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的影響

2024-03-06 03:11方靜靜杜美美戶會霞王曉真
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廓清呼吸肌吸氣

李 斌, 方靜靜, 杜美美, 戶會霞, 王曉真

(洛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三病區,河南 洛陽 47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呈進行性發展的、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常見肺部疾病,癥狀多為咳嗽、氣促、咳痰、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呼吸訓練和氣道廓清技術是目前臨床用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的常用方法,常規呼吸訓練具有簡單、方便、經濟等多重優勢,易于患者接受,在規律訓練下,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2],結合氣道廓清技術治療,能夠促進患者排除氣道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然而,臨床實踐證實,常規呼吸能夠糾正患者錯誤呼吸方式,但部分患者病程長,呼吸肌肌力下降嚴重,常規呼吸訓練對患者呼吸肌肌力的鍛煉效果欠佳,導致患者呼吸功能恢復較慢[3]。而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能夠在訓練中對患者施加一定吸氣負荷氣流阻力,且該負荷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循序增加,有利于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目前該訓練方法已在脊髓損傷、腦卒中等患者群體中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4-5],但在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較少?;诖?本研究旨在分析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標、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發生率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2 方法

1.2.1 康復訓練方法 2組患者開始訓練前,均根據評估結果,先行個體化藥物吸入、自主咳痰,確保呼吸訓練中安全及能持續完成康復訓練。對照組給予氣道廓清技術治療和常規呼吸訓練。氣道廓清技術治療具體為:采用體位引流、扣拍法、咳嗽訓練、胸廓震顫法、氣道震蕩技術等方式,在患者痰鳴音明顯、呼吸訓練前30 min等時間點進行,直至氣道內分泌物排出,恢復正常呼吸音停止。常規呼吸訓練具體為:①評估患者情況后制定適宜訓練方案,并向患者講解訓練方法、目的、意義和重要性。②呼吸控制訓練:囑患者深慢呼吸3次,在第3次吸氣后屏氣5 s,后緩慢吐出氣體,每組10 min,每天3組。③胸部擴張訓練:囑患者深吸氣,盡量使胸廓隆起,指導其使用被動放松方式呼氣,每組10 min,每天5組。④腹式呼吸:結合患者情況選擇適宜臥位,囑患者經鼻腔緩慢吸氣至極限,屏氣2~5 s后緩慢呼氣,屏氣時間可隨患者耐受程度延長至8~10 s,每組10 min,每天5組。⑤縮唇呼吸,指導患者經鼻吸氣,呼氣時嘴唇縮至口哨狀緩慢吐出氣體,呼氣時間維持在6~10 s,循環訓練10 min,每天5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具體為:訓練前采用吸氣肌評估系統檢測患者最大口腔吸氣壓(Plmax),取30%Plmax為訓練標準強度。囑患者取半臥位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雙手自然放置于身體兩側,待呼吸平穩后,指導患者佩戴鼻夾,保證訓練過程中鼻腔處于關閉狀態,囑患者嘴唇包裹吸氣管用力、快速吸氣,吸氣管阻力設置為30%Plmax,吸氣完成后緩慢呼氣,重復30次為1組,每天2組。每周訓練結束后需重新檢測Plmax值,并以最新測量Plmax值的30%作為下周訓練強度?;颊哂柧毱陂g需有專人陪同,密切觀察患者訓練狀態,若出現心動過速、頭暈、換氣過度、胸悶等情況需立即停止訓練,給予對應處理并確定患者恢復正常后再繼續訓練。2組患者均持續干預4周。

1.2.2 評估標準 ①肺功能:于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合肥健橋醫療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型號:FGY-200)檢測2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水平。②呼吸肌肌力:于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2組患者最大呼氣壓(MEP)、最大吸氣壓(MIP)水平。③膈肌功能:于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采用超聲多普勒血流探測儀(上海致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BV-520T+)檢測2組患者呼氣末膈肌厚度(DTee)、吸氣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動度水平。④肺部感染發生情況:記錄2組患者干預4周內肺部感染發生情況。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呼吸肌肌力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MEP、MI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MEP、MI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呼吸肌肌力比較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膈肌功能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DTee、DTei、膈肌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DTee、DTei、膈肌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膈肌功能比較

