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花滿樹春才半——撥開繁華看《繁花》

2024-03-07 00:00田諾
上海采風月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金宇澄王家衛繁花

田諾

《繁花》盛開,瞬間創造了一部現象級爆款電視劇。

2023年12月27日,備受關注的30集電視劇《繁花》,在觀眾翹首盼望多年后,終于在央視八套隆重開播,高值的期待頓時化作飆升的收視數據,首集播出僅10分鐘,收視率就驚人地沖破2!

該劇改編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說,原著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及茅盾文學獎,其一大特色是運用大量上海方言來寫上海本土故事,電視劇也順應這一特點,推出了普通話和滬語兩個版本。

滬語版《繁花》的熱播,引發滬上全民沸騰級熱議,電視劇中鮮活自然、痛快淋漓的上海話對白,立刻成為上海人、新上海人茶余飯后街談巷議的不二話題,畢竟,如此大部頭的方言“巨制”,確實與上海觀眾“長遠勿見”了。

《繁花》不僅帶熱了觀眾對滬語、對上海文化的興趣,還帶動了一波又一波追劇潮,從央視到騰訊到東方衛視……于是,《繁花》劇中所涉的關于上海的林林總總的話題,一一成為極具關注度的社會熱點:黃河路、進賢路成了網紅打卡地,可定制“胡歌同款”西服的寧波裁縫店電話被打爆;至真園原型酒店顧客爆滿,和平飯店1.68萬元一晚的“繁花同款”套房交關搶手;排骨年糕、“寶總”泡飯等劇中美食的訂單量周環比增長300%;張學友的《偷心》被送上各大音樂軟件飆升榜榜首;舞臺劇《繁花》28分鐘內票房達100萬,服務器一度崩潰;各校微信公眾號競相曬出“《繁花》中某某系我校友”……

茅盾文學獎對小說《繁花》的頒獎詞有一句是,“在小歷史中濺出大歷史,在生計光霧中濺出世象大觀”?;蛟S對于電視劇《繁花》而言,在光影斑斕之中,不同的眼睛亦能洞見別樣的世界……

方言能完整美妙地表現生活

為什么很多上海觀眾特別喜歡而且一直在等待著看改編自金宇澄小說《繁花》的上海話電視???因為上海方言能很完整、很美妙地表現上海人的生活。大多數觀眾都能在使用方言的影視戲劇作品中得到在普通話版本中無法獲得的莫大的審美樂趣,近年來上海話電影《愛情神話》、話劇《繁花》《雷雨》《長恨歌》等大都因此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和觀眾評價。

上海大學教授、《上海話大詞典》編著者錢乃榮最近看了話劇《繁花》(第二季),也去參觀了金宇澄的畫展,又高興滿足地觀看了電視劇《繁花》,他表示:“我被上海話《繁花》深深感動和鼓舞?!?/p>

他說,魯迅在1930年代為海派辯護,一針見血地指出:上海的文化姓“商”。受強大而活躍的現代商業影響,上海話也發展得很現代,靈活的組詞和大量的慣用成語很適合表達上海社會里各階層最活躍的思維。例如第一集中說到做生意講究“派頭”“噱頭”“苗頭”,做人要講“人面”“場面”“情面”。這幾件事弄好了,事體就“擺平”了。幾個看來很簡單的雙音節詞,聯系起來卻非常精妙地歸納了上海商業社會的人情風貌。

電視劇《繁花》里,很多上海籍“熟面孔”演員擔綱主演,滬語版中大量的上海話對白,瞬間觸動了上海人對“母語保護”的那根敏感神經。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作家秦來來欣喜地表示,這些年來,也有不少打著“滬語”招牌的影視劇面世亮相,但看下來總歸覺得“哪里味道勿大對”。迭個一趟,導演大牌、演員大牌,“滬語”講得到底哪能?“可以講,是近年來,上海閑話講得比較好的一部電視劇?!鼻貋韥斫o出了較高的評價。

“很多人擔憂,上海閑話快成‘非遺了,必須抓緊保護。而影視劇的傳播范圍廣、影響大,做‘滬語版影視劇,對滬語的傳承和保護當然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秦來來表示,“既然要做,就要做出樣子,做出老上海人認可的‘滬語版?!?/p>

完成“不響”的填充題

幾乎所有讀者,都會被小說《繁花》中的千余個“不響”迷得神魂顛倒?!安豁憽笔剐≌f像個神秘客,來自上海各個角落、各個階層的平頭百姓,在一個風起云涌的大時代不約而同做著“悶聲不響大發財”的上海夢、中國夢,也讓小說作為語言藝術,充滿想象地盡顯語言揭示人物心理的巨大能量。

