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特征分析
——基于2014—2022 年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數據

2024-02-28 08:02潔,羅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成果獎內涵式省區

藍 潔,羅 霞

(南寧師范大學 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已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關鍵階段[1]。尤其是2019 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20 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2021 年《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2 年《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頒布,更對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教育部設立的國內職業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項,也是推動內涵式建設,展示發展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2]。由于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獎項是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經教育部組織評審而形成的,因此各省級單位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的數量、選題內容、對接產業領域的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各省份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現實樣態。受到地理位置、歷史原因、人文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后,體現為育人模式的類型模糊[3]、產教融合文化認同價值缺失[4]、學生“外輸”形成貧富倒置的教育經費補償誤區[5]等現實困境。由此,本文基于2014—2022 年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數據,研究和分析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特征,了解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以推進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一、研究設計

(一)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概況

本文所研究的民族八省區是指廣西、貴州、云南、新疆、寧夏、西藏、內蒙古、青海8 個?。▍^)。民族八省區是多民族聚居地,職業教育結構較為完整,涵蓋中職、高職???、職業本科3個層次,教育規模存在區域非均衡分布的現象。表1 數據顯示,2022 年這8 個?。▍^)的中職、高職??圃盒5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寧夏、西藏、青海3 個?。▍^)的中職學校數量少于100 所,西藏、青海2 個?。▍^)的高職院校數量少于10 所。

表1 2022 年民族八省區經濟社會發展與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二)統計方法與指標

本研究對2014 年、2018 年、2022 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的民族八省區獲獎情況進行了統計。(1)數據的收集。本研究首先在教育部官網收集歷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授獎公示文件,進行數據選擇,篩選出2014 年、2018年、2022 年這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民族八省區的獲獎數據樣本;然后對數據細化加工,提取項目樣本中的成果名稱、成果推薦單位、獲獎等級等信息,統計授獎項目的省區獲獎規模分布、中高職專業類分布、主題要素分布等信息,分析占比情況。(2)分析方法。一是采用比較研究法,對不同省區、不同屆次的授獎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以研究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異同、演進趨勢;二是采用文本分析法,運用Excel 軟件對篩選出的三屆成果獎信息進行梳理和分類,以獲得對應的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研究現狀、重點、熱點等關鍵信息。

本研究基于民族八省區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數量、主題、專業大類信息,構建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三維指標結構,據此對比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空間分異特征。具體來說:(1)在內涵式發展的規模維度上,選擇各省區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獲獎數量和變化趨勢指標進行對比分析。(2)在內涵式發展的結構維度上,從內生性、現代化、貢獻度3 個要素對獲獎成果進行歸類,分析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特征。內生性要素的主題包括人才培養、課程、教學、實訓、教師發展,是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遴選的主要內容,這些要素對于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具有內生的推動作用;現代化要素的主題包括信息化、質量與評價、創新創業、國際交流;貢獻度要素包括綜合改革、社會服務及其他。(3)在內涵式發展的質量維度上,主要對比獲獎項目所屬專業大類與省域產業結構的匹配情況,以分析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成效。

本研究從民族八省區的省域層面著手,分析民族八省區2014 年、2018 年和2022 年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的規模、主題、產業關聯度三維度的差異與時空分異情況,探究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在規模、結構、質量上的空間布局特征。

二、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規模維度

根據圖1 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獲獎趨勢,可將民族八省區省域層面的內涵式發展速度劃分為“穩健發展”“穩步跟進”和“蓄力跟進”3 類。(1)“穩健發展”型以廣西為代表。在近三屆教學成果獎授獎項目中,廣西獲獎總數最高,占比達民族八省區總數的55%;從獎項分布等級來看,廣西獲一等獎6 項、二等獎55項,并且在每屆教學成果獲獎總數均為其他7 個省份的2 倍以上。(2)“穩步跟進”型以貴州、云南兩個省為代表。貴州省2014 年獲獎數僅為1項,到2018 年增加到8 項,2022 年為7 項;云南省則在三屆教學成果獎中獲獎占比呈現先下降后增加的態勢。(3)“蓄力跟進”型包括新疆、寧夏、西藏、內蒙古、青海5 個省區。青海職業教育由于資源稟賦薄弱等綜合原因,在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沒有獲得獎項。

