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大單元教學“比賽”整體設計

2024-03-07 02:45郭平坤蔡清順熊婷婷
體育教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整體設計大單元比賽

郭平坤 蔡清順 熊婷婷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求學生在學練多個運動項目基礎上掌握1~2項運動技能,而大單元教學是實現這一任務的基本組織形式。大單元教學應是“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的高度融合,在具體設計時,以賽為抓手,體現以賽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內在動力;體現以賽促練,豐富課程內容,強化跨學科融合;體現賽學相融,升華課程內涵,實現育人回歸。

關鍵詞:體育教學比賽;大單元;整體設計;學、練、賽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2-0066-04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求學生在學練多種運動項目技戰術和參與展示比賽的基礎上掌握1~2項運動技能,而大單元教學是實現這一任務的基本組織形式,“學、練、賽”教學是實現這一任務的基本教學形式?!皩W、練、賽”教學理念下的大單元,既是教學內容安排的大單元,也是學、練、賽的大單元,如何系統地實現大單元目標,既要重視“學、練、賽”橫向科學安排,也要重視“學、練、賽”縱向科學審視。本文以大單元的“賽”為研究對象,試圖說明大單元比賽的縱橫關系,以提高大單元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學、練、賽”一體化內涵

體育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貫穿整個體育學習的過程。一體化體育課程,在強調學習內容橫縱有序銜接的同時,也注重內在統一和形式聯合,以此實現育人功能和素質培養的統一[1]?!皩W、練、賽”教學是實現這一任務的根本教學形式?!皩W”是原動力,是認知獲取、知識構建的源泉;“練”是內化,是認知發展、技能形成的途徑;“賽”是升華,是“學”“練”的外部刺激,是運動技能發展中學和練得以保持的外因,是技能發展后學和練的目標實現平臺,也是體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

“學”是人對客觀的認知,是基礎;“練”是人對客觀的發展,是形成;“賽”是人對客觀的呈現,是升華,三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新時代下體育課程的構建既要追求體育“育體”的課程價值,也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正確價值觀和關鍵能力。這就需課堂內容實現閉環強化“學、練、賽”一體化的過程,大單元教學需以體育項目技能為載體,在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中實現育人,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技能綜合能力和意志品質的協同發展(圖1)。

二、大單元教學設計中“賽”的定位關聯分析

《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大單元教學是指“對某一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的相對系統和完整的教學”。在某項目大單元中,課堂比賽又相對形成“比賽”單元(大單元計劃見下方二維碼)。

(一)“賽”是“學”的高級形式

體育學習是在學生親身參與的基礎上獲得新的認知和感悟,學習是認知的開始。在課程學習中,學習認知的動作技術與運動技巧,需在實踐中得以運用與展示,將學習效果可視化呈現。正如單元教學計劃中,不同的學習主題都應設計相對應的比賽,如傳球教學主題,對應全場動態傳球比賽。通過參與全場行進間的動態傳接球比賽,使學生內隱的學認知得以直觀呈現,進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梢?,“學”在“賽”中實踐與鞏固,進而促進學,即課程中的所學所知在課程“賽”中體現才能實現其認知價值。

(二)“賽”是“練”的高級途徑

運動技能的呈現,既在于練習過程中所形成肌肉記憶穩定性,也在于在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的抗壓性,即任何心理、動作的波動都會造成運動技能呈現的缺失。體育比賽是展現運動技能和人文精神的活動,比賽過程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處于高負荷狀態。因此,體育大單元應在課程“練”的基礎上,以“賽”為途徑,升華“練”的形式。正如單元教學計劃中,練習時以靜態、動態練習(原地反彈球、運球過障礙物等)為主,其相應的課程賽中則是以情境比賽(消極防守比賽)和對抗比賽(簡易規則比賽)等實戰模擬來不斷磨礪學生技能,以對抗提高練的難度,以情境改變練的環境,通過“賽”以加難易境的方式不斷提高技能穩定性,即以“賽”為途徑升華“練”。

(三)單元“賽”應是課程“賽”的梯度融合

運動項目的形成是由基礎構建到專項發展逐漸形成的過程,大單元教學是由各堂課教學構建而成的,課與課之間也是由基礎到鞏固到升華的過程發展。單元“賽”如同技能發展和教學構建一樣,也應由基礎“賽”逐步發展。正如大單元計劃中,課次1到課次4由運、傳比賽構成,以籃球基本技能為主;課次5到課次10由綜合技能比賽構成,突出個人基本技能展示;課次11到課次14以情景專項賽為主,注重技戰術配合;最后以3v3小籃球實戰為平臺,呈現籃球競技魅力。大單元比賽應由基本技能賽逐步向項目綜合技能轉變,最終實踐于實戰競技比賽,即單元“賽”由課程“賽”梯度融合而成,并以各個課賽構建形成以學為基礎,以練為途徑,學練成賽、以賽促學的可持續性的閉環發展。

