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云港徐圩新區鹽堿地綠化技術實踐分析

2024-03-01 02:20董乃勇王艷偉孫騰騰
關鍵詞:原土徐圩旱柳

董乃勇 王艷偉 刁 琪 孫騰騰

江蘇洋井石化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徐圩新區位于連云港市城區東南部,規劃面積246km2,海岸線20.3km,該地區處于典型的粉砂淤泥質海岸,海岸帶地區地勢平坦,潛水位高,受到海潮和海水型地下水的影響,排水不暢,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Greening Technology in Xuxu New District, Lianyungang,China極易形成鹽漬土[1]。土壤中可溶性鹽總量一般為0.22%至0.86%,土壤含鹽量超過0.6%只適合聚鹽類植物、泌鹽類植物和拒鹽類植物的生長[2]。在此自然條件下除了耐鹽性極強的鹽蒿等少數鹽生植物生長外,植被稀少,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難度很大[3]。

一直以來徐圩新區高質量發展與其原生土鹽漬化危害之間的矛盾始終未得到根本上的解決,在生態環境改造、園區工程建設、管線與管廊施工等方面備受鹽漬土災害困擾,高鹽強腐蝕性威脅地下工程設施安全、增加了工程建設、園林綠化的成本,增加了地下工程設施安全運營維護和綠化養護難度,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方面均制約了徐圩新區的高質量發展。為了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徐圩新區高度重視新區綠化工作,2009年以來已建綠化項目105項,總面積約600公頃,總投資約8.95億元,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區內綠化植物種類豐富,綠化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有喬草、喬灌、喬灌草等模式[4]。各樹種組合和分布既有規則式配置,也有近自然式配置,景觀格局效果較好,體現了車行景異、一路一景的設計思路[5]。本文旨在調查并分析利用不同的技術實現鹽堿地綠化后達到的效果。

1 調查方法

客土綠化采取現場觀測、人員訪詢、土壤采樣化驗和資料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新區現有綠地,重點是新區辦公生活區、內外連通道路兩側的人工綠地以及公園類型綠地等。原土綠化選擇徐圩新區臨海公路與疏港大道交叉處納潮河南岸防護林為調查樣地,選擇以一棵樹木為中心,四個角的四棵樹,共5棵樹為目標樹調查樹高、地徑、胸徑和冠幅,重復5次,共計25棵樹。在調查目標樹的范圍內選取5個點設置1×1m的樣方,調查林下植被的物種數、分蓋度和總蓋度,同時對土壤取樣。

2 綠化技術

2.1 客土綠化技術

徐圩新區綠化采用了“客土造林”結合“暗溝排鹽+隔鹽層+土壤改良工藝”的技術模式,是近年來沿海重鹽堿地工業園區綠化常用的技術模式[6]。該技術要求綠化區域全部采用無鹽堿、土壤結構良好的客土換土造林,種植植被的客土層鋪設厚度應能滿足規劃種植的喬木、灌木或草本植物生長的要求,客土層下布設隔鹽層及排鹽溝,綠化區域和原土區域利用隔鹽墻或排鹽溝完全隔離[7]。

2.2 原土綠化技術

微灌水鹽調控鹽堿地農業與植被建設理論與技術中,專門針對濱海鹽堿地植被建設的技術,充分考慮了濱海鹽堿地尤其難度最大的重度泥質濱海鹽堿地的特點。技術內容主要包括原土種植土層厚度設計、土地整理與土壤處理、礫石隔離層鋪設、樹木種植、滴灌精準水鹽調控、精準水肥一體化灌溉、土壤pH調節等環節。所采用的微灌水鹽調控濱海鹽堿地原土造林綠化技術造林成本大幅度降低,鹽分淋洗效率高、需要的水量少,同時也充分考慮了降低運行管護成本,綠化植物生長旺盛且可持續,能長大樹、長好樹,快速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8]。

3 結果分析

3.1 客土綠化結果

客土綠化土壤鹽分均顯著下降,土壤全鹽量為1.7-2.9 g/kg,pH為6.58-8.82(表1)。新區內綠化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僅木本植物就有50余種。選用常綠樹種和耐鹽樹種造林,多為喬灌草結合,側重景觀效果。新區綠地內植物生長狀況總體良好,生長表現正常的植物占比95%以上,基本達到了規劃愿景。大部分樹木樹冠較為飽滿,樹冠新枝發育正常,葉片呈現正常健康顏色,大多數樹木未見明顯病蟲害。表明通過采用“客土造林”結合“暗溝排鹽+隔鹽層+土壤改良工藝”的技術模式,短時間內達到了預期效果。

