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才培養目標追溯出版學知識體系的建構

2024-03-09 01:54郝振省宋嘉庚
現代出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出版學知識體系人才培養

郝振省 宋嘉庚

內容摘要:高質量發展的出版業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動力量。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編輯出版人才,人才培養需要塑造其能力結構,而能力結構要由出版學知識體系支撐,建構中國特色的出版學知識體系需要馬克思主義出版觀、文史哲等六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出版原理等四門課程、非出版專業的理論課程、編輯實踐課、專業實踐課等六個板塊,以此形成“亦”字形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人才培養;出版學;知識體系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4.01.001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式出版現代化要落腳到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上面,而高質量發展最終要落腳到高素質編輯出版人才上面,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編輯人才的培養目標,這個培養目標所要求的能力結構及這個能力結構所要求的知識結構,其實也就是對出版學知識體系的要求。如果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能力結構—知識體系”的邏輯進行梳理,從源頭追溯出版學知識體系的建構,至少應回答三個關鍵問題:出版學應培養什么樣的編輯出版人才?編輯出版人才應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結構?編輯出版人才能力結構所要求的知識體系是什么樣的?

二、出版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中華民族復興和國家現代化發展的使命需要高層次出版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出版業是文化的基礎產業,出版人才是推動民族復興和建成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高層次出版人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量的方面,目前全國有33家高校招收出版專業碩士,全國每年新招出版專業碩士500多人,相對于580多家出版社、近80家設有出版專業的高校,還有若干家出版研究機構的用人需求,出版專業人才的供給有限;二是質的方面,出版專業博士的培養尚在起步階段,要完成民族復興和國家現代化建設,還需要具有傳統文化積累、多學科理論基礎,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出版人才。

出版行業深度融合發展現狀需要新時代出版人才。根據《出版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要加強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重點打造出版理論人才、優秀骨干編輯、優秀校對人才、數字出版人才、印刷發行業務能手、版權運營專家、出版國際貿易人才等,建設新時代出版人才矩陣。另外,從出版行業融合發展現狀看,“融合模式”已經初現規模和效益;但是“融合深度”有待挖掘,出版要素疊加現象常見,要實現要素互融基礎上的再創新,融合瓶頸開始出現,這就需要熟悉融合發展新趨勢、新理念、新技能的“一專多能”的出版融合發展人才。

出版專業教育分類發展需要實踐創新型人才。2022年,出版被增列入《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可授予專業博士學位。這一方面提升了出版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另一方面對出版專業的實踐屬性進行了強化。2023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對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方向做出了明確說明:專業學位按專業學位類別培養并授予學位,重在面向行業產業發展需要,培養具備扎實系統專業基礎、較強實踐能力、較高職業素養的實踐創新型人才。由此可見,具備出版專業基礎、出版行業實踐能力、出版職業素養是新時代出版專業人才的基本規格。

出版學科專業發展需要出版學術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根據《關于推進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宣部和教育部推動兩批共8所高校與相關管理部門、出版單位、行業協會開展共建工作,計劃實施出版學術人才培養支持計劃,著力培養一批出版學術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引導支持有關高校調整優化出版學科專業招生結構,擴大出版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出版學科專業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出版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包括在校學習群體,還包括出版教學科研人才,并在“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出版融合發展優秀人才遴選培養計劃”等評獎遴選中,對出版學術人才給予支持。

三、高素質編輯出版人才的能力結構

(一)熟練駕馭數字出版技術的能力

數字出版技術高素質編輯人才的能力結構應該是全面的,至少能夠深入了解和從容應對出版業務領域中的選題策劃、作者選擇、編輯加工、制作營銷等各個環節,在數字時代還應該具備比較嫻熟的編輯技術。出版編輯對新技術的使用應該是得心應手的,這種得心應手的數字技術有助于編輯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效益。編輯還應該將數字技術與傳統專業技能放在同等地位上,從專業能力出發推動深度融合出版,用數字化手段整合資源、豐富形式。中宣部等管理機構通過“出版融合發展工程”“數字出版精品”“出版融合發展優秀人才”等遴選活動,選出了一定數量的、具有引導和示范意義的案例。另外,一些出版單位的產品設計和平臺搭建,在設計階段就要求編輯人員熟練掌握數字出版技術,比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外研U學、人民郵電出版社的數藝設知識服務平臺等。

