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 我們永遠懷念

2024-03-05 02:21向煜
現代蘇州 2024年3期

記者 向煜

有點閱歷的蘇州人看《繁花》,很容易想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蘇州。那些人、那些事、那個年代,同樣這么波瀾壯闊蕩氣回腸地發生過,同樣這么泥沙俱下大浪淘沙的經歷過……正如1991年那首《瀟灑走一回》中歌唱的那樣,“紅塵滾滾,過客匆匆”,描寫的不就是那些拼搏奮斗的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時代裹挾向前。

當《繁花》的內容被廣泛討論時,人們一定是在懷念過去的歲月。我們試圖跳脫那本書、那部劇,回望那個時代,追尋答案。

邁向“大城傳奇”新篇章

公元前514年,吳國大夫伍子胥象天法地,在江南魚米之鄉發現了一片風水寶地。就此,一道護城河圈出的14.2平方公里土地,成為至今不曾挪移的蘇州古城。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千家萬戶,小橋流水人家的古城命運開始起了變化。事實上,蘇州人是清楚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自己口中的蘇州不過是護城河圍著的一個區域,我們驕傲這座古城即使歷經滄桑變遷,也基本能夠保持著原來的城址、規模和布局,并以其濃厚的文化底蘊滋養著生活于此的人們。

但蘇州發展,需要新的空間、新的動能,于是,用“新蘇州”來盤活古城被提上了日常。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的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在蘇州古城以西開辟了一個26.5平方公里的新區,遷移一部分人到那兒去開發建設,1986年版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也提出了“保護古城風貌,積極建設新區”的“東城西市”格局。

“一張藍圖繪到底”,如出一轍的規劃圖和實景圖,蘊藏著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定力

1994年,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決定展開合作,在蘇州市區的東部打造一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取名“蘇州工業園區”。那一年,雖然道路還未鋪設,但東環路與金雞湖之間、葑門塘兩岸已經有翻新的土地。而到了1996年版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就提出了“一體兩翼,雙城核心”的格局,即古城區、高新區為“一城”,(東部)園區為“另一城”,且是城市發展首要方向,北部次之。

2011版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則提出了“一核四城,四角山水”,在保護古城風貌的同時,拉開了城市框架。至此,現代蘇州一城多中心的局面逐步形成,“小城姑蘇”邁向“大城時代”的傳奇故事精彩上演。

篤志前行的智慧

蘇州,是老天爺“賞飯吃”的“人間天堂”,也是靠一代代蘇州人奮斗出來的“最強地級市”?;蛟S,很多人會問,蘇州的崛起,到底靠的是什么?

眾所周知,作為地級市的蘇州幾乎沒有什么過硬的政策,那么,唯有靠自力更生,自加壓力,敢試敢闖。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鄉鎮企業在蘇州興起,第二產業成為蘇州支柱產業,“蘇南模式”廣為人知;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逐漸打開國門面向世界,蘇州借力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走出自己的“蘇州模式”。這一時期的故事,離不開三個關鍵詞——“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

1992年,張家港在各方面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提出了“工業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建超昆山、各項工作爭第一”的口號。隨后的張家港,全市上下齊心、背水一戰,搶建全國第一家內河港型保稅區、修通全國縣級市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建起全國第一條城市步行街……改革開放的實踐孕育了“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的“張家港精神”,又是“張家港精神”,催生了“張家港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張家港奇跡”,實現了從“蘇南邊角料”到明星城市的精彩“蝶變”。

當年“蘇南模式”異軍突起,“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沒有跟上“節奏”的昆山,卻還守著傳統農業的“半碗飯”,還因是蘇州地區倒數第一的縣,一度被稱為“小六子”。痛定思痛,昆山奮起直追,1984年夏,他們以“自費開發”的模式在當時縣城東邊3.75平方公里的農田開辟出一個工業小區。1988年《人民日報》刊發了《自費開發——記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經申請,昆山經開區獲批為江蘇省經開區,到1992年終于被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經開區。從“自費”到“國批”,歷時8年。隨后的昆山,更是緊抓浦東開發開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歷史性機遇,引進外資、切換動能,奮力實現了投資格局“內轉外”、產業布局“散轉聚”、發展質態“低轉高”、產業層次“大轉強”的跨越,成為中國縣域經濟當仁不讓的“第一樣本”。

1994年,蘇州工業園區成立之際,恐怕很少有人想到今后它會成為中國園區發展的范本。與首批先行者相比,蘇州工業園區的啟動晚了10年,其卻能夠后來居上,僅用“10年時間”就再造了“一個新蘇州”。如今,在200多家“國字號”經開區中,蘇州工業園區已連續八年在商務部公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排名第一,很多硬核指標成為“業界標桿”,靠的是“借鑒、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從“泥濘水鄉”到“現代新城”,蘇州工業園區始終對標一流標桿、敢想敢闖敢干、堅守規劃藍圖、提速創新驅動,用30年的實踐與探索,演繹了一場從“試驗田”到“高產田”的蝶變奇跡。

事實上,時間撥回到《繁花》的那個年代,敢拼敢搶、敢試敢闖、大膽創新的精神不僅張家港、昆山、蘇州工業園區有,蘇州各地也迸發出這種精神,各市、區不甘落后、你追我趕、競相爭先。很多經歷者的回憶中都會提到,那個年代的蘇城大地,一場壯觀的發展經濟“大比武”正在上演,蘇州人永不服輸的性格,書寫了趕場經濟的傳奇篇章,也為后來成為“最強地級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些路的“歲月如歌”