三、大單元教學設計中“賽”的目的分析

(一)以賽促學,激發學

體育教學在于培養學生運動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大單元體育教學設計應依據項目特征和教學內容,合理地設計有針對性的比賽。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使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性,營造生動活力的課堂氛圍。

在大單元設計中應科學設計比賽內容和形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從比賽時機上看,在大單元設計時,可依據教學需求設置關聯比賽,以比賽重現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新授內容的學習渴望。如課次5的運、傳比賽放在課次6的課前準備階段,既可以引導學生產生相互配合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對得分獲勝的渴望,進而提高學生對學習投籃技術的興趣。從比賽內容上看,在相同學習主題下,通過調整比賽內容可以改變學習注意力,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習樂趣。正如單元計劃中課次4和課次9,兩者的教學主題均是投籃為主題,但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比賽形式從基本投籃賽轉變成對抗得分的情境專賽,以此鼓舞學生深入學習的熱情,實現以賽促學,激發學的本領。

(二)以賽促練,強化練

新時代下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出“讓學生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評價運動技能的好壞既在于技能熟練度,又在于運動實踐的運用自如,要達到這個要求,關鍵在于不同階段、不同情境的“練”。在體育大單元教學中“賽”是“學”與“練”綜合情境,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磨礪技術,促使運動技能成熟。因此,大單元體育教學設計需注重練習與比賽的關聯,創設合理的練習情境,達到以賽驗技、以賽強練、以賽促練的教學目標。

具體的大單元中教學設計中,在分析學生基本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將賽與練進行統合設計,以豐富“練”的內容、升華“練”的內涵,充分凸顯體育學習實踐性的特點。正如大單元計劃中,設計“個人技能向多人配合戰術轉變”內容時,應注意階段性和融合性的有效過渡,如設計課次9中1v1攻防比賽可放在課次10的準備階段,一方面,教師以此來檢驗學生個人技能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等運動能力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作為下一階段調整教學的基礎,以進一步強化練;另一方面,教師在對個人技巧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學生“如何提高自身能力,贏取比賽”的思考,以此激發學生對“多人配合”贏取比賽的激情,提高課上傳球配合得分的效率,進一步促練。

(三)賽學相融,重運用

《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基本原則中明確提出“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體育課程的開展在于幫助學生在自身參與運動中獲得新的認知和感悟。學生只有親身參與、親身實踐才能不斷產生新的刺激,維持學習激情,并以實踐來檢驗認知與技能。賽是學練實現發展的平臺,既是運動技能應用和身體素質對抗的過程,還是學生認知學習和學科實踐的過程。因此,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不僅是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的教育設計,還是運動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體育品德教育的綜合設計;不僅需以技能學習設計為載體,強調以賽為中心,融入健康、安全、文化和德育等教育內容,還要實現體育與多學科內容上融合,五育并舉。體育大單元中所學與所練應呼應,教學比賽應呈現學、練,實現賽學相融,重視學生實踐應用,將學生培養成有本領、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人才。

四、大單元教學“賽”的設計原則分析

體育大單元教學強調以項目發展為中心,以基礎技能發展來形成、構建整體項目特征。大單元教學比賽也要與教學特征相適應,從教材著手,運用系統的“整體原理”編排內容,溝通教材的聯系、豐富比賽的內容,使每一場比賽都不再是點滴零散的“知識點”,而是層層遞進、相互關聯的“知識鏈”。

(一)多樣性原則——享受樂趣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學生認知的基本需求、感知發生、興趣活躍等特征都內涵多元化,而教學過程也存在多維、多變、多樣的外界刺激。因此,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法”特性和“教法”屬性,以多樣化的內容預設,豐富大單元比賽的過程、內容、形式以及規則等,改變練習單一、過程枯燥、千篇一律的練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自身參與中體驗運動魅力,激發學生自我能動性。

