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某高校學術交流中心建筑方案設計構思及探索

2024-03-01 02:20黃文華張昊洲王曼利
關鍵詞:體塊用房流線

黃文華 張昊洲 王曼利

1. 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55

3.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與藝術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4. 咸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本設計為湖北省某高校學術交流中心建筑方案設計,擬從學術交流和校園環境方面出發,探索國內外學術交流類建筑新形式。設計汲取國內多所學術交流中心不同的設計理念,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設計出新的具有交流性、學術性的建筑,與校園湖景形成良好呼應,賦予校園新風貌。該項目位于湖北省某市一高校內,該市河流繁雜交匯,湖泊較多,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光照充裕,熱量高,年平均氣溫約16℃。學校北側為紀念園和古城區,南側為公園及居住區,東西兩側是大量居住區和購物廣場,學校地理位置優越。規劃用地位于校園湖中島,為梯形不規則形狀,北側連接弧線狀的服務中心,南側是視野開闊、風景優美的湖景。

1 設計理念和思路

1.1 設計理念

目前,國內學術交流中心建筑大多以報告廳加住宿空間方式進行設計和建造,輕視學術交流功能而重視住宿和商業功能[1]。通過分析國外學術交流中心案例,發現國外更重視交流空間而居住空間設計較少。此次設計,改變了國內以往做法,擴大學術交流功能占比,探索理想的學術交流建筑范式。

學術交流中心以“學術”、“交流”、“中心”三個方面為主,在三個方面之上又增加了限制性條件,以學術和交流為先?!皩W術”和“交流”方面將國外、省外和其他單位學者、本校教職工、學生等不同群體在空間內交流融合,他們可以在報告廳中聽報告,在咖啡室、休息間甚至是景觀空間中討論。本次設置了盡可能多的趣味性庭院,盡力營造一片愉悅空間,不論專家、學者、教師、學生亦或是輔助工作人員,在學術交流時都能擁有良好的環境體驗和愉悅的心情。在“中心”一詞上,做匯聚人流的空間,以貼合地形的“滑移式”構成來體現參差的建筑空間。

1.2 設計思路

通過分析周邊地理環境,總結歸納朝向、景觀、周邊建筑和南邊廣場等因素。本設計草圖階段對基地條件進行分析,確定建筑構型為滑移形式、東側主入口為平面總入口。用地南側有一梯形廣場,建筑南側設置了與之相呼應的斜向廣場,因此,兩個廣場雖有一湖之隔,卻遙相呼應。湖中島是整個校園與其他部分聯結的紐帶。連續滑移體塊將建筑周邊環境分割為內外兩部分,大廳是從東側進入的人群提供過渡空間,與南邊湖景相望,是學術交流的理想空間。

總平面規劃設計好后,結合現有條件和所需功能推敲出平面分區,人流流線布置等。通過分析局部與局部、層與層之間的關系以及學術交流中心的功能,利用平面與空間變換,營造出適合學術交流中心的空間場所。設計從平面上分為兩個部分,討論區與休息區。討論區以人與人的交流為主,設置開放、自由的空間,例如庭院、開放陽臺、大型會議室等;休息區給專家、學者、學生提供公共空間,設置休息類場所。其中,考慮到外單位學者需要一定時間去適應,須設計單獨休息場所,因此在確定豎向功能分區時,將其置于較高層。平面布置的同時,本項目進行立面設計和屋頂設計。在交流方面需要大空間,因此,將樓梯、走廊、展廳等節點性空間采取特殊設計,剖面上追求空間變化與氛圍過渡,將會議室、報告廳等大空間與其他小空間進行配合,使其在功能和結構上達到對應效果(見圖1)。

圖1 學術交流中心鳥瞰效果圖

2 總體布局

2.1 功能分區

總平面功能分區是設計的出發點,也是后期設計的基礎??偲矫娣譃榻ㄖ^、廣場區、停車區、綠化區以及休息區。建筑區設置單體建筑和內部庭院,包括各類餐飲區和居住區,在總平面上占據較大比例,具有明顯特征;廣場區設置各種景觀小品和裝飾物,與場地內外建筑相互呼應,起到連接場地內外的作用。通過各類構筑物增加場地的趣味性,使場地不單有建筑,還能反映出場地環境對建筑的凸顯。停車區設置是根據場地車流的分析,建立起合理的地上地下停車點,其中地上停車點需要避開人流,同時與地下停車區形成良好的串聯關系,使汽車流線干凈簡潔,為車行提供便利;綠化區設置各類樹木,在人們觀賞時提供遮蔽區,并進行動靜分區。在綠化區內合理地安排所需區域,同時設計草坪磚、座椅和噴泉等元素,既節省了地塊面積,又使綠化區與休息區相互融合,增加了總平面的豐富性。休息區與綠化區相輔相成,設有單獨區和集合性公共設施,增加人員停留時間。

2.2 交通流線

學術交流中心的交通流線分為4條,各流線都通過東側主入口引導進入,主要外來人流通過建筑立面暗示引導直接進入建筑內部。車流部分直接進入地下停車場,其余部分被引入地上停車場,解決流線交叉問題的同時做到車流導入。后勤流線從東側入口進入后與人流進行分流,進入建筑次入口部分直達后勤區,不與其他流線交匯;各方面流線都做到相互獨立、暢通無阻,為進出建筑提供便利條件和良好空間感受[2]。

