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時代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徑探究

2024-03-03 10:35汪丹丹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校黨建大數據

摘? 要: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ChatGPT等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廣泛應用于高校各項教育活動,這些新興技術打破了高校傳統教育與業務模式,深刻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為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路徑、新思路。文章深入分析了當前高校黨建與業務融合的困境,提出數智時代高校黨建與業務深入融合的有效路徑,有助于提升高校黨建引領作用,破解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現象,促進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智時代;大數據;高校黨建;黨建業務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保?]高校的業務工作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科學研究,說到底是為了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的過程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黨的建設既是高校業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擔著引領高校朝著正確道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是高校業務開展的“指南針”。在高校所開展的各項管理活動中,業務工作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落實,與黨建同向同行。

一、數智時代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難以實現高度融合發展,一方面是由于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黨建業務各自考核,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缺乏抓手、缺乏路徑、缺乏創新思路?;ヂ摼W、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廣泛運用,也為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無法深度融合的困境提供了新路徑、新思路。

當前,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黨建與業務融合的最佳路徑,針對高校黨建與業務融合的研究主要還是圍繞黨建與業務的辯證關系提出融合路徑,或從構建“雙創”黨支部,“黨建+”等典型案例著手,探究實際工作中黨建與業務實現融合的最佳方式。但是在新的時代特征下,探究黨建與業務融合新路徑的較少,明顯缺乏打破信息孤島、建立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共享信息源、開放互聯路徑、將大數據工具運用于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的數智化思維較少。

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ChatGPT等人工智能最新成果的廣泛應用,對高校傳統教育模式和業務模式產生了重大沖擊。目前,高校任何工作的開展都不可避免需要研究、運用到這些新興工具。如規范性的公文寫作文本,對ChatGPT提供的答案加以提煉升華可以大大降低寫作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再如網絡輿情的管控成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網絡輿情調控存在難度大、建設能力不足、輿情發展無序化等特點,用好互聯網工具,對加強網絡輿情引導能力建設,筑牢網絡意識形態防火墻至關重要。高校的業務工作涵蓋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歸根到底是為國育人、為黨育才。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高校業務工作脫離了黨建的政治引領,就會像脫韁的野馬,找不到方向,效率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偏離高等教育的宗旨。而高校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做得再好,如果優秀的黨的理論無法指導具體實踐,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無法有效發揮,那么黨建效果將大打折扣。

二、高校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三點困境

(一)找不準黨建與業務融合的“切入點”

目前,大部分高校黨建理論學習的形式比較單一,還是通過線下“三會一課”和自學的方式完成,而高校教師的主力軍是“80后”“90后”青年教師,這部分教師不僅在思想上受不同文化的影響較大,在工作較長使用電子化產品,傳統紙媒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小,導致部分高校教師對黨的建設工作認識遠遠不夠,思想上認為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對于黨建工作缺乏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傳統理論學習形式無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理論學習時敷衍了事。有的老師把黨建工作當成政治任務來對待,對黨的創新理論知之甚少,運用理論成果指導實踐的能力欠缺。豐富理論學習形式,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并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將成為黨建和業務融合重要的“切入點”。

(二)找不準黨建與業務融合的“結合點”

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存在黨建抓黨建的現象,具體工作中,又存在黨的領導和業務領導各自為政、各自發展的現象。開展黨建工作缺乏抓手,沒有以促進業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業務開展工作又缺乏引導,沒有充分發揮高質量黨建的引領作用,這都使得兩者無法深度融合,難以實現兩者的高質量發展。要探究建黨和業務的結合點,首先需要找到兩者共同發展的目標。中共中央政治局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里指出,“堅持高校的黨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3]。高校業務無論是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研創新都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因此,黨建與業務的融合點就在于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充分發揮廣大教師課堂育人的主體作用;發揮教工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主心骨”和“臨頭雁”作用,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傳幫帶作用,提升教師整體科研能力和水平,引導教師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高水平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和質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找不準黨建與業務融合的“突破點”

評價體系是工作的指揮棒,有什么樣的評價體系,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大多數高校的評價體系是以教學和科研成果為導向,存在著“黨建業務各自考核”的情況,并且在以往制訂教師評價體系過程中,會出現課程思政建設度、黨支部建設參與度、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度、社會公益的貢獻度等指標難以量化的情況。這種評價體系往往導致黨建工作缺乏制度約束,一些黨員干部在發論文、上專業課上干勁十足,但是在講黨課、開展思政教育、支部建設、黨員作用發揮方面,完全沒有起到先鋒模范作用。更有一些黨員教師認為黨建是黨務工作者的工作,跟自己完全沒有關系,本著不積極參加、不加以關注、不努力配合的態度參與日常黨建工作,導致黨建與業務工作無法深度融合開展。目前,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黨建”應運而生。將大數據思維充分運用到教師評價體系中,突破單一維度,實現多維共評,將是黨的建設與業務融合發展最重要的突破點。

三、數智時代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路徑

(一)打造集成理論學習平臺,推動思政教育工作走實走深

思想建設是高校黨建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也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定盤星”。加強理論武裝,強化全體師生的政治理論素養,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為高校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障。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還是停留在被動輸入型模式,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利用“兩微一抖”等新媒體平臺對師生進行灌輸式教育?;ヂ摼W的普及、大數據技術的擴展、人工智能的應用,加速了網上空間與網下場域的深度融合,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4]。被動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早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學習需求,主動引導、互動參與、沉浸式體驗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將真正促進思政教育走實走深,促進理論學習入腦入心,將“大思政”教育理念貫徹落實?!爸腔埸h建”等集成平臺為這種思政教育新模式提供了可能?!巴ㄟ^構建基礎數據平臺,將黨員信息、支部信息、人才培養等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化樣態處理”[5],從而為師生打造一個以理論原著學習為根本,官方微黨課微視頻學習為拓展,經審核的自媒體、論壇為補充,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虛擬場景參觀為特色的動態學習體系,甚至可以通過后臺抓取師生喜愛偏好數據實現精準推送,真正實現了思政學習方式不受場地的影響,學習的進度有所跟蹤,學習的效果可以量化,學習的成果有所保障,從而能有效提升全體師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二)創立智慧型“一站式”學生社區,促進協同育人見行見效

