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非智力因素的科學應用

2024-03-08 18:24陳智杰
教育·校長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負數研學案例

陳智杰

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興趣、意志、習慣等內容。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內容進行整合處理,因為學生圍繞非智力因素進行重點研學,可以有效改善學習環境,優化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充分發掘,能夠對其學科學習形成重要制約和影響,教師深入研究學情,針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儲備情況展開教程設計,能夠大幅度提升教學組織效果,這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篩選教學資源,啟動生本學習動機

教材內容是比較固定的,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有對接、融合的主觀意識,對學生學習訴求有充分了解,借助諸多信息渠道展開素材搜集,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求,這樣可以順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學力基礎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最為客觀的現實,教師要研究教情,也要觀照學情,唯有形成多點對接,才能建立良好學習氛圍,提升教學適合性。學生知識儲備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習悟性存在一定差距,教師從非智力因素角度展開教學設計,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凸顯主體教育理念,這無疑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線與角”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讓學生對圖示內容有清晰了解,對線段、射線、直線有初步認識。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鼓勵學生結合圖示觀察經歷,尋找生活中鮮活的案例,結合具體案例歸納線段、射線、直線概念內容。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積累,可以積極展示生活案例。如課桌、書本、文具盒的邊沿,都可以看成是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有限。早上日出時,太陽發出耀眼的光,這些光線延伸到無限遠,有一個端點,這是射線。草原上看遠處的天際線,沒有端點,沒有固定長度,這與直線概念相符合。教師拿出一根細線,現場做實驗設計和操作,要求學生了解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的原理,學生主動回應,讓課堂在互動中走向和諧。

數學概念往往是比較抽象的,教師借助插圖、生活現象、實物展開對應設計,組織學生通過現場觀察和插圖分析,逐漸明確數學概念內涵,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科認知更為豐富。學生對生活案例最為熟悉,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設計,借助課外資源展開教學安排,成功激發學生持續學習動機。學生主動展開研學行動,其學習體驗更為深刻。教師與學生展開廣泛互動交流,理順學生學習思維,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研學行動,其學習認知快速成長。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這是典型的非智力因素教學,其助學作用更為突出。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生本探索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睙o論什么樣的學科教學,教師從激趣角度展開教學調度,都能夠贏得教學主動權。學生對直觀教學情境比較有感覺,教師利用媒體手段,組織實物觀察、實地測量、問題方案設計,都能夠對學生學習思維形成沖擊,促使學生主動調動研學積極性,展開創造性學習。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可以彌補其悟性的不足,這是典型的非智力因素教學的重要追求。教師要做優化設計,精選教學情境方式,對學生學習心理產生觸動,使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其學習效果也會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教學“平移和平行”相關內容時,教師讓學生找出方格紙,將鉛筆、橡皮等學具放置在方格上,根據要求移動這些學具,讓學生體驗平移。學生對現場操作學習比較有興趣,主動進入到研學環節,教師借助大屏幕講解平移特點,為學生進一步操作創造條件。學生在教師指揮下行動,對平移操作有了清晰認知。為延伸學生學習思維,教師要求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找到一些平移案例,選擇其中一個進行重點介紹。學生主動響應,課堂演示解讀氣氛逐漸形成。教師鼓勵學生互動討論,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學生積極回應,教學效果呈現了出來。

教師借助方格紙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帶來直觀學習體驗。學生對操作性學習任務比較有感覺,教師針對性設計和組織,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設計具體要求,指揮學生進行移動操作,對平移現象有了全新體驗和認識。學生有了操作經歷,其感知更為鮮活,教師指導更為順利,其助學效果更為突出。情境助學是最為常見的教學設計,教師在應用時需要充分考慮教學制約因素,唯有對接學生學習認知,引入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才能獲取預想的教學效果。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借助直觀教具展開教學安排,屬于非智力因素發掘,其應用價值極為豐富。

三、推出教學活動,強化生本體驗品質

教學活動形式眾多,學生對活動有個性要求,教師做好學情分析,給不同群體學生配設不同活動任務,無疑能夠成功調動學生研學主動性。數學討論、數學觀察、數學操作、數學應用等,都可以產生活動契機,教師整合活動設計資源,推出適合的活動任務,學生喜聞樂見,其參與主動性高漲,學習興趣被成功激活,其學習體驗更為深刻。學生主動進入到研學環節,學習態度端正,非智力因素發揮積極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其學習效率和品質,這也是教師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數學活動大多帶有互動性,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展開對應設計,其適合性會大大提升,訓練效果逐漸會呈現出來。

例如,在教學“運算律”時,教師先介紹加法結合律、交換律,以及乘法交換律等數學概念,結合具體案例展示運算律的應用規律,為學生提供模仿操作的機會。學生對加法結合律、交換律有一些零散認知,教師借助案例進行重點介紹,厘清學生學習思維,逐漸進入邏輯構建環節。教師要求學生記憶加法結合律、交換律,以及乘法交換律的字母表達式:a+b=b+a,a×b=b×a。學生對字母表達式比較陌生,教師要求學生強化訓練,正確記憶這些字母表達公式。為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教師設計問題: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有什么應用價值?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運用這些運算律呢?學生在教材觀察和案例分析中,沒有深度思考,面對這些問題展開了多重互動交流,深入研究運算律的應用價值。教師組織學生集體介紹自己的思考情況,對運算律應用價值進行深度探究。

