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分析

2024-03-09 11:03姚雪絨孫蓮
中國傳媒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進展科技期刊稿件

姚雪絨 孫蓮

摘要:【目的】通過對投稿數量增加的可能原因分析,總結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策略、經驗教訓,希望為其他期刊提供借鑒?!痉椒ā恳浴兜卣鹂茖W進展》的具體實踐為例,采用內容分析法,逐條細化可操作的方法?!窘Y果】投稿數量增加,會給編輯部更多選擇優質稿源的機會,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影響力?!窘Y論】多途徑多方式宣傳(如網站、微信微博、參加學術會議、精準推送)、充分發揮編委作用、期刊刊期短、編輯及編輯部與作者良好的關系,這些方式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期刊應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實際情況,靈活綜合運用這些方式,形成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機整體來吸引優質稿源。

關鍵詞:投稿數量增加;原因分析;多方式宣傳;學術會議? ? ? ? ? ?中圖分類號:G230.7?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4)01-124-05?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4.01.026

本文著錄格式:姚雪絨,孫蓮. 促進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分析——以《地震科學進展》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24,31(1):124-128.

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印發了《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通知。[1]2月18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兩份文件的發布在科技期刊界掀起軒然大波,明確傳達同一重要信息:在今后的科技評價中,科技論文應該更加注重追求質量、摒棄數量,同時要求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重質量減數量的要求,對于普通期刊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稿源的迅速減少,讓普通期刊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目前大部分期刊都面臨投稿數量減少的情況[3],但《地震科學進展》近兩年投稿數量不但沒減,反而增加了。

《地震科學進展》是由中國地震學會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福建省地震局協辦的地震科學綜合性學術月刊。創刊于1971年5月,原為內部贈閱的不定期刊物《國外地震消息》,1979更名為正式出版的期刊《國際地震動態》,2020年更名為現在的《地震科學進展》。這里僅分析2020年以后《地震科學進展》的收稿情況。2020年收稿101篇;2021年收稿113篇,比2020年增加了11.8%;2022年收稿174篇,比2021年增加了53.9%。投稿數量的穩步增長與期刊編輯在各方面的努力是密切相關的。

本文介紹《地震科學進展》期刊在提高投稿數量的同時不降低稿件質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以與同行分享并探討相關的編輯經驗。

1.多途徑多方式宣傳

多途徑、多方式宣傳推廣是投稿數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ヂ摼W的普及使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不斷擴大,期刊通過網站、新媒體、郵件推送等多渠道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到期刊的存在及其優勢,同時期刊本身所具有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也激發了更多人的投稿預期和熱情。此外,因為《地震科學進展》是一本專業性強的期刊,通過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活動、研討會和科技會展等,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以吸引更多專業人員成為撰稿人或潛在撰稿人,也被更多人所關注。

1.1? 《地震科學進展》官網和“震球期刊”官網數據獲取與知識服務

網站基本上是科技期刊宣傳與自我展示的首選,是學術期刊數字化、網絡化的重要載體,是期刊內容推廣、展示和為作者讀者服務的綜合性平臺。

《地震科學進展》官網(https://www.gjdzdt.cn)有中英文兩種版本。提供PDF全文免費下載和HTML全文閱讀服務,為信息隨時隨地的傳播與獲取提供便利[4],也可以提高文章被搜索引擎檢索到的概率,有助于期刊與社交平臺、國內外網站及數據庫建立合作的機會和機制。[5]《地震科學進展》官網還實現了綠色開放獲取模式,文章一經出版,用戶即可同步在官網免費獲取,極大地方便了用戶。期刊官網還提供了期刊介紹、編委會、投稿指南、編輯部公告等內容,是作者全面了解期刊的有效途徑之一。

為了讓作者、讀者在檢索系統中快速、準確定位到真正的期刊官網,《地震科學進展》官網已進行百度官方認證,直接輸入“地震科學進展”進行檢索,出現在第一條的鏈接就是“地震科學進展-官方網站(官方)”。