以傳球教學為例(圖2),在技能學習前期可設計單項運動技能比賽,課次2鞏固反彈傳球技術在“賽”中設置全場行進間和設置障礙物行進間傳球比賽,以速度和準確性帶動學生興趣;在后期課次中采用無規則傳球比賽或雙人對抗賽的方式,以多人配合和戰術執行等手段維持學生積極性,鞏固傳球技術。在體育大單元中不同形式的情境比賽構建,有助于學生體驗不同的角色,不斷產生新的刺激,維持學習興趣。因此,大單元應以多樣化的比賽設計,使學生不斷產生新的角色體驗,提高學生覓新知的學習期望。

(二)關聯性原則——增強體質

首先,進行體育大單元比賽設計時應始終圍繞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進行設計。應合理依據教材,創設合理情境,安排合理運動負荷量度,使學生承受適宜的運動負荷壓力和心境壓力,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如體育大單元計劃中“練”的負荷量與負荷強度隨課次遞增,逐步加量增難,不斷豐富“練”;“賽”的對抗強度遞增,使比賽的平均心率和心境壓力隨著強度和對抗逐步升高,以競技呈現精彩的“賽”。

其次,體育大單元教學要加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積極開展跨學科學習。在體育大單元教設計時,可依據項目特征,融合相關學科,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使其他學科知識以運動學習或比賽情景呈現,以升華比賽內涵,拓寬學生視野。以課次11為例,創設運動對抗與生活中的自我保護主題學習,通過學生間的身體對抗,講解比賽過程中的合理對抗和犯規沖撞,引出日常生活中突發自我保護情境,如跌倒時,以翻滾動作進行自我保護等,將運動對抗與生活中的自我保護相結合,加深學生學習記憶。

(三)層次性原則——健全人格

新時代下體育課程不僅承載著“野蠻其體魄”的使命,更擔負著“文明其精神”的重任,即大單元教學比賽設計在強調技能掌握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人格塑造。首先,體育大單元比賽的設計要以每位學生都能參與為基礎,以此來滿足學生愛動、好奇的興趣。如通過定點投籃、傳球接力等基本技能比賽,激發學生對于籃球項目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其次,依據教學所需創建情境,使學生學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如通過區域規劃和規則簡化的競速、比準等比賽,以多樣化教學挖掘學生個體潛力,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最后,在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融入規則意識。通過綜合性比賽,以規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個性發展,并以比賽過程中團體協作的成功與失敗引導學生自我反思,進而正向強化學生個性化發展(表1)。

體育大單元比賽設計應回歸育人,以課程比賽為基點,以階段比賽為強化點,由課程比賽構成層次級比賽,層次比賽構成大單元教學比賽層層遞進。在此過程中也要不斷改造、重組學生的個性化心理結構,促進學生個體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將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相統一。

(四)系統性原則——錘煉意志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具有堅強意志品質的人是對這一問題的具體回應。意志品質并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經歷后天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以行為而呈現出的內在品質。行為是人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質下產生的實際動作,是個人意志的外在體現和認知、情感的綜合反應。

體育大單元教學比賽設計要與意志品質的生成機理相呼應,從整體角度分析課程內容在大單元結構中的價值,合理把握各個知識、練習、比賽與意志品質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有的放矢地設計大單元比賽流程(圖3)。正如體育大單元教學中,練習的數量、練習組數,通過加量、增難提高運動負荷強度給予學生身體練習壓力;而比賽激烈程度和對抗強度也會逐步遞增,給予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壓力,不斷提高運動技能和磨礪其競技心理,使學生的意志力在一次次的磨礪中不斷突破自我極限,從而得到發展。因此,大單元比賽設計以系統性原則,以認知成動力、以過程塑意志,通過階段性的練習難度、對抗程度等加難磨礪的過程不斷錘煉學生意志,提高生命的張力。

五、結語

“賽”是學練的發展形成和鞏固升華的平臺,在大單元體育教學中“賽”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利于興趣激發、強化學科關聯、引導育人回歸。大單元教學比賽設計要從整體出發,合理把握個知識、動作與技能之間的關系;在內容上遵循多樣性,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內容蘊含中強調關聯性,有意識地構建跨學科知識框架;在實施中體現層次性的呈現形式,持續性地給予外部刺激實現教學與運動的可持續發展。以大單元比賽設計來推動學生認知和技能的發展,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讓學生在運動中發展,在發展中運動,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從一體化課程建設談體育素養的培育[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03).

猜你喜歡
整體設計大單元比賽
高中生物大單元整體學習的實踐研究
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主題教學視角下的建構實踐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籃球項目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思路研究
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淺探
選美比賽
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與研究
比賽
關于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與細節優化的策略研究
最瘋狂的比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