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環境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024-03-08 18:54杜倩倩
教育·校長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立德教學方式法治

杜倩倩

全環境立德樹人背景下,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小學時期道法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要求教師不止向學生傳授道德與法治科目涉及的理論知識,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等,長時間下來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穩定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一步尋找高效、有效的道德與法治科目教學方式,既能扎實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基礎,又能讓學生擁有正確、正面的三觀意識。

一、全環境立德樹人的概述以及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的意義

(一)全環境立德樹人的概述

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時期推出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強調在全社會的范圍內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手段進一步培養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和傳統時期推行立德樹人理念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它將學生接觸德育教育的范圍逐步擴大,一定程度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對此,教師可在“家校共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基礎上進行全環境立德樹人背景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以確保學生在這一時期的綜合發展。

(二)全環境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的意義

首先,可以保障小學階段學生學習過程的成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若教師能夠全面、系統地理解全環境立德樹人理念的含義,并且將這一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那么一方面會促使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得到強化,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所以教師需要轉變自身在傳統時期沿用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從學生課堂主體角色入手,才能讓學生切實感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魅力所在。

其次,可以針對性地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在傳統時期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道德與法治科目涉及理論知識的講解,如要求學生利用反復記憶的方式把握已經學過的內容,這一方式導致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效率并不理想。但是在全環境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展開相應的教學任務,尤其是能夠強化學生在小學時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以致用意識,并使得學生在每個環境中傳播著正面的能量。

最后,可以切實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需要教師的幫助才能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三觀。而在傳統時期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關注學生在考試中的分數,反而忽視這一階段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

二、教師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大多教師已經發現傳統時期沿用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等方面與新時期背景下的教學觀念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但其教學效果依舊無明顯改善,原因如下:

(一)教師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時的內容比較單一、片面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時,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教材并不能作為目前教育教學過程的全部,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學生學習需求進一步延伸、拓展教材涉及的教學內容。就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察覺到教學內容擴展、延伸對目前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要性,僅將教學視野局限于單一、片面的教材之中,這一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不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在全環境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應當重視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以此調整學生在聽課時的積極性、自主性。

(二)小學階段學生存在興趣不足的現象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懵懵懂懂的時期,對學習的重要性未能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參與學習活動時,一般取決于學生的興趣,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抽象、不容易理解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會產生畏懼、排斥的心理?;谶@樣的教學背景,若教師不能進行有效地調動、引導,那么學生將難以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聽課效果更不盡人意。

(三)沒有凸顯學生在小學時期的主體意識

在傳統時期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僅向學生傳遞相關的理論知識,一直以主導的角色展開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使得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主體意識逐步減弱以?!案牲c家務活”為例,教師在沒有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選擇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某個小動物做家務”的視頻,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較低。

(四)不能將生活實際和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結合起來

小學道德與法治科目和生活實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若教師能夠從生活實際的角度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那么學生將會解決更多的生活實際問題。就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不能盡快將生活實際和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結合起來,只是在片面的教學角度上向學生傳遞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的理論知識。

三、全環境立德樹人背景下如何培養小學階段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科目教學中,教師要花費時間、精力熟知全環境立德樹人理念對培養現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目的在于利用符合實際情況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向學生講解道德與法治內各以保證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

(一)選擇榜樣化教學方式

若想進一步在道德與法治科目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教師就必須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向學生傳播榜樣的力量。但由于這一時期學生自我意識、是非觀并沒有完全形成,有著明顯的模仿意識,經常利用模仿的方式在未知領域中學習,所以榜樣力量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一,教師要對自身嚴格要求,具備良好、穩定的道德品質,才會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在這一基礎上教導學生時,學生往往愿意聽從教師的建議、意見。例如教師采用互聯網方法搜集生活實際、社會環境中正面的角色、人物故事,同時將其資料盡快收集、整合起來,以此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榜樣內容。其二,教師運用大量的時間、空間布置學生身處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正面的氛圍中得到有關榜樣的知識、精神。例如將古代名人名言貼在教室周圍的瓷磚上,這樣的方法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傳播積極、向上的榜樣知識。

