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文化融入小學教育教學的策略研究

2024-02-29 10:43張薺月邵懷領
新校園 2024年1期
關鍵詞:研學黃河課程

張薺月 邵懷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注重核心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作用;其次,要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同時,還應吸收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成果,以建立起文化自信。黃河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經時代變遷仍然保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融入黃河文化,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的育人功能、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黃河文化融入小學教育教學的策略

(一)聚焦基礎課程,增添文化特色

新課標理念下,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小學學段開設的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語文、數學、科學和音體美等學科,小學生在基礎知識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初次接觸黃河文化時會面臨一些困難。因此,我們應該綜合構建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通過在各個學科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黃河文化的內容,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黃河文化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以黃河文化為載體,讓學生閱讀和欣賞與黃河文化相關的詩歌、故事、傳說等文學作品,例如《黃河頌》《大禹治水》《李闖王渡黃河》等,這些作品生動地展示了黃河文化豐富獨特的歷史背景、人物形象、思想情感。通過閱讀和欣賞,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黃河的贊美和熱愛之情,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表達與交流能力,實現黃河文化與語文課程的融合。

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引入黃河文化中與數學相關的元素。例如,利用度量衡制度,講解小學生常用的長度、容量、重量等單位的換算和應用;利用甲骨文,讓學生知道常見的算術運算和幾何圖形的表示和計算;利用黃河流域的民俗節日,讓學生掌握時間的計算和日歷制度等知識。

在小學音樂課程中,引入黃河流域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人文,讓學生在保持愉悅心情的同時,通過聽唱的方式培養對黃河母親的親近感,從而與黃河母親建立深厚的情感。選取一些具有黃河文化底蘊的歌謠,如《保衛黃河》《我們是黃河泰山》《黃河黃》等,讓學生進行歌唱比賽,讓他們親身感受黃河文化所蘊含的力量。另外,創新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進行角色扮演,制定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音樂活動,如“黃河黃河猜猜猜”“黃河音樂我知道”等,讓學生喜歡上多彩的音樂課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黃河文化帶來的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小學美術課程中,讓學生欣賞與黃河文化相關的美術作品和元素,例如龍門石窟的佛像雕刻、殷墟青銅器的紋飾設計、陶器繪畫等,通過這些作品,使學生體會黃河文化的藝術特色。校內定期舉辦黃河文化主題板報,并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藝術創作,培養學生的美術技巧和創造力。

(二)加強師資培訓,提升專業水平

黃河文化能否順利融入小學教育教學,關鍵是教師。教師如同水中魚兒吮吸著黃河母親的乳汁生長,教師也要用知識哺育萬千孩童。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加強對黃河文化的認知。

作為教師,應該先進行自學,了解黃河文化的歷史背景、核心內容和黃河對我們的影響。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與黃河的情感融為一體,深切地感知黃河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熏陶和感染。其次,定期舉辦有關黃河文化的教師培訓會議、研討會、專題報告會,邀請專家進校園一起探討,在思想碰撞中學習,汲取不同的見解,更加深入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再次,編寫有關黃河文化的教學用書、教師指導手冊,鼓勵教師對手頭相關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并建立教師學習交流平臺,促進教師之間互相分享學習經驗和實踐成果。最后,創新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黃河文化的學習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只有勇于創新,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比如:開設有關黃河文化的活動課和選修課,這些課程涉及黃河流域的文化、歷史、地理、風俗等方面,讓一些對黃河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師生聚在一起交流學習,發表對黃河文化不同的看法,這樣不僅能用興趣激發熱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黃河文化的動力,讓黃河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除此之外,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掌握必要的互聯網技術,拓大學習空間,幫助學生形成有關黃河文化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

(三)開發校本課程,充實校園文化

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利用互聯網將知識匯集,將收集到的黃河文化資源,按照黃河歷史、黃河精神、黃河生態、黃河故事等主題分模塊編撰成校本課程,供學生和其他教師使用。設置相應的課程實施體系,把不同模塊的內容穿插于相匹配的課程教學中,制定相應的教學活動,并兩月開展一次綜合評價,檢驗實施效果。

