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數字出版研究綜述(2003 — 2023 年)

2024-03-09 01:54陳丹鄭澤釩張敏
現代出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未來展望研究熱點數字出版

陳丹 鄭澤釩 張敏

內容摘要:以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為數據來源,運用CiteSpace軟件對2003—2023年我國數字出版研究領域的2451篇論文進行分析,梳理我國數字出版研究的現狀,總結數字出版研究熱點、路徑與方法,并展望該領域未來的研究趨勢,以期為數字出版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數字出版;研究熱點;未來展望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4.01.004

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快速傳播時代的到來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我國數字出版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期。在《堅守與開放:從近十年出版研究熱點看出版學科方向及其未來發展》一文中,筆者通過對十年來出版學研究熱點進行分析,發現數字出版已成為出版學較為穩定的學科方向之一。與此同時,在對數字出版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的不斷探究中,我國數字出版領域的現有研究成果已經展現出它的豐富內涵,對其進行系統的梳理十分必要。

基于此,為了更好地展現我國數字出版領域的研究現狀,有必要對當前分散的大量文獻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本文以數字出版為研究對象,借助知識圖譜分析工具CiteSpace,試圖用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勾勒我國數字出版領域的研究現狀,梳理總結數字出版領域的研究熱點、路徑與方法,并展望未來的研究趨勢。

一、我國數字出版研究現狀

(一)研究設計及數據來源

文獻計量法重在發現知識的生產方式,內容分析法則有利于對論文的研究主題進行更詳細的分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以CSSCI期刊為來源類別,將檢索條件設定為“主題”且“關鍵詞”為“數字出版”進行精確檢索,檢索時間范圍為2000—2023年,檢索共得到2 605篇文獻,考慮到CSSCI期刊范圍的不確定性,因此以實時檢索結果為準,剔除了新聞刊訊、會議報告、論壇評述等無效文獻,共得到有效文獻2 451篇。檢索時間為2023年12月31日。

(二)我國數字出版研究文獻分析

1. 數字出版研究的時間分布

通過對2 451篇樣本文獻進行分析,繪制數字出版研究論文的歷年發文量趨勢圖(見圖1)。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學術界對數字出版的研究起步較晚,在檢索條件設定為“主題”且“關鍵詞”為“數字出版”的精確檢索下,首篇論文出現在2003年??偟膩碚f,2005年以前期刊論文數量屈指可數,且增量也較為遲緩;2006—2013年的數字出版研究呈急速增長趨勢,其中2006年的數字出版研究成果數量比2005年的研究成果數量翻了一番。此外,2011年的同比增長量最大,比上一年的發文量同比增長58篇,原因在于新聞出版總署于2010年11月發文《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數字出版研究提供了政策戰略支持;2013年數字出版主題研究的發文量達到頂峰,為235篇;2014—2023年的發文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年均發文量約158篇,最低發文量為2023年的119篇。

與此同時,從“數字出版”這一關鍵詞的歷時性演變(見圖2)中也可以看出,以2013年為分界線,前半段呈現正向增長的態勢,后半段則是波動式下降趨勢,與數字出版研究論文歷年發文量趨勢圖基本吻合。綜上所述,可以將我國數字出版研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2003—2005年為緩慢發展的起步期,2006—2013年為快速發展的成長期,2014年至今為平穩發展的穩定期。

2. 數字出版研究的空間分布

數字出版研究的空間分布就是數字出版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從論文所屬的期刊來看(見圖3),數字出版研究論文刊載量排名前20位的期刊屬于出版專題領域的有11種,依次為《科技與出版》《出版發行研究》《中國出版》《出版廣角》《出版科學》《編輯之友》《現代出版》《中國科技期刊研究》《中國編輯》《編輯學刊》《編輯學報》,其論文刊載數量占數字出版總研究文獻量的87.31%,這表明數字出版研究的主陣地仍然是出版類主題領域期刊;屬于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主題的有5種,分別是《數字圖書館論壇》《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論壇》《情報理論與實踐》,這說明數字出版研究與圖書情報和檔案管理研究具有極強的交叉性;此外,屬于新聞與傳媒領域的期刊有《傳媒》與《新聞界》,屬于教育綜合領域的有《重慶社會科學》,屬于科技與管理領域的有《科技管理研究》。

3. 數字出版研究的關鍵詞分布

詞頻指的是某一文章中詞語所出現的次數,期刊論文中的關鍵詞能夠揭示文章的核心研究內容。筆者對樣本文獻的所有關鍵詞進行統計,在2 451篇論文中共出現301個不同的關鍵詞,頻次在12次及以上的高頻關鍵詞有46個。

