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 背景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

2024-03-03 19:31孟昭君李業鵬趙順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能力高校教師

孟昭君 李業鵬 趙順

摘? 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尤其是其在高校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高校教育工作的效率,對高校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高校教師必須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提升自身的整體教學能力,以更好地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環境。文章闡述了“互聯網+”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優勢,包括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和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分析了影響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外部因素和教師個人因素。最后,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能力提升的策略,包括為教師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技術指導和培訓,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師;教學能力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教育領域正面臨著“互聯網 +教育”深度融合的挑戰和機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教育領域也迎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作為高校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模式,引領學生進入全新的學習環境,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學生在這個新的教育環境中,面對著新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如云課堂、翻轉課堂等,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課程和教學資源。新的教學模式和內容也提高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一、“互聯網+” 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優勢

(一)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

當前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日益顯著,他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在高校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改變學生的行為和心理模式,提高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技術能夠改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愿意投入學習中。

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滿足他們個性化的需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技術,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降低互聯網對學生的消極影響,保障學生的安全和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教育工作者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達成更好的成就。

(二)有助于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中,信息化教學應用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推進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在這個過程中,青年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的成長和成才對提升高校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因此,高校要為青年教師搭建技術提升平臺,制訂培養計劃和職業生涯管理動態考核評價體系,幫助他們實現自身技術水平的提升,從而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趨勢,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服務。

高校還應加強對人才教育培訓的領導管理工作,摸清高校內部各類人員情況,因地制宜落實計劃。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夠更好地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技術,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外部因素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信息技術支持和指導力度不足的問題,影響著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高等教育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高校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技術支持和指導,才能夠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趨勢,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服務,才能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二)教師個人因素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的能力。然而,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可能會超過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水平和教學能力上的差異,因為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思想認知也存在差異。

有些教師缺乏信息化教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無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資源提升教學效果;有些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抱有抵觸情緒,更傾向于使用傳統教學手段。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認知和應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和資源等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就難以從根本上提高自身教學能力[1]。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和應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和資源,從而在教學能力的提高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高校需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技術指導和培訓,幫助他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提高信息化教學質量。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革新教學理念

當前,“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它為高校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诖?,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特點、發展、需求有著足夠的認識,才可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積極整合教學內容,開發新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實踐的調節能力,以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育需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學習和運用,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更好地應對“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挑戰。

(二)強化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的推廣

在實施“互聯網+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學習特點,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互聯網+教育”模式,積極整合教學資源,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提高自身的教學實踐調節能力,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育需求[2]。

除了技術支持和教學資源的提供外,學校還應當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和評估,以激勵教師更加積極地參與信息化教學活動,并鼓勵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創新和實踐。學校還可以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教育研討會、論壇和培訓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互聯網+教育”模式為高校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只有不斷學習和實踐,加強技術和教學資源的支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考核,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三)構建“互聯網+教育”技術指導專業模式

推廣“互聯網+教育”理念,需要從多個方面提供信息技術支持。首先,必須建立一個綠色開放的網絡環境,提供高效的校園設備和方便的資源共享平臺。這將為“互聯網+教育”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

其次,各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需要搭建自己的“互聯網+教育”平臺,以確保平臺的適應性和可持續性。這將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交流機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互聯網+教育”推廣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應用能力。要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鼓勵教師在“互聯網+教育”中創新和實踐,提高教學效果。只有在軟硬件設施和人員能力支持的雙重保障下,才能有效推廣和應用“互聯網+教育”,為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四)依托教學團隊,助力教師信息化教學實踐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尋求團隊合作的力量,加快教研攻關,為信息化教學實踐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互聯網+教育”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想方設法地使“互聯網+教育”落地生根,通過實踐檢驗其真正的效果。

第一,要推進“互聯網+”課堂。僅靠單個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不斷提升教學團隊的綜合能力,提高綜合技術水平。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加強團隊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討如何更好地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通過團隊合作,教育工作者可以集思廣益,匯聚各方面的優勢,從而更好地推進“互聯網+”課堂的建設,提升教學效果。

第二,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應用各種教學資料和技術,以便更好地支持“互聯網+”課堂的實施和開展。篩選和應用教學資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各類教學資料進行篩選和評估,以便找到最適合自己團隊的教學資料。同時,還需要考慮教學目標和需求,以便更好地選擇和應用教學資料。

第三,教育工作者還需要掌握各種教學技術。教學技術包括教學設計、課堂管理、教學評估等方面的內容。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這些技術,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工作者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過程,是教育工作者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課堂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確保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的過程,是教育工作者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學評估是教育工作者對教學工作進行評估和反思的過程,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第四,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應用各種教學資料和技術,從而更好地支持“互聯網+”課堂的實施和開展。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第五,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當前信息化教育的最新發展動態,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教學挑戰。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國內外的最新教育技術動態,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學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只有通過團隊合作、積極探索和不斷實踐,才能更好地促進“互聯網+教育”項目的快速發展。

(五)加強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

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趨勢,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信息化能力,以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教育需求。教研能力的提升是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要提升教研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進行培訓和學習。

首先,教師需要參加定期的教育信息化培訓,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化技術和教學方法。通過參加培訓,教師可以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能和知識,為教學實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教師還可以參加各種教育信息化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活動,與同行進行交流,分享教學經驗和心得,進一步提升教研能力。

其次,教師需要認清自身教學的能力特點,以及沒有掌握的知識,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探討,完善知識結構。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尋求同事和專家的幫助和指導,共同探討教學問題和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為教育信息化的實踐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最后,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完善自己的教育信息化能力。通過反思和總結,教師可以發現自身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育需求,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3]。

(六)完善制度的合理化,提高教師的自主性

在當今時代,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信息化能力,以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教育需求。教研能力的提升是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重要表現。

首先,學校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為教師提供科研保障。這可以激勵廣大教職工投身于信息化教學的建設中,提高他們的教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此外,學??梢远ㄆ诮M織教育信息化培訓,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化技術和教學方法。通過參加培訓,教師可以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能和知識,為教學實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學校還可以組織教育信息化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活動,讓教師與同行進行交流,分享教學經驗和心得,從而更好地促進教研能力的提升[4]。

其次,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尋求同事和專家的幫助和指導,共同探討教學問題和解決方案。

最后,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并且需要不斷進行總結、反思,從而了解自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教師還需要與同行進行交流和互動,汲取他人的經驗從而共同提高教研能力[5]。

四、結語

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將信息技術內化于心,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轉變教學模式是一個重要的任務。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需要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例如在線課程、網絡教學、虛擬實驗室等,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和應用這些新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錢靜珠,丁國勇. “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0):78-81.

[2] 宋瓊,朱曉薇,王春燕. “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 山東化工,2018,47(17):146-147.

[3] 毛培民.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數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與實踐[J]. 數碼世界,2020(11):191-192.

[4] 趙曉慶,姚琛,魏范青.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大陸橋視野,2020(04):60-61+64.

[5] 沈瑋瑋,董昌州.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數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2019(60):63-64.

(責任編輯:胡甜甜)

作者簡介:孟昭君(1988—),女,碩士,遼寧財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法;李業鵬(2001—),男,學士在讀,遼寧財貿學院,研究方向為經濟學;趙順(2003—),男,學士在讀,遼寧財貿學院,研究方向為會計學。

猜你喜歡
互聯網+教學能力高校教師
MOOC環境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對策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與途徑
云屏引領大屏走向“互聯網+”時代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醒醒吧,為什么你玩不好“互聯網+”?
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
高校教師職稱評聘應“教”字當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