同時,我們應該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發揮其隱性育人功能。其一,利用校園板報開設《黃河風采》專項欄目。如“黃河趣聞”“我心中的黃河”“紅色黃河”等,為學生搭建一座了解黃河、感受黃河、親近黃河的橋梁。其二,充分利用課下或者課后托管的時間播放有關黃河文化方面的故事,如黃河的歷史背景、發展歷程以及時代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而且還能夠潛移默化地體會黃河文化帶來的熏陶,增強學生對黃河文化的認同感。其三,定期組織各種校園活動,內容和形式要豐富多樣、有趣味,涉及音樂、美術、書法等學生感興趣的各個方面。如成立“黃河書畫院”,由美術老師擔任指導員,讓學生畫出心目中的黃河;創立“我是小小合唱團”,由音樂老師負責教唱贊美黃河的歌曲,表達對黃河的熱愛;成立“黃河寫作家”,由語文老師帶領學生用筆描述黃河,用心感受黃河,書寫對祖國大地、對黃河的熱愛之情;組織開展手抄報活動,把自己對黃河的了解、對黃河文化的熱愛用畫筆描繪出來。通過這些校園活動,讓學生在畫黃河、唱黃河、寫黃河和贊黃河的過程中深入體會黃河文化的無限魅力。

(四)開展研學旅行,豐富校外活動

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沿黃九?。▍^)都有自己獨特的“黃河故事”,將黃河文化融入研學旅行,能夠“寓教研游”,讓學生深刻認識黃河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小學開展黃河研學需要學校和教師進行充分的規劃和準備工作。首先,校領導和全體教師要集思廣益,制定黃河研學手冊,明確此次研學的活動目的和具體內容。同時還應該開展必要的紀律教育、衛生教育、安全教育,為學生走出校園做準備。其次,組織學生進行親身體驗,帶領學生參觀黃河博物館、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等,感受黃河流域的歷史底蘊和藝術魅力,讓學生了解黃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氣候等自然概況,人類活動所產生的黃河文化,以及水旱災害、水資源開發利用、黃河遠景規劃等。同時,組織學生們觀看《文明之源》《黃河》等紀錄片,讓學生了解黃河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除此之外,搭建班級展示臺,以自然景觀為背景,組織學生開展黃河大合唱、黃河文化知識競賽、黃河詩歌我知道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最后,鼓勵學生在研學手冊上記錄下此次研學的感受和感興趣的事件,待回到校園后師生共同舉辦“黃河研學展”“黃河逸事”“多彩黃河口”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展示、演講等形式分享和匯報此次的研學成果。

(五)促進家校合作,共創育人機制

家校合作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同時也是學習和傳承黃河文化的重要途徑。家庭和學校的結合,能讓孩子體驗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的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因此,在黃河文化落地小學教育教學的實踐中,要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溝通和協調,共同培養學生對黃河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建立一套完善的黃河文化育人機制。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導師,家長要注重構建尊重文化的家庭氣氛,主動了解和學習黃河文化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引導孩子閱讀和學習黃河文化方面的書籍,形成優良家風,為孩子做好表率。當地政府和教育局可以依托圖書館、中華文化展覽館、文化組織協會等單位,以學習主題為引領,開展黃河文化主題活動,吸引教師和家長參加,為家校合作搭建橋梁。家校雙方要定期舉行黃河文化研討會,建立家校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分享黃河文化知識。除此之外,要進行適當的評價,新課標倡導評價的過程性與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因此,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全面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最后,要培養家長和教師對黃河文化的傳承意識,引導他們反思自己在黃河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和角色,鼓勵他們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樹立良好黃河文化典范的榜樣。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黃河學研究院)

基金項目:2022年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重大專項研究項目“黃河文化、黃河精神進課程教材研究”(課題編號:D2022001)

猜你喜歡
研學黃河課程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多彩黃河
黃河寧,天下平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黃河』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