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家國文化 賡續紅色血脈

2024-02-29 10:43王敏
新校園 2024年1期
關鍵詞:紅色活動課程

王敏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助力,學校研發了紅色教育課程。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讓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自主發展為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一、加強師資配備,確保課程落實

1.組建高素質團隊,充實師資力量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若人生的首??圩涌坼e了,人生將會錯失更多的機會。老師需要做好學生人生的引領者,引導學生保持真善美,使學生能扎實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由此,我校教導處、政教處牽頭組織由優秀共產黨員、業務精湛的班主任教師、優秀思政課骨干教師、活力激情的年輕教師組成有力團隊,開展了“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愛國教育論壇、“精致管理我有金點子”論壇、“我們是新時代追星一族”研討會等活動,鼓勵教師在論壇中成長,在研討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2.形成正向引領,促進個性發展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為此必須積極推動教師團隊建設,特別是需要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的打造,才能對學生形成正向引領,促進個性發展。學校本著“以教師特長發展學生特長”的原則,共設立涵蓋藝體、傳統文化、科技創新和學科拓展類的社團58個,其中品牌社團21個。通過自愿申報、教師推薦、活動選拔的方式,實行全校走班選課,實現班級、級部之間的互通,保證活動全面開展、全員參與。學校還組織了陽光體育節、校園吉尼斯、育才之聲歌手爭霸賽、讀書藝術節、書香少年爭霸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二、開發校本課程,充實教學資源

1.實施體驗工程,傳承革命精神

(1)開發紅色實踐課程。利用重大節日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愛黨等相關教育工作。例如,利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契機,安排學生通過唱紅歌等方法描繪祖國的發展,利用情景劇展現對祖國的發展憧憬,以此使學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開發研學探究課程。經歷即教育,體驗即成長。引導學生進入五蓮博物館、日照博物館、革命烈士陵園、黨史館和其他紅色教育基地,使學生通過現實體驗的方式,培養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促進學生心理、生理的健康發展。

2.研發電影課程,體悟奮斗歷程

(1)觀看紅色電影。每周三下午學校集中觀看紅色影片,其他時間班級自行在教室內觀看紅色影片,周末給學生推薦紅色愛國影片。將紅色影片融入課程,使學生能充分理解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此推動政治思想教育目標的落地。

(2)開發辯論課程。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確定辯論主題,如 “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利用班隊會、辯論賽等平臺進行辯論,包括開篇立論、攻辯階段、攻辯小結、自由辯論、總結陳詞等五個環節,從而使學生啟迪了智慧,鍛煉了口才,展示了風采。同時將紅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課堂之中,使學生能以科學、全面的態度分析事物,從而做到“從小學習立志”,不能忘卻初心,主動面向未來,

(3)開發故事課程。有效應用黑板報、校園廣播、學校宣傳欄等資源,廣泛宣傳革命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結合學?!按箝喿x”活動,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紅色故事,如《狼牙山五壯士》《雞毛信》等;結合身邊的紅色資源,閱讀五蓮紅色故事,如安子章、王樂平、王盡美等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指導學生寫出讀后感,組織學生進行紅色故事演講比賽,使學生能深刻理解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大量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生命所換來的,從而更加珍惜當前。

3.開發紅歌課程,讓夢想植根心田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設一至六年級紅歌課程,通過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共產兒童團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東方紅》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等歌曲,把歌曲中滲透的革命精神與教學、學生日常生活相互滲透和結合,使學生做到不忘初心,繼續發揚革命精神。

系列紅色課程的開發,將“立德樹人”任務與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結合,把愛國志向轉化成學生的實踐行動,豐富了師生校園文化生活,提升了學生實現強國夢的志向。

三、加強校本教研,提升課程質量

1.重視體驗式教學,形成家校社合力

基于注重體驗、貼近生活和陪伴式成長,鼓勵學生和家長利用周末或假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區、走進福利院,在切身體驗中去學會發現、學會欣賞、學會感恩。通過親子活動,加強了親子溝通,增進了親子感情,使家長陪伴成長目標有效達成,將體驗、探究、拓展、感恩等教育進行結合,讓德育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做到有機結合。

拓寬教學空間,有效挖掘資源。利用博物館、村史館、當地特色資源進行延展教學空間,豐富課程資源,與相關學科課程進行有效融合,提高教學實效。

2.加強多元評價研究,開展“追星行動”

為了實現學生的夢想,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成為什么樣的人、了解什么樣的道理,以此應對學生成長目標和方向性相關問題。所以,學校創建了“我是新時代追星一族”的評價制度。

我們倡導的“追星”實際上就是在探索哪些是祖國最耀眼的新星,以此引導學生以軍人、科學家等作為標桿,做到勤以自勉、完善自我?!皾不哺?,育人育心?!蓖ㄟ^榜樣星的事跡,引導學生主動模仿踐行,使學生的良好品行得到持久保持,有利于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四、融合德育活動,拓展教育時空

1.豐富實踐活動,感悟主題體驗

例如主題活動“中國夢,我的夢”,常用的感悟體驗性的活動有:“唱一唱”,《我愛你中國》這類歌頌祖國的歌曲;“寫一寫”,怎樣落實“好少年行動”;“訪一訪”,身邊值得學習的好少年的感人故事;“想一想”,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時代的少年應該怎樣做;“畫一畫”,對祖國未來前景的想象畫面;“議一議”,你有哪些夢想。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加深對中國夢的體會。

2.開展實踐活動,注重行動體驗

我們開辟“禾下乘涼”勞動基地,老師帶領學生植樹、種菜等,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快樂與收獲;以SETM教育理念為載體多學科整合,研究過程整合語文、美術、信息技術、科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以“學”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進行多元化體育活動,學校把花樣跳繩、中華武術、優美韻律操、陽光長跑、三大球等體育項目引進校園,讓更多的學生接觸不同的運動項目。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委黨校)

猜你喜歡
紅色活動課程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紅色是什么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紅色在哪里?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