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視域下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路徑探析

2024-03-03 10:35趙海鷹劉麗云王璐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服務育人后勤管理思政教育

趙海鷹 劉麗云 王璐

摘? 要:為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建設與“雙一流”高校定位相符、與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相融合的高校后勤服務育人體系,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亟須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在思政視域下進行深化,在有效降低后勤管理成本、提升后勤服務質量的同時加強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助力全方位育人。文章旨在探析思政視域下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路徑,增強協同育人效果,助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關鍵詞: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思政教育;服務育人

傳統教育理念中,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多元化的發展,傳統的課堂思政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文化教育發展對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的需求,以及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提升的需求。高校后勤作為高等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1],在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隨著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在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視域下,強化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在“雙一流”高校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對社會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有更高要求的、與高校發展及社會服務發展程度相適應、與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需求相適應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新路徑,這對助力高校建設、學生成長教育和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存在的問題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自啟動以來,經歷了大后勤、大實體、小后勤、多實體等多種模式歷程,各大高校都進行了探索,部分高校也取得了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碩果。在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中,有高校探索成立了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后勤服務實體,將高校后勤行政管理職能與服務職能相分離[2]。這種管理模式一般由高校授權二級行政單位代表學校行使甲方職能,對乙方實行契約式管理。后勤服務實體如同社會企業,發展較好的高校后勤服務實體甚至注冊了獨立法人資質參與社會化競爭,憑借其豐富的高校后勤服務經驗與其他高校的后勤服務實體競爭。但大部分高校的探索并不如預期那樣有良好成效,部分高校后勤因各自的歷史原因沒能形成獨立的運營實體,而是成立了以二級行政部門形式存在的乙方,與高校授權的甲方代表部門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普遍以撥款方式按照合同約定撥付經費。隨著高校建設和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不斷顯現,已嚴重掣肘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之路。

(一)管理不順暢、發展不平衡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后勤管理機制不順暢、發展不平衡的弊端逐漸顯露。甲乙方管理機制不順暢、高校后勤實體服務的專業水平受限、第三方社會化服務的管理質量不佳、行業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及高校自身的發展,影響了高校后勤服務貫徹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思想政治建設,阻滯了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融入“大思政”工作體系的步伐。

(二)組織架構龐雜

高校后勤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為高校發展提供了包括但不限于住宿、餐飲、用水、配電、供暖、綠化、照明、交通、修繕、商貿等方方面面的服務和保障。在此過程中,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功能也體現在高校后勤服務的方方面面,對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撐的需求量也比較大。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優化的并非一蹴而就,高校后勤服務育人沒有充分發揮主觀意識和能動性,部分以二級行政單位形式提供后勤服務的高校,其后勤管理部門組織架構整體呈現業務重復、人員龐雜、科室較多的特點,日常工作較為瑣碎繁雜,存在職責不清、推諉推責的情況,不利于高校后勤服務隊伍建設,嚴重影響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探索實踐的進程。

(三)運營成本攀高

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保障的高校后勤服務具有特定的公益性,這一性質決定了后勤服務的實體不能一味地追求營利,高校后勤服務經營者必須在高校服務的社會效益和遵循市場規律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之間尋求平衡點。但囿于歷史遺留問題和各高校發展的不平衡,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務的盈利能力較弱,普遍存在服務內容單調、資產關系不明、內部消耗龐大、人工成本上漲、資金需求日益增高等問題,部分高校的后勤運營成本逐漸超出承擔能力,而采用撥款制的經費撥付方式常常不能及時滿足后勤運營的成本需求,甚至存在負債運行的情況。受此影響,后勤主體服務育人功能的發揮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經費支持和重視,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難以開展和落實,使得高校后勤服務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也頗為緩慢。