3 建筑設計

3.1 平面設計

學術交流中心設計有住宿用房、健身用房、商業用房、后勤用房以及走廊等交通空間,通過外廊來劃分庭院與空間,內部廊道區分內部用房,清晰地將平面功能分置開來。首層考慮人員流線、軸網布置等,將后勤管理用房和引導大廳等設置進去。其中主要用房與入口大廳位于東側靠近主入口處,后勤用房置于建筑側面,做到潔污分區,人流分行。從功能流線上分析,在便利處設置娛樂用房和健身用房,流線不宜過長。娛樂用房具有一定私密性,不對外開放,因此將此空間設計于一層建筑尾部,流線簡潔。建筑西南部設置餐廳。餐廳與室外空間相互融合,在進餐時可觀看南側校園湖面的良好景觀,為餐廳提供天然景觀墻,充分利用校園景觀為用餐人員提供視覺與精神的雙重享受。二層為標準層,標準層大多為住宿空間,將住宿空間設置在高處,因為居住類空間需要安靜的環境。在學術交流中心的大環境中,局部設置附屬用房,既有利于結構布置,又利于功能展開。三層是學術交流空間,由于軸網開間影響會議視線,故將會議空間置于三層。此次設計的學術交流中心最大的特點是利用滑移體塊設計制造出空間跌落,將狹長庭院與跌落體塊的各層屋頂花園相結合,給人以視覺上的良好感受。在不同高度欣賞湖面景觀,合理利用平面分區與豎向分區,解決功能空間分布,同時,對立面、剖面設計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3]。

3.2 立面及造型設計

在立面設計上,采用逐個體塊單獨設計并最終統一組合的做法,以達到兼顧各立面,統一建筑風格的目的[4]。北側立面設置入口,吸引來往人流,主入口立面有利于車流和人流導向。建筑在北側體塊上延伸,延伸體塊下部設置灰空間作為主入口,不同體塊交接處理手法具有極強的力量感,給予過往人流極大的視覺沖擊力。南側立面為居住樓與觀景平臺,以整齊劃一,呼應景觀為主。優美的湖景、斜向的廣場都讓人身心愉悅。將南側立面設置的規律跌落,與平靜水面形成視線上的對比,達到可觀看多角度湖面景觀的效果。建筑西側設計后勤用房與輔助類用房,較好地劃分流線,將東西兩側的使用功能和次要建筑分開,達到分區明確的目的??紤]到西曬等不利因素,所以,本設計在建筑西側幾乎不設置任何采光窗。東立面與北立面相似,都是靠近主入口的立面。在朝向上,東側不占優勢,主要功能是對道路的引導和提示,具有一定標識性,與南北兩側不同,僅開少量通風窗,起到裝飾作用。建筑整體造型為體塊相互側移,突出體塊跌落對人的視覺沖擊,保持建筑最初美感;在立面上兼顧人情化考慮,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如材料、形式、風土人情等,使建筑在保持自身性格的同時對所處環境做出回應(見圖2)。

圖2 東立面圖和西立面圖

3.3 剖面設計

剖面與立體空間的聯系最為緊密,剖面在豎直方向確定空間的高度,從長、寬、高三個方向限制空間大小,剖面設計對空間的深入,空間的光感、人的感受有重要影響。庭院內設置直跑樓梯,包括通高的內部庭院,有節奏的房間節點,充分將建筑空間組合設計融入剖面設計中。

3.4 空間設計

在剖面與平面設計中,主要空間在前期已劃分完成,在詳細空間設計中將平面、立面相互結合,進行相關節點設計。建筑內部空間設計上不止這些,還有隔板、裝飾、構造等同樣影響人們對建筑空間的感受??臻g主要元素與次要元素相互疊加,起到了引導分割的作用。外部空間設計主要利用建筑體塊交叉,巧妙地營造灰空間,局部體塊采用架空、挑出等做法,增加變化,豐富空間的體驗感[5](見圖3)。

圖3 建筑空間剖析

4 結語

本設計為高校學術交流中心建筑方案設計,包括學術報告廳、接待大廳、會議室、居住空間、健身房和餐廳等,屬于綜合性建筑。該建筑集各種實用性功能于一體,在滿足設計的同時,加入對湖北地域性文化因素的考慮。設計方案在調研國內多座學術交流中心的基礎上,從空間、功能、形式和意義等多方面對該校區環境做出回應,滿足學校對學術交流類建筑的需求,增加與外界學術交流的頻率,提高學術交流水平。

猜你喜歡
體塊用房流線
體塊地瓜干的三百年
幾何映射
劇場擴聲技術用房建筑技術條件的研究
任意夾角交叉封閉邊界內平面流線計算及應用
一種基于鄰域作用力的三維網格平滑方法
河南黃河防洪工程管理用房典型設計
面向大規模地震體的多切片實時交互繪制優化
甘肅蘭州市新區人民法院審判法庭項目
利用體塊PZT制備膜片式壓電微泵
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流線組織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