教師組織學習活動,要求學生識記字母式,展開互動交流活動,其設計用意是鮮明的。學生識記公式是沒有太多價值的,唯有認識到公式的內涵,對運算律應用必要性展開專業探究,才能建立完善的學習認知。學生喜歡操作性、思辨性學習活動,教師抓住學生興趣展開對應設計,成功激發學生主動研學積極性,其組織效果逐漸就會凸顯出來。學生對數學操作活動和交互活動都比較感興趣,其學習體驗更為深刻,這屬于非智力因素開發。

四、創新教學引導,優化生本學法積累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睌祵W學科教學有自身規律,教師執行教案要遵循相關法則,從非智力因素應用角度出發展開教學設計,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促進學生知識積累,以提升其學習品質。學生學習數學有個性經驗積累,教師有意識傳授一些學法,組織學生進行學法討論活動,能夠激活學生交流熱情,讓學生在學法研究互動中取長補短,這對有效提升其學習效率有重要幫助。創新教學引導,教師需要對學法展開深度研究,針對不同群體需要進行應對,給學生提供“雪中送炭”的幫助,這是典型的非智力因素教學設計。

以教學“生活中的負數”一課為例,教師先解讀負數的概念,然后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負數應用案例。學生在生活中常常要接觸到負數,其感知體驗更為鮮活。例如,天氣預報中氣溫的標識,零下溫度的標記就是典型的負數。人們將冰點定為零度,高于零度的用正數表示,低于零度的用負數表示。又如,高層住宅中有電梯,電梯鍵盤上有負數標識?!?1”“-2”等,表示地下第一層、地下第二層。再如,海拔標記也需要用到負數,海拔數低于海平面就用負數表達。學生介紹負數的含義,以及生活案例的應用原理,對負數有了全新的認識。教師趁機引入正數負數應用案例,將某一個方向設定為正數,相反的方向則可以用負數表示。如向東方向為正,向西方向則為負。學生學習思維開始延伸,對正負數有了深刻理解。

教師先介紹負數概念,列舉生活案例進行對應解讀,然后引導學生參與生活案例分析活動,借助生活案例進行延伸設計,傳授正負數應用方法,開闊學生學習視野,促進學生學習認知的積累。學生生活認知存在一定短板,教師從某一點展開延伸引導,這是典型的非智力因素應用,給學生提供了深度思考的機會。

五、組織教學互動,促進生本研學意志

學科教學有互動機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最為基本的形式。教師在學習互動中要發揮主導作用,推出互動內容和任務,精選互動形式,評價互動效果,歸結互動方法,促使學生在多重互動中形成嶄新學法積累。學生面對學習任務,其學習態度和學習意志存在個體差異,教師結合教學設計展開具體引導,給學生一些學法提示,傳授操作方法,指導學生主動進入研學環節,都能夠從正面形成激勵和促進,幫助學生矯正學習態度,強化學習意志。特別是實踐性學習活動,需要做好生活對接,教師要發揮橋梁作用。

例如,在教學“方向與位置”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列出生活案例:你家住在哪里?能否從方向、距離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學生對這個內容最為熟悉,能夠主動發言,但其介紹存在一些問題,不是方向交代不清楚,就是不知道具體的距離,表述不準確。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對方向和位置確定方法進行梳理和歸結,然后利用示意圖,介紹學校建筑方位。學生對學校平面圖有觀察興趣,教師從方向和位置兩個角度進行詳細介紹,為學生引導思考路徑。學生逐漸掌握觀察和解讀方法后,教師鼓勵學生再度對家的具體位置進行定位介紹,課堂研學漸入佳境。為形成助學效果,教師展示地域行政地圖,結合地圖比例尺的應用方法,讓學生產生研學興趣,利用地圖測量學校到自己家的距離,利用數對的形式進行定位。

學生對互動性學習任務比較有感覺,教師先組織觀察圖示,然后接軌生活認知設計研學任務,成功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特別是地圖的引入,為學生提供直觀觀察機會。利用比例尺進行距離測量,能大大提升精確度,學生從這種具體操作中獲得的學習認知是極為豐富的。學生有意識接受新鮮事物,這是典型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應用,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教學安排,其助學作用更為突出。

六、延伸教學訓練,培養生本學習習慣

學科教學訓練設計環節,教師要對學生學力基礎有科學認識,結合教學內容推出研學任務,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同學生的學習悟性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智力因素范疇,教師難以利用教學引導改變這一指數,但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意志、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進行改造,其可行性是極高的。非智力因素在不同群體學生身上有不同表現,教師適時引入因材施教原則,為不同群體學生量身定做訓練任務,提出適合的訓練目標,能夠創造更多研學機會,也可以順利調動學生學科思維。

例如,在教學“路程、時間與速度”這節內容時,教師先解讀路程、時間、速度等概念,特別是三種之間的關系梳理,為學生提供關聯思考的機會。學生厘清路程、時間、速度的關系后,開始研究生活案例,課堂研學程序自然打開。教材訓練內容眾多,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對應訓練,學生主動積極回應。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訓練任務:深入生活展開觀察和思考,設計路程、時間、速度相關的訓練題目,提交到班集體參與評選活動。學生對生活中關涉速度問題比較敏感,都能夠順利設計一些訓練任務,教師組織學生展示介紹自己的設計創意,學生主動回應,課堂進入評選環節,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更為豐滿。

教師圍繞學科非智力因素展開教學安排,其應用價值是可期的。制約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很多,非智力因素是最為關鍵的,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教學研究,其價值是極高的。非智力因素包含諸多內容: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意志、學習習慣等,都對學生學科學習帶來制約作用,教師要有創新意識,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對非智力因素發掘情況展開學科調研,以便做出理性設計,從而提升數學學科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負數研學案例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研學之旅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絕對值的作用
學好乘方四注意
歷經艱辛的“負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