(二)提升選題質量和組織選題協作的能力

優秀出版編輯策劃的選題應該是成系列的,并體現叢書的戰略。編輯的作者隊伍應該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群體和隨機增加的空間;成系列的選題意味著編輯在策劃選題時應該考慮到書籍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將它們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需要編輯擁有明確的邏輯與選題導向,更需要有在一個領域內持續深耕的魄力與實力,這樣才能夠真正積累起可供參考的經驗,制作出富有深度與影響力的出版物。編輯對作者的選擇更需要在穩定中求新,在長期耕耘中尋突破;一個穩定的作者群體對編輯在單一領域的深耕大有裨益,也是選題策劃的叢書思維的切實體現,而作者群體隨機增加的空間則給了出版物新的活力與創造力,避免了一成不變的呆板,在保證作者資源不至枯竭的同時,保證了書籍可以始終推陳出新,始終擁有前沿價值。我國很多出版集團和出版社的管理者都是從“學徒”一步步成長為資深編輯,再成為出版機構的管理者。很多總編輯都吸收了葉圣陶、張元濟等出版大家的編輯思想、編輯精神,學會了從頂層設計上考量出版,建立起了一套獨有的選題邏輯。

(三)優化內容質量的能力

編輯加工應該是出版編輯能動的案頭功夫,或者說創造性的內容提升能力;編輯應當在編輯活動中深挖文稿背后的文化價值。這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修改和潤色,而是涉及對整體內容的把握、主題的深化、邏輯的梳理、語言的精練等多個方面。編輯應該利用自己獨到的專業見解,在把握文稿整體內容的同時,讓書籍在各種意義上更加完整。這就需要編輯深刻地參與書籍的內容構建,用自己的語言能力與對內容的理解梳理出書稿蘊含的邏輯,并進一步突出其能為讀者帶來的價值,并把文稿的內容勘校至精練的地步,而不是做到沒有過錯便認為自己完成了編輯工作。比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中國兒童軍事百科全書》,2021年6月出版,至2023年7月,發行量達50萬冊。該選題經過5年編纂、3年重大選題備案、2次送審。編輯團隊依托《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版)》權威、系統、全面的內容,根據少兒讀者的認知特點與需求,搭建框架結構,編排目錄,對知識進行科學分類,采用知識門類+知識主題+知識點的編纂模式進行分級拆解,將知識主題由大及小、由表及里、由點及面多視角多形式地呈現出來,讀者原來看不到的槍械武器、大型裝備的內部結構,現在近在咫尺,體現了整個編輯團隊對內容優化下的大功夫。

(四)優質作品的營銷推廣能力

隨著圖書銷售方式和渠道的不斷豐富,書籍的營銷與傳播變得越發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編輯進行營銷活動的前提是發現并確認營銷作品確實是優質作品,尤其要契合時代發展需求和閱讀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對于那些優秀的文化成果,編輯應當有較強的營銷推廣能力,在對書籍的推廣中具有強烈的針對性。真正強大的營銷推廣能力就如同農業、林業的水利滴灌技術——用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效果。這需要編輯在對書籍進行編輯加工時就明確其目標受眾,并從假定的目標受眾的品位、需求、購買力著手,精準制定出能引發目標受眾興趣的推廣方針。編輯還需要有較強的市場洞察力,能夠及時了解市場趨勢與競品情況,明確自身產品的定位,以落實營銷推廣方針。在圖書市場中,營銷推廣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種感知社會心理的敏感,比如新冠疫情期間熱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反映的是讀者對心理咨詢的需求;當當網聯合易觀發布了《中國年輕人閱讀洞察2023》,也可以被解讀為閱讀是體察社會心理的一個窗口,而編輯需要從這個窗口感知風向。

(五)溝通交流能力

編輯的角色和功能逐步多元化,伴隨出版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編輯開始擁有項目管理者的身份。出版編輯應該是一個不排斥交流、能夠與他人進行高效溝通的人。編輯不僅需要與作者進行深入的溝通,還需要與讀者、營銷團隊、設計團隊等多方進行交流。這就需要編輯具備出色的溝通交流能力,能夠清晰地傳達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需求,并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在與作者的溝通中,編輯需要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使作品更加完善。與營銷團隊和設計團隊進行交流時,編輯需要明確表達書籍的特點和價值,制定有效的推廣策略,并通過設計團隊將書籍的特色展現給讀者,更需要具有一定的統籌能力與人格魅力,可以明確一個團隊的方針與建設方法。此外,新時代的高水平編輯還需要與讀者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從而分析市場趨勢與出版物內容質量,為書籍的修訂和推廣提供重要的參考。因此,編輯的溝通能力對于整個出版過程而言至關重要。著名出版人周百義說過,同很多著名作家打交道的時候,要與他們保持順暢的溝通。無論是二月河還是熊召政,周百義都能真心地與之交流,和其成為好朋友,對文稿提出真知灼見,作家也能夠真心聽取編輯的修改建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作品質量。