為減少圖譜中不規范關鍵詞對于研究熱點的干擾,筆者運用人工合并與排除的方法對46個高頻關鍵詞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高頻次關鍵詞詞表(TOP20)(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歸一化處理后知識圖譜中前十位的關鍵詞節點依次是“數字出版”“出版業”“融合發展”“轉型升級”“科技期刊”“學術期刊”“傳統出版”“知識服務”“版權保護”“商業模式”,此外,“人才培養”“電子書”“產業鏈”“創新發展”“人工智能”“新媒體”“盈利模式”“數字閱讀”“教育出版”“大數據”也是數字出版領域學者研究的熱點。

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測量節點在網絡中重要性的一個指標。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關鍵詞通常是連接不同文章關鍵詞的重要樞紐。由關鍵詞共現分析可得,共有45個中介中心性不小于0.01的關鍵節點,高中介中心性關鍵詞詞表(TOP20)如表2所示。通過對高頻次關鍵詞詞表與高中介中心性關鍵詞詞表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兩者具有較高的重復度,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數字出版研究熱點已較為集中。

在CiteSpace中,根據關鍵詞節點的突發性探測(burstness)可以明確不同時間點的研究熱點與新興研究趨勢。通過對樣本文獻中的關鍵詞設置突發性探測,得到突現性關鍵詞,本文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關鍵詞突現的內容進行解讀。首先,突現時間最近的關鍵詞映射近年來的學術熱點,關鍵詞突發性結果顯示,近年來的數字出版研究熱點主要體現在十個方面(見表3),分別是“出版社”“知識服務”“人工智能”“融合出版”“區塊鏈”“出版業”“商業模式”“智能出版”“融合發展”“出版商”。其次,持續突現時間最長的關鍵詞分別是“融合發展”“知識服務”“人工智能”“出版商”,這說明其在長時間內都備受學者關注。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知識服務”“融合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作為新興高強度的突現詞,有可能對數字出版領域的研究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出版業轉型升級則是橫跨二十年不變的研究熱點。

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數字出版研究內容上的特征關系,梳理出數字出版研究領域的內容層次和特點,從而幫助我們從全局視角了解該領域發展現狀。本文在數字出版研究關鍵詞共現圖的基礎上進行聚類,共得到11個主要的聚類中心(聚類#0—聚類#10)。其中,最大的聚類為“聚類#0數字出版”,最小的聚類為“聚類#10智能出版”。通過對比可知,數字出版研究聚類視圖與高頻次關鍵詞詞表、高中介中心性關鍵詞詞表高度重合,這說明數字出版領域的研究已初步形成共識和基礎。

4. 數字出版研究的高被引文獻分布

在文獻計量學中,高被引文獻往往能夠揭示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引文網絡的分析還能追蹤科學文獻之間的引證關系,挖掘文獻內容的分散與集中規律。在樣本文獻中,文獻被引頻次大于等于50的高被引文獻共有49篇。為探究數字出版高被引文獻的內在邏輯,筆者將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對被引文獻研究熱點進行分析。宏觀層面,從數字出版主題高被引論文分布圖(見圖4)中可以看出,2013年是數字出版研究熱點的集中爆發點,該年度的高被引頻次熱點論文成果有8篇。數字出版研究高被引論文發文量與前文所述數字出版研究論文歷年發文量的不同之處在于,高被引熱點論文發文量沒有呈現明顯的線性增長趨勢,而是以2013年的發文量為峰值呈現波動分布態勢。

微觀層面,筆者通過對這49篇數字出版高被引論文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大致可以將其分為7類研究熱點傾向(見圖5),分別是期刊出版(10篇)、發展現狀與模式(13篇)、傳統出版的轉型(9篇)、數字資源應用(5篇)、概念描述與分析(6篇)、國際出版啟示(3篇)以及數字版權(3篇)。

二、我國數字出版研究熱點

通過前文對樣本文獻的高頻次關鍵詞、高中介中心性關鍵詞、突現性關鍵詞、關鍵詞聚類以及高被引文獻研究傾向分布等分析發現,析出的研究成果高度重合,主要集中在數字出版史論、數字出版物、數字出版技術、數字出版產業、出版轉型升級、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和數字出版版權保護七大方面。

