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的實踐和探索
——以陜西省西安市為例

2024-02-29 12:27馬玉娥葉南南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2024年1期
關鍵詞:科普活動科普公眾

馬玉娥 葉南南 楊 冬 張 偉 岳 鵬

(西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 西安 710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提出,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強化質量導向,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1]。 近年來,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在科學普及農業綠色生產理念、 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營養健康知識, 宣傳推廣新型農業生產技術, 促進各類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守法經營, 強化其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 提高消費者科學認知水平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基于科普內容、 科普形式、科普對象等基礎研究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更新, 科普行動的研究從生產、 管理、 消費、 引導等不同層面獲得突破。 本文通過總結陜西省西安市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的實踐做法, 對科普行動的發展方向和困境進行分析, 提出科普行動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路徑, 以期全方位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引導社會各界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

一、 西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的實踐做法

西安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 其農業發展向著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格局邁進, 打造了優勢突出、 特色鮮明、 效益顯著的“三區一帶三基地13+6 集群”農業高質量發展格局[2]。 2020 年開始, 西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以下簡稱西安市農檢中心) 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優質化業務技術工作機構, 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開展。 近年來, 西安市農檢中心以 “強監管、 保安全、 提品質、 增效益” 為工作主線, 以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試點為抓手, 積極開展常態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學宣傳、 科學解讀、 答疑釋惑、 技術培訓、 生產指導、 消費指引、 檢測評估、 輿情監測、 農事體驗、 展覽展示等工作, 讓公眾共享西安市農業農村發展成果, 推動優質農產品的營養供給和消費升級, 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活力[3], 不斷探索總結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的西安模式[4]。

(一) 生產基地實地指導西安市依托每年建設、 提升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面向生產經營主體持續推出各類技術培訓課程, 內容涉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等法律法規、中央一號文件等重要文件精神、 農業農村部門發布的制度政策、 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和防控技術[5]。 通過科普新理念、 新方法、 新技術、 新要求, 引導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牢固樹立“不合格不上市” 的責任意識、 安全意識, 提升其識假辨假、 安全用藥、 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能力以及自律水平, 共同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第一道防線。

(二) 線上線下科普培訓近幾年, 新冠疫情導致部分科普培訓工作由線下轉至線上。 西安市面向各涉農區縣基層工作者、 生產經營主體、 高素質農民等舉辦大規模的線上科普培訓, 提高科普宣貫的覆蓋率, 將科普知識貫穿于農產品生產、 檢測、監管、 上市前的整個過程, 讓公眾更全面地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鏈條化的監管模式[6]。 線下的科普行動結合常態化的監督檢查、 農業執法、 黨建宣傳等工作, 不斷賦予科普行動新內涵、 新形式、 新業態, 形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科普行動先鋒模式。

(三) 多元化科普主體培育近年來, 西安市農檢中心以調研走訪、 實地考察的形式, 推薦了一批具備科普意愿和科普條件的生產經營主體和科研機構共同推進科普工作。 (1) 創建科普基地, 整合農業產業、 人力資源、 鄉土文化等優勢資源, 努力打造出一支服務于廣大群眾的科普隊伍, 讓科普行動成為有“品” 有“質” 的社會公共服務名牌, 為公眾的美好生活添加新色彩。 (2) 圍繞獲得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轄區、 取得各類資質認定以及開展全程質量控制試點的科普主體, 聯合政府機構,對接社區以及城市公共活動空間, 將各種優質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和市場超市搬到廣大市民聚集的公共場所, 提供體驗和品鑒服務, 促進消費, 提高各類科普主體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 推動探索科普行動新的發展空間。(3) 推出 “試驗站+科普基地+科普專員” 的模式, 形成科技成果轉化力, 開展各類技術培訓服務、 高素質農民培育等活動, 讓科普行動成為提升農民科學知識、 科學方法、 科學思想、 科學精神的有力推手, 讓公眾成為科學普及的受益者和科技成果的傳播者, 享受農業科技發展的成果, 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7]。

(四) 科普作品編制大數據時代, 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多, 信息量極速增長。 研究顯示, 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達93.83%, 但他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信息的了解卻只有47.73%[8]。加之網上的科普知識內容龐雜, 真假難辨。 因此,西安市編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消費指南》 等科普知識讀本, 接受群眾來電詢問, 主動曝光不實虛假報道, 公開發布相關的辟謠文章、 視頻, 利用大數據和輿情監測及時有效地回應當前公眾最關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更好地增進社會各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的認識和了解, 提高公眾對謠言的辨別能力, 培養公眾科學膳食的能力[9]。 此外, 充分利用“西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西安農檢” 等公眾號的線上科普專欄, 持續推送科普原創文章、法律法規、 農業生產科學用藥講解等短文或小視頻, 讓科普行動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最具創新性、 科學性、 廣泛性的一項活動。

