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

2024-03-03 10:35楊樺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師團隊雙高計劃教學創新

摘? 要:“雙高計劃”是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討了“雙高計劃”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的意義,進一步總結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便采取針對性改革措施,實現高職院校教師創新團隊建設目標。在“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需形成完善的團隊建設機制、強化團隊綜合能力培訓、深化教學改革實踐工作、注重技術創新引導,為取得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成效提供保障。

關鍵詞:“雙高計劃”;高職院校;教學創新;教師團隊

提升教師團隊整體質量水平、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不僅是“雙高計劃”的重點要求,也是促進教學工作實現改革創新的重要動力。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需從教師素質水平、專業能力、教育引導實踐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實現團隊成員交叉融合、協同創新。本文將從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尋找改革方向,明確改革方法。

一、基于“雙高計劃”要求加強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價值

(一)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實踐中,教師的能力素質以及教學過程的創新優化狀態,將對人才培養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雙高計劃”背景下,教師團隊建設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有助于教師在新的教育工作要求下不斷創新,不斷實現自我突破,并在實踐工作開展中,將創新思維創新實踐方法應用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1]。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方法,加大實踐力度,學生將獲得更好的實踐學習體驗,不同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也能夠有效滿足。同時,隨著新教學計劃的推進,教學資源、教學平臺也會實現同步創新,全方位地提升高職院校辦學和育人質量,成為支撐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力量。

(二)提升院校核心競爭力

在高水平高職學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過程中,學校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表現在多個方面。教師能力、教學工作的開展質量、人才培養質量、就業率等多項指標都能不同程度地反映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2]。

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也包含多方面側重點。不同側重點都能夠通過針對性建設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由此可見,“雙高計劃”的推進,能夠更加集中、更加具體地推進院校各方面建設工作,從人才培養宏觀角度調動多方面資源為提高院校競爭力提供支持。另外,學生也能夠在實踐學習和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有效激發其思維創新性、實踐能力、主觀能動性。

二、“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基本目標

(一)培養一批素質過硬的教師人才

高質量的教師是高質量教育工作開展和推進的重要基礎條件。新的教育引導工作要求,加大培養教育力度,加大資金資源投入力度,保障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提升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及教育能力。從實際來講,高職院校教師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要求教師具備過硬的專業教育能力。二是要求教師具備組織實踐活動、總結分析實踐活動的能力。三是要求教師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和飽滿的工作積極性。教師要能夠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創新思維、積極實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3]。在“雙高計劃”推進的背景下,只有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及個人的思想態度得到有效轉變和針對性提升,才能確保教師團隊建設目標的實現,從而為職業教育改革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形成具有創新性和完善性的教育工作推進機制

在新時期的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落實中,完善教育機制、明確教育工作目標是實現人才培養任務的重要前提。對于學生的學習實踐而言,院??赏ㄟ^教育體制的創新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實踐學習空間,借助校企合作或產教融合模式,為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4]。從教師的角度分析,院校應當為教師提供充足而全面的實踐能力提升平臺,對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教育能力以及思想認知狀態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養。除了明確教師工作職責,還要明確各崗位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職責,以便在落實教學工作時協助教師明確工作目標、找準工作方法,在具有邏輯性的工作環節推進過程中,完成好教學任務,形成全面的教育工作推行機制。

三、現階段“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中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運行機制建設力度不足

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不僅需要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學校也需要加強教師團隊運行機制的建設。通過構建完整的機制建設方案,逐步推進各環節工作的落實開展,為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團隊創新建設提供支持。但從目前的實際來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運行機制建設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未能結合院校人才培養宏觀目標以及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要求,這與教學管理制度教育引導規范的科學制定不符。二是大部分高職院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管理以及教育實踐引導規則,尚未結合“雙高計劃”背景下的具體要求,制訂高質量人才培養、高質量教育發展的實際目標。三是具體的教育工作崗位與教學管理工作崗位的配置不合理,這也是影響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效果的主要原因[5]。

(二)教師能力的培養提升力度存在不足

教師能力培養工作需從綜合性的角度出發尋找科學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師能力培養工作的落實,更需要院校對教師及學生兩個群體共同發揮推動和監督作用。但從實際情況看,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培養工作雖然在客觀上已形成了相應的培訓教育機制,但具體的培訓教育主要集中在教師的職業能力考核培育方面,而對教師的思想認知水平、工作責任心,以及教師在教育工作落實中的團隊協作能力缺乏重視[6]。同時,高職院校對教師團隊培養提升力度不夠,沒有為不同專業的教師提供充分的實踐空間和交流學習的平臺。除此之外,學生在教師團隊培養工作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大部分學生只是對教師的課程教學效果、課程教學過程進行反饋,并未結合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日常管理以及教師溝通交流能力、教師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全面的教學評價,學生對教師的監督作用未能在教師團隊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出來。

(三)教育教學改革系統性與深入性不足

在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過程中,課程教學方式、課程教學組織模式的改革與優化也非常重要。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高職院校對于院校教育工作的課程改革力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應用標準化的教材,對校本教材的創新開發以及實踐性教材的應用力度不夠。另外,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優化沒有落實到位,大部分教師采用既定的教學模式,并未結合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為其創造更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學習空間。不僅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無法實現院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觀目標[7]。教師缺乏創新教學方法認知和落實創新實踐活動能力,從而導致高職院校的核心教育教學工作在創新時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教師在接受培訓教育獲得能力提升后,也未能將個人所掌握的新方法新思路全面融入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