(四)后勤管理專業人才不足

當前各大高校普遍重教學科研、輕后勤服務,在人才引進方面對后勤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不夠重視不夠重視。尤其在當前“雙一流”高校建設浪潮中,各大高校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力爭教學科研取得質的突破以求躋身“雙一流”前茅。為高校提供服務保障的后勤運營所涉及的內容和專業非常廣泛,如餐飲、住宿、土建、電力、供暖、網絡智能、工程經濟等。在這之中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隊伍專業技術力量非常薄弱,囿于薪資、職業發展等機制招不到合適的專業人才,且管理人員在校內流動頻繁,積極性、穩定性、創新性不足,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有限的管理水平難以滿足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和現代化的專業需求,更難以促進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發揮。

(五)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滯后

傳統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存在信息資源匱乏、傳播速度慢等問題,其功能單一、數據單薄的信息化系統或平臺,已經不能及時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對智能化、便捷化后勤服務的需求,更難以滿足思政教育和全方位育人對高校后勤服務保障落實相關工作的需求。高校及其后勤管理人員對后勤信息化建設普遍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3],大部分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設程度較低[4],數據信息零散且基礎數據更新緩慢,還常常出現系統維護不良的情況,難以切實有效地滿足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成長的師生的多元化需求,更難以融入當前“大思政”工作體系,難以發揮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重要功能。

(六)高校后勤服務人員思想意識水平不足

高校后勤服務人員的思想政治意識普遍較落后,主體責任意識比較淡泊,普遍缺乏系統的學習提升機會。提供高校后勤服務的第三方社會服務企業通常也沒有建立黨支部等形式來加強黨建工作,服務學校大局及教學中心工作的意識不足,對員工的精神成長和文化需求不夠重視。提升高校后勤服務人員的思想政治水平,有利于高?;鶎狱h建工作的落實與開展,對深化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思政視域下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路徑

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性質和途徑與其他部門不同,高校后勤服務育人通過提供的服務來體現,寓于工作與服務的方方面面。因而高校必須加強對后勤工作的支持,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引入優質的社會化服務者以提高服務質量,不斷為服務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添磚加瓦。

(一)全方位社會化托管

經過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多所優質高校調研發展,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有效路徑已普遍開展變革,大部分高校已取消各高校自設的以二級行政單位形式存在的非獨立運營實體,通過正規的采購程序將高校后勤服務全部托管至第三方社會服務企業,全面實現了后勤服務的社會化托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滿足高校自身發展對高水平后勤服務的需求。代表高校行使甲方職能的二級行政部門進行了機構調整、機制創新,僅負責高校后勤服務的計劃、組織、監管等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和聯動工作,努力建成與高校發展相適應的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的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充分發揮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為思政教育與后勤服務實踐相銜接提供良好的途徑和保障,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實現公益性與逐利性相協調

社會化物業管理服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經歷了磨礪和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服務市場體系,較之高校自設的后勤服務運營實體,社會化物業服務的質量和專業水平都較為優秀,能夠滿足高校對后勤服務的專業化需求,也為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托管提供了更多優質的選擇。而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深化,也吸引著眾多專業的社會化物業服務企業迫切拓展高校市場。雖然高校后勤服務的公益性與第三方社會服務企業的逐利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但是在高校后勤服務的社會效益和第三方社會服務企業的經濟效益之間還存在可以尋求共贏的平衡區。經過了激烈市場競爭馴化的社會化物業服務企業在拓展高校市場時,必須遵循高校特色要求的服務標準及規范,而高校也應當承擔社會化物業服務的合理利潤成本,實現公益性與逐利性相協調,為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實現夯實基礎。

(三)整合后勤業務、做好成本控制

在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路徑中,高校應當將內部精簡業務科室、優化管理結構、提高管理效率作為重中之重,綜合高校后勤服務運行情況、財務數據等,整合高校后勤管理涉及的住宿、餐飲、用水、配電、供暖、綠化、照明、交通、修繕、商貿等各方面內容和項目,并進行專業化測算,采用付費制招投標途徑將整合后的項目交由資質好、信譽佳的社會化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增強高校后勤服務活力。同時,高??赏ㄟ^引入第三方造價咨詢服務和項目管理服務,做好各項目投資的全過程監督,有效節約、控制成本,確保資金使用效益。精簡整合后的后勤管理部門,應當代表高校甲方充分發揮統籌、監管作用,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和師生實際需求,探索多元化、特色化的管理方式,切實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充分發揮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將整合后的高校后勤服務項目與“五育并舉”的課程實踐相銜接,融入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體系中。