在主辦單位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支持下,本所5個期刊(《地震科學進展》《地震學報》Earthquake Sciences《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CT理論與應用研究》)聯合組成了“震球期刊”刊群,并搭建了“震球期刊”門戶網站(https://www.zqqk.org.cn),集中展示5刊的最新文章、熱點文章和編輯部的最新公告,作者、讀者可以直接在該網站同時瀏覽到5刊的相關內容,方便快捷。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聯動效應,增加了刊群和5刊各自的文章下載量和閱讀量。同一平臺管理,報團取暖,相互借力,在地震期刊出版領域形成了不容忽視的合力[6],促進了各刊作者對每種期刊的了解,激發了他們的投稿意識和潛能。

1.2? ?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

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閱讀方式的快速改變,越來越多的科技期刊通過社交媒體加快科研成果的傳播速度,加強期刊與讀者之間的聯系。微信公眾號已成為目前科技期刊提高其學術影響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地震學是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專業性強,從業人員因為專業屬性所以比較少。作為地震學期刊的《地震科學進展》關注人員相對來說更少,學術平臺和期刊顯示度較低。單一刊物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成本高,內容數量有限,發布信息量少,粉絲量低。

在“震球期刊”刊群的基礎上,以《地震科學進展》為主體申請開通了“震球期刊”微信公眾號,各刊結合自己期刊特點定制發布信息的模塊,每月保證群發4次,每次群發約8條信息,也可以隨時單篇稿件推送發布。目前公眾號“震球期刊”運行正常,粉絲量持續增加。震球期刊中,除《地震科學進展》是月刊,其他都是雙月刊,年出版共36期,發表文章約400篇,涵蓋了國內外地震科學、地球物理學、行星物理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前沿進展動態,CT理論與方法等,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期刊及時發布最新動態、征稿啟事和學術資訊等內容,方便作者、讀者了解期刊的最新信息。此外,微信公眾平臺還會推薦分享優秀文章并邀請專家進行點評,充分展示了期刊的學術水平和特色,進一步吸引潛在作者的關注。編輯部工作人員和部分編委也會及時將推送信息轉發至學術專業群或朋友圈,擴大影響力。同時,在“震球期刊”新浪微博也同步更新最新信息。讓期刊在各平臺及網站都處在信息數據的前沿,吸引了越來越多相關專業從業者、老師、學生,以及研究人員和學者的關注和加粉。

1.3? ?參加學術會議

學術會議是研究人員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旨在促進學術研究、探討學術問題、分享學術成果和推動學科發展。而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是積累、傳播和交流科技信息。期刊編輯參加學術會議有助于加強與學者的合作與溝通,是向專家約稿提升期刊學術權威和專業前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地震科學進展》作為“震球期刊”的代表之一經常參加學術會議。因為“震球期刊”的5種期刊在許多方面都有共性,多刊合作,形成有機整體,優勢資源共享,所以以“震球期刊”名義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將工作結構集約化,工作任務分工合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強了參會的專業水準和實力,宣傳了期刊在地震學領域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影響力。

“震球期刊”充分借助主辦單位優勢,參加研究所和中國地震學會組織的學術講座及科研報告會。同時,積極參加大型學術會議,如每年一次的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和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年會。除了辦展臺推介雜志,展示期刊內容、特點和優勢,擴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讀者外,還會認真聆聽學術報告,了解學科進展、最新動態和研究成果,這讓編輯們能及時甚至現場邀約到熱點或前沿稿件,提高了期刊質量和影響力。

