于仲通無動于衷。

當朝駙馬、太常卿張垍是排擠李白的黑手之一。多年后,張垍附逆安祿山,出任偽職??梢耘袛?,張垍人品是有問題的,杜甫于情于理都不應該稱贊這樣的人??蓢@的是,杜甫寫下了《奉贈太常張卿二十韻》,從官爵、文章、名望等方面全方位地吹捧張垍:“軒冕羅天闕,琳瑯識介圭。伶官詩必誦,夔樂典猶稽。健筆凌鸚鵡,铦鋒瑩鷿鵜。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通籍逾青瑣,亨衢照紫泥。靈虬傳夕箭,歸馬散霜蹄。能事聞重譯,嘉謨及遠黎。弼諧方一展,班序更何躋?!倍鸥κ菦]有政治靠山、沒有仕途人脈的一介寒儒,困居長安數年,一籌莫展,只要是手握實權的大官都是他需要攀附的“偉人”。在詩歌的末尾,杜甫以極低的姿態,哀求張垍施以援手:“檻束哀猿叫,枝驚夜鵲棲。幾時陪羽獵,應指釣璜溪?!敝皇?,張垍也無動于衷。

吊詭的是,當杜甫官職到手之日,卻是他對先前道路的否定之時。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杜甫44歲了,八年的奔波乞求終于換來了“河西尉”這一微末小官(后即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此刻,他沒有夢想成真的釋然,沒有理想實現的暢快,相反有些排斥這個鞭撻黎民的官職。求官的目的是實現胸中抱負,而不純粹就是為了當官??蓢@的是,太多的人在汲汲于功名的過程中將手段異化為目的。杜甫雖也一度沉淪在追名逐利的濁浪中,但胸中的是非始終分明,善惡一直彰顯。他終究沒有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釋褐為官,杜甫仍舊是那個白衣杜甫。

當年十一月,杜甫前往奉先(今陜西蒲城)省家,剛進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小兒子餓死了!這趟經歷促使杜甫反思人生抉擇。他結合困守長安的感受,寫出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清醒認識到在貴族政治向平民政治轉型的大時代浪潮中,官僚制在中華大地確立,讀書人從此成為這套新體制下的螻蟻,“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杜甫見聞了長安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雖付出了尊嚴和熱忱,卻依然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沒能換來合適的職位,更談不上實施年少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了。變革大潮中的失敗者千千萬,杜甫是其中最著名、最具反思精神者之一。

杜甫的反思一度為安史之亂打斷。杜甫省親之時,安祿山在范陽叛亂,橫掃山東、關中,連下洛陽、長安。大唐盛世轟然倒塌,磨難和機遇同時擺到了杜甫面前。天下大亂,他堅定站在朝廷一邊。得知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只身投奔,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回長安。所幸官職低微,杜甫沒有遭囚,尋機逃奔靈武而去。唐肅宗感動于輾轉數百里的忠誠,授予杜甫清要之職:右拾遺。這是杜甫最接近權力核心的時刻,由此喚醒了心中的宏偉抱負。幾個月后,他又親手葬送了這個天賜良機。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杜甫的布衣之交、時任宰相房琯帥師平叛,兵敗陳濤斜。四萬唐軍血灑疆場。唐肅宗將房琯罷相外放,杜甫選擇犯顏為這個宰相好友辯護?!杜f唐書》記載“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唐肅宗盛怒之下,貶杜甫為華州司功參軍?!缎绿茣返挠涊d較為詳細:唐肅宗起初將杜甫下三司審問。宰相張鎬從暢通言路角度為杜甫求情,唐肅宗怒氣有所消解。杜甫還繼續為房琯辯護,認為房琯才堪公輔,兵敗是性情疏簡造成的,希望皇帝能夠棄細錄大,寬免房琯,最后還以自己身家為房琯擔保:“陛下赦臣百死,再賜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獨蒙?!盵3]此舉使得唐肅宗徹底疏遠了杜甫,將其貶離。杜甫真正的政治生命從此結束了。

玄宗、肅宗的權力交接,是一個敏感的政治事件。房琯不是唐肅宗的元從親信,而是從父親唐玄宗一方轉投而來的宰相,身份本就尷尬;陳濤斜之敗,房琯葬送了戰時小朝廷好不容易聚攏的軍事本錢,且因為用人不當遭致諸多彈劾。在風口浪尖之上,杜甫出頭拯救房琯,本就不智。杜甫視房琯為多年老友,一共贈詩5首,可是史籍上卻似乎沒有這位宰相朋友提攜關照杜甫的記載。(相反,另一位宰相張鎬曾為杜甫說話。)房琯事件暴露出杜甫不諳政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也說明他昧于識人,不能清醒地辨別出朋友圈的善惡、親疏。這同時也表明面對政治壓力和權力誘惑,杜甫依然是那個純真的少年,是一位可信賴的朋友。

