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教育模式融入小學體育籃球大單元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2024-03-07 02:45汪星辰
體育教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大單元籃球

汪星辰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課中“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本文以五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為例,在教學中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并從運動教育模式的理念、學習內容設計與課時分配、學習過程結構設計與代表性課堂教學結果呈現等方面進行總結與分析,以期改善與提高小學階段籃球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籃球;運動教育;大單元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2-0061-03

一、運動教育模式的核心素養指向

運動教育模式由美國著名教育家西登托普所創立。運動教育模式以運動教育理論、團隊合作學習理論、社會化理論與符號學等理論為基礎,創設真實比賽情境的教學、運動季、比賽季,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運動素養與運動熱情。此模式區別于傳統的“三基”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與邏輯能力以及人格品行,有益于發展體育學科素養、幫助學生掌握結構化體育知識、適應復雜情境下的籃球教學[1]。除此之外,運動教育模式的理念目標與《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核心素養”目標高度適洽。

因此,在小學體育籃球課堂教學中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具有深遠的價值與意義。

二、大單元學習內容設計與課時分配

《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專項運動技能主要從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6個方面進行教學”。筆者參照《課程標準(2022年版)》,歸納分析并制定整體要求與教學提示,設計五年級籃球大單元學習內容與課時分配表(表1)。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練、賽”一體化的設計,將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根據教學需要融入到每節課的“學、練、賽”環節中。其中比賽與規則裁判為課堂設計重點,幫助學生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在真實的比賽情境中感受裁判員的角色任務,提升學生對籃球整體規則意識的認識。

三、大單元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大單元教學是指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系統和完整的教學”。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大單元進行整體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而每個教學階段的課時比例要以設計的大單元總課時數而定。筆者將五年級籃球大單元的總課時設計為18課時,每個課時為40分鐘。結合籃球運動特點與班級學生籃球技能掌握情況,將籃球運動技能進行結構化排列組合。以學練賽一體化為教學理念,以“賽”貫穿整個單元教學,創設不同的比賽情境促進學生技戰術的提升與應用。

(一)創設實戰情境,籃球運動攻守相衡

籃球作為一項對抗性極強的運動項目,其防守與進攻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尤其現階段的小學籃球教學中普遍存在重進攻輕防守的問題,所以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注重人盯人防守戰術,攻防轉換下的“二過一”戰術體系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進攻、防守均衡共進的意識。

(二)創建比賽季,感受不同情境的半場比賽

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結構設計中,以運動教育模式下“比賽情境化”理念設計學習內容[2],創設不同情境的“角色體驗式”競賽。同時教學內容按照“進階性”與“結構化”設計,分為“季前賽期”1-2課時,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運動教育模式的理念,團隊分組與角色任務。3-15課時為“季中賽期”,并在該賽期設立“季中賽階段考核”,主要包括籃球基本技術、組合技戰術的應用、規則賽制等。16-18課時為“季后賽期”,班級分組采用單循環+淘汰賽制進行“尚真杯”班級聯賽[3]。大單元從建隊分組,小組合作到賽季結束,籃球結構化知識技能、技戰術應用融合不同比賽情境進行遞進式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籃球參與感,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濃厚興趣。

(三)多元化評價、提升學生參與體驗

《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在選擇課堂評價時要注重評價方法多樣化、過程性評價、加強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實時和精準的評價[2] 。由此,在單元課時中以課堂記錄表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尤其關注學生學習、比賽活動中的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溝通能力與公平競爭以及規則意識。如“3v3”比賽中,部分學生會因隊友傳球次數少或接不到隊友的傳球而懊惱或內訌,教師由此可進行團隊合作精神與比賽技戰術的引導,從而突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課堂記錄表由教師根據小組在課中“學、練、賽”的表現進行分數登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表2)。

四、代表性課堂教學結果呈現

本文以大單元設計中第4課時作為代表性課堂教學結果呈現,并進行課時分析設計與總結。授課對象為水平三五年級共51人。由于班級部分學生參加過籃球校隊與校外籃球機構培訓,具有一定的籃球運動基礎。課中通過大組同質,小組異質的分組合作學練、教練員與裁判員角色輪流扮演等手段,以“賽”貫穿課堂,促進學生在不同的比賽情境與角色轉換中掌握與應用行進間變向運球與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表3)。

第4課時處于季中賽期的前期階段,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運動參與體驗,筆者根據班級學生技能掌握情況與身心特點,設計了2個梯度的比賽規則,分別為1級梯度的標準規則,對象為水平較高的學生;2級梯度為限制走步、二運次數等,對象為籃球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在組內異質幫扶、教師規則與技術引導下,逐步感受籃球團隊運動帶來的魅力。本課的第2項重點任務是,創設不同的1v1消極(積極)防守、3v3運球傳接比賽情境,讓學生在實戰中體會體前變向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運用時機。將防守滑步、反應訓練放入賽后的體適能模塊中,通過“學、練、賽”一體化設計讓學生在籃球課堂中“賽”出風采、“賽”出水平、“賽”出提升(大單元教學設計見下方二維碼)。

五、總結

總之,運動教育模式融入籃球大單元的教學與設計是一個系統的教學工程,需要以課標為理論指導,基于“學、練、賽”的教學理念,從籃球運動形成規律、五年級學生籃球技能掌握與身心特點等多方面深入思考,注重多元化評價,保障每位學生平等樂學參與“學、練、賽”,創設有助于提升課程核心素養的籃球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高航,高嶸.論運動教育模式的時代價值與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20(01).

[2]高嶸.當代運動教育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7).

[3]張麗莉,張慶新,崔寶春.基于實戰情境的小學四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22,42(07).

猜你喜歡
大單元籃球
多元“對話”促結構融通
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特征及課堂類型
高中生物大單元整體學習的實踐研究
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主題教學視角下的建構實踐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籃球項目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思路研究
籃球36計之瞞天過海
籃球
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淺探
籃球控
我愛籃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