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苯酞與尤瑞克林在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研究

2024-02-29 08:11王瓊瓊
中國實用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林組大動脈瑞克

王瓊瓊

腦卒中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及缺血性腦卒中, 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高于出血性腦卒中, 可達總數70%[1]。缺血性腦卒中又可由病因歸類為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小動脈病變性腦卒中及心源性腦卒中, 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關鍵環節, 大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高血壓, 當血壓過高, 沖擊血管壁造成損害, 為脂質提供更有利的沉積環境, 進而堵塞血管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而血管流通不暢又會升高血壓, 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硬化斑塊破裂釋放組織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形成血栓引發缺血性腦卒中[2]。根據中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診療指南推薦, 臨床主要應用尤瑞克林與丁苯酞進行治療。尤瑞克林為激肽釋放酶重要組成成分, 可通過促進激肽原生成具有擴張血管能力的激肽, 擴張腦部動脈, 恢復血流供應, 改善腦部血流量, 減小梗死面積, 并可抑制腦部神經細胞凋亡, 促進神經干細胞增殖、遷移、分化為新神經元, 起到修復神經的作用, 尤瑞克林還可通過修復血管內皮減輕炎癥反應[3], 但因其擴張腦血管過快可能造成再次出血及缺血再灌注損傷。為保護腦細胞, 常加用丁苯酞進行聯合治療, 丁苯酞為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可通過多種方式保護腦組織, 包括升高腦內一氧化氮水平, 降低腦細胞內鈣離子數量, 抑制受損部位氧自由基損害, 抗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 減輕患者腦水腫, 增大血流量改善患者腦梗死癥狀[4]。本研究對比單獨應用尤瑞克林、丁苯酞及聯合應用兩種藥物治療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的療效, 旨在為臨床提供更有利的用藥方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114 例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5];③分析病因為大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腦卒中;④既往無腦卒中發病史;⑤知情并同意參加本項研究。排除標準:①影像學檢查顯示有顱內出血情況;②失聰、失語或精神異常以致不能進行認知評估;③合并輕、重度全身性感染;④妊娠或哺乳婦女;⑤正在使用卡托普利、貝那普利等藥物;⑥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丁苯酞組、尤瑞克林組及聯合組,每組38 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高血脂病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進行對比, 三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組別 例數 性別 年齡(歲) 吸煙史 飲酒史男女丁苯酞組 38 22 16 61.55±11.24 23 24尤瑞克林組 38 24 14 64.73±11.72 22 22聯合組 38 25 13 65.96±10.33 24 20 χ2/F 0.523 1.588 0.220 0.864 P 0.770 0.209 0.896 0.649

續表1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三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高血壓病史 高血脂病史 糖尿病病史丁苯酞組 38 30 14 15尤瑞克林組 38 32 16 15聯合組 38 31 15 14 χ2 0.350 0.220 0.074 P 0.839 0.895 0.963