圖1 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數分布柱狀圖

民族八省區整體獲獎數據如下:(1)從三屆成果獎獲獎總數來看,獲獎最多的首先是“穩健發展”的廣西,共獲獎61 項;其次是“穩步跟進”的貴州、云南兩省,共獲獎27 項;最后是“蓄力跟進”的新疆、寧夏等5 省區,共獲獎22 項。(2)從三屆成果獎獲獎等級來看,“穩健發展”的廣西連續3 年斬獲一等獎獎項,且數量呈現增加的趨勢,二等獎獲獎共55 項;“穩步跟進”的貴州、云南共獲二等獎27 項;“蓄力跟進”的5 省區共獲二等獎20 項,其中內蒙古與寧夏分別在2014年、2022 年各獲一等獎1 項。(3)從獲獎年份來看,這三屆獲獎總數呈上升態勢,其中2022 年是獲獎的“豐收年”,獲獎數占民族八省區三屆成果獎獲獎總數的41.1%。

究其原因,受經濟發展、歷史因素、地理環境、職業教育教改情況等條件的影響,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在職業教育成果獎授獎規模上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同樣地,民族八省區在區域內部也存在規模發展失衡的現象。一方面,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是良性的互動關系,教學成果的獲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6]。正如表1 所示,根據2022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廣西、云南、貴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均位于民族八省區中的前列。另一方面,跨界合作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途徑,省域內部合作、跨省合作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流模式。受限于地緣條件、自然環境、道路交通等因素,新疆、青海、西藏等?。▍^)在職業教育資源分配、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客觀上形成了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規模差距。

三、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結構維度

獲獎項目的主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中區域教育教學改革的情況。依據統計指標,表2、表3 將近三屆民族八省區獲得的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名單進行統計分析,從內生性要素、現代化要素、貢獻度要素分析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素演進特征。

表2 民族八省區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熱點分布

表3 民族八省區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主題分布

(一)內生性要素得到重視

首先,從省域獲獎主題分布占比情況來看,內生性要素的獲獎總數最多、占比最高。在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獲獎名單中,內生性要素占比均超過1/2。其中,“人才培養”主題占比較高,又是研究的熱點與核心,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課程”與“教學”主題充當輔助角色,作為人才培養的補充與強化部分。

其次,從變化趨勢來看,民族八省區三屆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的主體要素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區域內職業教育改革是當前主要關切的領域。(1)人才培養主題?!叭瞬排囵B”相關的項目成果數量和占比呈現逐年上升的狀態,表明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是各省區普遍關注的研究主題,且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逐漸明晰。如2014 年獲獎的“人才培養”主題要素中,有4 項包含“校企共育”元素,此時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改革手段;相較于2014 年,在2018 年的獲獎項目中,“民族元素”“特色培養”成為人才培養的亮點,教育教學改革呈現區域性的特色與創新;2022 年獲獎項目明顯體現出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緊跟國家戰略發展、融通育人等要求,此時推進普職融通、優化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成為人才培養關注的焦點。(2)課程、教學、實訓、教師發展主題。成果主題內容集中于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在占比上雖略有優勢,但在發展態勢上,“實訓”“教師發展”主題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民族八省區在人才培養模式、體系構建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積極的研究,但是微觀層面的教師培養、實訓項目建設等主題沒能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民族八省區的職業院校未較好地找到影響學校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的根本癥結[7],其發展的針對性仍需加強。

(二)現代化要素主題覆蓋不均

現代化要素主要包含信息化、質量與評價、創新創業與國際交流4 個主題。由表3 可知,民族八省區現代化要素的獲獎項目主要集中在“國際交流”主題,且重視度是逐年提升的,但是其他主題占比較低,存在一定的內部結構失衡。

首先,從占比結構來看,現代化要素占比較低,其中“國際交流”主題是獲獎的主要類型,其他主題幾乎一直處于“缺失”的狀態,需要進一步挖潛和激發。還需注意的是,現代化要素在三屆成果獎中的占比數是逐屆翻倍的,反映了現代化要素在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發展中受到的關注度在逐漸提高。