說完了規劃前瞻性和經濟的快速騰飛,我們再來看看蘇州的路。

每座城市的成長歲月中,都有那么幾條見證歷史的道路,它承載了城市的歷史,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是每個市民心中揮不去的情結。

人民路,這是一條蘇州人從小走到大的路,也是一條貫穿古城南北交通的主動脈、中軸線,好比蘇州古城的“脊梁”。人民路的歷史很悠久,相傳伍子胥建造闔閭大城時就已存在。歲月更迭中,這里上演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而真正使用“人民路”這個名字,要追溯到1947年。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作為蘇州中軸線的人民路總是熙熙攘攘

1993年,經過40年的拓寬、翻建、改筑,人民路變為寬30米至45米的瀝青路面,其中,竹輝路至三元坊段620米,飲馬橋至大石頭巷段280米的快車道為小長條石路面;1994年,城市建設方興未艾,飲馬橋附近的工地,出現了“發展是硬道理”的大幅標語;1995年,接駕橋附近出現了恒孚銀樓的廣告牌子,城市街景開始發生轉變;1996年,人民路北寺塔路口進行拆遷改造……每一年都有新的變化,每一個變化都彰顯著這條路的靚麗從容、朝氣蓬勃,其背后飽含的是那個乘風破浪年代的一切美好。20世紀90年代的人民路,兩側已是店鋪林立,這條主干道也體現了蘇州人滿腔熱忱,鼓足干勁朝著大城市的定位迅速發展。

時移世易,現在的人民路南起南環東路和南環西路路口,北至金磚路和織錦路路口,全長10.5公里。這條蘇州南北的大動脈,沿線集中了大量歷史遺跡、產業遺存和不同時期的特色建筑,兩旁的老街小巷也深藏著歷史典故,藏著老百姓悠閑的小日子,彼此交織相融,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一路傳承著城市的文脈。

有南北,還有東西。作為貫穿蘇州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從古至今,干將路歷經無數次蛻變。其前身干將坊為宋前古坊,是條樂橋北堍與言橋之間的窄巷,1982年拓建后,才與松鶴板場、濂溪坊、新學前、獅子口合并統稱干將路。20世紀80年代,干將路沿途街巷仍是水陸并行典型的“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風貌,但到了90年代,隨著城市格局不斷變大,狹窄的干將路開始不堪重負。1992年,干將路道路拓寬工程開始。因有3.07公里在古城區內,為了最大限度保持蘇州古城的原有風貌,干將路工程指揮部專門成立了文物保護管理小組,對干將路沿線26處文物和古建遺存,進行了翔實的調查。為盡量多地保存和展示歷史遺存,升龍橋按原樣移建,臨頓路口的古宅新居面目依舊,明代劇作家張獻翼故居整修如舊……1994年9月28日,新干將路通車,以樂橋為界向東西兩邊進一步延伸擴展為干將東路和干將西路,成為一條長約7公里橫貫古城東西的主干道。

見證時代變遷的還有姑蘇城外的獅山路。這條路毗鄰獅子山,其名與“獅子回頭望虎丘”的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初,蘇州高新區開始建設,自大運河新線上的獅山橋到獅子山腳的獅山路初具雛形,一片高樓拔地起……蘇州人對獅山路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應該是1997年,蘇州樂園歡樂世界在獅山腳下登場,“迪士尼太遠,去蘇州樂園”的口號,更是影響了幾代蘇州人。如今,當年熱衷蘇州樂園的那批孩子,早已帶著自己的兒女到全世界各地打卡主題樂園。而獅山路呢?也已不僅是童年坐標。這條獅山路,沿途有龍湖時代天街、金鷹、紅唐購物中心等近十個商業體,獅山腳下的樂園“變身”成蘇州博物館西館,馬上,獅山文化廣場也將拉開帷幕。

回望園區發展的30年里,金雞湖大道可以說是一個縮影,見證著園區從無到有。老蘇州還是習慣喚這條路為機場路,因其以前可以通往上海虹橋機場而得名,彼時機場路沿線,還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后來,隨著園區的開發建設,金雞湖大道開挖了,隨著園區不斷“東進”,其也“成長”為長11.4公里的主干道,沿線既有蘇州國際科技園、蘇州納米城這類的產業園,也有李公堤、鄰瑞廣場等滿足吃喝玩樂的街區和商業,更有多家高星級酒店……

記者手記

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中寫道:“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成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p>

從《繁花》的主角、配角,到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每一個人,即便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卻有著相同的時代命題。20世紀90年代,那是改革開放40多年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春天的故事》從此時開始唱響。而后的歲月,一群群人在夾縫中尋求發展,一代代人在接力中前行。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靶√K州”晉升特大城市,連續4年GDP突破2萬億,張家港、昆山、常熟、太倉連續多年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10強……“生活在蘇州很有福氣!”這句話的背后,是蘇州堅持以百姓心為心,精心守護這座城,為這座城里的人創造更多的幸福、增添更多的福氣,是依水而生的蘇州人,以“上善若水”一般的秉性,持續應對著時代和轉型中的各種挑戰。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城市發展的點滴,折射出市民的幸福生活。人與城,彼此攜手,相互成就,未來,蘇州必將成為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