1.2 方法 三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 包括:給予瑞舒伐他汀鈣片口服, 10 mg/次, 1 次/d, 隨晚餐服用, 用于調脂;給予阿司匹林片口服, 100 mg/次, 1 次/d, 用于防止血小板聚集, 抗凝效果不好時可加用替格瑞洛片, 90 mg/次, 2 次/d;給予依拉達奉注射液靜脈滴注,30 mg/次, 2 次/d, 合理控制患者血壓、血糖。①丁苯酞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299, 規格:0.1 g×24 粒)空腹口服, 0.2 g/次, 3 次/d, 用藥21 d。②尤瑞克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注射用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2065, 規格:0.15PNA 單位×10 瓶)靜脈滴注, 0.15PNA 單位/次,1 次/d, 用藥21 d。③聯合組在丁苯酞組治療基礎上聯用尤瑞克林注射液, 方式同尤瑞克林組, 聯合用藥21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NIHSS 評分、治療前后炎癥指標(hs-CRP、PLR、NLR)、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NIHSS 評分:對患者治療前、治療第7 天、治療第15 天進行NIHSS 判定,NIHSS 量表包括視野范圍、指令配合度、意識水平、肢體運動障礙程度等11 項, 總計42 分, 分數與患者神經受損程度呈正相關;②炎癥指標:于治療前、治療第7 天抽取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 離心處理后取上層清液, 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hs-CRP水平、白細胞數量、血小板數量及淋巴細胞數量,依 照Karatas 公 式[6]計 算PLR, PLR= 血 小 板 數 量(×109/L)/淋巴細胞數量(×109/L), NLR=靜脈血白細胞數量(×109/L)/淋巴細胞數量(×109/L)。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三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包括腹部不適、皮疹、幻覺、頭暈、乏力、心悸、皮膚出血、顱內出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多組間比較作方差分析, 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三組患者NIHSS 評分比較, 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7、15 天, 三組患者NIHSS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7、15 天, 丁苯酞組與尤瑞克林組NIHSS 評分比較, 差異均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7、15 天, 聯合組NIHSS 評分低于丁苯酞組及尤瑞克林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NIHSS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NIHSS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同期聯合組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第7 天 治療第15 天丁苯酞組 38 24.43±4.88 20.33±4.21ab 18.12±3.77ab尤瑞克林組 38 24.13±4.95 20.26±4.17ab 17.56±3.98ab聯合組 38 24.36±4.89 18.12±3.88a 14.02±3.25a F三組比較 0.039 3.586 13.873 P三組比較 0.962 0.031 0.000 t丁苯酞組與尤瑞克林組比較 0.266 0.073 0.630 P丁苯酞組與尤瑞克林組比較 0.791 0.942 0.531 t丁苯酞組與聯合組比較 0.062 2.380 5.078 P丁苯酞組與聯合組比較 0.950 0.020 0.000 t尤瑞克林組與聯合組比較 0.204 2.316 4.247 P尤瑞克林組與聯合組比較 0.839 0.023 0.000

2.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前, 三組患者hs-CPR、NLR、PLR 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三組患者hs-CRP、NLR、PLR 均較治療前下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丁苯酞組hs-CRP、NLR、PLR 低于尤瑞克林組,聯合組hs-CRP、NLR、PLR 均低于丁苯酞組和尤瑞克林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4。

表3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 水平比較( ±s, mg/L)

表3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 水平比較( ±s, m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同期聯合組比較, bP<0.05;與同期尤瑞克林組比較, c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丁苯酞組 38 9.47±2.26 7.57±2.33abc尤瑞克林組 38 9.55±2.33 8.63±2.12ab聯合組 38 9.42±2.13 6.43±2.42a F三組比較 0.111 8.745 P三組比較 0.895 0.000 t丁苯酞組與尤瑞克林組比較 0.342 2.074 P丁苯酞組與尤瑞克林組比較 0.733 0.042 t丁苯酞組與聯合組比較 0.099 2.092 P丁苯酞組與聯合組比較 0.921 0.040 t尤瑞克林組與聯合組比較 0.449 4.024 P尤瑞克林組與聯合組比較 0.655 0.000

表4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NLR、PLR 比較( ±s)

表4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NLR、PLR 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同期聯合組比較, bP<0.05;與同期尤瑞克林組比較, cP<0.05

組別 例數 NLR PLR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丁苯酞組 38 2.78±0.45 1.88±0.48abc 132.87±19.94 120.36±18.39abc尤瑞克林組 38 2.76±0.48 2.26±0.53ab 133.52±20.14 130.16±18.44ab聯合組 38 2.79±0.43 1.36±0.35a 132.95±20.22 109.35±18.18a F三組比較 0.043 36.717 0.012 12.249 P三組比較 0.958 0.000 0.998 0.000 t丁苯酞組與尤瑞克林組比較 0.187 3.276 0.141 2.320 P丁苯酞組與尤瑞克林組比較 0.852 0.002 0.888 0.023 t丁苯酞組與聯合組比較 0.099 5.396 0.123 2.625 P丁苯酞組與聯合組比較 0.921 0.000 0.902 0.011 t尤瑞克林組與聯合組比較 0.287 8.735 0.037 4.954 P尤瑞克林組與聯合組比較 0.775 0.000 0.971 0.000