(六)審美鑒別能力

編輯需要對自己的審美有自信,同時要敢于把自己的審美觀念加諸所編輯的作品。編輯需要具備對文字、圖片、版式等方面的審美鑒別能力,以確保書籍的品質和風格符合目標受眾的品位。這需要編輯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能夠從眾多作品中篩選出具有潛力的作品,并進行有效的加工和提升。同時,編輯還需要對設計團隊的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監督,確保書籍的視覺呈現符合整體的市場定位和推廣策略。借助審美鑒別能力,編輯可以將書籍的內在價值轉化為更為人所接受的表現形式,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只有擁有良好的審美鑒別能力,才能夠把書籍中蘊含的深厚價值以讀者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現出來,既可以在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有效提升作品質量與市場接受度,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圖片、裝幀引起的質量問題與輿論危機。因此,審美鑒別能力是編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別猜了,就是一本小說》榮獲2023年度“最美的書”稱號,該書由李瑾老師帶著她的學生孫智威做設計,并從中體悟到:一本好書,應該從內到外氣質如一,連排版都有自己獨特的呼吸和節奏,這就要求編輯擁有非同一般的審美鑒別能力。

四、出版學知識體系的建構

上述優秀編輯出版人才的能力結構的基礎在于出版高等教育所給予的知識結構。因為在正常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能力源于知識的逐步積累,同時,知識只有先轉化為能力,才能最終成為力量。那么這個知識結構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體系呢?從出版學的視角出發,至少應包括以下知識門類。

一是馬克思主義出版觀,包括四個要點:關于意識形態陣地的堅守;關于服務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關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追求真善美;關于出版的功能,本質是知識生產,知識生產為其他一切類別的生產提供服務支撐保障的作用。具體應回答出版的目標與宗旨、出版的功能與素質、意識形態與主題出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滿足需要與提升境界、內容為王與思想為王等若干重大問題。

為了回應上述問題,在教學環節就要像新聞學教學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材那樣,出版學的教學也應該有馬克思主義出版觀的教材。這樣的教材要有一個馬克思主義出版觀的理論體系,要講清楚研究編寫馬克思主義出版觀教材的必要性與可能性;馬克思主義出版觀要能夠講清黨的出版事業的宗旨與責任,講清黨的出版事業的本質與功能。

二是多學科的學術知識體系。編輯往往是雜家與專家集于一身,而且只有在雜家豐厚的知識土壤中才能結出專業性的碩果。所以出版專業至少要開設六門課程來滿足編輯人才綜合性素質的要求。

這六門課程是文學、史學、哲學、科技、藝術、倫理。無論是人文方面,還是經濟方面,抑或是科技方面的編輯出版工作者,都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學、史學、哲學、科學、藝術、倫理的學養和素養,才能具備文學的感性、史學的智性、哲學的悟性、科技的理性、藝術的靈性和倫理的德性等。

文學的感性主要解決的是出版物的感染力與影響力問題;史學的智性主要解決的是出版物的敘述厚度、故事性、說服力的問題;哲學的悟性主要解決的是編輯出版人思維的邏輯性、條理性、反思性與深刻性的問題;科技的理性主要解決科學原理、推理、機理的問題;藝術的靈性主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優勢互補問題;倫理的德性主要解決編輯出版人的人格魅力與親和力的問題。這是服務于編輯出版人才的“寬視野、深層次、長距離”素質建設目標的,既要體現其必要性,又要注意其簡約性。

三是更新主要課程門類。主要課程門類應包括四個板塊:出版原理、出版史、出版原著和出版技術。出版原理教學應包括出版學概論、編輯學原理、營銷學原理、閱讀學原理、版本學原理、編輯出版技術概論等內容;出版史教學應包括中國出版通史、世界出版通史、中國共產黨出版史等;出版原著教學應包括古今中外特別是近現代經典作家的一些原著或原著摘編;出版技術教學要站在高起點上,最大限度地用現代數字理念與技術武裝未來編輯出版人的頭腦。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革新,英國斯特靈大學針對出版專業碩士開設了出版設計與制作、編輯管理、數字商業模式、出版營銷管理、出版史和出版文化、兒童讀物出版、出版版權管理、數字出版等相關課程,明確要求學生參與并自主地進入出版行業環境。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出版專業碩士課程設置了結構化編輯、英語編輯、數字媒體寫作與編輯、書史與閱讀史、雜志寫作與編輯、藝術與媒體中的法律問題、高級數字媒體編輯、科技寫作與編輯、圖書市場結構與戰略、受眾與接受研究、公共關系與傳播等課程。

四是增設專業理論學術課程。比如醫學編輯要學習基礎醫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等課程;哲學編輯要學習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哲學原理、形式邏輯、辯證邏輯、數理邏輯、自然哲學等課程。