(五) 科普活動開展近年來, 西安市農檢中心精心組織各類科普主體結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和產業優勢, 利用生產種植、 采摘體驗、 休閑觀光等產業功能, 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科普研學活動, 受到了公眾的歡迎和好評。 為滿足公眾科普需要, 讓更多公眾感受農產品檢驗檢測的科技魅力, 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實驗室公眾開放日” 科普活動, 邀請中小學生、 市民代表、 社區居民代表走進實驗室進行零距離參觀, 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 (獸) 藥殘留檢測知識, 演示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流程、 定量檢測前處理過程, 提供相關檢測咨詢等服務。 為增加科普的受眾范圍,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特邀請市人大代表、 政協委員、 群眾代表和新聞媒體走進西安市農檢中心、區縣農檢中心以及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實地參觀考察。 此外, 還舉辦了“閻良甜瓜, 甜蜜見面”“戶太八號, 水果品鑒” 等活動。 豐富的精品科普活動讓大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農產品的生產知識、健康知識、 文化歷史, 在參與式體驗中了解本地農業發展全景、 農業高新技術, 引導其樹立科學消費理念, 實現科普行動與公眾和農業三者的融合。

二、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的發展方向

(一) 面向全民科學素養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科技創新、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落實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要求、 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離不開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農村科學氛圍的提升、 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10~12]。開展科普行動可以加強公眾對科學知識的了解, 踐行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 形成多維度、 大范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共治共享的文化氛圍, 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二) 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作為第一產業, 其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到來, 5G 技術、 物聯網、 區塊鏈等新技術為農業降本增效、 優化結構提供了各種可能, 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未來農業現代化的方向。 基于此, 將科普行動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結合, 促進“研究-轉化-產出” 協同發展和深度耦合是實現農業綠色創新發展的目標,是促進科技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三) 鼓勵科普傳播和工作模式探索互聯網大數據的普及以及微博、 微信、 抖音、 快手等社交平臺和自媒體的廣泛應用, 讓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13]。 曾經有短視頻發布農產品相關謠言,引起了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恐慌, 造成相關農產品價格大幅度降低, 損害了生產者的利益, 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未來利用短視頻平臺做好線上科普宣傳, 積極推動科普知識正確有效傳播十分必要。 同時也需要創新 “抽樣+科普”“調研+科普”“速測+科普”“黨建+科普” 等“N+1” 的科普工作模式 (見圖1) 以及 “傳統報紙、 期刊、 圖書+新媒體平臺” 的科普傳播方式, 將科普工作和科普傳播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

圖1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工作模式

(四) 深度融合農業產業發展需求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已經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完善, 科普行動的內容和方向也需要積極順應、 深度融合農業產業的發展需求 (見圖2)。 圍繞產品研發, 可以從農業科技成果、 農業發展理念等方面開展; 圍繞種植養殖業, 可以從生產指導、 法律法規、 檢驗檢測、 監管執法等方面開展; 圍繞農產品加工, 可以從科學搭配、 提質增效、 過程賦能的角度出發; 圍繞農產品銷售, 可以開展優質特色產品品質品種、營養健康、 消費引導等方面的科普工作等。 未來,可針對農業產業的不同環節, 確定相關的科普內容, 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健全和完善科普體系, 服務于農業全產業鏈模式下不同產業、 不同受眾的多樣化科普需求。

圖2 農業產業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

(五) 保護和傳承農業文化遺產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14~15]。 農耕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精神力量, 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底氣所在和自信之源?!丁笆奈濉蔽幕l展規劃》 強調, 要加強農耕文化保護傳承[15]。 通過科普行動可以挖掘傳統農業中各種作物的耕作方式、 農業生產技術、園藝技術等早期的農業生產經營智慧, 編制農業教育培訓的教材。 同時, 可助力鄉村農書、 農制、 農事、 農藝、 農技的保護, 傳播民間故事,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 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形成美麗宜居的鄉村文化空間, 讓科普的功能元素在促進農業文化遺產賦能和農業產業價值增值方面發揮自身潛能。