其次,從變化趨勢來看,“信息化”主題在2014 年取得的成果獎項較多,“國際交流”主題在2018 年和2022 年兩屆教學成果中獲獎項數較多。(1)信息化主題?!靶畔⒒敝黝}顯示逐年下滑的走勢。2014 年民族八省區有2 項信息化建設的項目成果獲二等獎,分別是寧夏《數字化奶牛場崗位技能培訓系統的開發、示范與應用》項目(其將奶牛場管理的專業技能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開發應用)和云南《基于工作過程的橋梁施工虛擬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項目(也是運用虛擬化的手段將橋梁施工模擬“搬”到實體課堂中),但在2018 年、2022 年兩屆成果獎中均無“信息化”主題項目獲獎。(2)國際交流主題?!皣H交流”主題在2018 年開始得到關注,在2022 年得到積極發展,獲獎項目從2018 年的1 項攀升到2022 年的8 項,并且在項目內容上呈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趨勢特點。例如,2018 年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申報的《對接國際先進標準培養技術骨干,“四方協同”服務企業全球化戰略》項目獲二等獎,項目內容主要聚焦于引進國際人才培養標準,汲取了國外先進辦學經驗;2022 年廣西、云南、內蒙古3 省區基于地方特色,推出“一帶一路”“國際協同育人”等項目,體現我國職業教育正在向國際輸出、推廣中國經驗。(3)質量與評價、創新創業主題?!百|量與評價”主題關注度亟待提高,僅在2018 年有1 項成果獲二等獎,從側面說明民族八省區探索職業教育內部質量體系、內在屬性的建設策略及方法不夠突出?!皠撔聞摌I”主題從2018 年開始出現獲獎項目,2022 年僅獲獎1 項,表明職業院校逐漸重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關注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

最后,從省域獲獎情況來看,廣西、云南、內蒙古是“國際交流”主題獲獎的主要省份,且主要集中在2022 年。廣西以毗鄰東盟的地理優勢與省外、境外職業院校共同推進國際職業人才培養,2022 年4 項獲獎成果中有3 項與東盟國際合作交流相關;2022 年云南共獲獎3 項,其中有2項是利用湄瀾沿岸6 國的水上交通資源優勢,推出國際船員培養、國際培訓體系構建等相關項目;內蒙古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推出“中國—肯尼亞合作項目”,共同研討國際專業合作方案,獲2022 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三)貢獻度要素占比較低

貢獻度要素主要包含綜合改革、社會服務與其他3 個主題。表3 顯示在民族八省區獲獎項目中,貢獻度要素占比較小,其授獎主題主要集中在“綜合改革”與“社會服務”。

首先,從占比結構來看,貢獻度要素主題的獲獎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走勢,其中“綜合改革”“社會服務”是主要的獲獎主題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三屆成果獎中,貢獻度要素占比連續呈現小幅度的遞增,表明貢獻度要素在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愈發明顯。

其次,從變化趨勢來看,貢獻度要素服務職業教育發展的范圍進一步擴大。(1)綜合改革主題?!熬C合改革”領域中獲獎項目逐年減少,“綜合改革”維度對接的是職業教育宏觀層面的外部改革視角,表明民族八省區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已從外部宏觀需求轉向微觀內涵建設。(2)社會服務主題?!吧鐣铡鳖I域在這三屆成果獎獲獎數量上呈逐年增加的態勢,2018 年授獎項目為3 項,主要關注脫貧攻堅、民族傳統文化問題;2022 年職業教育關注的社會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獲獎項目也增加至6 項,獲獎類型延伸到鄉村振興、非遺人才培養模式、民族特色學徒制等主題。(3)其他主題。主要包括上述要素中未提及的項目,如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申報的《區域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寧夏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中的“學分銀行建設”。

最后,從省域獲獎情況來看,廣西是“社會服務”主題獲獎的“主力軍”,其2018 年有3 項成果獲獎,主題分布在非遺傳承、農民培訓、脫貧攻堅;2022 年獲獎5 項,主題集中在鄉村振興、民族技藝傳承等。

四、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質量維度

專業建設是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載體,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是職業院校內涵式建設的主要任務[8]。質量與效益的提升是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訴求,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需要大量與產業相匹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

參照教育部2021 年修訂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可將獲獎成果按專業類劃分為:“面向所有專業”“面向專業大類”“其他”?!懊嫦蛩袑I”是指成果項目適用于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如2022 年遼寧省《基于數字工場的“政校行企”多元協同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項目;“面向專業大類”是指成果項目適用于某一特定專業,如2022 年江蘇省《智能制造專業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項目適用于裝備制造大類專業;“其他”則指學分銀行建設、農民培訓等未呈現在專業目錄中的項目。圖2 反映的是民族八省區在近三屆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獲獎成果的專業類分布情況;由圖2 可知,面向專業大類的授獎項目占據半壁江山,面向所有專業開展的教學改革次之,其他類型如面向公共基礎課、非遺課程等的項目成果則最少。在近三屆成果獎中,面向專業大類的項目總體呈遞增的趨勢,2022 年有26 項獲獎,這從側面說明各職業院校對專業設置服務地方發展的重視度在提高。緊跟國家戰略發展是職業教育建設路徑之一,成果獎的授獎項目也反映了區域職業教育的建設動態。例如,2022 年云南省共獲成果獎3 項,其中2 項與交通運輸業相關,契合2022 年《云南省公路“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的“要加快構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為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交通運輸保障”[9]要求。