2.3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三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出現腹部不適、皮疹、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 組間比較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且三組均未見幻覺、心悸、皮膚出血、顱內出血等情況發生。見表5。

表5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多發于40 歲以上男性[7],合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均可誘發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治療多從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保護腦組織入手, 尤瑞克林可選擇性擴張腦部細小動脈, 改善大腦缺氧狀態, 促進受損神經、血管再生[8]。丁苯酞可減少血小板聚集, 改善腦組織血流循環, 還可活化大腦抗氧化酶, 減輕炎癥反應。本研究結果可見三組患者治療后NIHSS 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顯著降低, 尤瑞克林組與丁苯酞組治療后第7、15 天測試結果差異不明顯,提示尤瑞克林與丁苯酞可改善患者腦卒中癥狀, 且能力相近, 與其他文獻得出的結論吻合[9], 原因為丁苯酞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減少血栓形成, 減小梗死面積;尤瑞克林擴張腦血管, 改善腦細胞缺氧缺血狀態,促進神經細胞修復。提示聯合用藥方案可降低腦卒中患者死亡風險, 治療效果較單獨應用更好, 究其原因,尤瑞克林擴張腦內血管時, 易造成缺血再灌注損傷, 而丁苯酞可保護受損細胞, 維護線粒體功能, 預防腦組織二次損傷, 起到協同作用[10], 故聯合方案改善血流循環效果好且減少腦細胞損傷, 加速血管修復, 改善腦卒中癥狀效果優于單獨用藥。

有資料顯示, 炎癥反應對腦卒中患者預后有很大影響, 原因為患者腦部恢復血流易出現缺血再灌注損傷現象, 損傷腦血管, 引發炎癥反應, 炎癥因子激活,提高白細胞數量, 粘附于血管造成堵塞[11-13], 可能加重病情。本研究發現治療7 d 后三組患者NLR、PLR、hs-CRP 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提示兩種藥物均可降低炎癥反應, 防止血管再堵塞, 丁苯酞組治療后NLR、PLR、hs-CRP 水平明顯低于尤瑞克林組, 提示丁苯酞減輕炎癥反應治療效果強于尤瑞克林。尤瑞克林雖亦可通過促進腦細胞及血管再生以減少腦卒中患者炎癥反應, 但能力有限, 而丁苯酞可拮抗神經細胞氧化應激直接緩解炎癥癥狀[14-18], 聯合組NLR、PLR、hs-CRP水平較單獨應用丁苯酞明顯更低, 探究原因可能為當聯用兩種藥物時, 在尤瑞克林擴張血管、增加血流的作用下, 腦組織活性增強, 此時丁苯酞保護腦組織避免缺血再灌注損傷時, 可幫助腦組織修復, 恢復速度大于單獨應用丁苯酞[12,19], 與前文論述三種方案改善患者卒中癥狀的結果相符。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組間比較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藥物聯用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單獨應用尤瑞克林與丁苯酞均可有效治療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患者, 治療效果相近, 聯合使用兩種藥物時治療效果更強, 可改善患者腦卒中癥狀, 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 安全性良好, 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林組大動脈瑞克
老區鄉村路 小康大動脈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使用尼麥角林片結合降纖酶注射液治療對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調節作用
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聯合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國際能源通道恩仇錄六——中俄原油大動脈的曲折輪回
敵人派(上)
敵人派(下)
產前超聲檢查對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的診斷價值
瑞克林有了一個家
炎琥寧注射液與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研究
舍曲林與馬普替林對抑郁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對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