在參加以主辦單位身份組織的學術會議上,“震球期刊”積極發揮主場優勢。在2023年9月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第5次年會上,將期刊的推廣宣傳印在會議手冊上,這對期刊的支持與幫助是前所未有的;同時,《地震科學進展》前期出版的《實驗場問答》合訂本也作為會議資料分發給參會的專家學者,進一步宣傳并彰顯了《地震科學進展》的專業權威和影響力;2023年8月中國地震學會第十八次學術大會上,“震球期刊”的推廣宣傳也印在了會議手冊上。作為中國地震學會的會刊,每年學會31個專業委員會開展學術會議時,《地震科學進展》都積極地參與其中,特別是每年一次的“地震預報論壇”,不僅能讓老會員看到期刊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也讓新會員了解并關注《地震科學進展》,為《地震科學進展》期刊的發展注入新鮮而充滿活力的血液,從而為《地震科學進展》的發展貢獻力量。

為吸引參會人員的關注,每次參加學術會議,“震球期刊”都會制作精美的宣傳海報和小禮物,贈送裝有最新出版刊物的宣傳包。地震學是小學科,從業人員不多,每次參會小禮物都力求新穎、別致、實用,Logo明顯且美觀,讓大家眼前一亮,激發和提升了大家參與期刊建設的熱情和興趣。

1.4? ?郵件精準推送

科技論文的精準推送,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傳播力,可以為科技期刊與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建立更廣泛持久的聯系。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推送客體的精準定位,如何在信息爆炸時代實現科技論文的精準推送,都將極大影響研究成果的有效傳播。精準推送作為學術論文的一種高效傳播方式,受到了科技期刊編輯的重視,也成為了編輯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7-8]

《地震科學進展》2021年初開始開展郵件精準推送工作。每次推送郵件約4萬封,每兩月推送一次,每次稿件15篇左右。郵件打開率15%以上。定制了《地震科學進展》個性化的郵件推送模板,郵件內容包括出版年期、題目、作者、摘要,并附帶超鏈接功能,方便讀者直接打開網站進行閱讀。

1.5? ?其他宣傳方式

《地震科學進展》每期出版后,在送印刷的同時將期刊最新一期pdf電子版轉發至《地震科學進展》的編委、青年編委及《預報論壇》等微信群和《地震科學進展》《地震臺站論文課題交流》等QQ群,供大家免費閱讀、分享與交流。通過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不斷拓展期刊對其所處領域科研活動影響的廣度和深度,爭取了更多科研人員的關注和認可。

2.發揮編委會的作用

《地震科學進展》期刊編委會成員大多是地震學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這個領域的權威人士。調動和發揮編委會成員的學術引領作用是期刊提高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期刊主編對期刊的支持是方方面面的,2020年期刊從《國際地震動態》更名為《地震科學進展》后,在主編李小軍研究員的主張下創立新欄目“重大工程與科研項目進展”,欄目的定位主要是刊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研究現狀與進展。對該欄目進行梳理,截至2023年4月,共發文12篇,引用率和下載率都非常高。

2020年,以他所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海域地震區劃關鍵技術研究》為依據,撰寫了“海域地震區劃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及研究進展”[9]一文發表在《地震科學進展》2020年第1期上,截止到2023年9月29日,引用18次,是目前《地震科學進展》更名后引用最多的文章,下載349次。他同時邀約到3篇重點研發項目的稿件。[10-12]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發生5.1級地震后,主編又為編輯部約了6篇的“唐山古冶地震專題”稿[13-18]。本次專題的出版讓公眾對地震工程有了全面的認識。

期刊副主編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為稿件選取合適的審稿人;同時推薦或邀請多人對期刊投稿。有1/3的編委對期刊進行了投稿、推薦稿和審稿。很多投稿反響相當不錯。[19-20]

3.發揮《地震科學進展》刊期短的優勢

刊期較短也是投稿數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作為月刊,期刊能夠及時反映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滿足作者盡快發表文章的需求。這一優勢使期刊在眾多作者心中具有較高的地位,進而吸引了更多的投稿。