(四)對先進技術方法的引入力度存在不足

大部分先進技術平臺的引入應用都需要資金資源的同步投入。因此,高職院校在提升教師素質時,往往存在先進技術平臺引入力度不足的問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人才培養以及教師能力素質的培養工作,都需要引入先進的輔助技術創新教學方法。部分教學方法的創新也必須依托先進技術。高職院校應解決資金資源供應的問題,盡可能全面地引入先進技術平臺,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創新改革以及教師團隊建設提供支持,也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四、“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分析

(一)形成完善的團隊建設機制

完善團隊建設機制主要是指結合團隊建設的各方面要求,建設具有系統性的工作機制和專門的工作小組為高職院校教學創新工作、教師團隊建設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從實際出發,完善團隊建設機制,推進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全方位建設工作落實。具體來說,完善團隊建設機制需要把握以下兩方面要點。一是結合現階段新計劃新要求,規劃和明確高職院?,F階段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教師團隊建設的目標。以此為基礎,建立完善的制度框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學創新工作要求,可以為教師開展學生的學習實踐過程的落實提供重要的規則和制度依據,幫助教師和學生在完成個人學習任務及個人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明確方向、找準切入點。具體的制度建設內容可包括創新教學方法應用背景下的教學組織流程規則、實踐教育工作組織落實的基本制度等。二是要結合團隊建設的宏觀要求,科學設置各層級管理人員工作崗位,落實各部門、各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以便教師團隊培育工作能夠按照要求順利開展。如,校企合作創新教學模式在實踐應用時,需要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者與企業方面達成協商溝通,或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為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長期保障。

(二)強化教師團隊綜合能力培訓

強化教師團隊綜合能力培訓是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出發提升教師培訓教育力度,保障人才培養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能力培訓教育工作的落實需要把握以下幾方面要點。一是從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出發,加強培訓教育。在初步開展培訓時,要面向不同專業教師加強初步考核,結合初步考核的結果明確教師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能力。二是針對教師在教學實踐工作落實過程中的具體狀態和實際能力強化激勵性考核。為教師提供外出參與培訓教育或進修學習的平臺和機會,幫助教師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師具備過硬的綜合教育實踐能力,才能更進一步在教育工作中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出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三)深化教學改革實踐工作

教學改革是保障人才培養效果的重要基礎條件。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改革實踐效果,需要教師、教育管理者以及院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在不同的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調動創新思路,引入先進的教學組織方式方法,為最終取得更好教學效果提供支持。從教師的角度上來說,這也是其自身教育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具體來說,教學改革實踐工作的深化完善包括以下幾方面要點。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翻轉課堂、合作探索項目教學法等多種創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對理論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二是院校主導引入實踐學習平臺或構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幫助不同專業的學生獲得相應的實踐資源。同時,還應積極推動產教融合或校企合作,與不同企業或產業園達成合作協議,更進一步為學生實踐學習需求的滿足提供保障。只有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提升教育引導力度,提高教育資源的匹配度,才能完成好實踐教育工作的整體任務。最后,教學改革還應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匹配開展,同步對教師進行思想認知、工作態度方面的考核,為保障教育工作全方位有效落實開展提供支持。

(四)積極引入先進的技術方法

落實高職院校教育工作,引入先進技術方法包括兩方面要點。一是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方法實現教學模式創新,融入具有發散性的課程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需求[8]。另一方面,應引入智能化平臺信息化管理系統,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模式。如,部分學生可能會需要針對性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而一部分學生則更加注重在學校教育環境內獲得專業技術能力,以便為個人未來就業提供支持,院校方面應在教學團隊建設工作落實執行的過程中,結合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引入信息技術智能化教育引導平臺,或引入創新性更強的產教融合技術支持人員支持。通過以上方式,滿足學生的能力提升需求,為從宏觀上保障全方位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管理工作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優化效果提供支持。

五、結語

綜合本研究實踐分析可知,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落實中,“雙高計劃”的推進不僅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整體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能夠基于新計劃的資源條件,創新優化,為全方位實現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改革建設工作目標提供支持。在創新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從教師團隊素質教育,教學創新改革以及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實現改革與優化。

參考文獻:

[1] 劉偉偉. “雙高計劃”背景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1):6-8.

[2] 任曉東,劉昌亞. “雙高計劃”背景下地方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研究:以云南省地方高職院校為例[J]. 學園,2023,16(01):1-4.

[3] 譚敏,陳小麗,劉昭琴. “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探討:基于“雙高計劃”背景下[J]. 黑龍江科學,2022,13(21):55-57.

[4] 馬茜. “雙高計劃”背景下公共課教師融入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J]. 湖北開放大學學報,2022,42(05):43-46.

[5] 吳華.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以醫學類英語教師為例[J]. 公關世界,2022(20):88-90.

[6] 鄭瑩. “雙高計劃”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基于社會互動理論[J].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4):55-59.

[7] 陳晶晶. “雙高計劃”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群)“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21(12):95-97.

[8] 洪福興.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價值、問題與路徑[J].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1(02):100-104.

(責任編輯:淳潔)

作者簡介:楊樺(1979—),女,碩士,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

猜你喜歡
教師團隊雙高計劃教學創新
“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思考
從“示范”到“雙高”:高職院?;貞洕鐣l展的邏輯機理與路徑優化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基于雙高計劃的專業文化建設研究
MS—EEPO(有效教育)教師團隊的構建與實踐探索
精品課程建設促進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研究
中職美術創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中職 《電機與拖動》 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三元制”協同工作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