杜甫對于房琯的友誼是真摯的。幾年后,流落巴蜀的杜甫經過房琯葬身的閬州(今四川閬中),還特地前去拜祭,留下了一首《別房太尉墓》: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在詩中,杜甫和房琯沒有身份地位的差異,只有對朋友的肯定,只有天低云斷之下的悲傷和緬懷。那一天,杜甫面對孤墳,如同兩個多年未見的老友那般敘舊閑談。彼時,杜甫已經遠離廟堂,回復到了簡單純真的少年狀態。

飄零江湖的晚年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開始了人生第三個階段,即漂泊巴蜀、湖湘的最后12年。

杜甫去官入川,是他的不幸,卻是四川的幸運。杜甫攜家帶口,滿懷失意、困苦而來,帶著大半生塑造的性格、優缺點,也帶來了之前建構的朋友圈。

飄零期間,多位朋友向落魄的杜甫施以援手。在鄜州,孫宰熱情款待了狼狽不堪的杜甫一家,羌村鄉鄰“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想必給逃難中的杜甫些許安慰。在成都,成都尹裴冕為杜甫一家提供糧米;多位畫家朋友來杜家,裝飾作畫;鄰舍農夫贈送蔬菜,還經常邀他飲酒,構成了杜甫定居成都的重要條件。在荊南(荊州)公安,暮年的杜甫遇到了年輕的粉絲衛均,后者對貧困的偶像慷慨相助。這種相遇于江湖,不求任何回報的解囊之交,最令人難忘。

杜甫流落四川之初,故友高適恰好在四川任職,先是刺史后為節度使。高適得知故友前來,作《贈杜二拾遺》問候,并給予接濟,杜甫回贈《酬高使君相贈》答謝:“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痹诟哌m和其他朋友的幫忙下,杜甫在成都西郊風光秀麗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定居。安頓下來后,高適親臨草堂拜訪,這無疑對杜家在當地站穩腳跟有著莫大的幫助。不過,對杜甫幫助最大的還是接替高適的繼任節度使嚴武。

杜、嚴兩家原本就有世交,杜甫與嚴武又有共同的好友——房琯。嚴武的仕途受過房琯的恩惠,杜甫為房琯辯護一事極可能很得嚴武的欣賞。嚴武主政一方后,不僅在經濟上資助杜甫,還辟署杜甫為幕僚,奏授后者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這雖然是節度使為幕僚爭取官銜的慣例,卻是杜甫一生的最高職務,因此得名“杜工部”。杜甫對嚴武是感激的,贈詩多達30首;嚴武存詩僅6首,其中3首就是寫給杜甫的。然而,任職不到半年,杜甫就辭職返回草堂,而且和幕主嚴武的關系鬧得很僵,甚至有性命之虞。其中緣由如何,又展現了杜甫的何種側面?

《舊唐書·杜甫列傳》記載杜甫書生氣息濃厚,在“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前來探望,杜甫也不穿正裝,“其傲誕如此”。一次,醉酒的杜甫“恃恩放恣”,登上嚴武的床榻,瞪著嚴武說:“嚴挺之乃有此兒!”嚴挺之是嚴武的父親,公開稱呼別人父親名諱是極不禮貌的。嚴武性格暴躁,但對杜甫不以為忤?!缎绿茣ざ鸥α袀鳌返挠涊d則不同:“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入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盵4]嚴武將這筆賬記在了心底?!短普Z林》則描述嚴武生氣了,對杜甫“恚目久之”。杜甫也意識到自己言行過分了,自嘲道:“杜審言孫子擬捋虎須耶?”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座者順著杜甫的話頭紛紛笑出聲來,“以彌縫之”。[5]嚴武這才沒有當場發飆。

嚴武本質上并非文人,更接近于軍閥,性格暴虐,似乎是睚眥必報之人。兩唐書本傳都直指嚴武在蜀期間為政肆虐,橫征暴斂,用度沒有節制。他可以為喜歡的人或事,賞賜百萬,也可以為小忿殺人。嚴武主政時期,四川閭里為之一空。當然,因為這么一位強權人物坐鎮,外敵也不敢侵擾蜀地。嚴武病死于成都時,母親裴氏尚健在,痛哭一番后,又輕輕地舒了口氣,說:“而今而后,吾知免為官婢矣?!笔乱姟缎绿茣牢淞袀鳌???芍獓牢涞靡陨平K,對他對家人那都是好事。

《新唐書·嚴武列傳》還說,嚴武“最厚杜甫,然欲殺甫數矣”。有一天,嚴武集合官吏要殺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出門前,嚴武的帽子被門簾鉤住三次。左右趁機報告了其母裴氏。裴氏奔出來阻攔,這才救下杜甫,但嚴武堅持殺掉了章彝。[6]