(二)選擇信息化教學方式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將信息化教學方式引入到目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升教師教學效率,還可以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基礎上學習道德與法治科目涉及的理論知識,長時間下來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人多媒體技術、微課技術等教學方式輔助教學,以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向學生傳遞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或者教師選擇直播問答等新型教學方式增進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以此保障學生學習進度,并間接構建高效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環境。

例如,在“同學相伴”的教學中,針對本課教學特點,教師可利用直播間問答的形式和家長進行互動,掌握、熟知學生的學習情況、進度,如觀察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和周圍同學相伴的情況;看看學生如何與同學相處;學生身上有哪些特別的品質能夠吸引周圍同學的注意;學生自身有什么樣的弱點、缺點會阻礙周圍同學之間的相伴。在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中,能夠讓教師尋找到科學、合理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重難點部分,還能夠切實增強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關系。與此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同學相伴”的角色扮演活動,主要讓各小組學生還原平時“同學相伴”時遇到的問題、矛盾。在學生有了基礎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在遇到這些問題、矛盾時,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解決方案嗎?怎樣進一步維護自身與同學之間的相伴關系呢?基于上述問題,可以讓學生擁有正確的觀念梳理、解決與同學之間相伴時的問題、矛盾,且使得學生發現同學相伴時的美好。

(三)選擇生活化教學方式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過程中,若想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就不要僅局限于課堂,在生活實際中也可對學生展開潛移默化的教育,為此教師需要選擇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小學時期道德與法治教學,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融入生活實際當中,并且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解決生活實際涉及的問題。一方面拉近學生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距離,另一方面使得學生察覺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幫助學生獲取較多的經驗、技巧。

例如,在“生活離不開規則”的教學中,針對本課教學特點,教師可提出開放式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問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探究。如“在這一周中,你們找一找生活實際中的規則,整理出來,下節課一起討論”,同時讓學生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發現有關生活實際的規則。在溝通、交流過程中,有的學生說進入學校要遵守不遲到、不早退的規則;有的學生說過馬路時要遵守走人行橫道、看紅綠燈的規則;有的學生說:在社會生活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待人以禮等。通過上述教學,既讓學生得到良好、穩定的規則意識,又讓學生察覺到規則在生活實際中的重要性,還讓學生以正確、正面的思想觀念化解生活實際中“不遵守規則、沒有規則意識”等矛盾。與此同時,教師帶領學生參與有關“生活離不開規則”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檢驗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聽課水平,基于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生活離不開規則”的意義。

(四)選擇養成化教學方式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科目內容融到學生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培養學生在小學時期的良好行為習慣、道德品質。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進一步增加學生行為習慣方面的針對性訓練,長時間下來使得學生在練習中形成正面的精神品質,且幫助學生抓好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的重難點部分。

例如,在“我的好習慣”的教學中,針對本課教學特點,教師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模擬手段為學生呈現“班級桌椅亂放亂扔、紙張隨意丟在學生腳下”等情境,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擁有正確、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什么是整潔呢?在生活實際中怎樣才能養成整潔的習慣呢?生活實際中、學習時養成拖拉習慣對你們有益嗎?如果無益,請說說你們的理由。在這樣的問題中,不僅可以讓班級形成激烈的討論、溝通環境,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發現好習慣對自身生活實際、學習等環境的影響、作用,久而久之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同時,教師依據學生表現布置道德與法治科目作業,如要求學生觀察、分析人們在生活實際中、社會等環境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好習慣方面,若找到某些人不良的行為習慣,學生則嘗試著想一想改正這些人不良行為習慣的方法、措施,以此加深學生對“我的好習慣”理論知識的整體把握。最后教師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評價學生課堂表現,幫助學生熟知好習慣的價值內涵,并間接構建和諧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環境。

綜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小學時期正是這部分學生人生起步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教師花費時間、精力進行引導、培育,長時間下來有利于確立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方向。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科目是落實全環境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學科,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擁有扎實的思想根基,并切實全面化、系統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培養品德高尚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及接班人。

猜你喜歡
立德教學方式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