圖2 民族八省區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專業類分布柱狀圖

圖3、圖4 分別將民族八省區近三屆的中職、高職專業大類進行分類,分析專業對接產業的匹配度,這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質量效益。民族八省區的內涵發展體現了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特征,但產業輻射力度不強、協調度不足。如2014 年農林牧漁大類獲獎4 項,分別來自廣西、寧夏、新疆3 個農業發達地區,典型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運用院校優勢與企業跨界聯合開展實踐項目《高職畜牧獸醫專業“雙主體、六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切實做到精準對接、因地制宜。從2022 年授獎項目來看,民族八省區高職類交通運輸大類獲獎6 項,廣西獲獎3 項、云南2 項、貴州1 項,與近年廣西、貴州、云南大力推進交通運輸業的政策相關,也與產業需求形成對接。其中,廣西基于地緣優勢,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企業聯合推出的《西南喀斯特地區交通土建專業“集團化、集群化、多樣化”現代學徒制創新實踐》項目獲一等獎;云南依托邊境區位優勢,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聚焦國際交流,與省外單位聯合推出的《基于瀾湄跨境江河運輸共同體的國際船員育訓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獲二等獎。這些獲獎項目都體現了民族八省區對接屬地優勢產業發展職業教育所取得的成績,但相比較而言,這些突出的內涵建設覆蓋面相對較小。從圖3、圖4 的數據來看,民族八省區的獲獎的項目未能覆蓋所有的專業大類,很多專業大類缺乏內涵式發展的支撐。

圖3 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在中職專業大類的分布柱狀圖

圖4 民族八省區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在高職專業大類的分布柱狀圖

五、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優化對策

(一)精準供給職業教育傾斜政策,推動民族地區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有研究將民族八省區與東部、中部等區域的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獲獎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東部地區獲獎數遠超其他地區,存在地區性差異[10]。尤其是江蘇、山東等職業教育發達省份與青海、西藏等?。▍^)之間出現馬太效應,即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規模不僅存在區域內部的失衡現象,而且與東部、中部地區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民族八省區地方政府亟待采取行動計劃,推動地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第一,從政府角色轉換的層面實施多元治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改善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前進過程中需要有相應的自主權與管理權。一要進行放權。將各省域職業教育的管理職能下放到地方政府,讓“管的該管”“放的該放”,加大各省域政策制定頒布的權力。二要進行分權。將政府的職業教育管理職能角色適當轉移到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主體上,形成多元共商共治的局面。

第二,政策保障要落實落細。政策工具是地方政府實現政策目標的手段和途徑,根據施耐德和英格拉姆的理論[11],可將政策工具分為權威工具、激勵工具、能力建設工具、象征和勸告工具、學習工具。政府對于政策工具的使用需要關注兩個重要方面:一是要利用好政策激勵工具,對民族地區進行職業教育補償與獎勵支持。教育補償,可以是在實踐中指導,給予援助,如設置職業教育專項基金、獎勵基金、補助項目等,也可以是技術幫扶、技能培訓等;獎勵支持,可以是物質性的,亦可以是精神性的,如在職業教育建設中,對表現優異的單位、個人可給予資金獎勵,也可以用媒體宣傳、授予榮譽稱號的方式表彰。二是要巧用政策勸告工具[12-13]。勸告工具是利用價值倡導、理念認同的方式進行引導性的勸告,增加政策中的引導、宣傳條目,激發主體的積極性,以解決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生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第三,民族八省區地方政府要關注和引進先進職教理念。應以發展為主線目標,跳出區域職業教育辦學理念的限制,勇于自我革新。引進先進的職教理念,制定利于區域發展的教育政策,針對性地創新改進,以促均衡、提水平為動力,將迎挑戰、尋機遇作為發展目標。

(二)加大區域協作的力度與頻度,優化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內涵結構

本研究從成果獎的內生性要素、現代化要素、貢獻度要素來分析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結構演進特征,數據顯示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主題出現內部結構失衡的現象、職業教育貢獻度的主題占比較低。由此得知,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在縱向改革上挖掘還不夠深、在橫向跨區域上合作廣度不足。為此民族八省區職業院校需要加大區域合作的頻度與力度,以推進教育結構縱向、橫向發展。