(一)數字出版史論研究

數字出版史論研究包括數字出版歷史和數字出版理論研究兩大方面,代表關鍵詞為“數字出版”“出版業”等。數字出版歷史研究主要包括對中外數字出版業的歷史脈絡、發展階段及特征、基本規律等數字出版歷史問題以及數字出版的文化價值與影響的研究。如萬安倫等在《數字出版領域的知識框架分析》(載《中國出版》2018年第4期)中將中外出版史分為“硬質出版”“軟質出版”“虛擬出版”三大階段。數字出版理論研究主要包括對數字出版本體、內涵、外延及其與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系,人類社會數字出版活動產生與發展的意義和價值,運行與演化的基本特性和規律等方面的研究。許多學者均對數字出版的概念有深入的闡述,參照學者的定義,筆者將數字出版定義為采用二進制代碼的數字化形式創建、存儲、傳輸、發布與管理數字內容,從而形成的一種出版活動或內容服務形式。

(二)數字出版物研究

數字出版物是數字出版活動的結果,是以數字技術手段面向公眾傳播知識信息的產品。數字出版物研究的代表關鍵詞為“科技期刊”“學術期刊”“電子書”“數字閱讀”等,主要體現在電子書、有聲書、網絡期刊、網絡游戲、網絡文學、App、平臺等數字出版物的類別及特點、模式與運作上。如廉同輝等在《我國數字出版物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探討》(載《現代出版》2011年第5期)中,對我國數字出版物的現狀和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了對策。此外,還包括數字出版物傳播策略、數字出版物營銷模式、數字出版物盈利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數字出版技術研究

數字出版技術是對內容進行數字化編輯、加工、復制,并以數字產品形態或服務形式向公眾傳播的技術。作為推動數字出版發展的重要動力,學界、業界對其的研究不在少數且涉及內容廣泛,代表關鍵詞為“大數據”“區塊鏈”“版權保護”“人工智能”“智能出版”等,包括數字出版常用技術及應用、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及應用、數字出版平臺、數據安全等方面。如祝興平在《大數據分析技術及其在數字出版中的應用》(載《出版發行研究》2014年第4期)中,探討了大數據技術在數字出版產業中的應用;王清在《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著作權保護中的運用與法律規制》[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中,闡述了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著作權保護中的具體運用及存在的問題,并從法律層面提出了規制建議。

(四)數字出版產業研究

當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期,與此相關的學術研究成為研究者之間熱烈探討的話題,代表關鍵詞為“出版業”“產業鏈”“出版社”“盈利模式”“商業模式”“教育出版”等,主要集中在中外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現狀及模式、數字出版產業組成要素、數字出版產業的體制機制、數字出版行業的結構和發展方式、數字出版產業鏈構建、數字出版產業管理、數字出版業與相關行業的關系等方面,還包括對數字出版企業的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的探索。如筆者曾在《數字出版產業創新模式分析與展望》(載《中國出版》2011年第13期)中提出五大數字出版創新要素,并對幾種典型的數字出版創新模式展開差異化分析;劉美華在《我國出版企業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評析》(載《出版科學》2011年第2期)中,提出受眾需求、數字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和利潤獲取是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四個核心要素。

(五)出版轉型升級研究

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研究在我國數字出版研究中占比較大,是橫跨二十年不變的研究熱點,代表關鍵詞為“出版業”“轉型升級”“傳統出版”“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知識服務”“新媒體”等。該領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媒介融合時代我國傳統出版社轉型升級的深入剖析上,討論傳統出版如何向數字出版轉型或如何與其融合發展,以及轉型面臨的挑戰和思考。如韋向克在《論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發展》(載《出版廣角》2017年第11期)中提出,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的全面融合,需要做到思想觀念與方式融合、紙質圖書的數字加工、數字出版產業鏈構建、出版模式創新、大數據優化應用、配套相關政策和建設人才隊伍。此外,還包括傳統出版活動流程再造、傳統出版營銷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六)數字出版人才隊伍研究

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建設一直都是學界和業界關注的重點,代表關鍵詞為“出版業”“出版社”“人才培養”等。業界較為關注數字技術人才引進、人才技能培訓以及出版人才評價體系健全、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等方面。如張淑芳在《傳統出版單位如何解決數字出版人才匱乏問題》(載《中國出版》2009年第6期)中提出,出版單位需要通過開展項目合作,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培養應用型、實踐型和復合型人才。學界則重點研究數字出版專業人才的專門教育和培養,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在人才結構和知識、技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以及出版學科體系構建等內容。如尹貽偉在《數字出版時代高校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載《出版發行研究》2016年第7期)中提出,高校應根據社會對數字出版人才的需求,優化課程設置、提升教學團隊專業素質、加強校企合作,探索復合型創新出版人才的分級培養機制。值得注意的是,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是業界與學界共同的關注點。