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認為,電視劇《繁花》不是當年游本昌演的“啞劇”,恰恰是小說無處不在的“不響”賦能導演,給了他填滿“不響”空白的靈感和自由發揮的空間,站在時代的大潮中大開大合地完成《繁花》“不響”的填充題。小說中的“時代”是藏而不露的潛流,不顯山不露水地浸泡著生活和人物。電視劇中的“時代”按捺不住破門而出。

剖析王家衛的“藝術辯證法”,毛時安認為,他為了“響”起來,先做減法,把小說中阿寶、滬生、小毛三駕馬車,變成了阿寶的獨角戲。減掉許多童年交往的故事,集中到1990年代;然后做加法,讓阿寶轟轟烈烈地“響”起來。

當代最好的“演員使用家”

電視劇《繁花》不僅是一部滬產電視劇,而且是一部以“上?!睘橹魅斯碾娨晞?。而在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作家毛尖看來,上海就是一代宗師王家衛對《花樣年華》的回憶,或者說,“上海就是王家衛的蓓蒂”。

廣播劇、話劇和評彈都很忠實小說原著,但電視劇則很不一樣。一來電視劇是動詞語法,一般需要多事件發生,所以,原著中的“不響”必須得“響”出來,第一集開頭就設置了一個準懸疑;二來王家衛從來都不是一個亦步亦趨的改編家,電視劇《繁花》既是對小說的致敬,也是和小說的一次競賽,或者說,王家衛用自己的方式解釋了《繁花》。

毛尖說她希望能在電影院里看完30集電視劇《繁花》?!?.0”版的王家衛開出了電視劇新界面,一種你不希望被其他事務干擾的電視劇。她認為,王家衛是當代最好的“明星使用家”,每個演員經他之手,都煥然一新。這種嶄新感,光用電腦電視屏幕看,不夠豪華。

除了劇中大明星的華麗身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沈嘉熠還關注到那些小角色的“不演之演”。她認為優秀的導演不僅要把控影調、聲音或敘事節奏,更要對演員有精準的判斷,特別是劇中的小角色,沒有更多的篇幅和鏡頭卻承擔著刻畫大時代氣息和眾生群像的重任,要求導演必須在短時間內激發出演員與人物之間最契合的氣質?!斗被ā分泻芏嘈〗巧路痖L在演員身上,與夾雜各路口音的上海話一起,就像真的從那個年代走出來。金宇澄原著中一千多個“不響之響”是小說的特色,王家衛鏡頭下小角色們的“不演之演”亦是功莫大焉。這,既是原著的腔調,更是導演的手段。

“水磨工夫”慢工出細活

王家衛拍電影向有慢工出細活的口碑,而這個口碑又因他的電視劇處女作《繁花》的問世,進一步從電影界走向電視界。十年前當他與《繁花》的小說作者金宇澄首次會晤時,金宇澄在電視劇完成的時間問題上沒有咬牢“不響”,而是關切地探詢“十年能出來嗎?”王家衛答曰“我盡力”。2023年底,他兌現了承諾,推出了跨年度大劇。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文藝評論家王紀人認為,從“借雞生蛋”到哺育出電視劇《繁花》,十年工夫不尋常。慢工出精品,既唯美,又勵志,讓我們從自己的碼頭再出發,期待上海和整個中國再次起跑和騰飛。也期待中國的影視演職人員創作出更多充滿時代氣息、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好劇、好片。

同濟大學副教授、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湯惟杰則用“水磨工夫”來形容王家衛拍片的“不計成本”。他曾去《繁花》劇組探過班,為了視覺效果的完美呈現,那些“鏡頭外的功夫”可謂不計成本,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一條黃河路、半條進賢路,這兩處主要街景,在他這個老上??磥?,還原度已經相當高。但更令他難忘的是一場酒吧內戲份的拍攝中,王家衛導演專門讓一個化好了妝的女孩子,穿著雨鞋,披著雨衣,推著自行車在酒吧外走來走去。酒吧內的胡歌等一眾主演大概率是看不到這個女孩子的“表演”的,但就是這種“鏡頭外的功夫”讓那個時空的所有人潤物細無聲地沉浸在一種特定氛圍當中。

風格化的上海人情味

電視劇《繁花》高度藝術化及個人風格化地呈現了上海人情味、人間煙火氣,背后是時代巨變和社會轉型對人心、道德、規矩、情感、人際、世界觀、價值觀、愛情觀的沖擊和變化。其中有人堅守,有人拋棄,有人猶豫在兩者之間。