作為“震球期刊”中唯一的月刊,對于內容時效性較強的稿件,作者更愿意選擇《地震科學進展》來投稿。

4.編輯部認真對待日常工作的點滴

4.1? ?編輯部提供優質的服務

編輯除了日常編輯工作外,還主動跟蹤稿件的流程進度,并實時與審稿專家、作者聯系。這種較強的責任心,熱情、周到、主動的服務意識,對作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和需求認真對待,吸引了更多的作者投來優質稿件。

編輯部對于新投稿,一般1~2天就會完成初審,復審時間投稿系統設定為15天,如15天專家未審回,編輯部電話通知審稿人,以便盡快返回。

編輯部通過多種媒介及時答復作者關于寫作、投稿、稿件進度等方面的問題,與作者建立和諧的關系?!兜卣鹂茖W進展》邀請新投稿的作者加入QQ群,群內可以直接對話,有需要時可以直接聯系編輯,也可以與其他作者交流,無須添加好友。群內可以交流與稿件有關的任何問題。

編輯部能及時高效地給予作者和讀者反饋,不斷優化服務質量。作者可以隨時聯系到編輯部,編輯部在不違反職業道德的前提下,盡量滿足作者需求。如,一篇原定于8期出版的稿件,作者評職稱8月11日要將資料交于單位審核,聯系編輯部,提出需要錄用證明、排好版的中英文目錄、封面和文章的pdf等材料,編輯便加班加點完成材料并及時交付作者,增進了作者與期刊的黏合力,也鞏固了作者和編輯部以及期刊的情感聯系與合作預期。

《地震科學進展》的“新書推介”欄目,新書作者都愿意將一部分書免費提供與讀者分享。編輯部在進行微信新書推介時會發消息,贈送新書,給讀者帶來福利,為此,曾有作者說“謝謝編輯部提供這么好的增值服務”。

編輯部在對作者發送退修或退稿通知時,一般會人性化處理專家意見,特別是退稿通知,都會變通成可接受的表達。有些專家的意見不是很具體,我們會給出可操作的修改建議。作者不理解專家意見編輯也會幫忙解讀。

論文出版后,編輯部會給作者發送便于作者晉級申報資料的期刊電子版抽印本(封面+中英文目錄+版權+文章的pdf版)和紙本期刊。

2020年起,凡向《地震科學進展》投稿的作者,稿件一經出版,編輯部都會贈送屬于期刊特有的小禮品,如印有期刊名的書包、鼠標墊、咖啡杯等。一般年初也會在作者QQ群發布下一年度的小禮品公告。

期刊編輯對作者的態度是直接影響作者再次投稿或幫忙宣傳的重要因素。編輯部的工作其實就是一種服務,服務態度好,服務質量高,才會有更多的“回頭客”。因此提升了作者的投稿體驗,讓作者變成“回頭客”和自發宣傳員。期刊2020年更名為《地震科學進展》后,3年來的稿件中有21.2%的作者再次投稿。

4.2? ?編輯人員專業的編輯能力和對稿件的認真負責

編輯部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也是投稿數量增加的關鍵因素。編輯部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對每一篇稿件都進行認真審閱、嚴格把關。在審稿過程中,編輯部尊重作者的學術觀點,同時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使得稿件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完善。這種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作者的信任和好評,吸引了更多的作者愿意向期刊投稿[21]。

《地震科學進展》編輯在對稿件編輯加工過程中,會遵循作者的思維邏輯、稿件的基本框架,按編輯規范來綜合處理每一篇稿件。

《地震科學進展》編輯在對稿件的編輯過程中,如果遇到需要作者配合時,會給作者發QQ并寫上“您好,您的稿件20XX-XXX我們正在編輯加工,需要您配合相關工作”,將需要作者配合的事項,無論是需要作者核實的內容還是編輯在對稿件進行編輯過程中所遇到的疑問都一一列出。在遵守編輯職業操守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讓作者感到自己的學術觀點被尊重,使更多的作者愿意躋身到《地震科學進展》期刊的發展中來。