理論課程是出版編輯知識體系的重要支撐,對其他具有“顯性”特征的學科門類而言,出版學的標識性概念和常見的應用原理通常相對重應用而輕傳播。比如經濟學當中的“乘數效應”“凱恩斯主義”“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邊際效用遞減”等概念;傳播學有“意見領袖”“沉默的螺旋”等概念;新聞學有“倒金字塔結構”“新聞價值”等概念。出版學缺乏對出版理論、原理和概念的梳理和儲備,增設專業理論學術課程,就是要增加出版原理、出版史、出版理論等課程,打通中外出版領域的學術壁壘,在出版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厚植理論沃土。

五是編輯出版的業務實踐課。這是圍繞理論學術課程設計并服務理論學術課程的。在這里,本是理論學術,末是實踐認知,本末不能倒置。選題策劃中的需求研究、選題承擔中的作者選擇、編輯加工中的內容提升、制作中的形神對接、營銷中的內涵展現、數字編輯技術的綜合使用等,都使實踐課變得不可或缺。這種實踐課既可以在學校的相關實驗室中進行,也可以有選擇地到出版企業中去完成。比如學校、企業、出版社的“1+1+1”模式:學校教師把握教學規律進行系列規劃,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出版社熟悉院校市場,一體化運營快速實現院校項目的落地;企業的技術、案例、需求都非常明確,可以提供前沿技術、實踐案例、崗位要求等內容。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與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長期合作,通過共同設計出版實務課程和培養方案,共建實習基地和訓練營等人才培養方式,選定和培養集團所需的專業性人才。同時,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鼓勵優秀員工以高校產業教授、兼職碩士生導師、博士后工作站企業導師等身份參與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英國斯特靈大學出版碩士的實踐課程也采用旁聽編輯和營銷會議的方式,成立相關小組為課程提供咨詢,并讓學生走進出版社了解出版工作、市場營銷、圖書制作等。

六是專業方向上的實踐課。這一類實踐課主要在相關的實踐現場進行,比如未來的醫學編輯應被安排到醫院醫療現場進行觀摩教學與適當操作。又如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的編輯,應該到編輯第一線進行觀摩教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單位就是這樣做的。專業編輯的實踐課或者在本科階段完成,或者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完成。由于這兩種實踐課往往不在同一個時間段里進行,所以彼此不能“搭車借船”,要按照該專業的實際環節循序漸進,設計好實驗課和實踐課。

在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實踐,是出版編輯成為學術型、專家型編輯的必經階段。很多科技社、美術社、教育社等專業出版社的編輯,都曾深深扎根于某個專業領域,在這個專業領域內選擇一個方向,久久為功。比如著名編輯唐浩明,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鐘,碩士研究生階段專門攻讀古典文學,后來長期致力于湖湘近代文獻整理出版,從圖書館復印一手資料做起,積累了大量的專業資料,進行了最基礎也最有價值的文獻梳理。正是這樣的專業實踐課,保證了作品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上述粗線條的體系可以用一個“亦”字形的結構來示意(見圖1)。最上面的一點,指馬克思主義出版觀及其相關的課程,一大橫是六門學科的簡約性的課程知識等,左邊的一豎是出版學的理論學術課程,右邊的一豎是專業學科理論學術課程,左邊的一點是關于編輯出版業務方面各環節的實踐課,右邊的一點是關于某一專業學科的各環節的實踐課、觀摩課。這是一個簡單的示意圖,線條比較明快,但也可能有簡單化的嫌疑?!耙唷弊中蔚氖疽鈭D是講知識結構的,這個知識結構的核心在于理論學術素養,理論學術素養的要義在于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具體分析下來也應該是這個示意圖。最高的一點是馬克思主義出版觀的系統學問,大橫其實是簡約性、系統化的六門理論課程概論,左右兩大豎,一個是出版學的各個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一個是某個專業學科的各個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左右兩豎緊挨著的兩個小點都圍繞著各自的理論體系,并且在各自理論體系的指導下設計并逐步完成實踐和實驗課程。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專業性、應用性的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還是理論學術素養,是系統的、科學的相關理論知識的教授與接受,根深才能葉茂。

結 語

理論學術思想的基礎越厚實、越扎實,其發展才會越充分、越理想,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才會越持久。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大學是研究大學問的,實踐為主,理論為輔,是高等教育完成以后進入出版企事業單位的事情。與理論學術課程相匹配,在培養未來的編輯出版人的閱讀方面做足文章,要倡導閱讀經典,倡導思考性、分析性、研究性閱讀,只有進行思考性、分析性、研究性的閱讀,才能夠從中獲得思想,而思想才是編輯出版人才的王者,如此而已。

(作者郝振省系中國編輯學會會長、研究員;宋嘉庚系北京印刷學院出版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出版學知識體系人才培養
出版學研究的史學視角
加強出版學科建設應提上議事日程
CS2013指導下的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實施方案設計與翻轉實驗教學實踐
構建知識體系的專題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
智能信息處理實驗課程建設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近五年我國出版學理論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