文藝評論家胡宇錦認為,電視劇《繁花》的拍攝風格兼有上海和香港兩地風味,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故事偏向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氣氛。這兩段時空是相通的,因為它們之間具有柔韌如水、抽刀難斷的連帶關系。

胡宇錦表示,劇中人物在上海話里夾雜了普通話和其他方言,這是符合真實生活的,也體現了上海人的寬容友好和善解人意。滬語版保留了上海話的快速、機智和心機,許多話只有資深的上海人才能領會背后的潛臺詞,例如阿寶和玲子關于保險的對白就很有味道。

據青年編劇杜竹敏觀察,電視劇《繁花》的評論由剛開播時的兩極分化到后來的漸漸趨同,反映出大部分觀眾對這部劇的認可,隨著劇情的進展與日俱增。這顯然是一部具有濃郁王家衛導演風格又在某些方面較真實地反映了特定歷史階段上海城市風貌、頗有品質的電視劇。

另外,電視劇《繁花》的熱播不僅大大激發了人們對于上海話乃至上海文化的興趣,熱劇話題自帶的強大“流量”,還讓人們見識了它無所不能的“帶貨”潛質,其中其實也體現了文藝與旅游、經濟之間的互為關聯和相互推動的關系。

電視劇拍出電影感

很多觀眾都有一個同感:王家衛把電視劇《繁花》拍得耳目一新,尤其是其所謂“電影化”的豪華呈現。金宇澄的小說近乎白描,表現市井生活的瑣碎,電視劇《繁花》則色彩斑斕、萬紫千紅、懸念迭出,絕對稱得上是一場視覺盛宴。

《新民晚報》原高級記者、文藝評論家俞亮鑫認為,電視劇《繁花》和我們見過的許多電視劇相比,畫面無疑更具電影大片的視覺效果,充分體現了王家衛導演唯美的藝術追求和浪漫想象,無論是黃河路上的繁華酒家,還是外灘江邊的萬家燈火,無論是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還是一道道精致美食的精彩呈現,都讓不少影迷大呼過癮。

《繁花》能取得這么好的反響,王家衛功不可沒,如果不是他執導,小說《繁花》不會變成今天家喻戶曉的電視劇《繁花》。通常電視劇導演的名字較少為普通觀眾提及和記住,但在這次《繁花》的大眾評述中,王家衛被反復提及。文藝評論家楊揚認為,這個不尋常的現象值得認真想一想。

王家衛導演拍攝《繁花》,很多人評論說是用拍大片的手法拍電視劇,然而楊揚認為,國內電影導演拍電視劇的很多,但未必都成功地將電視劇拍出電影大片既視感,只有真正掌握了電影拍攝手法和電視劇拍攝手法的內在異同,才能選擇乃至嫁接運用。電視劇《繁花》既有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也有電視劇的一般規律。

“電視劇《繁花》最應該讓大家看到的,是劇中的上海。在王家衛作品中,上?;钌?、熠熠發光,”楊揚說,“好像從來都沒有一部電視劇中的上海如此華麗,如此生機勃勃?!?/p>

海派文化“三件套”

賣相十足

無論喜歡與否,電視劇《繁花》注定會“響”。文藝評論家金濤說,金宇澄的“里”,王家衛的“殼”,上海話的“衣”,海派文化樣式的“三件套”穿在一起,賣相十足。然而,《繁花》又是一部迷眼之作,它的“門檻”很高。

首先,從小說到電視劇,編劇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二度創作;其次,全劇用電影語言呈現,導演實際上挑戰了傳統意義上肥皂劇的觀劇習慣;第三,推出方言版本,演員全程用滬語來演繹故事、塑造人物,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編、導、演,各個層面疊加使勁,使《繁花》超越了普通電視劇的文本,一亮相,便引爆話題,不同凡“響”。

所有的上海敘事都自帶濾鏡,在時空上精準定位上海絕非一件易事。王家衛的《繁花》再現了域外的“上海想象”。劇中的主人公阿寶和三位女性糾纏的空間,對應著外灘、進賢路和黃河路三條馬路,分別隱喻“上海敘事”與生俱來的市井品質:洋味、小資和煙火氣。

在電視劇《繁花》的鏡頭里,充滿年代感的上海弄堂,車水馬龍的黃河路和南京路,都被細膩地捕捉和呈現,真實地描繪出了滬上弄潮兒女敢拼敢闖、至真至誠的奮斗精神。時而幽暗、時而光輝的城市記憶,正是導演王家衛著力描摹和追求的趣味。