章彝是嚴武的部屬。玄宗、肅宗父子在半個月內相繼駕崩,嚴武受召回長安監修陵寢。梓州刺史章彝兼東西川節度留后。其間,杜甫與章彝過從甚密。杜甫本來就昧于識人,如今又犯了吹捧、攀附的老毛病。章彝愛好狩獵,于半夜調遣衛士整裝待發,杜甫便創作了《冬狩行》贊美他:“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馬一馬驄。況今攝行大將權,號令頗有前賢風?!碑敃r天下未寧,朝廷多難,章彝沉迷打獵顯然不妥。杜甫卻吹捧他為國家棟梁:“淮海維揚一俊人,金章紫綬照青春。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保ā斗罴恼率逃罚┐龂牢浠厝喂澏仁购?,對專橫跋扈的章彝既忌憚又厭惡,動了殺心。杜甫為章彝“黨羽”,自然也上了黑名單。

杜甫又吃了一次人際關系的虧,兩次掉進了同一條河里。那時的人吃的虧多了,通常也就學會了揣摩人性,努力迎合。杜甫卻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書生,畢生都沒有學會察言觀色、看人下菜碟那一套。他也吹捧他人,卻都是淺顯可見的馬屁。杜甫固執于自己的想法來寫作與交際。年歲愈長,杜甫愈是如此,從而變成了一個迂腐、單純、可愛的小老頭兒。杜甫離職半年后,嚴武暴亡。失去依靠的杜甫舉家順江東下,在夔州逗留兩年后,出三峽飄蕩在長江中游,最終病逝在湘江岸邊的泊船上。

唐代士人重交際,杜甫也不能免俗。他待人真誠,處事單純,和杜甫做朋友應該是一件輕松愉悅的事??膳笥讶浑H具有社會性,并不全是書生私事。杜甫的性格缺陷毋庸諱言,比如“性褊躁傲誕,”,又比如“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7]。杜甫缺乏政治家的理性與堅韌,注定會在政治上無所成就。他對認定的朋友掏心掏肺,缺乏節制,注定會遭別有用心者陷害。杜甫也曾反省過,可他思索的都是家國天下和人生大事,反省的結果是從一個翩翩公子蛻變為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關注民間疾苦,牽掛國家興亡,單單忘記與現實妥協,調和個性。這使得杜甫遭遇了一次次的挫折和打擊。

終其一生,杜甫只是一個落魄不得志的中下層士人,在默默無聞與貧寒交迫中悲涼死去。這樣的角色在大唐的大地上車載斗量。他們留在人世間的痕跡很快就為歷史長河所湮滅。杜甫身故之初也是這般情形,少有唐人傳誦杜詩,當時的詩歌集子沒有收錄他的作品。杜甫的朋友圈,講到這里也應該終結了。然而,將近半個世紀后出現了一個后來者。他在杜甫朋友圈的點贊與轉發,一舉扭轉了杜甫的寂寞身后名。

杜甫的這位新朋友,就是元稹。

因赤貧無力營葬,杜甫遺體暫厝湘江之畔。其孫杜嗣業是個倔強的孝順孩子。他于杜甫逝世43年后的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重拾祖父遺骨,從湘江北上,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立志要歸葬河南首陽山祖塋。他途經江陵,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拿著杜甫的遺作,懇請鎮守此處的元稹撰寫墓志。元稹是前任宰相、現任封疆大吏,又是文壇領袖;杜嗣業只是一介草民,所求的傳主又是一名故去多年的小官。這原本是一樁成功幾率極小的事件。然而,幾天后,元稹回贈了一篇對仗工整、氣勢雄渾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

原來元稹展讀了杜甫詩作,深為折服,遂為之作墓志銘并序,贊譽“以為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唐代最著名的詩人無疑是李白,不僅在生前還是身后,都譽滿神州。元稹將杜甫與李白相提并論:“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薄袄疃拧币辉~,應該不是已有的名詞,而是元稹的發明創造。除了撰文做出極高的評價,元稹還身體力行,學習杜甫的理念與手法進行創作;還熱情介紹給白居易等好友,擴大了杜甫的粉絲范圍。韓愈、杜牧等名家相繼成為杜甫的粉絲。從此,杜甫詩歌的價值為人挖掘,杜甫的文學地位扶搖直上,誠如韓愈詩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保ā墩{張籍》)

身后的榮譽,杜甫是無法知曉的。他終究是那位清瘦窮苦、江湖漂泊的書生,在看似紛繁熱鬧的朋友圈里,固執地宣示著自己的毀譽、迷茫、無奈與堅強。

注釋:

[1]蔡織蔭:《由杜甫的贈詩看他的“朋友圈”》,《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22年第9期。

[2]謝玉明:《杜甫的“朋友圈”與友情詩》,《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8年第2期。

[3][4][6][7](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二百一,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737頁,第5738頁,第5738頁,第5738頁。

[5](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卷四,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330頁。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朋友圈李白
李白擱筆
李白: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
紙上的李白(三)
紙上的李白(二)
紙上的李白(一)
中國的南?!芭笥讶Α睕Q不比美國的小
倒下的那一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