(七)數字出版版權保護研究

隨著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版權保護研究日益得到關注,已成為當前數字出版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此類別涉及大量研究,代表關鍵詞為“版權保護”“區塊鏈”等,內容包括數字版權保護技術與標準、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應用、數字出版法律及侵權問題、版權交易、版權登記等方面。學者們針對數字版權保護提出了許多策略建議,如引入區塊鏈技術、建立數字版權管理服務平臺、建立數字化版權交易授權平臺等。此外,還涉及數字音樂、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等數字出版產品的版權保護發展策略研究。如康建輝等在《我國網絡文學作品版權保護問題研究》(載《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4期) 中,從創新制度、法律體系和版權意識三個角度出發,提出了針對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對策建議。

三、我國數字出版研究路徑與方法

理論聯系實際是數字出版研究的鮮明特色。筆者從研究路徑與方法層面對前文49篇高被引文獻進一步分析可得,除了熱點傾向為概念描述與分析的6篇外,其余43篇文獻均高度重視理論和實際的緊密聯系,其中從數字出版行業的現實問題出發的有32篇(其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的有9篇,采用跨學科研究法的有2篇),基于新技術或在新技術視角下開展研究的有11篇(值得注意的是,這11篇文章都采用了跨學科研究法,其中3篇文章還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诖?,二十余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研究主要體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一)從行業的現實問題出發探尋數字出版實踐

數字出版行業的現實問題為數字出版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研究課題,反過來數字出版領域的理論成果又為數字出版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指導。從數字出版行業的現實問題出發探尋數字出版實踐,不僅能為數字出版業界提供寶貴的理論支撐、個案參考和歷史智慧,而且能對凝聚行業共識、強化行業使命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從數字出版行業的現實問題出發,也意味著研究大多能及時瞄準數字出版前沿,緊跟新業態,關注新問題,能與時代同向而行、與行業同脈共振。如程維紅等在《我國科技期刊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對策建議》(載《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第4期)中,從產業鏈的循環不順暢、盈利模式不成熟、版權保護難度大、復合型人才短缺四大現實問題出發,探討了我國科技期刊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對策;祁庭林在《傳統出版該如何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載《編輯之友》2007年第4期)中,提出傳統出版面對數字出版,存在看不到盈利點、不愿投入,管理機制束縛了手腳,數字出版技術人才缺乏,對發展數字出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四大挑戰,并提出了應對建議。

(二)基于新技術或在新技術視角下開展研究

技術賦能是數字出版的支撐力。技術時代,傳統出版學的研究視角已無法適應與技術領域息息相關的數字出版領域的研究要求。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層出不窮,給出版行業帶來了顛覆式創新,數字出版與技術越來越密不可分?;谛录夹g或在新技術視角下開展數字出版研究,探索技術與出版的有機結合,不僅拓展了研究的議題,而且增強了議題論證的說服力,必將使數字出版研究更具科學性與前瞻性。如聶靜在《基于區塊鏈的數字出版版權保護》(載《出版發行研究》2017年第9期)中,引入了區塊鏈技術設計構建數字版權管理服務平臺;張巖等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數字出版平臺研究》(載《出版科學》2017年第6期)》中,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探討了去中心化數字出版平臺的建設與研發。

(三)結合數字出版典型案例加強實證研究

案例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是一種實證研究,其特點是致力于在現實情境中研究時下的現象,并且這種現象與現實情境并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它是一種經驗性的研究,而不是一種純理論性的研究。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領域涌現出一大批數字出版示范單位與精品,對這些典型的數字出版示范單位或精品案例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從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勢必推動數字出版研究邁上新臺階。如任翔在《眾籌與出版新思維——歐美眾籌出版的現狀與問題》(載《科技與出版》2014年第5期)中,聚焦Unbound和Ten Pages兩大眾籌出版平臺,探究歐美眾籌出版的現狀與問題;郭向暉在《傳統出版單位如何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以人衛社數字出版轉型升級實踐為例》(載《科技與出版》2015年第5期)中,以人衛社為例,探討傳統出版單位如何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四)吸收多學科研究方法的精華為己用