3 討論

COPD存在急性加重的過程,但大多數患者處于疾病穩定期,有研究[7]指出,在COPD穩定期進行合理治療和肺康復能夠有效控制癥狀,避免急性發作,延緩肺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氣道廓清技術和常規呼吸訓練對老年COPD患者進行干預,氣道廓清技術能夠避免氣道分泌物聚集、滯留,防止感染;常規呼吸訓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肺活量,糾正肺內氣體分布不均狀態,提高氣體交換效率,改善呼吸功能。有研究[8]指出,部分COPD穩定期患者存在嚴重的呼吸肌疲勞現象,改善患者呼吸肌肌力對于恢復患者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而常規呼吸訓練對于呼吸肌的鍛煉強度較低,導致干預效果欠佳。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具有明確的訓練強度、頻率、持續時間標準,其原理與啞鈴訓練臂力相同,能夠通過對患者施加吸氣阻力提高呼吸訓練強度,從而提高對患者呼吸肌的鍛煉作用[9]。因此,在常規干預模式基礎上聯合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或許能夠進一步提高干預效果,增強患者呼吸功能。

COPD患者呼吸活動主要通過胸廓進行,但胸廓活動幅度取決于吸氣量多少,淺表呼吸胸廓運動幅度小,通氣量既無法滿足機體所需,又易造成呼吸肌疲勞[10]。因此,進行呼吸肌鍛煉對于改善患者呼吸狀態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干預后,MEP、MIP、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能夠有效增強患者呼吸肌肌力,促進肺功能恢復。氣道廓清技術能夠幫助患者清除氣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有利于進行呼吸訓練[11];常規呼吸訓練能夠幫助患者建立正確呼吸模式,提高肺泡內氣體交換量,促進肺功能恢復[12]。但常規呼吸訓練對呼吸肌肌力水平的鍛煉強度較低,干預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水平。而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能夠通過增加吸氣阻力,增強呼吸肌耐力,加強斜方肌、脊肌、膈肌、腹肌等呼吸肌的協調性,不僅有利于廓清氣道,還能夠擴大和增強胸廓的活動,進一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改善氣體交換功能,促進肺功能恢復[13]。

有研究[14]指出,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功能衰減是造成患者肺功能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干預后,DTee、DTei、膈肌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能夠有效增強患者膈肌功能。常規呼吸訓練能夠通過指導患者延長呼吸長度,擴大膈肌活動范圍,使支氣管和肺泡充分擴張,有利于提高肺功能。但患者進行常規呼吸訓練時缺少吸氣阻力,呼吸過程輕松,難以充分調動呼吸肌,對膈肌的鍛煉效果欠佳。而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能夠為患者施加吸氣阻力,且訓練過程采用快吸慢呼的方式,在吸氣階段充分激活呼吸肌群,增強呼吸肌群協調性,使膈肌快速收縮,逐漸擴大膈肌活動范圍,恢復膈肌功能,慢呼有利于充分排空肺泡內殘氣量,促進肺功能恢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肺部感染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考慮與本研究選取樣本量較少有關。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COPD患者,采用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效果明顯,能夠提高呼吸肌肌力,增強膈肌功能,改善肺功能。本研究創新之處在于,分析了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對老年COPD患者膈肌功能的影響;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樣本量小,周期較短,未能分析漸進抗阻吸氣肌訓練的遠期效果,今后仍需繼續改進。

猜你喜歡
廓清呼吸肌吸氣
多層螺旋CT 雙期增強掃描廓清衰減值鑒別診斷腮腺基底細胞腺瘤和沃辛瘤
超聲造影預測≤3 cm胰腺導管腺癌
簡化計算CT增強廓清率在鑒別小于4 cm的腎上腺轉移瘤與腎上腺腺瘤中的價值
呼吸肌訓練對腦卒中后肺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北京講話
老年患者卒中后呼吸肌訓練對卒中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的影響
如何掌握歌唱訓練中吸氣與呼氣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復 做做呼吸操
沒事多練壯腰功
健脾益肺湯改善肺脾氣虛型COPD無創機械通氣患者呼吸肌疲勞的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