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教授黃望莉認為,無論是同名小說,還是電視劇《繁花》,上海風貌是這兩者共同的創作價值取向。小說和電視劇準確地抓住那個時代下這群人真實的風貌表現,也展開了一幅生動鮮活的市井生活畫卷,藝術化地詮釋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繁花》的腔調

來自王家衛

在電視劇《繁花》的影像中,王家衛呈現了1990年代上海商戰及其背后的人性風俗圖,各色人等粉墨登場,有不同的動機、做派,可謂繁花朵朵。在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厲震林看來,王家衛努力復原彼時的社會場景,許多鏡頭如同紀錄片,更多鏡頭還是保留了“王記”電影的影像風格,高飽和度的濃烈的色彩,非常規視角和機位運鏡,都是屬于電影而非電視劇的;部分構圖極其講究,甚至可以說是精雕細琢。

如此的上海以及黃河路,屬于王家衛,一個上海游子的深情表達,既一貫又變異。對于上海人來說,有懷舊的鄉愁,也有典型化的夸飾;對于觀眾來說,有似夢非夢的想象,也有上海意象的加魅。

文藝評論家張震也有相似觀感,他認為從電影到電視劇,王家衛始終堅守自己的影像美學特征——多側面不規則的畫面構圖,既炫目又朦朧的色調運用,由搖曳而生曖昧的光影處理等。演員無論男女,動作不分大小,每一個鏡頭都力求唯美。雖從小說改編而來,但電視劇的《繁花》是屬于王家衛的。除了影像的構圖和色調,其故事情節也作了別出機杼的安排——這當然是依托了小說開放性和延展性的特殊結構,才能辦得如此自由。電視劇雖沒有還原小說的故事情節,卻秉承了小說的精神,藝術而真實地反映生活和歷史。

香港導演拍上海故事,前有《上海灘》《股瘋》,今有《繁花》。影評人孟漸新認為,此番王家衛鏡頭里的上海,讓人們重新審視起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上海。不同于一些專注一隅的導演,王家衛的故事舞臺非常廣闊,從香港出發,柬埔寨吳哥窟也好,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也好,未來某個莫名其妙的地方也好,或者1990年代的上海也好,王家衛的魔術棒將那些地點改頭換面,始終如一地上演著自己心中的故事:潮起潮落,愛而不得。

《繁花》以獨特的敘事方式與影像美學,對電視劇藝術作出了新貢獻。文藝評論家趙建中給予《繁花》高度評價,認為它是一部提升了電視劇這一文藝樣式的藝術境界的精品力作。他說,《繁花》將電視劇敘事美學與影像美感完美融合,是王家衛對電影藝術的一次成功延伸與創新發展,既避免了影像擠壓敘事,形式游離于內容的弊端,又給觀眾以極高的視覺享受,從而實現了電視劇影像的革命性提升,對提升電視劇品質、提升觀眾的審美品位大有裨益。

“《繁花》屬于王家衛的腔調?!敝袊囆g研究院研究員李世濤直言不諱,“電視劇《繁花》的腔調來自導演王家衛,不再是小說家金宇澄?!蔽乃囎髌沸枰从硶r代生活,卻無需也不能照搬生活原樣。金宇澄用數十萬字描繪了1960年代至1990年代的上海生活,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認識上海的文本。

王家衛生于上海、成于香港,既是“自家人”又是“異鄉人”,他對上海有多少記憶、有多少了解,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是看到他用鏡頭描繪了上海在那時的模樣,這種描繪是在記憶基礎之上的藝術想象,電視劇《繁花》讓遠離了歷史現場的我們感受到了那個奔騰年代的上海,神韻已在,何必苛求形似呢?

再者,小說《繁花》又何嘗不是作者的想象呢?茅盾文學獎對《繁花》有一句授獎詞:“在小歷史中濺出大歷史,在生計光霧中濺出世象大觀?!彪娨晞 斗被ā芬嗍峭ㄟ^寶總等人的命運沉浮與情感選擇折射出了時代的變遷,從這個意義上講,電視劇和小說在主題上是相通的,王家衛在改編時遠離了小說,卻從未背離它的精神。

猜你喜歡
金宇澄王家衛繁花
王家衛:墨鏡背后有故事
繁花之夢
金宇澄稱網絡文學和純文學是殊途同歸
作家金宇澄獲臺北書展小說類大獎
王家衛獲頒盧米埃爾獎
輕寒(小說節選)
心有繁花
金宇澄推出最新傳記文學《回望》
王家衛攜新書做客美國電影藝術學會
“繁花”如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