數字出版是出版業緊跟時代步伐的產物,不僅改變了傳統出版生產和提供的內容,而且改變了傳統出版生產和傳播的方式, 其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征決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數字出版與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是發展趨勢,轉型升級、版權保護、融合發展、技術應用等已成為數字出版的研究重點,這些研究領域已經跨越傳統出版學科的界限,決定了數字出版研究方法必將涉及多學科領域。因此,數字出版研究方法同樣需要出版學、文學、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美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作為指導,吸收多學科研究方法的精華為己用。如吉海濤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新模式》(載《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1期)中引入了管理學的產業聯盟理論,創新性地提出學術期刊新媒體產業聯盟的概念;周華清在《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運營指標與模式研究》(載《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12期)》中,采取跨學科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式,提出了多個科技期刊微信公眾平臺運營核心的考核指標。

四、我國數字出版研究未來趨勢

作為新興業態,數字出版代表著先進的文化傳播趨勢和方向,代表著出版業轉型與升級的方向和未來。 通過對樣本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突發性探測,筆者發現2017—2023年,關鍵詞“知識服務”“融合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融合出版”“智能出版”相繼成為高強度突現詞,并且具有持續突現趨勢,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數字出版研究的未來趨勢。

(一)融合出版邁深走實出版融合發展是實現出版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解決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融合發展問題的新興出版范式。這一趨勢的代表關鍵詞為“融合發展”“融合出版”“智能出版”,關鍵詞突現強度分別為9.45、11.67、9.68,突現起止時間分別為2017—2023年、2020—2023年、2021—2023年。融合出版研究的未來趨勢如下:第一,融合出版業態創新。融合出版是內容、技術、渠道三位一體的融合發展,數字新基建作為一種基礎性、延展性和完善性動力,將推動出版業態的全面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第二,出版融合發展路徑研究。有學者提出,出版的未來需要向綜合服務轉型,以實現智能應用、場景應用與內容的深度融合。第三,出版融合發展與社會效益。融合出版面對用戶需求、互動關系等變化,需要在數字化轉型中強化其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數字技術加速落地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出版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機遇。這一趨勢的代表關鍵詞為“人工智能”“區塊鏈”,關鍵詞“人工智能”突現強度為12.69,起止時間為2018—2023年,“區塊鏈”突現強度為10.1,起止時間為2019—2023年。數字出版技術研究的未來趨勢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技術重塑出版流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加速數字出版創作流程、區塊鏈技術改進版權管理與內容分發。第二,技術加速數字出版迭代。如胡易容在《技術創新驅動下的出版系統迭代機制——兼談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對出版行業的沖擊》(載《中國編輯》2023年第7期)中提出人工智能技術將加速數字出版從媒介效率轉向符號創造。第三,技術推動出版物發展。如區塊鏈技術強化了版權管理、內容生產和數據治理,給出版物帶來了安全的發展環境。

(三)知識服務創新行遠

2017年至今,知識服務一直是數字出版研究的熱點,是數字出版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一趨勢的代表關鍵詞為“知識服務”,關鍵詞突現強度為13.05,突現起止時間為2017—2023年。關于知識服務未來趨勢的探討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知識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如張新新在《多元繁榮,劍指融合——2016數字出版年度盤點》(載《科技與出版》2017年第3期)中提出,數字出版注重融合發展,強調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將推動知識服務向多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第二,細分領域的知識服務模式探索??萍计诳R服務的盈利模式與服務邊界、古籍知識服務的智能化利用與大眾傳播都是未來研究的重點。第三,技術驅動知識服務模式創新。新興技術,特別是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將更加普及,提升知識服務的效率和內容質量,帶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第四,知識服務的優化設計。未來的知識服務需要強化“用戶中心”理念,激勵用戶參與知識共創,促成知識共建共享,在數字出版發展中贏得主動和先機。

結 語

作為面向數字出版行業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的領域,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我國數字出版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我國數字出版研究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具有明顯的歷時性、階段性特征,具有明顯的多學科交叉屬性,同時該領域內的研究熱點相對集中,已初步形成共識和較為穩定的方向?;诖?,筆者在分析2003—2023年數字出版研究領域論文的基礎上,梳理我國數字出版研究的現狀,總結數字出版研究熱點、路徑與方法,并展望未來的研究趨勢,以期為數字出版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參考性建議。

對數字出版研究進行梳理分析不僅是完善出版領域研究之要,也是培養高層次數字出版人才、繁榮數字出版產業之需,更是新時代建設文化強國、出版強國之任。理解數字出版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性,需要學界、業界共同努力,為文化強國、出版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作者陳丹系北京印刷學院教授;鄭澤釩系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編輯;張敏系北京印刷學院2021 級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未來展望研究熱點數字出版
關于井工煤礦開采技術現狀及趨勢研究
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
淺談我國電動車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論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歷程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教育干預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運行模式與市場結構
淺談新媒體在美術類圖書出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