抓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既是各高校黨組織的主要業務,也是其責任與使命。切實推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的全過程,實現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融合教育。在推動思政育人的工作中,由于學生信息分散化、各部門信息資源不共享等原因,協同育人成效難以彰顯,而“一站式”學生社區創新性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一站式學生社區承擔著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將思政工作做實、做細、做小的重要抓手,也是達到思政工作啟智潤心、培根鑄魂、融入日常的新陣地?!保?] “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聯系了育人隊伍、調動了育人力量、整合了育人資源,是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進的有效舉措,對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有著重要推動作用。

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大數據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全面收集學生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心理健康、素質測評、社會活動、資助情況等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定期生成學生個人發展報告,通過橫縱向對比,生成學生自警—輔導員提醒—家長配合的多級預警機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另一方面,整合全校信息資源,打通教務系統、學工系統和其他各類系統數據,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更多的部門融入育人工作中,精準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實現學生分類成長、成才,全面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管理者治理能力現代化。此外“一站式”學生社區還承載著宣傳校園文化,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功能。打造智慧型“一站式”學生社區,運用好算法規則,精準推送國家時事政治,宣傳黨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大力宣傳先鋒黨員,樹立先進模范典型,切實強化大數據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

(三)塑造黨員、支部精準畫像,推動學科、科研建設出新出彩

學科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科研創新能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器”。聚焦“黨建+學科”或者“黨建+科研”,就是將黨建工作融入“學科跨越式發展”和推進“有組織的科研”。無論是學科建設還是科研建設都離不開人才建設。如何發揮“頭雁效應”,將師資團隊和青年領軍人才建設與黨建骨干力量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提振黨員干部精氣神,發揮黨員在重大項目上的攻堅克難和先鋒模范作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高校在進行學科建設時,如博士點申報材料準備過程中,需要傾注大量人力,特別是需要學術骨干的參與。而如何找到政治素養高,學術能力強且學科關聯度大的學術骨干,是學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通過大數據技術塑造“黨員精準畫像”或將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包h員精準畫像”實質上是基于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挖掘算法,自動化地收集和整理黨員信息,生成數據分析報告。這為我們篩選學科骨干提供了充分的背景資料,包括該骨干的個人背景、思想意識、行為習慣、黨員活躍度、科研成果等信息,甚至可以基于需求精準定位到合適人選,也有利于管理者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學科、科研發展計劃和政策。

同樣,這也為充分發揮高層次黨員黨性高、業務能力強的優勢提供了思路。利用“黨員精準畫像”,我們可以緊緊圍繞科研領軍人物,通過大數據分析,聚合組建大團隊、承擔大項目,促進大成果產出。利用“黨支部精準畫像”,我們可以充分掌握支部成長規律,進一步強化方向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傳幫帶作用,引導教師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提升教師整體科研能力和水平,促進高水平學術論文產出。

(四)建立多維評價體系,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相促相融

多維的教師評價體系是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在教師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教學和科研輸出,更要回歸“樹人”和“育人”的本質,把師德師風、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指標納入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師黨建活動的參與度,從而提高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更好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引導教師的教育活動,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和“雙一流”建設的戰略目標。

而在傳統教師評價過程中,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量化相對容易,而在對行政工作建設度、黨群工作參與度、社會公益的貢獻度等指標的量化評價時,存在科學性不高、精準度不高、時效性不高的問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搭建大數據平臺,鏈接學校各個部門,實現各個端口數據共享,并且實時更新數據,將行政工作、黨群工作、社會服務工作細化、量化、標準統一化,自動折合積分,通過各個部門認定累積,實現定量的結果評價。同時,打造骨干提升、雙帶頭人等線上平臺黨建專項計劃,引導教師把研究扎實做在祖國的大地上,帶頭研究黨的創新理論,帶頭講黨課,開展思政教育,通過數據平臺跟進教師相關指標的完成情況,及時反饋和預警,實現黨建與績效考核充分融合,達成黨建與業務雙發展、共進步的目標。

四、結語

高校承擔著“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重要使命,只有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破解“黨建業務兩張皮”的實際問題,找準高校黨建與業務融合過程中的“切入點”“結合點”和“突破點”,充分運用大數據及數字化平臺,做到統一協同管理,破除數據孤島,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在統籌黨建與業務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新手段、新辦法、新思路,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黨組織的領導水平,促進各項業務的開展,最終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黨建,真正完成兩者的相促相融,貫徹落實新時代高校的重大現實使命。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胡秋兒.新時期高校黨建“雙創”培育下的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3,25(03):90-93.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和政府工作報告審議《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N]. 人民日報,2021-02-27(01).

[4] 高盛楠,吳滿意. 論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共享[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5):78-80.

[5] 高盛楠,劉超. “智慧黨建”:大數據賦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探析[J/OL].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5[2023-07-2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0.c.20230519.1310.002.html.

[6] 韋柏. 高?!耙徽臼健睂W生社區協同育人管理模式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2023(09):4-8.

(薦稿人:孫文遠,南京審計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

作者簡介:汪丹丹(1991—),女,碩士,南京審計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高校黨建大數據
全媒體視閾下我國高校黨建工作的研究與實踐
高校黨建工作有效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
新媒體成為高校黨建“新武器”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運用QQ群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路徑探析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