三、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面臨的困境

(一) 常態化科普機制不健全目前,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主要依托農業農村部門推動和展開。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常態化的工作需求已經被深知, 但是常態化的科普機制并未及時建立,形成了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忽視科普工作價值的思想認知。 建立了科普隊伍, 培育多元化科普主體, 但因人員不足、 銜接不力而無法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 導致科普的制度化建設落后于科普行動的實踐需求。 推進科普行動的制度化建設, 建立規范、 長效的科普機制, 才能更好地優化農業整體的科普環境。

(二) 科普資金保障力度不夠目前, 科普行動工作主要圍繞項目實施開展, 技術培訓、 宣傳資料編制、 主題活動組織等各方面的工作都需要資金保障。 近年來, 雖然科普行動的資金保障逐年遞增, 但要建立科普體系、 壯大科普隊伍、 擴大科普行動的社會影響力, 還需要進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因此,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設科普場館、 設立科普基金等, 可以作為資金保障的新渠道。 此外, 建議科技部門設立科普類創新項目, 為豐富科普研究、 提高科普創作水平探索開辟一條資金保障的新路徑。

(三) 科普隊伍力量不足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專業的科普人員。 現階段,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工作主要依靠的還是農業工作者, 由于知識有限和工作內容的限制, 導致整個科普行動在人員力量上顯得相當薄弱。

(四) 科普作品內容不夠豐富目前, 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普內容局限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的范疇, 體現在科普作品中, 描述的都是農產品產地環境、 營養成分、 理化特征等內容, 形成了被動、 單一、 枯燥、 分散的科普傳播現狀, 無法將科普工作更深層次地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相融合, 也無法全方位地服務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知識的需要。

(五) 科普活動形式過于單一每年在食品安全宣傳周和科普宣傳日等關鍵時間節點, 各級農業農村及相關部門緊扣時代發展趨勢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開展不同主題、 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短期集中的科普在消除輿情風險隱患、 化解公眾疑慮、 提升消費信心、 促進信息交流、 維護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 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的關注、 消費的疑問、 農藥殘留的擔心、植物激素的誤解、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各方面的科普需求一直都存在。 創新科普活動形式, 豐富科普活動的內容, 利用科普平臺和宣傳資料讓科普活動發揮長效、 持續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四、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一) 搭建科普工作平臺發揮各級部門聯動執行作用, 加強與宣傳、 科技、 教育等部門的合作, 融入各類農業、 教育、 科技等協會的力量, 從不同群體的科普需求、 科普能力、 科普愿望等各個方面入手, 搭建科普工作平臺, 對科普活動開展效果進行評估, 加強科普評價體系建設, 保障科普宣傳取得數字化、 可視化的社會影響力[16], 推動形成一種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

(二) 創作經典科普作品創作內容規范、 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行動的重要內容。 科普作品也應以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價值引領, 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在語言方面, 科普作品要通俗易懂; 在內容方面, 要全方位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先進理念和科學知識, 滿足公眾對高品質農產品消費知識的需求; 在創作手段上, 要緊跟時代發展, 將傳統和現代媒體有機結合使用, 利用好各種傳播技術和傳播手段。通過經典的科普作品帶領不同的社會群體進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普文化天地。

(三) 開展精品科普活動目前, 科普活動的方式有科普講座、 科普參觀、 科普動畫等, 無論何種方式都需要根據科普對象、 科普需求、 科普內容來精心組織。 對于科普對象, 針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可以提供生產指導、 技術推廣的培訓; 針對消費者, 可以舉辦公益性科普講座, 提供科普參觀服務; 針對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育, 舉辦有趣的科普實驗操作課程。 對于科普需求, 要緊密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熱點、 焦點、 輿情事件, 在事前開展消費引導, 事后開展辟謠、 科普宣傳報道。 關于科普內容, 結合現代農業產業的整個環節, 主動融入、深入實踐, 把握科普創作的關鍵點。 未來, 依托于網絡平臺和線下空間, 科普活動將呈現數字化、 智能化、 科學化等形式豐富、 價值多元的創新形式,進一步激活科普行動的能量空間。

猜你喜歡
科普活動科普公眾
科普活動結碩果 廣泛好評樹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進”活動精彩不斷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南京師范大學“科學大篷車”公益科普活動
公眾號5月熱榜
科普達人養成記
科普活動展少年風采
全國各地開展無線電科普活動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