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美好在于每一個階段都有風景

2024-02-29 10:43李秀偉
新校園 2024年1期
關鍵詞:憂患起跑線登山

很多老師理解“靜待花開”“教育是慢的藝術”,其實,這是超越“教育起跑線”的理性認知。教育學作為與人最緊密的學問之一,應當構成人一生發展的福祉。無論用未來丈量今天,還是用今天體驗未來,教育都難免陷入極端,因為,即便是學生在學校接受了好的教育,取得了好的成績,面對不可斷定的未來,這個“好”也存在一個現實的生命體驗。

教育應當是始于人類的憂患,面向每一個生命的未來,面向一個國家、民族的未來,教育的價值就產生了。然而,在憂患未來、回首過往中,當前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馬克思說:人的產品和人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生產什么一致,又和怎樣生產一致。意義就在當下。

我們都有一個共識:登山不僅僅在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結果,也在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物我一體。也可以理解為:登山更重要的是每一步的堅實,這一路的風景。教育是讓人成為人的事業,那么,人是成年的人,還是少年的人呢?這個問題本來不是問題,但是,當我們常常把辦學理念定位于“為四十歲做準備”或者是“為六十歲做準備”,更有甚者將“蓋棺論定”也當成了道德教化的基礎。貌似著眼未來,其實忽視了人生的意義在于每一個時刻的意義,既不是四十歲的“不惑”,也不是六十歲的“耳順”,更不是為的一個外在的評價,而在于是否“以誠”“以敬”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此一來,人們才不會“等不及要成功”,才不會深陷少年科技班、兒童考級班乃至“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

成長的秘密即在如此,等待他的主動成長、自主進步是基本原則,沒有一蹴而就的教育,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當然,我們在理解“需待”之意時,卻還要避免單維度的理解,任何事情都是雙向的,一方面要等待,但是另一方面還要積極作為,指的是父母或者教師的積極作為,作為的依據是什么?就是理解教育情境,知道此時、當下、如下的境況是什么樣的,孩子處于什么樣的情境里,有什么樣的需要。教育最終歸于情境,在真實的情境里實施最有效的教育,這對教師來說,意味著既要有一般意義上的基本功,又要有洞察變化的能力,這才是有價值的等待,無為之中的有為。越是一個人認為自己大功告成的時候,越是面臨著最大的危機,天生的神童就有美好的人生嗎?兒童時期過度的教育、揠苗助長的期望,喪失的往往是生命的力量,如此,還能夠“利涉大川”嗎?

——出自李秀偉《易經注教育》

猜你喜歡
憂患起跑線登山
登山
登山有幾人
畫里有話
哲理漫畫
青春1919:心懷憂患、擔當奮斗的湖南青年
寧征:“起跑線”到底是什么?
多用登山杖
憂患、悲憫、歷史滄桑感——我讀楊強詩詞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線
幫孩子建立正確的起跑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