首先,民族八省區要積極與東部地區進行縱向深化合作。一要優化發展環境。民族八省區的教育與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因此要優化職業教育的發展環境,將東部地區先進的教育手段、教育工具引入校園中,接受教育發達發展地區的“輻射”,實現教育接軌。如《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技能貴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成立“產教融合東西部協作聯盟”,院校要攜手企業構建多種協同發展模式[14]。二要加大東部地區與民族地區的教育合作力度。如2017 年教育部發文《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滇西實施方案(2017—2020 年)》提出,要搭建東部四省、東部10 個職教集團與滇西10 個州市的合作平臺,完善滇西職業教育東西協作[15]。當前,民族八省區的職業教育發展仍需要開展對口支援工作,以期能為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輸送“新鮮血液”。

其次,民族八省區與東部地區強化橫向互補合作。一是民族八省區從東部發達地區引進優異人才。利用東部地區與民族地區資源與環境的互異,發揮東部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勢,集中東部地區的人力、物力,為民族八省區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二是東部發達地區向民族八省區輸出優質師資。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東西部地區可以制定教師交流互派計劃,號召東部地區優秀教師到民族地區授課,成為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助推器”。三是在充分挖掘民族八省區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振興背景下,東部發達地區要加大對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利用民族八省區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特色文化鮮明的優勢,投入相應的經費與人力,發揮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獨特價值。

(三)提升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深化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體系改革

從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質量維度來看,當前民族八省區面向專業大類的成果項目是改革的重點內容,也是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但從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的特征來看,仍存在產業輻射力度不大、協調不足的問題。因此,提升地方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切入點。

第一,民族八省區應進行審思。經濟、教育發展相對落后的民族八省區,已經逐漸形成一種“畫地為牢”的思維,因此端正自身認知發展理念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民族八省區在發展過程中要逐漸形成“定位意識”,即明確產業發展的需求,摒棄傳統的辦學模式,針對人才、崗位需求進行深度調研,以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為導向,鎖定區域職業教育專業的設置,避免“追熱門”辦學[16]。二是民族八省區要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受到“城市中心主義”思想的影響,民族地區的職業院校在辦學定位上更傾向于為東部沿海城市輸送勞動力的辦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為本地培養實用人才[17-18],加劇了地區技能人才的流失,降低了省域內企業投資的熱情,也忽視了職業教育具有服務區域經濟的社會屬性。

第二,民族八省區應進行技術鎖定。民族八省區作為人才資源的“蓄水池”,要在人才培養的層次上升級優化,強化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聯動性,為民族地區合理培養能力匹配的技術技能人才。其一,摒棄學歷主義。受到就業市場的影響,追求高學歷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怪象”,但是在鼓勵升學的同時也往往存在盲目性,一些學校跟風追求升學熱潮,甚至將升學作為招生的噱頭,沒有切實考慮民族地區的人才需求比例,還會造成學生“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現象,導致教育投入與教育回報不成正比。因此,民族地區職業院校要堅持就業與升學并重,既要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也要供給大量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以滿足當地社會發展的需求。其二,保持職業性。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屬性[19],但部分職業院校也被卷入了升學熱潮,職業性式微,轉而重視學術性,造成學術與技能比例失衡,輕視學生的技能學習需求,忽略學生的校企合作實訓環節,培養出的畢業生缺乏“職業性”。

第三,民族八省區應助力產業發展。教育鏈、產業鏈與人才鏈的協同創新是推動現代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職業院校需要做到“扎根地方,服務產業”以推進區域經濟變革。一是優化專業結構。民族八省區人才供給與職業教育產業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專業分布較為散亂,未形成穩定的發展模式,且當前民族地區職業院校專業的設置仍存在同質化現象。因此,要根據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調整新興產業、優勢產業的對口專業布局。二是強化專業群建設。以民族八省區產業鏈與崗位層次為組群邏輯,將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的技能人才進行層次銜接,將不同職業、工種、崗位的技能人才進行培養銜接,構成多層次的專業群發展空間。

六、結論

本研究提取2014—2022 年近三屆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數據,分析對民族八省區的獲獎項數、主題要素與專業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觀地反映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成效與不足。因此,推進民族八省區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建設,既要看到不足之處,又要探究應對之策。民族八省區一方面需要具備“見賢思齊焉”的理念,使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縮小內涵建設差距,同時也要向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東部地區學習、看齊;另一方面還要具有“縱深挖掘”的意識,聚焦人才培養對接產業發展、專業建設形成區域產業聯動,以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猜你喜歡
成果獎內涵式省區
我校獲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校榮獲3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吉林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介紹
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 推動新時代樂山市縣黨校內涵式發展
我校成功舉辦第四屆沿黃九省區黃河論壇
內涵式發展:“育新人”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
真抓實干,為這26省區點贊!
我國沿海省區海洋產業集聚水平比較研究
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文化預設與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
我校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