結論

本文論述了可能影響《地震科學進展》投稿數量增加的因素。隨著科研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投稿數量變化是一個復雜的現象,不是單一因素所能解釋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或相互成全,共同促進了投稿數量的增加現象。

《地震科學進展》投稿數量的增加,讓編輯部有更多的機會選擇優質稿件,期刊影響力和知名度明顯提升。2023年正式被DOAJ、EBSCO、ICI world of Journals、烏利希期刊指南國際數據庫收錄。

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統計結果,影響因子從2020年的0.387上升至2021年的0.521,年均漲幅達34.6%。充分說明了《地震科學進展》更名后的較大進步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科技部.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EB/OL].(2020-02-23)[2023-10-04].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20/202002/t20200223_151781.html.

[2]教育部,科技部.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EB/OL].(2020-02-18)[2023-10-0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3/content_5486229.htm.

[3]喬蕓.《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近年來稿源數量、質量及影響因素、對策分析[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156-160.

[4]郭億華.融媒體背景下地理資源中文學術期刊宣傳推廣現狀及策略探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3(3):333-340.

[5]郁林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Rich HTML出版現狀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6):738-745.

[6]肖旭,朱玉萍,蔣知瑞,等.科技期刊“小型刊群”建設——“震球期刊”的初步實踐[J].中國傳媒科技,2023(2):43-46.

[7]郭媛媛,黃延紅,侯修洲,等.通過郵件精準推送實現學術論文高效傳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1):1227-1231.

[8]楊弘.基于郵件的科技期刊論文單篇精準推送服務的實現——以《應用生態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7):760-765.

[9]李小軍,陳蘇,任治坤,等.海域地震區劃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及研究進展[J].地震科學進展,2020(1):2-19.

[10]溫瑞智,馬強,張格明,等.重大工程地震緊急處置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J].地震科學進展,2020(2):1-15.

[11]張令心,鐘江榮,林旭川,等.區域與城市地震風險評估與監測技術研究項目及研究進展[J].地震科學進展,2020(3):1-19.

[12]鄭文俊,王慶良,陳九輝,等.鄂爾多斯活動地塊邊界帶地震動力學模型與強震危險性研究項目及進展[J].地震科學進展,2020(4):1-21.

[13]李小軍,李娜,王玉石.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級地震影響信息與啟示[J].地震科學進展,2020(7):1-8.

[14]溫瑞智,王宏偉.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S5.1地震的強震動特征[J].地震科學進展,2020(7):9-13.

[15]王玉石,李小軍,劉艷瓊等.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級地震揭示的北京城區地震動場地效應分析[J].地震科學進展,2020(7):14-19.

[16]王飛,康現棟,羅桂純等.唐山古冶5.1級地震北京地區建筑結構地震反應觀測記錄初步分析[J].地震科學進展,2020(7):20-25.

[17]清華大學陸新征課題組.2020-07-12M5.1河北唐山古冶區地震破壞力分析報告[J].地震科學進展,2020(7):26-30.

[18]陳文彬,宋毅盛,李小軍.關于“灤縣—樂亭斷裂”的討論[J].地震科學進展,2020(7):31-39.

[19]張學民,申旭輝.地震—電離層圈層耦合機理研究進展及問題思考[J].地震科學進展,2022(5):193-202.

[20]申旭輝,黃建平,林劍,等.地球物理探測衛星數據分析處理技術與地震預測應用研究項目及研究進展[J].地震科學進展,2022(1):1-25.

[21]汪全偉,黃東杰,古小玲.非核心農業科技期刊提升稿件質量的對策——以《熱帶農業工程》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20(12):111-113.

作者簡介:姚雪絨(1974-),女,陜西咸陽,副編審,研究方向為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和新媒體應用;孫蓮(1981-),女,山東龍口,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和新媒體應用。

(責任編輯:李艷松)

猜你喜歡
進展科技期刊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類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Micro-SPECT/CT應用進展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歡迎下列稿件
寄生胎的診治進展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