(四)加強后勤管理專業隊伍建設

在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實現全方位社會化托管的過程中,高校應當重視引進后勤管理人才,改善業務崗位的待遇及發展途徑,同時,鼓勵現有管理人員加強學習、組織專業培訓,在工作中培養人才,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在做好基礎性與保障性工作的統籌、監管之外,要增強后勤工作人員的服務育人意識,充分發揮服務育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育人示范單位”“服務育人示范崗”等,增強后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穩定性和創新性,滿足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和現代化的專業需求[5]。

此外,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即高校內部以二級行政單位形式存在的非獨立運營實體的務工人員安置問題須得到妥善解決??梢砸氲谌綄I人力資源咨詢服務公司,對可能被列為離崗及分流人員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和研判,制訂詳細的人員安置方案,做好應急預案,消除后勤人員的思想顧慮,確保人員安置工作無虞,為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降低人力成本和法律風險,使高校后勤服務能夠有余力助力思政教育工作。

(五)加強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

高校后勤管理應當緊跟時代的發展,重視后勤社會化服務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新形式,在現有信息化基礎上對服務進行提升改造、優化整合,搭建專業化、智慧化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大數據平臺,線上線下聯動管理,完善后勤服務監管體系建設,切實有效地滿足師生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日益增長的對智能化、便捷化、多元化后勤服務的需求。

與此同時,必須重視、確保廣大師生的信息安全。高校應當對作為系統性工程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服務信息化建設給予強大的資金支持,保證信息化系統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活力。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與任用,積極開展培訓,提升信息化業務水平,增強高校師生對后勤管理和服務的滿意度,將優質的后勤服務保障與思政教育相銜接,形成信息化、系統化的后勤實踐教育模式,融入當前的“大思政”工作體系,助力“三全教育”和“五育并舉”,為學生成長教育和“雙一流”高校的建設保駕護航。

(六)加強高校后勤服務隊伍思想政治建設

思想政治意識影響著一個單位的服務水平,代表著管理團隊的格局與站位。深化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必須增強高校后勤服務人員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好服務教學的保障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應當著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提升高校后勤服務人員的精神面貌和職業素養。深化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應當將提供高校后勤服務的第三方社會企業的思想政治建設情況列入考核因子,督促第三方社會企業加強黨建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加強后勤文化建設,為員工提供精神成長空間。高校后勤服務人員應在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黨建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習,提升自豪感和責任感,在平凡且瑣碎的教育服務保障工作中,實現個人價值。

三、結語

后勤育人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文化育人的有效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觀和行為方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加快推進高校后勤現代化、推動傳統后勤向現代后勤轉型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加快后勤從以“保障”為中心到以“育人”為中心的職能轉變,將思政教育與高校后勤管理服務育人有機結合,將“立德樹人”貫穿于后勤工作的各環節,在提升后勤管理能力、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加強育人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及高??沙掷m發展,不斷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 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2] 楊德廣. 中國高等教育辦學理念的八大轉變[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02):105-117.

[3] 張麗娜. 大數據時代高校后勤服務信息化跟進探析[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8):19-20.

[4] 朱斌. 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初探[J]. 現代信息科技,2019(02):133-134.

[5] 張新. 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之管見:以中國政法大學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21(05):14-15.

(責任編輯:莫唯然)

作者簡介:趙海鷹(1972—),女,碩士,中央財經大學資產與后勤管理處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后勤管理、資產管理、企業管理;劉麗云(1988—),女,碩士,中央財經大學資產與后勤管理處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教育研究管理、工程管理;王璐(1988—),女,碩士,中央財經大學資產與后勤管理處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后勤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服務育人后勤管理思政教育
健康科普推進醫療服務育人的探索與實踐
洛陽師院:堅持以人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務育人文化
高校服務育人的內容和機制研究
發揮后勤服務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職大學生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電力企業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創新探討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