表1 客土綠化土壤鹽分和pH指標

3.2 原土綠化結果

徐圩新區納潮河沿岸生態防護隔離帶建設項目,采用滴灌水鹽調控鹽堿地原土造林綠化技術,種植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梣葉槭(Acer negundo L.)、檜柏(Juniperus chinensis Roxb.)等鄉土樹種,在林下撒播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 B. Alexeev)等草花種子,2023年完成造林面積600畝。該綠化地塊木槿和旱柳的土壤飽和泥漿提取液EC由初始值34.37 dS/m和36.10 dS/m,兩年后降低為0.88 dS/m和0.80 dS/m,分別降低了97.44%和97.78%(表2)。木槿和旱柳種植第一年的存活率為98.68%和 97.55%。在使用滴灌精準水鹽調控技術2年后,在種植初期的基礎上,木槿樹高、地徑和冠幅分別增加了35.31%、24.29%和177.12%,均值分別為233 cm、4.81 cm和65.40 cm,存活率為95.54%;旱柳樹高、地徑和胸徑分別增加了37.11%、37.38%和15.42%,均值分別為553.40 cm、37.38 cm和11 cm,存活率為89.55%(表3)。如表4所示經過1年多的滴灌精準水鹽調控,旱柳和木槿林下植被以撒播的高羊茅為主,高羊茅的平均蓋度為48.3%,其他物種有鈍葉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鉆葉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Michx.) G. L. Nesom)、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 L.)和中亞苦蒿(Artemisia absinthium L.)等,林下植被的總蓋度為66%。梣葉槭和檜柏林下植被物種多樣性增加,不再是以高羊茅為主的群落結構,總蓋度為87%。除撒播的高羊茅蓋度僅為6.9%左右,其他物種小蓬草、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Poir.)、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ews) Focke in Engler& Prantl)、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oon)、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 L.)、牽牛(Ipomoea nil (L.) Roth)和喜旱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等,其中小蓬草為優勢物種,平均蓋度為41.97%左右。以上結果表明,滴灌精準水鹽調控技術的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可以快速使濱海地區的極重度鹽漬土在短時間內轉變輕鹽漬土甚至是非鹽漬土,為樹木和草本植物的存活營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表2 木槿和旱柳土壤剖面EC(dS/m)變化情況

表3 木槿和旱柳生長變化情況

表4 林下植被物種變化情況

4 結論與建議

為了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設“生態徐圩、大美徐圩”,建成國內化工園區生態環境示范標桿,新區高度重視綠化工作,通過采用“客土造林”結合“暗溝排鹽+隔鹽層+土壤改良工藝”的技術模式,以及微灌水鹽調控濱海鹽堿地原土造林綠化技術。如圖1所示是客土綠化達到的效果,各種景觀樹木枝干挺拔,冠幅蔥郁,存活率高,喬灌草的景觀搭配高低錯落,林下植被生長旺盛。如圖2所示是原土綠化的效果,木槿和旱柳生長狀況良好,存活率高,林下植被物種多樣性逐漸豐富,建立了穩定的群落生態系統,綠化成果顯著。

在今后綠化植物管理當中,第一,替換現有死樹,以及直觀可見、栽植空間位置不合適的樹木。第二, 研究制定綠化養護標準和管理實施細則,明確養護過程中水和肥的使用量,建立巡查監管制度,及時發現樹木病蟲害并進行防治。第三,在生長季,對林下植被進行管理和檢查,對于生長較快的草本及時割除,避免和樹木競爭過多的養分和水分。第四,對綠化樹木中生長瘦高、分枝細弱的部分樹種進行截干處理,統一到樹高3m,培育飽滿樹冠。

5 結束語

通過對采用兩種綠化技術的綠化區域實地調查、取樣分析,徐圩新區采用的綠化技術使昔日鹽堿荒灘變成如今生態宜居、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地區,生態綠化創造了顯著的民生和經濟效益。優美的生態環境,為百姓提供了休閑運動的場所,促進了百姓的身心健康。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營商環境,能進步促進招商引資,產業升級,激發區域經濟活力,有力地推動了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發展和生態的和諧統一。

猜你喜歡
原土徐圩旱柳
濱海鹽堿地西瓜原土育苗技術
濱海鹽堿地原土綠化鹽生植物引進與篩選
外源Ca對旱柳Cd毒害的緩解作用
今日醉弦歌
溫度對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徑土壤顆粒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徐圩新區工業應急水源方案研究
連云港港徐圩港區西防波堤工程獲評國家“平安工程”
氮肥對旱柳生長特性及氮吸收的影響
旱柳的春天
沙地旱柳造林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